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小说月报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22年第1期 > 〖中篇故事〗石门镇往事

〖中篇故事〗石门镇往事

分类:小说月报 更新时间:2022-09-17 15:15:05

第一章

来福早上醒来,眼屎一扒拉,就往贺二爷家的马厩里跑。自从小白头降生后,他一有空就往那里跑,希望它的病情有所好转。

小白头是贺二爷家那匹红枣骝生的小马驹儿。它浑身上下呈红色,与它娘红枣骝一样,只是脑门儿上有块拳头大小的白斑。行内称作星,又叫白玉顶,但来福却喜欢叫它小白头。这名字叫起来亲切,就像他养的那条黄狗,他给它起名叫大黄。

来福在前边跑,大黄跟在他屁股后边,颠儿颠儿地摇着尾巴。一进后院,来福就听见爷爷在和贺二爷说话。贺二爷问:“没指望了?”

爷爷摇头。

“真没法子了?”贺二爷看样子还有些不死心。

爷爷又摇头。“该用的法子都用了。”他说。

“唉,”贺二爷叹了一口气,“看来不中用了。”

爷爷不吭声,闷头抽着旱烟。

“可惜了。”贺二爷又叹了一口气。停了停,又说:“那就让老八拉走吧。”

“别啊!”来福忍不住叫了起来。他知道他们在说小白头,也知道让老八拉走是啥意思,这等于是判了死刑。“别啊,别啊,”他说,“救救它!你们救救它啊!”

贺二爷扭过头来,看了他一眼。

“你以为俺不想救啊?”贺二爷苦笑道,“可惜救不了。”说着看了看来福爷爷,那神情仿佛在说:不信问你爷爷嘛。

来福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兽医,人称老怀叔。在来福眼里,没有爷爷治不了的病。他的本事大着哩!不论何种家畜患病,总能手到病除。来福不信他治不好小白头的病。

“爷爷,”来福转过脸来,看着爷爷,“爷爷,你快想想法子啊!爷爷,俺求你了,求求你了!”他一个劲儿地央求道。可是,爷爷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咬着旱烟袋嘴吧嗒吧嗒地抽着烟。

小白头降生三个多月了。它是一匹漂亮的小公马。可是,它一生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匹盲马。

这个结果谁也没有料到。贺二爷家的红枣骝是他最喜欢的一匹母马。这是一匹良种西南马。与它配种的公马也精挑细选。用贺二爷的话说,良种必有良后。他满怀希望。当时红枣骝刚满三岁,小白头是它怀上的第一胎。因此,贺二爷格外重视。在长达十一个月的妊娠期内,红枣骝都受到了特别照顾,不仅分槽喂食,增加精料,役使也相对减少,不使它过于劳累。有太阳时,还经常放于户外,以接受日光照射。冬天饮水也以温水为主,以防刺激肠胃,引起痉挛和不适。为了确保小马驹儿安全降生,他还定期请老怀叔来诊视。总之,处处小心,百般呵护。

然而,千小心,万小心,还是出了问题。那是它临产前不久,一天夜里,镇上忽然枪声大哗。

“土匪来了!”

“快跑!”

“快跑啊!”

大家一听都手忙脚乱地往圩堡里跑。伙计们从圈内放出牲畜,急忙驱赶着。黑灯瞎火中,你挤我撞,红枣骝在坡上滑了一跤。这一跤摔得很重,一直摔到坡下。狗娃跳下去,赶紧把它拉起来。事后发现它的背部、尻部和腿部擦伤了好大一片,鲜血淋漓。

这还不算最糟的。几天后,红枣骝早产了,而且生产过程极不顺利,由于胎位不正,十分危险。好在老怀叔及时赶到,这才化险为夷。

看到母驹平安,贺二爷高兴极了,吩咐第二天加餐,萝卜炖肉,管够。可是,就在大家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时,坏消息便传来了。

第一个发现异常的是狗娃。他负责照看小白头。一般幼驹出生后,一个钟头左右便可以站立,四至五天后便可以活蹦乱跳、到处乱跑了。可是,小白头成天跌跌撞撞,举步维艰,好像吃了迷魂药,不分东南西北,就连吃奶也找不着地方,更别说自由活动了。有好多次,它都眼睁睁地撞在围栏或墙壁上,跌在地上乱滚。狗娃生怕它碰坏了脑袋,吓得不轻。开始几天,狗娃以为它还太小,可过了七八天,仍是如此,这就不大对头了。“这是咋回事啊?”狗娃找来了老姜头。

老姜头是个老把式。他一看便叫了起来:“这马眼睛坏了!”

