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保利发展以全产业链的形式进入养老产业,逐步打造三位一体中国健康养老新模式,并推出全国连锁的专业养老服务品牌“保利.和熹会”,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落地5家机构。和熹会秉承“一份让您安心的亲情”之理念,为长者提供亲情化、专业化、国际化、个性化的综合养老服务,让长者拥有健康、快乐、有尊严的晚年生活。下面的故事,用三个发生在“保利.和熹会”养老机构的真实片段,展示了保利在养老事业上的用心。
奇迹发生
刘先生这段时间一直心力交瘁:前不久的一天,母亲冯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髋关节骨折。冯奶奶已经有85岁高龄,原来也有一些老年疾病,虽然做了内固定术,但病情仍然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刘先生只能把母亲接到了广州。到广州后,母亲的病情更加严重,身体更虚弱了,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医院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并建议转院。可是刘先生联系了几家医院,都不愿意接收。
这天,医院因为ICU床位紧张,又通知刘先生办理出院。在医院还可以维持治疗,回家既没有专业的人,也没有专业的设备,怎么办?这时,有个护士建议他找一下养老机构,很多养老机构会配备一些医疗设备,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刘先生也是病急乱投医,就去找养老机构。可一听冯奶奶的情况,他们都拒绝接收。刘先生急了,就在网上搜索广州所有的养老机构,挨个打电话问。后来终于找到一家,对方说:“我们能先去看看冯奶奶吗?”
刘先生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连连答应:“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很快,一位姓邓的院长带领几位医护人员,来到了医院。经过认真了解后,刘先生把自己的苦衷也如实说了。
邓院长说:“冯奶奶的情况的确很严重,但是如果刘先生非常需要让母亲住进来,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服务。”
刘先生欣喜若狂,于是,邓院长亲自和医护人员护送着冯奶奶来到了机构,刘先生直到这时,才知道了这家机构的名字——保利.和熹会。
令刘先生意想不到的是,机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抢救室里的设备一应俱全,医护人员也早已经待命,护理水平并不比专业医院差,刘先生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刚住进机构时,冯奶奶还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大小便失禁,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连刘先生和家人都不抱希望了,但医护人员却不放弃,他们排出三班人,轮流护理,定时喂食、定时翻身、定时擦洗,很多累活、脏活,护理人员做起来像家人一样细心,但又比家人专业。
最令刘先生一家人没想到的是:奇迹发生了,冯奶奶的身体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起来。三天后,她的生命体征开始稳定;一周后,人开始清醒,她已经知道了自己身处的环境,并认识了医护人员;半个月后,她拔掉胃管,开始自己进食,从进流质食、半流质食,再到正常饮食,与此同时,她的肌力也在慢慢恢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从机构的监护室转到了普通住房。直到如今,一年过去了,冯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好,甚至都可以不靠轮椅独自行走了。她平常只吃一些护心的常规药物,都不需要特殊照顾了。
刘先生感激不尽,他为机构送来了锦旗……
我要找你
王爷爷刚来机构时,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必须要护工24小时陪在身边。为了照顾好王爷爷,机构特意安排了一个细心的男护工来照料他。
男护工是个“90后”,因为姓张,人们就叫他小张。
小张接受过专业培训,人也实在,他十分精心地照顾着王爷爷。
王爷爷脾气不好,还经常打人,小张刚来,就挨了他一巴掌,小张明白王爷爷是心情不好,天天陪着王爷爷聊天解闷。王爷爷刚来这里,戒备心很强,不愿意让小张待在他身边,但他身边又不能离人,怎么办?小张就经常跟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说是自己藏了起来,其实一直都在旁边监护着。
终于,在小张和其他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王爷爷熟悉了环境,心情慢慢放松了,身体也好了,生活也可以自理了,小张也不需要跟他住在一起了。后来,小张因为家里有急事,离开了机构,回到了家乡河南。
王爷爷见不到小张,就一直问他的去向,知道情况后,王爷爷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护理人员知道他是因为想念小张,就劝说道:“小张走了,但我们会像小张那样照顾您的。”
“你们都和小张一样好,我知道你們会照顾好我的,我是想——”王爷爷说,他想去河南。
护理人员知道这都是因为小张,王爷爷要去河南找小张呢!王爷爷的儿子了解情况后,就对王爷爷采取了拖延的战术。护理人员也劝说王爷爷,他年纪大了,不能出门,劝了好久,才止住了他去河南的念头。
又过了几天,王爷爷忽然找到邓院长,说他要回趟家。这是老人们的正常要求,不能拒绝,邓院长就叫了一辆车,亲自陪同他回家,同时又把这事告诉了王爷爷的儿子。
到了家门口,王爷爷急急忙忙地用钥匙打开门,径直走到一间房里,邓院长怕有什么情况,也紧跟了进去。只见王爷爷手脚麻利地打开一个柜子,又从里面捧出一个小箱子,接着,他打开箱子,拿出一个笔记本,戴上眼镜,熟练地翻到一页,把那页纸撕下来,递给邓院长,说:“这是我当年的一个河南的领导,是个离休干部,你帮我给他打个电话,我让他给小张找份工作。唉,小张家里出事了,又没有工作,怎么行?”
