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9年5期 > 〖央企故事〗老孔这个人

〖央企故事〗老孔这个人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09 18:53:14

孔凡成,男,生于1954年9月,原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197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建造师,特一级职业项目经理。四十多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铁路施工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第三届天津道德模范”“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2年9月,根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和中宣部通知精神,孔凡成作为“国企带头人”典型代表,其先进事迹报道在14家中央主流媒体同时刊播,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睡上了交通洞

孔凡成是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的一个项目经理,大家都叫他“老孔”,他快六十了,从当铁道兵开始就打隧道,打了一辈子,可就在临近“退二线”的时候,领导要老孔挂帅出征,接手“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交通洞”的工程。

锦屏电站地处凉山自治州,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即便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到了施工现场实地踏勘后,老孔还是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交通洞和电站引水洞都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连住宿的帐篷都找不到像样的平地搭建。一路上高山险川,烟锁雾绕,而且山上经常有毒蛇、野兽出没,风化松动的山石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落到了人身上……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老孔带领第一批项目管理人员,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在悬崖峭壁间手脚并用,硬是将前期测量用的小型设备和生活用具,一并扛到了工地。

看着满眼的乱石峭壁,老孔最终做了个“痛苦”的决定,把项目部、宿营地建在交通洞里。但凡有一点儿打隧道经验的人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住洞里的,那里面有的只是24小時的施工震颤、弥漫整个洞穴的粉尘、好像从耳朵边轧过的重载车……

后来,说起那段睡交通洞的日子,大家都滔滔不绝:

“洞里灰大,一开始不少人戴着口罩睡觉,可太不舒服了,后来干脆不管了,口罩摘了继续睡。”

“睡到半夜,前方施工掌子面要爆破,离得不远,值班的把大家都叫起来,大家迷迷糊糊跑到洞口躲炮。回来发现,平时用的碗啊、盆啊,被震得满地都是……”

项目部副经理杨远是个爱干净的小伙子,然而他说,那时他半年只洗过三次澡,一次是蹭其他建设单位的;一次用的是空压机的循环水;一次是业主请他到驻地,专门到澡堂洗的……

征服“钢铁巨龙”

2007年8月18日,老孔率队与兄弟单位联合体中标“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C4标”,即1号、2号引水隧洞及检修排水系统,这些工程都须用TBM施工。

TBM是什么?这是一种挖掘神器,又叫“硬岩掘进机”,是专门用来挖掘坚硬岩石隧道的大型掘进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它的直径有12.4米,长251米,重5000吨,宛若一条“钢铁巨龙”。由于工期紧张,TBM没有在生产地经过预组装,每生产出一批零部件就要直接运到工地组装。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根本没有组装的场地。美国的专家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组装是不可能的。

老孔不信这个邪,洞外没地方,他就向大山要空间。他组织了攻关小组,愣是在山肚子里开凿出一个TBM组装洞室,这洞室长165米,最宽17.6米,最高25.2米。2007年9月27日,组装洞正式开工,由于施工地段围岩时常出现剥落、掉块的现象,施工进度非常缓慢。他们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导洞先行,另外增加了2号横通道,进行多工作面施工。2008年4月13日,TBM正式开始组装。同年9月18日,众人等待已久的“锦屏一号”TBM试掘进成功!老外目睹组装一次成功,拍着老孔的肩膀,由衷地说:“中国人,真是了不起!”

在那些紧张、艰苦的日子里,老孔每天早上7点主持早会,谁来晚了就要挨批罚钱。在他的组织管理和示范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纪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同事们都说:“有老孔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

凡事都不成

老孔有个习惯,越是家里有事,越是不敢跟家里打电话。

2011年1月,妻子被查出患上了癌症。得知这个消息时,老孔正在锦屏建设管理局召开的表彰大会现场,他被评为所有参建单位中唯一的“金牌项目经理”,正沉浸在喜悦中。消息传来,无异于晴天霹雳,顿时让老孔从天堂掉入地狱。

内心煎熬着等到表彰会结束,回到工地,老孔坐在他的“指挥所”里,一声不吭。他想,换作别人,在这种时候肯定二话不说去买回家的机票了,这么简单的决定,对他来说怎么就这么难呢?他敢肯定,如果他走了,大伙儿一定不会责怪他,施工也会按部就班地继续。但万一出现突发情况,因为他不在现场、解决不及时而导致了工期的延误,怎么交代呢?现在又是施工的关键时刻,千头万绪,他能说走就走吗?

老孔不敢跟妻子打电话,因为怕听到妻子那熟悉的声音——“老孔啊,别为难了,这么多年我还不了解你吗?”他只有给女儿打电话,说:“你多照顾你妈妈,我知道你不会责怪我,但也不要安慰我,不然我会更愧疚、更难受。”

就这样,老孔没走。细心的职工发现,一夜之间,老孔的白头发似乎变多了,腰背也似乎更弯了,眼眶还有些红肿。没人知道为什么,老孔也不说。大家只是看见他比平时更忙碌,他办公室的灯几乎彻夜亮着。大家都自觉加快了手脚,十分钟的活儿八分钟干完,能快一分钟就是一分钟——因为老孔有事儿,他们要为老孔争取时间。

一个多星期后,施工的关键节点顺利完工,老孔终于松下一口气,他从工地直接奔到了北京,终于赶在妻子进手术室前,在她的手术通知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老孔心里才真正得到了一丝安慰。

其实,老孔的心里很害怕,对于这样的事,他有心理阴影。

几年前,老孔的母亲病重,当时他也正在锦屏工地上组织施工大战。像这次一样,他也在回去和不回去之间纠结,同样像这次一样,他选择了留下。等他忙完手中的工作匆忙赶回家时,母亲却已经不在了,这成了他心底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再后来,父亲心脏病发,送医院抢救,医生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兄弟姐妹们等着老孔这个大哥回来商量,可老孔最终也只能打电话说:“我这边实在走不开,医药费就由我来出,请你们理解,我这是忠孝不能两全。”

一番话,打消了家人心中的怨气,可老孔自己心里的愧疚,却久久不能消散。

在单位里,大家对“孔凡成”这个名字的解释是:“凡事都能成”,而在家里,这个解释却恰恰相反——“凡事都不成”。家里的大小事指望不上不说,亲戚朋友如果有什么私事找他,他也是一概拒之门外。老孔兄弟姐妹八人,至今仍然是四处漂泊打工。多年来,他们不仅没有从老孔那儿得到什么“特殊福利”,反而还要时常替他在亲戚朋友面前“背黑锅”,挨骂受气。

如今,老孔总算退休了,他正准备带着老伴儿,从自己当年当铁道兵的地方开始,把他参与过的重大工程重新走一遍,和老伴儿一起好好回忆一下四十多年来为国家、为企业奋斗的艰辛和喜悦……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杨旭 王飞辉 期刊:《故事会》2019年5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