“咋坏了?”狗娃问。

“这还看不出来吗?”老姜头伸手在小白头眼前比画了几下,小白头毫无反应。“这是一匹瞎马啊!”他说。

“瞎马?这咋可能?”

狗娃凑上去,仔细看,小白头的眼睛看上去虽然好好的,但眼底混浊,眸子也暗淡无光。他挥手试了试,果然它没有反应,这才信了。

“哎呀,还真是一匹瞎马!”

贺二爷闻报,又惊又急。

“请怀叔!”他连声说,“快,快,快请怀叔!”

老怀叔匆匆赶来了。

来福正在院子里劈柴火,看见狗娃来找爷爷,便问是啥事。狗娃说,小白头瞎了。“瞎了?”来福一听便跳了起来。他把手里的柴刀一扔,拔腿也跟了去。心想,好好的小驹儿,咋会瞎了?

马厩前围着好几个人。来福心急火燎,一头拱了进去,只见爷爷搂着小白头正在查看。小白头降生后,来福一有空便来看它。他很喜欢这匹小马驹儿。虽然它懵懵懂懂,老是摔跤,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一匹瞎马啊。

很快,爷爷检查完了,他松开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后,皱着眉头,半天不说话。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来福心里想。他知道爷爷的脾气,他只要不说话,肯定就没什么好事。“咋样?咋样?”贺二爷焦急地问道。

老怀叔摇摇头。

“咋弄的?”

“说不好。”

“是难产弄的吗?”

“說不好。”

老怀叔点起旱烟,吧嗒吧嗒抽起来。确实,造成马驹儿眼盲的原因有多种,不排除由难产引起的可能。至于真正的原因,一时很难说清楚。

“能治吗?”贺二爷又问。

老怀叔摇头。

“想想办法吧。”贺二爷有些不甘心。

老怀叔点点头:“试试吧。”

治疗进行得并不理想。老怀叔采取了各种办法,灌药、扎针,还有药水擦洗、药膏涂抹,均不见效。三个月过去了,丝毫不见好转。

“看来这马废了。”贺二爷不得不接受现实了。

贺二爷是开脚行的,他姓贺,名长泰,字元康,打他太爷爷一辈起,就以开脚行谋生。脚行主要是从事运输和贩运生意。贺家的脚行,字号“四海”,寓生意通达四海之意。山区里长途运输主要靠马牛驴,因此贺家人把家畜看作吃饭的家伙,珍爱有加。

来福从小就喜欢动物,尤其是马儿。他常常去贺二爷家的马厩给马喂料,还主动帮着放马、遛马。贺二爷的女儿桂花和他是好朋友。她也喜欢马。他们经常一起遛马、骑马。来福还对桂花说,他将来也要像爷爷一样,做个兽医,专门给马儿治病。

桂花说:“光是马儿吗?牛啊,还有驴啊,你就不治了?”

“治,当然治,”来福说,“它们都是人的好帮手哩,咋能不治呢?”

自从得知小白头眼瞎的事,来福一直牵肠挂肚。三个月来,他只要一有空,就会守在小白头身边,祈盼着它能尽快好起来。有一回,奶奶去青龙庙烧香,他也提出要跟着去,并郑重地在菩萨面前烧了一炷香。奶奶问他许了啥愿,他却不肯说。

“说了就不灵了。”他搪塞道。但事后却悄悄告诉了桂花和狗娃:“俺给小白头许了一愿,让菩萨保佑它。”

“你还信这个?”桂花讥讽道。

桂花在城里的新学堂上学。她说老师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她才不信这个哩。狗娃并不赞成桂花的话。他说,听家里老人说,信则灵,不信则不灵。来福道:“管他哩,最好能灵。”

然而,菩萨并没有显灵。小白头的眼睛一直没有好起来。现在,就连爷爷也要放弃了。从贺二爷那里回来,来福就死缠着爷爷,求他救救小白头。

“爷爷啊,天无绝人之路,你再想想法子吧。”

“爷爷啊,这才三个月,你再给点儿时间,兴许能治好呢?”

