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24期 > 〖央企故事〗鹰击八号:“小二黑”的传奇故事

一声霹雳

这天,在黄海之上,一艘快艇駛入试验海区,快艇上装了某型号导弹,准备进行发射试验。试验区的一切船只早已回避,随着阵地指挥员的口令,导弹呼啸而过,拖着一条长长的火的彩练,准确地击中了靶船。之后,第二发、第三发、第四发,全都准确中的,最后是双弹齐发,双双命中。一时间,海面上靶船火起,水柱冲天。

六发六中,主角正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鹰击八号”舰舰导弹,也就是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它还有一个更亲切的名字——“小二黑”。

1982年5月,阿根廷与英国开战,阿根廷用法国制造的“飞鱼”飞航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伦敦方面闻讯一片慌乱,世界为之哗然,“飞鱼”随之名震天下。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传奇中的传奇——与法国“飞鱼”齐名的“小二黑”的故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仪式上,海军部队方阵里出现了雄姿勃发的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细长的身躯,小巧的翅膀,多棱的尾巴。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外国武官惊呼起来:“飞鱼,飞鱼!”

这种被称为“中国飞鱼”的飞航导弹,就是中国的舰舰导弹——鹰击八号,它使用固体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超低空掠海飞行,抗海浪和抗电子干扰性能好,能钻进敌舰肚子里爆炸!

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孕育于国家的艰辛探索时期,那时国家尚无力顾及它,它便成了个“黑户口”,加上它是最早的小型导弹,被戏称为“小二黑”。“小二黑”出世,第一大关就是要有一个小推力、工作时间长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内还是空白,国外也不见资料,困难重重。发动机研究所和总体设计部的十多位“志愿战士”毅然地知难而上,他们多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过去只与液体发动机打交道,对固体发动机从未接触,又被各种原因浪费了多年,而此时此刻,为了国家,他们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了……

披荆斩棘

1973年10月,“小二黑”的主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了,但这时还没有建起配套的试车台。试验不能等,点火试车便露天开始了。

在飞航院西北角的荒沟,大家拔去野草,挖一个坑,把发动机的头部埋在地里,冒火的屁股朝天。为了防止它晃动、“跑掉”,再用铁丝固定在两棵树上。大家站在百米开外的沟崖上,看着眼前的情景,都有点发愣:这、这也太原始了……他们十分不安,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当时还不具备更好的条件。

点火了,这是用“砖头支锅做野炊”的办法进行高科技的燃烧,试验竟然成功了,并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当燃烧的火焰刚熄,试验组的成员便飞跑过去测量发动机表面温度,全然不顾那个时候还有毒烟,以及其他想不到的危险。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还有方方面面的协同,小推力、长时间的固体发动机终于研制成功了,且大大超过了设计要求。随着发动机的顺利研制,“小二黑”终于有了正式“户口”。此时,整个导弹其他系统的研发也到了决战阶段。

为了躲过敌舰雷达的眼睛,小导弹要贴近水面飞行,它必须克服复杂的海浪和各种电波的干扰,否则将难以寻到目标。承担此项任务的雷达专家们做完了各种试验之后,扛起设备、产品,千里迢迢地坐车乘船,到花鸟山去了。因为那里的风浪春节时最大,末制导雷达若能经受住那里风浪的考验,其他风浪就不在话下了。科技人员们战胜了狂风恶浪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研制出能与世界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小末制导雷达。

除了末制导雷达,要保证“小二黑”能够像冲浪手一样随着海浪起伏,始终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安全地隐蔽在敌舰雷达盲区,那就要靠驾驶仪系统的高度表了。

经过控制专家们的艰辛劳动,高度表定型前的一切研究和试验似乎都没有问题了,但当装上军舰,驶进大海,做定型试验的时候,第一发中靶了,第二发、第三发却接连失败,被海浪吞没了!

总设计师姚绍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听了各种意见,看了各种报告,认为导弹飞行中的恶劣振动环境,是引起元器件失灵,造成飞行失利的关键因素,他建议加强防振措施。试验证明,姚总的推测是正确的。在采取了一番改进措施后,“小二黑”终于取得了发发命中的战绩,通过了定型试验,促进了中国飞航式导弹技术的日臻成熟。

英雄传奇

在新型号研制的十几年中,试验队员前往戈壁深处的靶场做试验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一年秋天,某型号试验弹进场,由于申请不到专列,要想到试验基地,只能将七八节自备车厢拖挂在西去的货运列车上,随行人员24小时值班,目的一是看管好运送的物资,二是随时准备将车厢转挂到其他列车上。在甘肃省内的一个小站上,货车要走不同的路线,自备车厢被卸载在站台上,必须转挂到另外一列车上,可这两列车并不在同一轨道上,小站资源有限,没有多余的机车协助转运。时间紧急,试验队员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推火车”。于是,在黄沙弥漫的戈壁小站上,出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十几个“文弱书生”喊着整齐的号子,迈着稳重的步伐,推着一节节十几吨重的车厢缓缓前进……

“活着干,死了算”,这是长剑陆基巡航导弹的总师刘永才院士的口头禅,这位资深专家有胃出血的老毛病,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一次现场排故,他中午没能及时回驻地吃饭,结果胃病复发,造成大出血,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力治疗,军方用直升机火速把他送回北京。进手术室的时候,他的血压已经降到了零,经过专家的全力抢救,他总算保住了生命。

在一次庆功宴上,几位队员向刘总敬酒,刘总患胃病以来早已滴酒不沾,却仍然毫不犹豫地端起了酒杯。望着这些与自己一道埋头奋斗多年的战友,他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激动的泪水在眼镜后面打转:“咱们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句话没说完,他就哽咽着再也接不下去……

1995年国庆节,参加某重点型号研制的高级工程师刘滨生最后一次回到家里,长期的出差、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感到疲倦不堪。妻子反复劝他去医院检查,“等忙完这一段再去吧!”刘滨生敷衍了过去。此时的他,满脑子装的全是工作。在北京待了不到一周,刘滨生又赶往沈阳。在沈阳办完事,刘滨生马不停蹄地飞往株洲。11月5日下午上班时,刘滨生感到胸闷明显加重,但他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在与同事讨论完当天的工作后,刘滨生回到房间,几分钟后,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脸也涨得通红。18点35分左右,医护人员匆匆赶来了,然而,在异地他乡,刘滨生永远合上了疲倦的双眼……

追求不倦,舍身为国,自主研发,勇攀高峰,“小二黑”们的传奇还将继续演绎下去……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刘铭 期刊:《故事会》2020年2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