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9年21期 > 〖央企故事〗他叫“扎西”

〖央企故事〗他叫“扎西”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9-17 11:31:16

张晞,男,汉族,中共党员,国家能源集团龙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7年,张晞同志服从组织安排进藏工作。进藏工作13年来,他以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推动了西藏新能源事业的发展,从地热、光伏到风电,敢为人先,开疆拓土。他带领团队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国内第一个大型水光储微电网电站;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电场,实现了西藏自治区风电项目“零”的突破。他心系藏民,投身扶贫攻坚,帮助西藏自治区政府解决无电区17万户、70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张晞同志曾荣获央企楷模、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首届“最美央企人”等荣誉。

不速之客

故事先从2007年的一天说起——

罗布次仁在拉萨开了一家复印店,这天傍晚,一个中年人急匆匆地走进店里,要打印一摞材料。中年人面色青白,一看就是刚来西藏的。罗布次仁有点不开心,马上就要下班了,可那人手里的材料非常多,只怕要加班了。

中年人显然看出了罗布次仁的不快,马上赔笑说:“真对不起,我早上四点钟就在忙这些材料,一直弄到现在,明天早上就等着要,给你添麻烦了,谢谢……”

见中年人说得很真诚,罗布次仁不好说什么了,两人就一起加班。那些材料,中年人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满意了又重写,写完还要一遍接一遍地改……等他满意地把材料整理好打印完成,已经凌晨三点多钟。罗布次仁累得够呛,忍不住抱怨说:“人都快累散架了!”

中年人连忙又是一脸真诚地道歉,再三表达谢意,那种态度,让罗布次仁不得不消了怨气,他想:看那人的模样,也就是个普通职员,做不好工作,领导一定会批评他,所以只能努力把事情做好。

第二天,罗布次仁还没睡醒,中年人又来了,这次只要改动几个字,打印好,中年人就走了。他走路急匆匆的,像要赶去救火似的。

从此以后,中年人就成了罗布次仁复印店的常客,每次来,都是抱着厚厚一叠材料。有一次,中年人交代完复印事项,竟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罗布次仁偶然间一回头,只见中年人满脸憔悴,看来他一定每天忙于工作,没好好休息过……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这天,中年人又来了,这一次,罗布次仁发现,他手里除了厚厚的一摞材料外,还多了一个氧气瓶!他的气色非常不好,嘴唇乌黑,嘴皮干裂,像一个重症病人。他一进门就瘫倒在椅子上,吸了一口氧气,又交代了一番。罗布次仁忙完了,把东西递给他,他看看没问题,想站起来,可头一歪,晕了过去……

罗布次仁吓坏了,好在医院就在附近,他忙叫来人,一起把中年人送进医院。医生说这是高原反应,需要赶紧送进急救室,输液、输氧。经过一番抢救后,中年人渐渐缓过神。

这时候,罗布次仁才知道,中年人竟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晞,他受集团公司委派,来拉萨推进新项目……

跨越天路

对张晞来说,这还只是开始,迎接他的,还有更大更多的困难。

2013年,龙源西藏风电机的建设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光是把几个风机运上“世界屋脊”,就是一项艰巨的考验。一台机舱,重量就达80吨,从格尔木运来要经过九座桥。当时,张晞去西藏交通厅询问该怎么办,对方说,这些桥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青藏线承担近60%的进藏物资运输任务,要是把桥压塌了,谁都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面對严峻的情况,张晞说:“路,不能损坏,风电机也一定要登上高原!”经过调研,他决定把机舱分拆,减轻重量,终于安全地把“零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因为所有机舱都是在厂房车间里组装完成的,没有在现场露天组装的先例。

在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夏季毒辣的阳光直射头顶,常人即使无任何负重地走路,都有些气喘吁吁,可张晞带领着四十多个技术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加班加点,组装总重量达四百多吨的机舱……

机舱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塔筒。国内风机的塔筒原本设计都是三段,特别长,也特别重。可青藏公路的道路狭窄,山角弯道又多,这么长的塔筒根本运不进来。张晞请厂家重新设计,把三段改成了四段,不但长度减短了,重量也大大减轻,这才把塔筒运了过来。

塔筒解决了,还有叶片。叶片是一次性成型的,不可能改短。它长48米,这种长度根本没法通过青藏公路上的那些山角山崖。张晞经过多方咨询、实地考察,终于在青藏公路管理局讨教到了一个运输方法——用两台特殊车子运输。两台车子一前一后,一遇到山角,车子就停下来,把叶片像大炮一样立起来,它转弯时半径小了,就能绕过山角,等绕过了山角又放下来,再前进。一个山角、一个山角地立起来、放下去,等把这些叶片运到目的地时,大家已经数不清到底绕过了多少个山角……

经过这几年的运行,在高原上建设风电机,经历了一场设计、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完整过程,积累了非常珍贵的数据。张晞和西藏龙源电力公司也从最初的地热发电、光伏发电再到风力发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原新能源开发、发展上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越,更是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心系西藏

在很多人,尤其是藏族同胞的眼里,张晞还有一个名字:“扎西”,这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意思。时至今日,张晞领导建设的西藏羊八井太阳能发电厂,从建成、投入运营,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年,可当地人一提到他,总会说:“托这个厂、扎西的德福……”这种托福式开头的讲话带有明显的藏北人风格,常是因受到特别大的恩惠才这么开头。

桑巴萨村二组的组长普布,性格很直爽,只要跟人说起话,就会指着家门口的一条柏油路说:“这条路确实是扎西修的,我们没花一分钱。那时整个当雄县别说是村小组,乡上都见不到这么好的路。”

七年前,普布只是个勤劳朴实的拖拉机手,帮人运砖、拉砂石,没什么经营意识,赚不到几个钱。后来,太阳能发电厂找人看守场地,普布会说简单的汉语,就去了。

刚开始,普布跟罗布次仁一样,总看到一个中年人在干活,没一点架子,跟他们一起工作、一起聊天、一起吃饭。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这个发电厂最大的官——张晞。一次,普布和张晞聊天,张晞知道普布会开拖拉机,就说:“我们马上要开工了,要平整土地,有很多活,你去买台小型挖掘机吧!”

当时,普布虽然没多少钱,但他相信张晞,就找亲戚朋友借了三十多万元,买了一台挖掘机。一年下来,不算人工,赚了近二十万元。买了挖掘机后,普布也学会了经营,有了本钱,又买了大型翻斗车,到别的工地上干活,收入也翻了几倍。

最令普布和桑巴萨村村民感动的是,张晞非常尊重藏族同胞的劳作习惯,藏族人干活中途要休息、喝茶、喝青稞酒。有些人看着觉得是在偷懒,但张晞一点都不这样想,他说:“我们应该尊重藏族同胞的劳作习惯,活干好了,喝个茶休息休息,都不要紧。”

张晞刚到西藏时白白净净的,没多久脸跟当地人一样黑了,藏族同胞们又都叫他“扎西”,好多人以为他是藏族人。他从不解释,还经常笑着说:“我就是西藏人嘛!”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期刊:《故事会》2019年21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