“爷爷啊,小白头太可怜了,你不能见死不救啊!”

他苦苦哀求着,说着说着眼泪便流了下来。可爷爷在药碾子上碾着药,一句话也不说。来福没法子,又去找奶奶,请她帮着说服爷爷。奶奶说:“你瞎闹个啥?一匹瞎马咋养啊?这吃的嚼的可不老少,上哪儿弄啊?”

“俺来弄,俺来养。”来福说。

奶奶哼了一声:“说得轻巧!就凭你?自己还养不活了自己哩!”

正说着,狗娃匆匆跑来了。他站在门口向来福招手。来福走过去,狗娃小声道:“老八来牵马了。”

“啊!”来福一听便蹦了起来,拔腿向马厩里跑。卧在墙脚边的大黄也一跃而起,跟了上去。

老八是镇上的屠夫,秃头,大脸,一脸络腮胡子,身躯肥大,孔武有力。来福赶到时,他正牵着小白头往外走。来福上前拦住他。

“别牵,你别牵!”

“凭啥啊?”老八眼睛一翻道。

“它还有治哩。”

“治个屁!”老八说,“二爷都发话了,小娃子快让开。”

“老八叔,你听俺说……”

“去去去,说啥啊?俺钱都付了,没闲工夫和你瞎扯。”

老八说着牵起马就要走,来福挡在他身前,不让他走。两人争执起来。大黄蹦跳着,汪汪叫着。院里的声响惊动了贺二爷,他从屋里走了出来。

“吵啥呢?”他不悦道。

老八说:“他不让牵马,这小屁孩,净捣乱。”

贺二爷一听便明白了。

“来福啊,”他苦笑道,“俺不是说了嘛,不是俺狠心,这病打胎里带的,治不了。就连你爷爷也没法子,你让俺咋办?再者说了,一匹瞎马啥也干不了,它这个样儿,活着也受罪。”

贺二爷平时挺喜欢来福,他与来福家也算是世交,因而耐下性子解释了几句,要是换了别人,他可能理也不会理。

但是,来福还是不住地央求。

“二爷,”他说,“你就行行好吧,哪怕再给点儿时间嘛。俺去和爷爷说。你不是常说,牛马有大功于人,我们要爱护它们,好歹这也是一条性命啊。”

贺二爷笑了起来。

“你这孩子,咋认死理呢?”

“求你了!”来福说,“多少钱,俺给。”

老八插话道:“你给?你有钱吗?”

来福说:“俺挣钱还。”

“二爷,”他接着又说,“俺给你干活儿,一直干到还清为止。”

贺二爷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他说:“这不是钱的事。”

“那是啥?”

“唉,俺和你说不清。”

来福急了,扑通一声跪下来。贺二爷一愣:“你这是干啥呢?”

“二爷,俺求你了!你就开开恩吧,答应俺一次吧!”

贺二爷连连摆手。

“起来,快起来。”

“俺不,你不答应,俺就不起来。”

“瞧你,这孩子……”

贺二爷嘴里咕哝道。就在这时,又有一人扑通跪了下来。众人一看,原来是桂花。贺二爷一愣,说:“你咋回来了?”

桂花在城里学堂上学,每月月底才回来一次。现在离月底还早哩,因此,贺二爷感到有些意外。桂花顾不上回答他的话,连声说:“爹,你就答应他吧!”

贺二爷知道桂花也挺喜欢小白头。每次月底回来,她总要花很长时间待在马厩里,与来福一起陪着小白头。但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能感情用事,于是说:“好了,好了,你就别瞎掺和了。”

“不!”哪知桂花挺堅决。她说爹要不答应,她就不起来。“俺说到做到!”

老八在一边不耐烦了,他说:“二爷,这扯来扯去还有完吗?你倒是给句痛快话啊,牵还是不牵?”

“算了。”贺二爷一摆手。

“啥意思啊?”老八说。

“你走吧。”

“那这马……”

“送给来福了。”贺二爷说。

“啥?”老八一愣,来福也一愣,特别是来福,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是真的?”

