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民间秘闻 > 民间秘闻2022年7期 > 〖秘闻纵横〗李渊起兵反隋的抉择

〖秘闻纵横〗李渊起兵反隋的抉择

分类:民间秘闻 更新时间:2022-08-14 00:20:39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历来说法不一,似乎很难给李渊一个公正的评价。李渊是隋朝的重臣,起兵反抗隋自然会落个叛主的罪名,可是他不但没有背上不光彩的名声,反而巧妙地博得“名正义顺,荡夷群雄,以拯百姓于凶危”的美誉。他是如何乘势而起,既达到了夺取隋政权的目的,又保全了自己封建贵族官僚的名节呢?

首先,隋炀帝忙着征辽,给各地的起义军提供了有利的形势,各种力量的起义军在不断地壮大,当隋炀帝发现苗头不对时,已经为时已晚。当时主要有三支较大的农民武装:山东、河北的窦建德义军,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和杜伏威、辅公祐的江淮义军。隋政权被农民起义军冲击得四分五裂,隋王朝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李渊面对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是继续为杨家卖命维持功名利禄,还是改弦易辙去争取更大的利益呢?何去何从,李渊必须选择自己的前途。

关于晋阳起兵,李渊是决策的首要人物。可以说,李渊蓄谋反隋是早有打算的。因为他起兵前是考虑得十分周到的。当时18岁的李世民也参与了决策,李渊正是受了他的启发,但李渊觉得时机还未成熟,并没有答应李世民起兵。李渊地位尊贵,不宜结交一般的地主官僚和一些江湖人士。李世民却是合适的人选,他为人豁达,极易和部下打成一片,一些有实力、有威望能服众的人逐渐被李世民网罗到旗下,这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李世民结交豪杰的机會,促进了他在政治上的成长。李渊拒绝李世民起兵的建议,主要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强大的力量,不能给隋朝的政权以致命的打击,他不愿意轻举妄动。

李渊其实对隋朝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当然会保持着清醒的意识,贸然起兵必会步杨玄感的后尘。隋炀帝被困于雁门那一年,李渊就有起兵的打算,但是他放过了这个好时机,因为那会落得个“与突厥做内应”的骂名,同时担心反隋不能成功,就没敢冒这个风险。后来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威逼东都洛阳,隋炀帝远在江都已经无能为力了,李渊敏锐地观察到了时局的重大变化,等待已久的起兵时机终于到了。但他却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很多人劝他起兵,他都加以拒绝,免得暴露自己。

按理说,李渊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脑中的君臣礼教的观念很重,隋炀帝虽然大逆不道,但作为臣子起兵反抗势必会落得个叛主的罪名,所以他必须慎重。他还顾虑到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利用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自己又能够不被起义军击垮,而且要战胜起义军,建立全国统一政权。所以他静观不动,任凭起义军与隋王朝决战,即使奉命去镇压起义军,他也是避战保存实力。李渊揭竿而起的时刻,正值李密的瓦岗军兵临洛阳,隋炀帝弃长安游荡江都,隋王朝已经大部分失守。

李渊起兵的理由是“荡夷群雄,拯百姓于凶危”。在当时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印象:“唐之为余民争生死以规取天下,夺之于群盗,非夺于隋也。”李家军“正义之师”的名号不胫而走,一些农民起义军纷纷投靠到李家军,不但扩充了实力,更有利于扩大政治影响,起兵根据地太原的局势很快得到稳定,李渊父子立即着手部署西进关中。

回顾晋阳起兵,农民起义军显然是在火中取栗,而李家军又从农民军手中将“栗”夺了过来。李渊的决断无疑决定了起兵的关键时刻,他是晋阳起兵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李世民却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迅速成长壮大,他们父子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促进了起兵组织发动,博得了起兵反隋名正义顺的美誉。

选自《文史春秋》

分类:秘闻纵横 作者:梁迎春 期刊:《民间故事选刊 秘闻》2022年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