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13期 > 〖新传说〗我要找到他

〖新传说〗我要找到他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1 23:29:52

张亮是一名村医。春节期间疫情严峻,村路禁止外人进入,他的诊所在公路干线旁,没法封,所以偶尔能来些外村的病人。

这天一早,一个男子闯进诊所,“啊啊”地比画着,说鱼刺卡在喉咙里了。张亮本想让他去县医院,可看这人,气喘得厉害,脸色也难看,估计是真难受。情急中,张亮做好防护,用喉镜加镊子试着一番操作,竟搞定了。

“以后吃鱼小心些。”张亮叮嘱对方,“还有你身上,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鱼腥味!鱼是好东西,但也别多吃!”

张亮性子直,说话从不拐弯。这不,病人听他这么一说,果然不太高兴,皱眉说:“我怎么感到还扎得慌呢?”

张亮一听,边笑边把病人送了出去:“刺没了,伤还在呢!”

送走对方,张亮急急出了门。自疫情发生,他还担负着指导全村消毒、宣传防护的重任。等他忙到中午回来时,却发现早上来拔刺的男子还守在诊所前。他正奇怪,冷不防对方扑上来,将一根细物往他脸上一抛,还恶狠狠地骂道:“骗子!明明没拔,凭啥收我二十块?这是人家帮我拔的,还免费呢!”

张亮蒙了,等他回过神,对方已骑上电动车,早没影了。张亮弯腰搜了半天,在地上捡起细物,才发现是一根细长的鱼刺。

难道自己刚才拔的时候漏了?自打当上村医以来,张亮自认从没做过亏心事,哪想今天竟被人当面骂成了骗子。他气得饭都没吃,闷闷不乐地和衣倒在床上。迷迷糊糊中,他突然想起什么,一下子跳了起来:糟糕,刚才忘了登记对方姓名和地址了!

张亮是有名的“一根筋认死理”:疫情之下,要求所有人出入登记,明确行踪,这是群防群治的重中之重。如果因为自己疏忽,导致一条潜在线索中断,一旦出事,罪过可就大了。张亮越想胆越颤:早上就见那人气喘,该不会真有症状吧?不行,必须尽快找到他!可怎么找?现在人手这么紧,只能靠自己了。

好在也不是全无线索:拔刺没专科医院,病患大多就近求医;加上对方电动车的里程限制,基本可判定就在方圆十公里内。张亮先联系了附近的村医,同仁们都说没接过拔刺的活儿。他一咬牙,穿好防护服,推电动车上了路。

眼下防疫是头等大事,各路口都有检查点,出入有登记。张亮一路问下来,不是说“没有”,就是挥手让他赶紧走,更有人嘲讽:“这节骨眼,还找被鱼刺扎了的人,你这不是被刺扎了脑袋么!”

张亮一听这话,倒是不恼,他灵机一动,改变了策略。他见人就捂着腮帮,问:“哎哟,我被鱼刺扎了,这附近有没有拔刺的?”果然没多久,有位大爷给他指了条道:“直走左拐十字路口,西南方向第二家,祖传的,赶紧!”

张亮满怀欣喜赶去,却傻了眼:紧闭的大门上是“滋味鱼汤馆”五个大字。张亮上前拍门,一个戴口罩的小伙子开了门,问明缘由,便将张亮引入大厅。

“你算找着了,我爷爷辈就开了这家鱼馆。因为主打鱼鲜,常有客人被鱼刺卡着,所以就总结了一些小方子。”小伙子说,“因为疫情,店暂时关张,我是留下看店的,你就叫我小伍吧!你说吃的是鲫鱼,我瞧瞧……”

小伍用手电筒照着张亮的喉咙看了看,说了句“问题不大”,就到后厨去做拔刺准备了。

张亮四下打量了一会儿,就见小伍用茶盘托着两个纸杯从后厨出来了。

张亮故作随意地问:“今天有人在你这里拔了根大刺?”小伍摇摇头,张亮有心要走,小伍却适时地递了杯热水过来。

这一路赶得正口渴呢,于是张亮小心掀开口罩一角,刚一饮而尽,就听小伍说:“这热水兑有鱼鹰口水,专化鱼刺。”

“哎哟!”张亮一听差点呕了。小伍见了,忙又奉上另一杯。

张亮刚压住恶心,又听小伍说:“这杯冰水画过九龙消刺符,保证水到刺消。你用来漱口,看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画符驱刺,敢情遇上江湖骗子了!张亮的犟脾气压不住了:“什么破玩意儿,你这是糊弄人!”