贺二爷点点头。

“你再说一遍?”

“这马送你了,你想咋办就咋办吧。”

来福一下子从地上蹦了起来,几步跑过去,不由分说便从老八手中抢过马,拉起就走,生怕晚一步贺二爷会改主意。走了几步才想起什么,一转身又在贺二爷面前跪了下来。

“谢了!谢二爷!”来福说着连叩了三个响头。

第二章

小白头得救了。

这事得亏了桂花及时赶到。说来也巧,那几天,桂花偶感风寒,身子不爽,便告假回家来了,哪知不早不晚,正赶上老八来牵马。“合该这马命大!”事后狗娃老是说,“亏得小姐及时赶到,就像戏文中的铁镜公主,一声刀下留人,这才救下了杨四郎,这也是小白头命不该绝吧。”

这话说得没错,桂花是贺二爷的独生女,在家里十分得宠。她的到来使天平完全倒向了来福一边。来福把小白头牵回家,心里喜滋滋的,甭提多高兴了。

然而,想不到的是,奶奶一见便数落开了。

“咋啦?咋啦?”她说,“瞧你这孩子,还真把这马牵回来了。这年头儿人都养不活,哪还有闲工夫养个废物?你这孩子,咋就说不信哩!”

来福不理她,拿着刷子,闷头替马儿刷着身子。

“俺和你说话哩,你听见没有?一匹瞎马,养它何用?还担着天大的人情,赶紧送回去,你听见没有?”

奶奶不停地唠叨,说起来没个完。来福不耐烦了,便说:“俺自个儿养,不用你管。”

“你养你养,你拿啥养啊?”

“俺打草喂它。”

“光打草就成了?”

“俺有办法。”

“小屁孩儿一个,你有啥办法?”奶奶没好气儿地骂道。爷爷一直不说话,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直到抽完了,才把来福叫到跟前。

“你都想好了?”

“想好了。”

“真要养?”

“嗯。”

“可别一时心血来潮。”

“不会的。”来福神情坚定。

“那好。”

爷爷走进后院,收拾起马厩。来福家后院有几间马厩,是供平时送来医病的家畜用的。爷爷把最里边的一间收拾出来,对来福说:“就这间吧。”

来福扑哧一声笑了,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了。

“爷爷,你答应了?”

爷爷不说话,又点起一锅旱烟,靠着马槽吧嗒吧嗒抽起来。奶奶一见,立时气不打一处来。

“咋说的呢?咋说的呢?”她冲着爷爷埋怨道,“你不说说他,反倒由着他,这不是瞎胡闹吗?你们爷孙俩存心气死俺啊?”

她鼓着嘴,一个劲儿地发牢骚,但牢骚归牢骚,爷爷同意的事,她也无法改变。爷爷的话不多,但在家里向来一言九鼎,说一不二。

来福的爷爷名叫朱玉怀,人称老怀,或怀叔。他为人宽厚,心性沉稳,一向很有主见。老怀叔今年六十一岁,他医术高明,祖传三代兽医。他的老家原在金家寨,后来为了躲避敌人搜捕才逃到了石门镇。

老怀叔膝下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被土匪杀害了,二子、三子都跟着红军队伍走了,一个在红四方面军,另一个在红二十五军,先后北上长征。两个女儿也出嫁了。最小的儿子叫朱志鹏,是家里的老幺。他就是来福的爹。

来福爹早年在金家寨加入赤卫队,他是农会干部,参加过立夏节起义。红军北上后,他留在当地打游击。一次敌人“围剿”,他为掩护同志负伤被捕,惨遭杀害。来福娘是妇女干部,后因叛徒出卖,也被捕牺牲。那时,来福才一岁多,还没啥记忆,爹娘长得啥模样,他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来福自幼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奶奶有时会说,你越长越像你爹了。来福很好奇,爹究竟长啥样啊?贺二爷家有一面大镜子,他便跑去对着镜子照,似乎想找到一点儿爹的影子。贺二爷问他:“你照啥呢?”

来福说:“奶奶说俺像爹,俺像吗?”

“嗯,像,像,”贺二爷歪起脑袋打量着他,“你别说,还真像,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

“二爷见过俺爹俺娘吗?”

“见过,当然见过。”

“他们是咋样的人?”

