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明,1962年9月出生于湖北咸宁。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战车总体技术理论研究和装备研制等工程实践工作,在主战坦克总体设计、两栖战车研究与开发方面做出了创造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出版著作三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全国劳动模范、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中央电视台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央企楷模等荣誉称号。
回归初心
1989年初夏的一天,正在北京中关村京海公司忙碌着的毛明,收到邮递员递过来的一封信,毛明打开信封,看着里面的内容,他的手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这是谁寄的信?信里都说了什么?这还得从头说起——
毛明出生于1962年,和那个时代出生的很多人一样,从孩提时起,毛明最喜欢穿的衣服是橄榄绿的军装,最崇拜的是英姿飒爽的军人。
后来,毛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程机械专业,成为1979级大学生。为圆自己的军人梦,大学毕业前夕,毛明报考了素有战车研制“国家队”美誉的兵器研究所军用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准备投身国防科技事业。
1983年,毛明从33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所6名被录取的研究生之一。接下来,毛明再接再厉,1986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师从张相麟教授。
1989年,27岁的毛明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那个时候,国内出国潮、下海潮来势汹汹。毛明听着身边同学、朋友对商海绚丽的描述,他忍不住动了心,于是,他投身中关村的一家公司,打算在商场大干一场……
但没多久毛明接错了几次线,还烧坏了一块硬盘后,他便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个做生意的料。就在这时,毛明收到了导师张相麟教授的亲笔信……
撕开信封,几张密密麻麻的手写纸张,瞬间跃入眼帘:“毛明同学,我刚听说你下海经商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非常痛心。你是一名军工人,你的专业也是军工,你怎么能背道而驰呢?你应该静下心,多做些学术性工作,争取早一点在学术领域搞出一点名堂来,壮大我国的军事力量,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看着导师的亲笔信,毛明像是看到了导师捶胸顿足、痛心疾首的样子,就在这时,他的心忽然平静下来,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他毅然拒绝了朋友的挽留,回到了兵器研究所。他知道,那里才是他的初心所在……
胸有成竹
在研究所,毛明潜心于科研,经常挑灯夜读文献,撰写学术论文,将科研梦想一步步用行动丈量。他知道,要想改变落后的国防现状,与国际接轨、打开科研视野是必须要做的事。
1993年,毛明接到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做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的论证。毛明经过精心的准备,在方案论证会上,一口气汇报了8种方案,并非常系统地说明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提供了各种方案的总布置图。听了毛明的方案,一位领导忍不住赞叹道:“听你的描述,新一代水陆两栖步兵战车仿佛已经近在眼前。”
最后,毛明详细而精彩的汇报,博得在场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称赞,不仅他推荐的总体方案被确定为主方案,他本人也成为总体设计,牵头搞论证。
但领导和专家们不知道,毛明既是总设计师、总指挥,同时也是操作工。严以律己,做事实在,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对每个人的要求。有一次,在车辆中期检查时,毛明发现传动装置内部的一个定位螺栓有些松动,他立即对项目组进行了严厉批评。
项目组分析后,感到很委屈,负责人说:“现在还没有组装,个别装配问题是允许存在的,等重新安装好后就不会再出问题了。”
毛明仍然不放过,他说:“我不相信这是个别问题,这事必须彻底查清原因,还要将所有已经装配好的传动装置立即拆检。”
当时,项目组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很多员工放弃了休假,如果拆检,意味着前期的心血将付之东流,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项目组负责人说:“这个问题我们以后注意就行了,重新拆检,没有必要吧。”
“不行,必须重检!”毛明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经手做的工程不能浮夸,更不能做成豆腐渣!”
项目组没办法了,很不情愿地将每个传动装置进行了拆检。结果,一拆检,项目组的人都傻了,因为不仅毛明的判断是对的,而且其他几个装置的螺栓也有松动。项目组立即开始组织分析螺栓松动的原因,经过反复研究和验证,修改了定位结构,排除了技术缺陷,保证了车辆的顺利定型。
后来,同事们想起这事,仍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好险哪……
戰车蝶变
研制主战坦克是每一名军工人的梦想,毛明也不例外。研制99A主战坦克那会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坦克装甲车行业的转型,下一代坦克是什么样子谁都不清楚,可毛明和他的团队却目标明确:跑得快、打得准、防护好,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要高!
可是,说得很轻松,怎么才能实现呢?
毛明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各种艰苦卓绝的试验。其中,最不容易的便是深入极寒和极热地区做试验。在东北某试验场,朔风如刀,气温在零下40℃以下。一辆标有试验编号的99A坦克,急速飞驰在茫茫的雪野之中。突然,坦克像泄了气的皮球,缓缓地停了下来。
面对突发情况,毛明立刻冲了过去。拆开一看,原来是传动装置中的一个挡圈因无法承受负载发生了断裂,直接导致该部件严重损坏。由于损坏的零件碎块细小,戴着手套根本无法翻找,毛明立即扔下手套,直接一手捧着损坏的碎屑,一手拨弄查看,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
为了让99A坦克“能打”,毛明四处拜访专家,在与被业内尊称为“火药王”的王泽山院士研讨时,王院士提出的想法一下子激起了毛明的灵感。最终,毛明不但验证了王院士设计的可行性,还创新研制出一种复合弹芯,让弹丸的穿甲深度和初速得到大幅提升,能够穿透世界最先进的坦克装甲。
要能打,更要不怕被打。经过无数次的测试,毛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一款高强度复合装甲,为战车穿上了坚固的“防弹衣”。
99A坦克还是我国第一台信息化坦克,实现了战场态势共享、协同攻防、状态监测、系统重构、综合保障等功能,软件、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
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有位朋友来拜访毛明,朋友是个军事迷,后来就聊起了99A坦克,他激动地说:“你知道99A坦克吗?它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让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强大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毛明笑了笑,没有对朋友说自己就是“陆战之王”的重要参与者。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那是他和张相麟教授的合影。他在心里对导师说:“请相信我,我再也不会离开了!”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一冰 期刊:《故事会》2019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