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民间秘闻 > 民间秘闻2022年7期 > 〖乡野异闻〗离娘被

〖乡野异闻〗离娘被

分类:民间秘闻 更新时间:2022-08-13 23:29:03

村里有个习俗,儿子成亲时,都得请人缝制一套离娘被。这意思是成了家就得离了娘,靠小夫妻俩自己过活。

方圆十里八乡,王师傅缝制的离娘被最受欢迎。因此,每到婚嫁旺季,王师傅就忙得不可开交。

月娘是个寡妇,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即将成亲,月娘早早地就到王师傅那儿订了一套离娘被。可她拿到被子后,左看右看,却怎么也不满意。

儿子在一旁,看着口中叹息不断的月娘,问道:“怎么啦?”

月娘皱着眉头,嫌弃道:“都说王师傅的手艺好,哪儿好了,怎么也看不出来!一个大男人的针线活儿真不怎么样,还不如我呢!而且拿在手里觉得有点儿怪,好像是轻了。”

儿子闻言,忙拿来家里的秤,称了一下,果然少了斤两。

月娘大怒:“这老不死的,连这种缺德钱也敢赚。别人家办喜事,他倒好,黑心烂肺地捞好处,连咱们孤儿寡母都不放过,真够缺德的!”

儿子不以为意,笑着劝道:“算了,咱家喜事临门,不值得为这事儿动气。”

月娘想想也是,但心中依旧怒气难平:“这老东西,早晚得给他点儿教训。”

儿子的喜事顺利地办完了,但离娘被这事儿,却始终是月娘心头的一根刺。

儿子成家后,夫妻俩进城做小生意,日子过得还可以。月娘也想做点儿营生,手头也活泛点儿。

没多久,月娘的老屋外头就挂起了一块招牌,上头写着:缝制离娘被。

儿子正巧回来,看到这块招牌,不禁劝月娘:“人家王师傅做得好好的,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不是自寻尴尬吗?”

月娘说:“你摸着良心说话,为娘的针线活儿怎么样?村里头的人,除了做离娘被,其他缝缝补补的活儿,谁不是来找我月娘?那个黑心烂肺的王师傅手艺那么差,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为娘这么好的手艺,怎么就不能做离娘被?”

儿子想再劝劝,但看看月娘坚定的眼神,不禁叹口气,止口不言了。

月娘的裁缝铺就这么静悄悄地开张了。有嘴快的村民将此事告诉了王师傅,可王师傅只顾着做针线活儿,眼皮也不抬地说:“靠手艺挣钱,各凭本事。”

月娘的铺子一开张,生意倒也不错。接下来的一年内,来定制离娘被的人络绎不绝。月娘心里头喜滋滋的,还有点儿小得意。

可一年后,月娘的生意却渐渐地冷清了下来。

再看看王师傅那头,生意是一如既往地好,要做离娘被的人都得排队等着。可月娘这边,不管是降价,还是多斤足两,生意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这天,月娘的儿子回来,还带来了一个大胖小子。儿子说:“娘呀,我和媳妇儿在城里头起早贪黑地做生意,也就赚个肚饱。这小子刚断了奶,我们实在没时间带,还得让娘操心了。”

月娘忙说:“操啥心?娘求之不得呢!早些日子,你媳妇儿刚生的时候,娘就托进城的人带话了,让你们把孩子放我这儿。你们人忙事多,我一个人也挺冷清,有孙儿作伴,还热闹点儿,也能替你们分担。”

儿子顺便把一套被子从肩上放下来:“这是刚成亲时,请王师傅缝制的离娘被,算起来也用了一年多了。我这趟回来,顺便把这被子带回来。这被子有点儿小,斤两也不足,让小孩儿用正好。”

一看到被子,月娘的眉头不禁皱起来。

儿子不禁问:“怎么了?”

月娘叹口气,把儿子带回来的被子放在手上掂量。接着,又拿起手边自己做的一套崭新的被子掂了掂。最后,她问儿子:“你看看,这两套被子是不是差很多?”

儿子把月娘做的那套被子,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说:“这是娘亲做的离娘被吧?论斤两,论手工,自然没得说。比起王师傅的,确实好很多。”

月娘道:“可为娘的生意怎么这么冷清?”

儿子看了看月娘的神色,想了想,这才开口:“自从娘亲也开始做离娘被后,儿子在城里也一直留意离娘被的事儿。我听很多人说,之所以找王师傅做离娘被,就是图个吉利。”

月娘愣了一会儿,才说:“他们嫌弃我是寡妇,不吉利?”