“好人,都是好人。”贺二爷咂巴着嘴说,轻轻摸着来福的脑袋,接着叹了一口气。

贺二爷也是个好人,爷爷奶奶常常这样说。朱家与贺家是世交。早在贺二爷的爷爷辈就与朱家有来往。有一年避匪乱,来福爷爷还救过贺二爷爹的命。打这儿,两人便结为生死兄弟。来福爹娘牺牲后,敌人四下追捕“红匪”家属,扬言要斩尽杀绝。老怀叔带着家人东躲西藏。后来金家寨实在待不下去了,便逃到石门镇,在贺二爷的帮助下落下脚来。

这一转眼都十来年过去了。刚来时,来福还不到两岁。爷爷奶奶从没提起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没告诉来福家里的情况,对于来福爹娘的死更是讳莫如深。有时,来福问起来,奶奶便说他们是病死的。来福很好奇,就问:“奶奶,别人家都有亲戚,咱家咋没有?”

奶奶说:“爷爷和奶奶就你爹一根独苗儿。”

“那俺娘呢?也没有兄弟姐妹吗?”

奶奶搪塞道:“这兵荒马乱的,早都断了消息。”

其实,逃到石门镇后,爷爷奶奶就不再与亲戚朋友联系,包括已出嫁的兩个女儿。这样做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因为一旦风声走漏,不但危及自身,贺二爷也会受到牵连。当然,这些来福都是后来才知晓的。

小白头有了新家。

来福说到做到,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养活小白头。每天天一亮,他就上山打草、放马。为了储藏过冬的饲料,他更是起早贪黑想方设法筹备干草,料棚里的草料堆得满满当当。为了给马儿补充营养,他还常去贺二爷的脚行打杂,换取一些精料。

狗娃同样关心小白头,一有空闲就来帮着来福干活儿,照料小白头。狗娃年纪不大,但在养马上很有一套。这一点,来福很是佩服。

狗娃不是当地人。他姓张,老家在西北玛曲,今年才十七岁。十五岁那年,他去替娘抓药,途中被抓了壮丁,反绑着双手,装上了闷罐子火车。后来火车开到张家口,经过整训,他被编入西北军的一个团,随部队开到大别山。由于年纪小,他在团里当了马夫。

玛曲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九曲十八弯,流经玛曲时甩了一个大弯,便形成了玛曲大草原。这里草丰水美,是著名的河曲马产地。狗娃家贫,几代都给财主家养马,对马的习性非常熟悉。到部队当了马夫,又和马打交道,论起养马可是把好手。不幸的是,有一次,部队行军途中遇袭,混乱中团长的坐骑跑丢了。

那是团长最心爱的一匹马。据狗娃说,他们团长就是个活阎王,杀人不带眨眼的。这回丢了马,难逃一死,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他便逃了出来。一路上躲躲藏藏,大路不敢走,专拣山中小路。谁知山高林密,走着走着便迷失了方向。茫茫大山如同迷魂阵,他在里边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来了。半个月下来,没吃没喝,狗娃精疲力竭。一天傍晚在找水喝时,他不慎坠入山崖,摔断了腿。多虧老怀叔进山采药救了他。

伤好后,他便在石门镇留了下来,在四海脚行当了一名伙计。这期间,狗娃不止一次想过回乡,毕竟家中还有老娘在堂,但这兵荒马乱的,路上很不安全。除了土匪之外,要是被抓了逃兵,也是死路一条。大家都劝他还是等等吧,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说。

就这样,狗娃留了下来。养伤期间,他一直住在来福家,两人十分投缘。那段时间,来福成天跟狗娃泡在一起,像个跟屁虫似的形影不离,奶奶说:“看看这兄弟俩,合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哩。”有一次,她还开玩笑地对狗娃说:“狗娃啊,你干脆就到俺家来吧,来给来福当个哥吧。”狗娃一听便说好啊,张口便叫爷爷奶奶。

奶奶连声应着,说:“这下好了,俺又多了个孙子。”

来福把小白头领回家,狗娃第一个支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对来福说,“杀马可是要遭报应的,老八将来非折寿不可。”

小白头得救了,狗娃和来福一样高兴。为了这事,他还老是夸桂花,说小姐心善,将来一定有好报。

来福把这话告诉了桂花,桂花听了便抿嘴笑。自从小白头去了来福家,她每月从学堂回来都要去看它。桂花一来,小白头就很兴奋,时而摇头扬鬃,时而扭头甩尾,四个蹄子在地上不停地捯腾着,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跳舞似的。来福说:“它在欢迎你哩!”

