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民间秘闻 > 民间秘闻2022年7期 > 〖未解之谜〗“双塔山”之谜

〖未解之谜〗“双塔山”之谜

分类:民间秘闻 更新时间:2022-08-14 00:13:56

承德双滦,是双塔山和滦河的合称。双塔山以其独特的风姿和山顶上两座神秘的砖塔,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也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双塔山上粗下细,拔地而起,没有足够高的梯子,是谁是怎么样修建的这两座塔,塔里都有什么宝贝东西?

传说中,塔里有一部天书、一双登天草鞋、几畦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韭菜,还有夜间传来的钟磬声、诵经声。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曾言:有双塔峰,亭亭对立,远望如两浮屠,拔地涌出,无路可上,或夜闻上有钟磬经呗声,昼时有云片往来。

其实,双塔山顶上的塔不是塔,而是塔尖,建塔者把山做成了塔身,山顶修建了塔顶,人工的修建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这千年不倒的双塔山。

当年,乾隆皇帝来到了避暑山庄,听大臣们说附近有双塔山,就派人搭建梯子。梯子搭成了,工匠和大臣们登上梯子眼前就一片漆黑,只有乾隆皇帝脱下龙袍,身穿锦衣爬了上去。山顶有一座小庙,用石板搭成,香炉里香烟袅袅,上面有一石碑,上写“王先生在此”,庙前有一把破扫帚,一双破草鞋,庙后有两池子鲜嫩的韭菜,蹲下一闻,香气扑鼻。乾隆皇帝就掐了一叶,放进衣袖里,顺着梯子下来了。第二天,乾隆皇帝早朝,和大臣们讲山顶上的情景,并拿出韭菜叶给大臣们看时,外面来一老者,老者银白须髯,也没施礼,说:“你身为一国之君,为什么窃取我家的东西?登双塔山偷摘仙草。”乾隆皇帝就把韭菜叶给他看,说我没有偷仙草,只是掐了一叶韭菜。

老者生气地接了过去,说,看你平时对百姓还好,给你半叶吃。

乾隆皇帝吃了半叶韭菜,心胸开阔,喉咙清亮,大堂上也传来阵阵清香,回头看时,老者不见了。

吃了半叶韭菜的乾隆皇帝活到84岁,是所有皇帝里岁数最大的一位。

“乾隆皇帝庚戌,命守吏构木为梯,遣人登视,一峰周围一百六步,上有小屋,屋中一几一香炉,中供片石,镌王先生三字。一峰周围六十二步,上种韭二畦,塍畛方正如园圃之所筑,是决非人力之所到。”(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乾隆皇帝登双塔山这段)

“香炉下有草鞋一双,供桌上有旧书一本。”“距双峰里许,有关帝庙住持僧悟真云:乾隆皇帝壬寅(四十七年,1782年),一夜大雷雨,双塔峰坠下一石佛,今尚供庙中,然仅粗石一片,其一面略似佛形而已。”(摘自《阅微草堂笔记》)其实,纪晓岚写的双塔山顶供奉的不是“粗石一片”,而是一座石佛。1998年的时候,有人攀上山顶,将石佛盗走,后来被追回了。

传说,最早把这两座山看成是塔身的,其实是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翰林院编修汪灏随康熙皇帝来热河,他写的《随銮纪恩》有这样的记录:“七月十六日,驾发喀喇河屯,幸热河上营。行十余里,雾忽薄雨,巨石屾立高山之巅,丰上锐下。其一石连透三罅,上如目,中如星,下如圭窦,一石稍瘦削,若老人旁立,石上又冠以小石峰,飘飘欲动。横穿罅中,不异玲珑浮屠。”

时驾已前往,留中使指示曰:“此双塔也!”这是清代笔记里最早对双塔山的记载。当时,康熙皇帝带着一众随从,北出塞外,虽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表现形式还是游山玩水,他给双塔命名了,于是大臣们就写诗歌颂。

这一年,随康熙皇帝来热河的还有诗人查慎行、蒋廷锡,他们都为双塔山写了长诗。其中,蒋廷锡的《双塔峰歌》有这样的句子:

山回溪转双塔隐,行人马上回头看。

生平足迹探奇秘,饱眼山川借帝赐。

愧无米芾画山水,写出双峰挂帆势。

蒋廷锡说自己没有米芾的本领,画不出双塔山的气势,乾隆皇帝画出来了。

乾隆十八年,乾隆皇帝不但画了这幅画,还写了一首诗:

双峰耸翠肖浮屠,鹿苑当年了不殊。

入影东西照滦水,插云南北拟明湖。

题双塔峰一绝句,偶写为图,即书画上,御笔。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双塔峰图》这幅画,不时地拿出来欣赏,晚年时钤盖了“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宝”的御印,做太上皇的时候,又钤盖了“太上皇帝”的御印,收藏在了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双塔峰图》流失海外。2004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双塔峰图》以781万元的价格,被国内一位企业家高价购回收藏。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如此喜爱这幅画呢?

因为他信佛,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文殊菩萨,“双峰耸翠肖浮屠”,画作上画的双塔峰,就是佛塔。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见,造七级浮屠是很高的修行。乾隆皇帝朝的大臣更能领会皇帝的心思,大臣德宝写了《恭和御制〈双塔山〉元韵》:

宝铎连峰俨画图,谁参慧业像文殊。

西来一曲滦河水,仿佛灵踪镇五湖。

“宝铎”是佛寺里的铃铎,德宝这首诗的意思是,宝铎连成的山峰俨然如画图,谁能像文殊菩萨那样将慧业参透?滦河水从西面流过来,仿佛带着佛道去镇抚五湖四海。

乾隆四十五年,是乾隆皇帝的七十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都来承德避暑山庄给他祝寿,朝鲜人朴趾源写的《热河日记》成为专家研究乾隆皇帝的重要资料。据记载,乾隆皇帝游双塔山路上,途经热河时写道:“转过一山,坡上有石峰对峙如塔,奇巧天成,高百余丈,以故名双塔山。”回朝继续详写:“过广仁店、三坌口,至双塔山,立马一望,尽为奇绝。石肤岩色为我东洞仙馆舍人岩,而塔势如金刚山中证明塔,矗然对峙,上下无杀,不倚不扶,不偏不侧,正直端严,巧丽雄特,日烘云蒸,锦绚绮缬。”

无论是乾隆皇帝绘制的双塔山,還是1930年日本人拍摄的双塔山,北塔上面都没有了后来修复的“塔”,只有南塔上面有一个两层或三层的塔尖。

上面到底是什么样,上面的那个传说中的庙里到底有什么呢?乾隆皇帝想弄清楚。

于是乎,乾隆五十五年,是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五月十六日,他从北京来承德避暑山庄,又一次经过双塔山,春日鲜花满山,乾隆皇帝晒了一会儿太阳,就派军机处组织人登顶考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军机处副录奏折”中,有五月二十三日奏折:

据热河道全宝告称:遵查双塔山,东座塔上有门洞一座,并无匾额。旁立砖碑一块,高二尺,宽一尺,上镌“王先生”三楷字,并无年月,亦无书写人姓氏。其西塔山上有庙宇基座,业经倾圮无存等语。谨奏。

军机处的奏折与1998年被盗的石佛不一致,那么后来这个被盗的石佛是谁放上去的呢?

双塔山,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分类:未解之谜 作者:杨润忠 期刊:《民间故事选刊 秘闻》2022年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