儿子忙摇头道:“当然不是。他们说新婚夫妇用了王师傅的离娘被,小两口就能和和美美,夫妻和睦,而其他人的离娘被则没这功效。没用王师傅离娘被的夫妇,不少都是吵吵闹闹,终日拌嘴吵架,甚至有的都不到一年就各奔东西了。如今做离娘被的,斤两足或手工好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人逢喜事,图个好兆头,全家欢喜。”

月娘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还有这事儿?为娘只顾着添斤加两,把活儿做得够分量、够精细,不知道外头还有这么些说法。”

儿子说:“我还听说前几天城里的首富林员外要替儿子办婚事,专门请人把王师傅用轿子接了过去。看来,这王师傅的离娘被远近有名呀。”

月娘没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有了小孙子作伴,月娘的日子也欢快了许多。她经营着几亩田地,时不时帮人缝补衣裳,加上儿子也有补贴家用,生活倒比以往富足了许多。尽管找月娘做离娘被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但月娘也不太介意了。

可这一日,村里贴出了一张告示,让月娘又蠢蠢欲动。

告示说,知县大人的独子将于一个月后完婚。为了给儿子准备最好的离娘被,知县大人特地昭告县内所有做离娘被的裁缝,举办一场大赛。每人准备一套离娘被,在择定之日公开展示,最后被知县大人选用的将有重赏,而没被选用的也会有薄酬一份。

这下,月娘按捺不住了。村民们没有眼光,只盯着王师傅那些偷工减料且做工粗糙的离娘被。而知县大人贵为父母官,知书达理,总能分清好歹吧,说不定可借这次比賽揭穿王师傅的伎俩,同时能让自己扬名乡里。这么一想,月娘便决定参赛。

为了这次比赛,月娘下足了功夫。一有空就琢磨离娘被的款式和花样,还备好上等的料子。一个月过去了,知县择定的比赛日期到了。月娘带着准备好的被子,背着小孙儿,进城参赛。

比赛在衙门前一处空旷的晒场上进行。王师傅自然也参赛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裁缝们,纷纷把自己的得意作品平铺在晒场上。知县大人依次欣赏,最后目光落在了王师傅做的离娘被上。看了许久,知县大人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见状,场边看热闹的百姓们,不禁也窃窃私语。

知县大人沉吟许久,最后对王师傅道:“王师傅,请恕本官冒昧。听闻师傅的离娘被远近闻名,前去定做的人,终日络绎不绝。可今日的被子看起来材料不足,宽度与长度也不够。是否是时间太仓促,或者材料凑不齐?”

王师傅却摇头笑道:“大人,小民平日里做的离娘被,就是今日这模样。”

知县大人露出了不解的神色。王师傅抬头看了看四周的裁缝,突然问道:“你们可知道,缝制一套离娘被,最重要的是什么?”

其他裁缝嗤笑连连。月娘道:“这一点儿谁不知道?缝制离娘被,首先得有一颗良心。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材料足,做工好,这才是最好的离娘被。”

知县连连点头,但王师傅却摇头不已。

王师傅说:“儿子大了,就得离开娘,自立新家。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这离娘被可不仅仅是一床被子,其寓意深远,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材料和做工来定好坏。”

知县大人不禁问道:“那依老师傅之见,这离娘被,何为好,何为坏?”

王师傅接着道:“顾名思义,离了娘,就得靠小两口自己,这是离娘被的用意。离娘被的好坏,不在材料与做工,而在于是否能让夫妇更恩爱,这才是离娘被最重要的评定标准。”

月娘问道:“这和被子有啥关系?”

王师傅说:“当然有。如今,儿女之婚,大多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多半连会面都不曾。试想,这么一对形同陌生人的夫妇,在一张宽敞又厚实的被子里会怎么样?多半会拉开距离,各睡一边。两人本就陌生,白天里限于礼数,诸多顾忌,而到了夜里,同床同榻,本是最容易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时候,可这时,却因拉不下脸面,有了距离。长此以往,难免心生隔阂,感情自然难以融洽。”

月娘闻言,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乡里人家办婚事多选在冬季,冬夜寒冷,你把离娘被做得小一点儿,两人为了取暖,就算羞于颜面,也不得不挤在一起。距离近了,人心自然也亲近了。就算吵了架,在相拥而眠的离娘被里,始终也是床头吵架被里和。这么一来,感情自然融洽了。”

月娘这么一说,不论是知县,还是其他的裁缝和百姓,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知县大人问王师傅:“难怪这一带有传闻,说王师傅的离娘被能让小夫妻更恩爱,原来个中缘由竟是如此!可王师傅说出了这诀窍,不怕日后生意受影響?”

王师傅苦笑道:“我都这把年纪了,眼力和手力都大不如从前,再做也没几年了。况且这天下有情人何其多,光靠我一个又能成全多少人?离娘被虽只是个小小的习俗,无法决定婚姻美满与否,但起码靠着诸位裁缝,才能为新婚夫妇在离娘自立的路上,略尽绵薄之力。有情人终成眷属,长长久久,这才是我辈的使命。”

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知县大人举起王师傅的手,面向众人,高声道:“我宣布,本次大赛的胜出者就是王师傅。”

话声一落,就引来了如雷掌声。

月娘随着王师傅,坐上了知县大人的马车回村。一路上颠簸不断,但月娘看着一旁闭目养神的王师傅,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亮。

选自《西江月》

分类:乡野异闻 作者:郭华悦 期刊:《民间故事选刊 秘闻》2022年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