“是吗?”桂花说。

她上前抚摸着小白头光滑发亮的肌肤,往它嘴里喂起苹果。小白头最爱吃苹果。来福和桂花常常把苹果省下来给它吃。小白头吃得高兴了,嘴边的白沫子直往外冒。

“好乖乖,”桂花说,“你是想俺了吧?俺也想你哩!”

每当这时,小白头便连连喷着鼻息,原地转起圈儿来,有时还围着桂花不停地撒欢儿,那模样就像受到宠爱的孩子。

“这马通着人性哩,”狗娃说,“它知道小姐救过它,和你亲着哩。”

“是吗?”桂花开心地笑了,露出两颗白白的小虎牙。

桂花在城里明德学校读书。该校是开明士绅卢凤卿创办的。卢某为晚清秀才,后留学日本,曾做过省议员,为开民智,集资创办明德学校。

桂花聪明伶俐,长相可爱,一头浓密的短发,皮肤白净,两只大眼睛水汪汪地闪着光。她爱笑,一笑脸上就露出两个酒窝儿,嘴里的一对小虎牙更显可爱。

桂花自打去了新学堂,眼界大开。她每次回来都要带回各种见闻,明德学校的课程是全新的,除了国语、算术外,还有图画、音乐、体操、自然。自然课老师由国文老师兼任,这位先生姓吴,名一轩,三十来岁,戴着近视眼镜,圆脸,高鼻梁,面相和善,待人和蔼。吴先生是从日本留洋回来的,说话很风趣,讲课也很生动。

来福见过吴先生好几次。他是桂花舅舅家的常客。桂花的舅舅名叫李子铭,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思想开明,是个新派人物。他是县长聂济川的得意门生,在县政府任主任秘书。桂花在城里读书就住在舅舅家。因为吴先生时常来走动,与桂花舅舅一起下棋,所以来福也认识他。有一次,桂花带来福一起去他那里借书,吴先生的屋里堆满了书,让来福惊叹不已。

第三章

小白头一天天长大了。

它出落得越来越漂亮,浑身赤红,身姿俊朗,脑门儿上长着白斑,显得活泼俏丽。用爷爷的话说,小白头具备了所有良驹的优点。它谱系优良,马头高峻挺拔,躯干轮廓舒展,四肢堪称完美,细长有力,肌腱发达。走在路上,不知情的人见了都会夸它,说是一匹好马。可惜的是,它的眼睛看不见。爷爷花了不少功夫为它治疗,但收效甚微。

有段时间,它的眼睛似乎对光有所反应,近距离对它挥手时,它也好像有所觉察。这使来福看到了希望,但令他失望的是,这点儿微弱的好转并没有持续下去。小白头依然生活在黑暗之中。

不过,来福对此早有思想准备。他打定主意,哪怕它眼睛一辈子不好,也要养着它。由于眼睛看不见,它开始走路十分困难,老是磕磕绊绊,不是撞这儿,就是碰那儿,身上经常受伤,以至于它战战兢兢,不敢迈步。

“那咋成呀?”狗娃说。

他要来福多训练它。

“这事得抓紧,大了就不中用了。”

狗娃的意思是这事必须从小开始,而且越早越好,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小白头起初因为害怕,不肯走,他们就逼它走。这期间,它不知摔了多少次跤,碰了多少次头,有几次还滑到沟里,栽得遍体鳞伤。来福心疼得要命,狗娃却说,早晚要过这一关,你现在心疼它就是害它。

就这样,他们不停地训练它。跌倒了拉起来,磕到了从头再来。所幸,小白头非常聪明,虽眼瞎,听觉和嗅觉却特别灵敏,而且记忆力也超强,能辨别各种声音和气味,但凡它走过几次的路,磕碰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这个发现让来福大为兴奋。

