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20期 > 〖央企故事〗深耕非洲十九年

〖央企故事〗深耕非洲十九年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5 18:06:46

逆行者的勇气

2014年4月13日晚,正在国内休假的三峡集团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简称“中水电”)员工张俊收到张如军的短信:“遇到这个情况,咱们是不是提前回去?”

两天后,晚上九点,北京中水电公司大厦门口,三个身影焦急地等待着出租车。因事发突然,来不及准备行李,三人都只拎着随身的小行李箱,准备去首都机场。他们是:在国内出差的张如军、在国内休假的张俊和谭学韬。

张如军,现任中水电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几内亚地区项目经理。2014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十四年,也是他征战非洲市场的第十三个年头,他遇上了在短信里说的“这个情况”。“这个情况”就是:2014年初,埃博拉病毒首先在几内亚发现并确认,逐渐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在疫区,多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几内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凯乐塔水电站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个水电站就是由张如军他们承建的。

外企撤离,口岸关闭,航线停飞,往常北京飞往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航班只需要在迪拜转机一次,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张如军他们三人不得不辗转几趟飞机才抵达几内亚。

自4月16日晚抵达项目驻地后,张如军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隔几天跑一趟我国驻几使馆,掌握最新疫情动态;统筹协调几内亚能源部、卫生部、宣传部以及所在地政府多个部门,甚至不惜借用几内亚军队力量,快速增加项目沿线和周边疫情防控投入;积极联系我国援几医疗队和疾控专家,对疫情防控提供精确指导。然而,即便如此,谁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那么,工程要不要停下来呢?

张如军说:“我一直在平衡这件事。如果咱们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我难辞其咎;但撤离了,又觉得辜负了祖国和几内亚人民对这项民生工程的期待,所以我一直对自己说,对团队说,再撑一撑,再撑一撑。”

埃博拉疫情反反复复肆虐了一年时间,张如军身先士卒,全力以赴,凝心聚力,科学布控,大伙儿的心慢慢稳定下来。一年的坚守里,凯乐塔项目的全体员工没有一个人在此期间提出离队。他们不仅战胜了可怕的病毒,还实现了电站提前全面投产……

拓荒者的胸襟

2001年7月,在中水电公司总部实习一年后,张如军熟悉了各项规章制度,也对一些项目有了初步了解,根据公司安排,前往加纳特马水厂项目驻地。张如军在加纳一待就是两年,两年的努力奋斗,奠定了他扎实的水电生涯的基础。

按照公司当时的规定,新员工初次去海外项目工作,周期为24个月,即到2003年7月,张如军可回国休整一段时间。眼看着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一通电话却让张如军改变了主意。

2003年7月8日,中水电公司非洲单项金额最大的承包项目苏丹麦洛维大坝开工,急需骨干力量。经过讨论,公司领导认为,张如军凭借在加纳工作期间表现出的优秀工作作风,能够顶得住项目开工早期的巨大困难和压力,希望他能够担起这个责任。就这样,张如军从加纳直接飞往苏丹。

北苏丹3、4月份白天地表温度就能达到四五十度。项目开发早期,没有房屋和电,张如军和几位同事就在附近安置了几个大集装箱,吃住都在里面。有人曾去现场考察过,他说:“白天里面就是‘蒸桑拿,晚上沙尘暴卷起的石子打在铁皮上,乒乒乓乓,戴着耳塞也没法睡。可是整宿睡不着也不是办法,他们有时就抱着被子去外面打地铺,不过被子是用来阻隔苍蝇的,苍蝇多得都影响呼吸!”

另外,项目驻地远离城市,由于物资贫乏,吃的食物——饼干、方便面等,运过来时在海上漂了很久,大都过期了。事后,张如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动情地说:“我至今还很怀念那种包装袋里只有一包盐粒的方便面,那时能吃到这种方便面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要是能再加个鸡蛋就太幸福了!”

正是经历过这些苦难,才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张如军怀揣着远大的抱负和组织的信任在苏丹耕耘了八年,一步一个脚印,踏石留痕。

2010年4月3日,三峡集团成功签下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工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个工程刚开工建设不到一年半,张如军再次面临抉择:公司领导打来电话,希望张如军能够去几内亚,克服困难,把凯乐塔项目做好。

接到这个电话前,张如军同时兼任三个职务:苏丹经理部总经理、石油焦输送项目经理,以及上阿特巴拉项目常务副总经理。面对八年奋斗赢来的成绩和未知国度的各种不确定,张如军仍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挑战。张如军用三天时间完成工作交接,又拟就了凯乐塔水电站项目实施的初步方案,随后不久便开始了几内亚的水电建设生活……

“水电人”的情怀

在张如军的十九年非洲生涯里,有一段经历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2007年,张如军在苏丹中部考察一个供水项目,同行的还有中国国内的水电专家和设计专家,该项目主要是在白尼罗河上建水泵站,将水送往一千多公里以外,解决那个沙漠地区的供水问题。

考察期间,他们路过一个村庄时,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听说有中国专家正在考察,不久的将来可能就有水了,当晚便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餐来招待他们。因为没有像样的房屋,晚宴就设在小学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全村男女老少拿出了他们所有的家当。

张如军满怀深情地说:“你无法想象,当我看见桌子上出现冰镇可乐时的心情,那个地方方圆二三百公里都是沙漠,需要骑马才能出得去,他们是怎么弄到这个的?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背这些冰镇可乐的?”

张如军又说:“那天晚上团队所有人都没有吃,大家把桌子上的食物和水都让给了当地的孩子们。因为我们能感觉到,这些食物是他们很长时间都吃不着的。”

这个故事,张如军也对他的孩子说过:“你们现在不管是回家,去学校,或者是去任何一个公共场所,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按下开关就有电,肚子也至少没挨过饿。可是,世界上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用不上电,吃不饱饭。你爸爸现在做的事,就是希望能稍微改善他们的生活。”

修一条路,建一座桥,拉一条输电线路,建一座水电站,张如军一直用他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在海外打拼的水电人的初心:要做一个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过去,张如军代表着中国水电人,深耕非洲十九年,让中国智慧助力非洲国家绿色发展。现在,他正带着团队,让中非友好的接力棒在青年一代手中不断相传,谱写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紧密合作的新篇章……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徐瑶 期刊:《故事会》2020年20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