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22期 > 〖央企故事〗与死神赛跑

〖央企故事〗与死神赛跑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6 08:33:5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质集团北京大地高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先使用进口空气潜孔锤车载顶驱钻机进行快速钻井救生的专业队伍。2012年9月,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救援队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成立。迄今为止,救援队参与矿山、隧道等事故抢险救灾达30余起,营救被困人员30余人,得到了业内和社会的一致肯定。2015年,救援队完成了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救援任务,这是我国首次采取地面大孔径救援,系亚洲首例、世界第三例成功案例,载入中国大孔径救生钻孔成功救援史册。

世界飞人博尔特跑完200米,用了19秒19;而在山东平邑石膏矿,同样是200米,4名矿工从遇险到成功升井,却用了850个小时。

2015年12月25日,山东平邑石膏矿发生重大坍塌事故。矿井大面积坍塌,顶板含水层以每小时150立方米的水量涌入矿井,升井舱钢丝绳断裂,逃生通道被阻,多名矿工被困井下……

情势万分紧急,救人刻不容缓!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地特勘救援队接到救援命令后,第一时间千里驰援,奔赴一线。

救援队到了山东平邑石膏矿,立刻马不停蹄地投入救援。一次次分析井下灾情,一次次深入现场,一次次否定加肯定,抢险救援指挥部钻井救援专家组组长、大地救援队专家杜兵建凭借他对矿山灾害救援工作的多年探索,作出了一个大胆决策:救援钻孔与救生钻孔组合实施!而这一方案,在我国矿难救援中从未应用过,实施救援的困难前所未有,压力犹如泰山压顶!

地面钻孔救援,都是先探寻,再送给养,同时布置大口径救生钻孔,最后将被困人员救援、提升到地面。这次钻孔救援,共钻了7个钻孔,其中5号大口径救生钻孔钻进220米,并最终完成救人的任务。

2015年的那个冬天,寒风刺骨,寒意袭心,华东大地不显丝毫温情,比往年同期更显寒冷。钻进并不如预想的那般顺利,时间一点点流逝,抢险救援指挥部下了死命令:以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那百分之一的希望!

10米,20米,30米……钻进到110米时,钻孔遇阻。

27岁的陈训虎冒着落石和塌孔的危险,腰系绳索,独自下坠,来到钻孔观察。破碎的地层碎石环绕,50米的范围内,鸡蛋大的石头便能将安全帽砸透,而这样的石头,随时都有可能击来,他在拿生命当赌注!而这个时候的陈训虎,神色竟然是那样的平静、坦然,他在想什么?或许他想的是:我是个救援队队员,除了这样做,我还能做什么?

救援队队长刘永彬带领大家在救援现场不眠不休地忙碌着,这里简陋狼藉,没有任何采暖设备。打钻要用水,但在零下15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水瞬间成冰,为了有水打钻,人们只能用暖炉来“化冰”,而这个时候的暖炉,本应该是用来取暖的呀!

董恒义刚做过心脏手术,他把比他重两倍的钻具扛在肩上,送到钻井平台。途中,他滑倒又爬起,爬起又滑倒,橘红色的工作服渐渐渗出殷红的血迹。大家劝他:“歇会儿吧!”他摇摇头,说:“我有经验,让我来!”

而救援专家组成员杨涛声音嘶哑,无法正常发声说话,他完全是靠“喊”来说话的,整场救援,他就一直这么“喊”着……

12月29日,消息传来:2号小口径探查孔投放的生命探测仪收到了被困矿工的信息,一只孱弱的手抓住了探头那点微光,杜兵建大喊道:“活着,他们都活着!”

十万火急,在距离被困矿工地点最近的巷道上方实施4号、5号救生钻孔,垂直救人,营救方案迅速实施。

1米、2米、3米……救援现场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使费尽千辛万苦打通的巷道功亏一篑。但怕什么来什么,因地层不稳定,突然传来一声响,钻孔坍塌了,而这个时候,离巷道穿透只剩50米了,只要再钻50米,就能见到被困矿工了,就能把他们从困境中、绝境中救出来了,而现在,钻井工作卻戛然而止!

电话里,传来了被困矿工惊恐的声音:“我们还能活吗?我们想回家……”被困矿工绝望了,不行,必须让他们坚定起求生的意念!

杜兵建拨通井下电话,向被困人员坚定地喊话:“兄弟们,你们要挺住啊,地面上有一千多人在尽全力营救你们,我们一定会把你们救出来!”

可是,电话线的那头再也没有了声响,这种静寂,死一般地揪人心肺,那是绝望的沉默啊!

就在这个时候,杜兵建一声令下:“换井位,重新开打7号孔,必须在48小时内钻成新的联络孔,恢复投送食物!”

接到命令后,大地救援队迅速行动,30个小时后,7号孔成功透巷——与老巷道贯通!

井下给养恢复了,生命通道打通了,绷紧的那根弦,松了。

2016年1月30日,云开日出、石破天惊——

21点21分:第一名矿工,50岁的赵治诚成功升井;

21点49分:第二名矿工,39岁的李秋生升井;

22点25分:第三名矿工,58岁的管吉庆升井;

22点49分:最后一名矿工,36岁的华明喜成功升井,他是四名矿工中最年轻的一位。

四名矿工在井下的坚持与等待,终于换来新生,他们开心大喊道:“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这是一场绝处逢生的抢险,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是一曲团结协作的胜利凯歌!

2016年齐鲁公益盛典上,齐鲁频道主持人对四位获奖者代表进行了现场采访。

临沂矿业集团董事长张希诚说:“无论困难有多大,地层条件有多复杂,我们始终没有想过放弃。”

平邑矿难救援专家组组长杜兵建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救援难度之大、复杂情况之多、危险系数之高,难以形容,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枣庄矿业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刘金辉是第一批深入矿底救援的人员之一,他介绍说:“当时坍塌一直在进行,井下不时传来坍塌声,并且出现积水,甚至排出有毒气体,非常危险。”

山东省卫计委应急办副主任郭凤雪说,这是他30多年以来经历的最冷的一个冬天,“救援现场和现在演播室的温度有着天壤之别,平时饮用的矿泉水都冻成了冰疙瘩,但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心却是火热的,无论救援有多艰难,我们始终在坚持,一刻也不放弃”。

被救矿工管吉庆泣不成声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历时36天的山东平邑石膏矿抢险救援,创造了矿难救援史上亚洲首例、世界第三例大口径钻孔成功救援的奇迹。

科学有力的救援,感天动地;拯救生命的奇迹,不时上演。从郑煤集团超化矿到山东平邑石膏矿,大地特勘救援队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前行,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总计打通54条救援通道,成功营救30余人,挽回国家和企业经济损失20多亿元,彰显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中煤地质总局 期刊:《故事会》2020年2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