“这马灵着哩!”他对狗娃说。

“可不是。”狗娃试了几次,果然如此。“俺看这事有门儿!”他对来福说,“只要好好训,这马儿能成哩。”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训练逐渐有了成效。小白头的胆子慢慢大了,越走越好。这马儿聪明极了,一条路走上几遍便熟悉了,知道在哪儿上坡,在哪儿下坡,在哪儿拐弯儿,在哪儿上桥,就连一些沟沟坎坎也都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来福和狗娃又尝试着用口哨和口令来与它交流、沟通。慢慢地,小白头对这些都熟悉了,只要听到便会立即执行,让它走它就走,让它停它就停,让它卧它就卧,让它立它就立,让它跳它就跳。

为了帮它辨别障碍物,狗娃和来福还想出了一些办法,刺激它的听力,用来弥补其视力的缺陷。这个办法也很有效。除此之外,他们还领它走各种崎岖的山路,让它熟悉更加复杂的地形,以提高它的适应能力。

这个训练着实花了不少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白头的能力不断提高。每次它有了出色的表现,来福都会高兴地往它嘴里塞上一块豆饼,或一把玉米,以示奖励。

随着小白头逐渐长大,行走已不再成为问题,在一些熟悉的环境和道路上,甚至无须有人牵引,它也可以行走自如。

马的用途主要分为驮挽和骑乘,或兼而有之,但考虑到小白头是盲马,它的用途主要是驮挽。为了使它更加强壮,在饲养上,来福精心照料。狗娃也跑得很勤,隔三岔五便到来福家帮忙,不是帮着晒草、铡料,就是帮着喂马、打扫马厩。他还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给小白头买些精料。在来福和狗娃的细心照料下,小白头很快就长得膘肥体壮。两岁多时,它已经能够干活儿了,如驮物、拉车、犁地等。它的负重力、挽力和耐力都很强。两百多斤的货物,驮着在山路上一口气能走几十里。可以说,它具备了西南马所有的优点,就连奶奶也夸起它来。

贺二爷很高兴。他说,没想到这瞎马也派上用场了。因此,脚行忙的时候,他常派零碎活儿给来福干。干了几次,贺二爷感到很满意。有一天,他便把给圩堡拉水的任务交给了来福。

圩堡是镇里修建防盗匪用的。晚清以来,战乱频仍,匪盗出没,镇里便建起了圩堡加以防范。圩堡修在半山腰,由石块垒砌,极为坚固,易守难攻。如遇匪盗,锣声一起,大家便撤向圩堡。圩堡建有枪楼,形似碉堡,可以通过射击孔使用各种火器射击。民国后,这里成了镇公所所在地,联防队也驻扎在这里。

但是,圩堡内没有水源,只有靠拉水来满足需要。这个任务每天都要完成。原来是由脚行派牲口运送,现在贺二爷决定把这事交给来福。一来可以让来福挣点儿钱,二来这个任务比较简单,适合小白头。

来福当然很乐意。他每天一大早就拉着小白头去运水。圩堡后边有一条小道,通到山下的鹰嘴岩,岩上有泉,沿石隙而下,形成一道细细的水流。来福来这里拉水,每天至少二三十趟才能装满圩堡里的六口大水缸。时间久了,小白头熟门熟路,只要来福把两只木桶往它身上一架,它便明白了。然后,来福说一声“走起”,小白头便会迈起蹄子,自己上路,直奔鹰嘴岩。鹰嘴岩的泉水从一米多高的山岩缝中流下来,因为山岩悬空伸出来,下边恰好是一块空地,泉水也悬空而下。来福运水时,只要把马牵到岩下,先接满一边的桶,再让马儿掉转身子,接满另外一边的桶便可以了。问题是,要让泉水准确地流入木桶,必须选好位置。开始时,来福需要拉着小白头,帮它找准位置,时间一长,无须来福再拉,它便会自己来到岩下,先接满一只桶,再转过身来接满另一只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准确无误,而且一点儿水花也不会溅到身上。桂花有一次见了,惊讶不已,直呼神了。

“你们咋教的?”她问。

来福说:“啥也没教。”

“俺不信。”

“不信,你问狗娃。”

狗娃证实来福没说假话。

“这也太神了!”桂花叫道。

狗娃说:“俺不早说了嘛,这马灵着哩,通着人性哩。”

