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14期 > 赊小鸭

赊小鸭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2 08:14:43

这天,小丽要跟男朋友王建国一起,回他在农村的老家。

小丽临走时,开小卖部的母亲正为几笔烂账窝火,现在女儿又要跟人去农村,她心里舍不得,可又不能强行阻拦,只好一再吩咐小丽,眼睛要擦亮点,如果有不称心的地方,马上打道回府,和王建国彻底断掉关系。

小丽跟着王建国到了村里,觉得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其实也没多大区别,而且,入夜的农村比城市多了份久违的宁静。

第二天,小丽刚吃好早饭,村口响起了“罪过啊——”的声音。小丽惊讶地问:“建国,出什么事了吗?有人在喊罪过!”

“是吗?我没听到呀!”王建国有些莫名其妙。

这时,又一声“罪过啊”传来,小丽赶忙说:“你听,这声音又来了。”王建国这才反应过来,笑得前仰后合。小丽有些生气,说:“人家在喊‘罪过,你倒好,幸灾乐祸笑个不停,啥意思呀?”

王建国这才止住了笑,说:“这是我们的方言,叫‘赊小鸭!哈哈!原来你是听岔了呀!”小丽从小生活在城市,不知道“赊小鸭”是什么,正疑惑间,她见准婆婆挎了个篮子要出门,就问:“阿姨,你干啥去呀?”准婆婆说要去“赊小鸭”。王建国一把挽起小丽,笑着说:“走,我们一起去看‘赊小鸭!”

三人一起走到村口,只见路边停了辆自行车,后座上挂着两只大竹箩,里面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有个年近七旬的老头蹲在边上,手里翻着一本发黄的笔记本。

准婆婆和老头打招呼:“老张伯,我来赊小鸭!”

“好,你自己箩里挑。”说着,老张伯打开了箩上的盖子,里面全是黄绒绒的小鸭子,挤在一起,动个不停。老张伯把盖子放到边上问:“王家阿嫂,去年的鸭子,有公的吗?”

准婆婆边挑鸭子边说:“我家没有,阿毛家有两只公的,阿苟家好像也有只公的。”

老张伯应了一声,又翻开了那本发黄的笔记本,用圆珠笔边写边说:“老了,眼睛花了,他们要母的,养大好下蛋,我错给了公的,我记一下,结账时好将公的去掉。”

小丽在边上听得云里雾里。王建国解释说:“‘赊小鸭其实就是买小鸭,以前我们没钱,只能赊账,所以叫赊小鸭。”

正说着,准婆婆挑好了小鸭子:“老张伯,十只小鸭,五元一只,共五十元,你给我记本子上。”接着,她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钱说,“老张伯,这是去年的赊账,我先还了,今年的明年还。”

老张伯乐呵呵地接过钱,在本子上找到了准婆婆的名字,划掉了去年的赊账,然后在空白处写上了今年的赊账。

小丽看不下去了,五十元钱欠一年,有这个必要吗?她朝王建国使了个眼色。

王建国明白小丽的意思,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钱说:“张大爷,这钱不用赊,我替我妈给您。”

老张伯笑嘻嘻地看了他一眼,转头说:“王家阿嫂,轉眼你儿子长这么大了,还这么孝顺,你真有福呀!不过,这钱还是赊着,我明年来收!”

什么?给现金不要非要赊账,这算啥意思嘛!小丽满心疑惑,又见准婆婆瞅了眼儿子,按住他给钱的手,说:“建国,这钱明年给!”接着,她拎起装了小鸭子的篮子跟老张伯说:“老张伯,我先回去了,别忘了中午来家吃饭。”

老张伯痛快地应了声:“不会忘的,你先忙好了!”说话间,又来了几个赊小鸭的,老张伯乐呵呵地忙开了。

回到家,准婆婆就开始张罗中饭。小丽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准婆婆心里也太没谱了,为了赊五十元钱的小鸭子,宁愿请人吃顿饭,这明显不划算的小便宜怎么还贪呢?

准婆婆手里择着菜叶,嘴也没闲着,她埋怨儿子说:“建国呀!你咋那么不懂事呢?你刚才替我给钱,是伤老张伯的心呀!”

王建国觉得有点委屈:“妈,我给钱怎么还伤他心了呢?”

准婆婆叹了口气继续说:“老张伯其实不缺钱,你想想,这年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那么好,谁还会做这种赊小鸭的生意呀?他赊小鸭,是把我们村里人当亲戚走呢!”

小丽来了兴致,问:“阿姨,到底怎么回事呀?”

未来媳妇提问题,准婆婆自然乐意回答。原来,老张伯家离村子有十几里路,那一年,王建国的父亲王志强因为没钱买小鸭,愁得坐立不安,这事刚巧被前来卖小鸭的老张伯知道了,就赊给了王志强二十只小鸭。多亏有这二十只小鸭子,王建国靠家里卖鸭蛋才上了小学。自从有这件事,村里有困难的人纷纷找老张伯赊小鸭,老张伯也从不拒绝。这样一来,老张伯赊账就多了,他老婆气不过,带着儿子回了娘家,说再也不回来了。村里那些找老张伯赊过小鸭的人知道了,相约着一道去将他老婆请回了家。

后来老张伯的老婆意外去世了,他儿子又在省城安了家,剩下老张伯孤零零的一个人。他闲着无聊,依然做着赊小鸭的生意。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也很少有人养鸭了,可大家为了感谢他,依然找他赊小鸭,轮流请他吃饭,目的是让他经常来走走。

小丽听了,心中感慨:这是农村特有的朴素风俗和情感啊。

午饭很快烧好了,老张伯如约而至。小丽忍不住问:“张大爷,您在这里赊小鸭,就不怕有人赖账吗?”

老张伯乐呵呵地回答:“不怕,那么多年了,我没碰到过赖账的人,如果真有没还的,肯定是有困难了。就几十元钱,没必要放在心里。”

小丽听后点了点头,她走到门外,摸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我在建国家挺好的。店里的那些烂账,你别放在心上,等我回家,给你讲一个老张伯赊小鸭的故事!”

(发稿编辑:王琦)

分类:新传说 作者:徐永忠 期刊:《故事会》2020年1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