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民间秘闻 > 民间秘闻2022年7期 > 〖传世传说〗“强盗婆”茶店

〖传世传说〗“强盗婆”茶店

分类:民间秘闻 更新时间:2022-08-13 23:42:30

瓶窑自古被称为水陆码头,北方山区的山货、南方的百货,都在这里集散交易。于是,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非常热闹。繁华的集市使得一些服务行业应运而生,饭馆酒肆比比皆是,特别是茶店,有的临街,有的靠河,最有名的,要数“强盗婆”茶店。

好端端的茶店,为啥要叫这么个吓人的名字呢?以前,瓶窑街里有个姓刘的恶霸,自幼习武,吃酒像漏斗,喝茶用钵头,外号叫钵头刘,他纠集一帮地痞流氓无赖欺行霸市,无恶不作。

那一日,码头上来了一个挑着一担茶叶的女人,面相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但身材高大,腰圆背直,后脑勺插一支木簪,一双大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她见岸边商贾云集,便放下担子,卖起了茶叶。

还没开张,边上就围上来两个地痞,一个歪嘴,一个斜眼。他们是来收保护费的,见女人在私自卖茶叶,便上前挑衅。

“喂,这个地方是我家的,你怎么说也不说一声就在这里卖茶叶?”

女人抬头一看,知道他们不怀好意,可是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说:“大兄弟,真对不起,我不知道这地方是你家的,我马上就走。”说着,挑起担子要走。

“这可不行,你已经在这个地方卖过茶叶了,就不能走了,要交场地租用费。”歪嘴地痞说。

“可我还没有开张呀!”

“没开张也得交,最少10两!”歪嘴和斜眼捋了捋衣袖,“要是不交,就剥光你的衣裤,让你风凉风凉。”

老天,10两银子,都能买好几亩良田了!一个卖茶叶的妇道人家,怎么拿得出来?可那女人一点儿都不着急,笑嘻嘻地说:“大兄弟呀!你可真是长眼睛,我的茶叶担里刚好有10两银子,你自己去拿好了。”

真是人不可貌相!没想到,这个女人还真有10两银子。歪嘴喜滋滋地将手伸进了茶叶担,刚抓了几下,就杀猪般地叫了起来:“妈呀……”

斜眼定睛一看,魂都吓出来了,歪嘴的手指头,竟被一条大蛇死死地咬住了。

原来,这个女人在放钱的地方放了一条大蛇,目的就是防小偷的,这条大蛇已经餓了好几天了,歪嘴的手伸进去,自然被大蛇当成美餐了。

两个地痞落荒而逃,边上筏工哄笑了一阵后,劝那女人赶快逃,否则,等钵头刘来了,就要吃大苦头了。可那女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儿,继续卖她的茶叶。

钵头刘听了歪嘴和斜眼的话,气得七窍生烟,带了几个手下来找女人算账。

那女人见到气势汹汹的钵头刘,知道是寻仇来了,但她不愿说破,故意问:“大兄弟,你要买茶叶吗?”

“我要买你的命!”钵头刘话音刚落,就飞起一脚,朝那茶叶担子踢去——

要知道,钵头刘的腿功可是出了名的,有人曾亲眼看见他一脚踢翻了一只大水缸,这一脚踢出去,那茶叶担还不飞到苕溪里去呀!

可事情就是这么怪,就在钵头刘抬脚时,那女人漫不经心地移动了一下茶叶担,钵头刘这一脚竟落了空。这下好了,钵头刘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整个人朝前一个踉跄,差点儿掉下前面的石坎。

钵头刘毕竟是个会武功的,这一脚走空,他明白了,这个女人也是个有功夫的,在这一带,会功夫的女人不多,莫非她是……

钵头刘想到的人可真是大名鼎鼎。前些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部队经过余杭前往安徽,手下大将刘裕断后时在余杭战死,刘裕的老婆是一员女将,被打散后逃入安吉境内,在一个叫九亩田的大山里落草为寇。九亩田盛产茶叶,这个女人又是卖茶叶的,如果真的是她,自己可吃罪不起。这钵头刘是道上混的人,他用黑话向那女人询问,可那女人似乎一点儿也不懂。看来,钵头刘猜错了。

既然对方不是刘裕的老婆,自己也用不着怕她了,今天这个面子,是肯定要捞回来的。于是钵头刘说:“喂,既然我们结了梁子,肯定要有个解决的办法。”

“怎么解决呢?”女人问。

钵头刘说:“我钵头刘从来不打女人,所以,今天我们用脚,每人踢对方一脚,不许避让,怎么样?”