小伍笑笑,说:“我这‘江湖郎中在鱼馆替人消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哪糊弄人了?你瞧你喉咙里刺没了,嗓门也大了不是?”

张亮更气了:“可我根本没扎刺啊!”小伍一言不发地端过漱口盆:里面还真有根长刺。

这是怎么回事?张亮嘀咕着,突然想起什么来,他忙掏出个纸包,包里是那男子丢下的刺——两根刺竟一模一样!

这下,张亮确定小伍见过患者了,他激动地说:“我要找到他!”听张亮说了经过,小伍回想道:“是有那么个人,可他没卡刺,关键,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见张亮紧皱着眉头,小伍沉吟了一会儿,又说:“你说他有股鱼腥味,会不会是某种基础病?有些肝肾重症患者身上常有股鱼腥味。”

张亮一拍脑袋:“没想到你这‘江湖郎中水平行啊!”

理出头绪就好办了:方圆几十里,只有县医院能收治肝肾重疾病患。张亮托朋友一打听,很快就有了回音:在张亮诊所附近的村里,有个叫苏刚的男子,患有尿毒症。本来约了傍晚透析,不知怎么现在人还没来,电话也不通。

张亮叫声“不好”,一蹦而起,小伍已拿過了车钥匙,说:“天黑了,我开车送你。”

路上,小伍跟张亮说起刚才拔鱼刺的事,其实什么口水、画符全是故作神秘,主要是那一热一冷两杯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让咽部肌肉受刺激收缩,将刺入极浅的鱼刺推出,落入胃中融掉。

小伍说:“有人心理素质差,老怀疑鱼刺没拔净,我们就悄悄在他漱过口的水中放根刺,好让他心安。”张亮恍然大悟:“我想呢,鲫鱼可没那么大的刺!”

“从一条大青鱼身上我剔下一盒肌间刺,泡在酒精里,够用一年了。”小伍笑着说,“治病有时要讲顺其心而为。患者情绪好了,配合度高了,医生更好诊治。”

张亮正低头琢磨着小伍这番话,目的地到了。听张亮说了情由,物业不敢怠慢,还叫了在门口执勤的民警。果然,苏刚的房门久叩不开,最后是民警弄开了门,却发现苏刚已倒在了地上。

“是他!”张亮确认后,松了一口气。看来,苏刚经张亮诊治后,被张亮几句不好听的话激了,再加上喉咙仍隐隐作痛,让他对这个村医极不待见。之后,他去了渔馆。小伍用假刺那一招虽治好了他的心病,但也让他对张亮的怨气更深了。他去找张亮算账,激愤加上久病体虚,使他返家就昏倒了。

见病人呼吸越来越弱,张亮心一横,扯下口罩,俯身给苏刚做起人工呼吸。疫情之下,这番举动让在一旁的小伍和大伙儿都惊呆了。

苏刚醒了,声如蚊鸣:“我这是怎么了?”要是过去,张亮准会说:“老兄,你是尿毒症性脑病引起的缺氧昏厥。”可转念一想,他改口了:“是不小心摔了,别怕,小问题。”

等救护车送走了苏刚,众人围着张亮,对他称赞不已。张亮却冲大家一摆手:“特殊时期,还请都离我远点吧!”

小伍却上前架起了右肘——这是疫情来袭后,医界流行的特别的致敬方式。

张亮一见,也架起肘尖,两肘轻轻一碰时,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发稿编辑:丁娴瑶)

分类:新传说 作者:侯晓琪 期刊:《故事会》2020年13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