王爷爷回家,原来还是牵挂着小张!这时,王爷爷的儿子也回来了,他苦笑着对邓院长说:“前段时间,我想让他帮忙找这个老熟人办事,可他死活都不干,还说联系方式找不到了。没想到,为了小张,他居然马上就找出了联系方式——其实说穿了,还是因为你们对他好啊!”
王爷爷忽然老泪纵横,颤抖着说:“我一直都记得,我发病的那段时间,小张一天到晚都陪在我身边,我打他、骂他都不离开……我现在就想帮他找个好工作!”
永不遗忘
“保利.和熹会”养老机构里住的都是长者,很多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症(以下简称认知症)。认知症的表现,是记忆力减退,轻点的,对几天内的、短时间的事情遗忘突出;严重的,远近的事情都记不住。但是,在机构里,有一位老人,患有重度认知症,什么都记不住,却记住了两个人的名字,怎么都忘不了,你说这事怪不怪?
这位老人就是刘奶奶,她刚入住机构时,每天都会发脾气,摔东西。机构安排了两个护工照顾她,一个叫小王,一个叫小孙。这两个女孩子,每天都围在她身边,哄她开心。慢慢地,刘奶奶接纳了这里的环境,就是亲人来接她走,她都不愿意走。
刘奶奶患有重度认知症,虽然在小王、小孙和其他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没有进一步恶化,但是很多事情还是忘掉了,甚至记不住亲人,记不住吃饭。有一天,她忽然叫来小王,从柜子里拿出一盒栗子,说:“小王,我知道你喜欢吃栗子,这是奶奶特意让人买来的,你快尝尝。”
小王很吃惊,她的确很喜欢吃栗子,但这事好像从来没有告诉过刘奶奶,她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记住的?吃着栗子,小王心里暖乎乎的。
机构里有手工课,刘奶奶的手工一直做得很马虎,她没有耐心做这事。可是,有一段时间,她做手工时忽然认真起来,一天做到晚,有时嫌做得不好,又拆掉重做,最后,终于做成了一个水晶花篮摆件。做好了,刘奶奶马上叫来小孙,在水晶花篮里装了个红包,送给她,还说:“奶奶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这是奶奶送你的生日礼物。”
小孙很感动,这还是她一个人在外面过的第一个生日。这几天,刘奶奶一直张罗着做手工,原来是想送自己生日礼物啊!小孙接过刘奶奶亲手做的水晶花篮,把红包交到刘奶奶手上,说:“奶奶,您的心意我领了,您亲手做的水晶花篮我收下了。我们有纪律,红包肯定不能收的。不收红包,我们一样会用心照顾您的,您放心。”
小孙有一次跟邓院长闲聊,说到了这事,她说:“刘奶奶记性不好,什么都记不住,为什么独独记住了我的生日呢?”
邓院长一笑,说:“这事很好解释,人是有感情的,对爱都是刻骨铭心的,你们爱她,她也爱你们,所以就记住了。”
入住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84岁,能完全自理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半自理,或者全部不能自理,照顾他们的责任,就全部落在這群相当于他们孙子辈的男孩女孩身上。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艰辛,能留在机构的人,都是有爱心、愿意奉献的人。养老事业,是一份爱心支撑的事业。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一冰 期刊:《故事会》2019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