那女人点头同意了。钵头刘见对方同意了,便飞起一脚踢了过去。可是,这一脚好像软绵绵地踢在棉花上,一点儿力气也使不上,再看那女人,笑嘻嘻地一动不动站在原地。

轮到女人踢了,钵头刘知道这个女人很厉害,扎了扎马步,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了腿上。

那女人朝钵头刘左看右看,突然之间,飞起一脚,踢向了钵头刘的脚踝处,钵头刘来不及叫一声,翻下石坎。

围观的人连声叫好,其中有个筏工偷偷地说了句:“这个女人,真是个强盗婆。”他所说的“强盗婆”,其实是真厉害的意思。

女人一脚踢翻了钵头刘,瓶窑街上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开玩笑似的叫她“强盗婆”。这女人也不介意,人家叫她强盗婆时,她都会痛快地答应。于是,强盗婆便成了她的名字。过了几天,那女人在街上租了一间街面房,开了家茶店,大家都将茶店称为“强盗婆”茶店。

再说钵头刘被强盗婆打败后,一直不死心,他偷偷跑到了县衙,说强盗婆是九亩田的反贼。官府将强盗婆抓起来后,没几天就有消息传来,九亩田的反贼攻下了独松关,朝安徽方向去了,就是说,这女人和反贼没关系。官府只好将她放了出来,接着就将钵头刘抓了起来,送到新疆充军去了。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人知道,但瓶窑街上少了钵头刘可全是强盗婆的功劳,于是,人们对强盗婆更敬重了。

瓶窑街每当发生民间纠纷,或生意人谈生意谈不拢,都喜欢到“强盗婆”茶店来解决,说穿了就是边吃茶边评理,如果有人强词夺理,强盗婆就会出来主持公道。她往中间一站,喉咙咣咣响,是非黑白一一道来,让人心服口服,那些寻衅滋事的人也不敢在茶店里放肆。

那一日,茶店里来了一个手摇纸扇的中年人,他一声不吭地喝着茶,听别人讲事情,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就在此时,一名商人拉扯着一个筏工来到茶店找强盗婆论理。原来,商人家里建房子,向筏工订购了一批毛竹,本来说好是今天交货的,可竹筏在半途中散筏了,毛竹被大水冲走了一大半,筏工为了捞毛竹,还差点儿丢了性命。可是,商人不同意了,新屋上梁的日子已经定了,请柬也已经发了,如果毛竹不够,喜酒就得延迟,所以,他一定要筏工赔偿损失。筏工本来就清苦,哪里掏得出钱,俩人便来找强盗婆论理。

强盗婆说:“现在的毛竹,先拖回家用,不够的,让筏工赶回家运来,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先办喜酒,再上梁。筏工毛竹没有按时运到,该罚,罚他到商人家吃喜酒,出份子钱。”

商人开始还不愿意,但强盗婆开口了,也不好反驳,只能勉强同意,那名筏工也欢天喜地赶回家去运毛竹了。

那中年人一直看着强盗婆处理完这桩事情,然后哈哈大笑,说:“你呀,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强盗婆。”说完,他让人取来笔墨,在纸上写下了苍劲的5个大字:强盗婆茶店。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名中年人便是余杭县衙的师爷,也就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父亲章伦香。从此,“强盗婆”茶店的名声更响了。

选自《读者报》

分类:传世传说 作者:叙永革 期刊:《民间故事选刊 秘闻》2022年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