石门镇位于皖豫交界处,四面群山环绕。南北有两山,一曰大龙山,一曰小龙山,两山对峙,宛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据说,石门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石门镇地势险要,此乃河南进入皖西的必经之路。大小龙山扼其咽喉,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从两山之间的狭谷中通过,交通主要依靠家畜驮载或肩挑步行。

四海脚行自晚清开办以来,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原来生意一直很兴隆,鼎盛时该行有马牛驴近百,可谓家大业大。但近年来由于战乱,生意大不如前,家畜数量也大为减少,只有二三十匹(头),因此到了忙季,牲口就周转不过来了。

这天,来福拉完水,贺二爷又派他干了一些杂活儿,回到家里,天已经黑透了。大黄老远地就迎上来,围着来福又蹦又跳。来福摸着它的头,牵着小白头向院内走去。奶奶从屋里走出来。

“回来啦?”奶奶问。

“嗯。”来福说。

奶奶左右看看,小声说:“来亲戚了!”

“亲戚?”来福有些意外。他长这么大,家里还从没来过亲戚。

“你小声点儿!”奶奶左右看了看,显得很神秘。

“谁呀?”

“是你叔。”

“叔?”来福更奇怪了,因为听爷爷奶奶说过,他爹是家里的独苗苗,哪儿来的叔啊?奶奶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便说:“是你堂叔。”

来福把马牵到后院,在马棚里拴好,又添了料,喂了水,这才往屋里去。他心里充满了好奇,急着想见见这位从没见过的叔叔。

屋子里,爷爷正坐在小矮桌旁与一个人说着话。桌上点着菜油灯,光线昏暗。听见脚步声,他们转过头。

“来福吧?”爷爷说。

“是俺。”

“你回来啦?”

“嗯。”

“你过来,”爷爷说,“这是你叔。”他朝坐在对面的那人示意了一下。那人笑道:“这是来福吧?”

来福见了生人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不说话。

奶奶说:“快叫叔啊。”

来福便叫了一声。

“长这么高了!”那人说着,伸手拉过来福,“今年多大了?”

“十五。”来福说。

“属鸡的?”

来福点点头。

“俺正好大他一旬。”那人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饿了吧?还没吃饭吧?”爷爷问。

“没哩。”來福说。

“快去吃吧。”

来福便跟着奶奶去灶间吃饭了。吃饭的时候,来福问奶奶,叔叔打哪儿来的。奶奶说,商城。商城是河南的地界。来福说,俺叔住在商城吗?奶奶并没回答。

“别多问,”她对来福说,“出去也别乱说,知道吗?”

“嗯。”

当天晚上,叔叔和来福“通腿儿”睡。来福家只有两间草房,一间爷爷奶奶住,另一间来福住。叔叔来了只能将就着与来福挤一张床了。不过,来福很高兴。家里终于来亲戚了,而且这个叔叔很友善。他还带来了寿县“大救驾”、合肥大麻饼。这些糕点非常好吃,来福以前从没吃过。

第二天,来福便找奶奶要了好几块糕点,带给桂花和狗娃吃。桂花和狗娃也都说好吃。

叔叔在家里住了六天。他是个收山货的,白天从脚行雇了头毛驴,出去在附近的村子里收货,晚上则回到家里住。睡觉时,他便和来福拱在一个被窝儿里。他个头儿不高,长得很结实,皮肤黑漆漆的,模样和当地汉子没啥太大的区别,但来福注意到了,他的眼睛与众不同,平时不显山露水,偶然会突然一亮,特别有神。

叔叔腿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疤,来福睡觉时触碰到了,想问又不好意思问。叔叔好像觉察了,有一次主动对他说:“这是刀砍的。”

“啥时候的事?”

“好久了。”

“谁砍的?”

“白狗子。”

来福一愣,问:“你是红军吗?”

叔叔摇摇头。

“来福啊,”他说,“你还记得红军吗?”

“不大记得了,”来福说,“那时俺还小,不过听说他们都是好人。”

“你说得不错,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都是为人民的,都是好人。”

“叔叔,你见过吗?”

叔叔点点头。

“他们长啥样儿?”

“老百姓的样子。”

“听说政府到处抓他们,抓住就杀,你说他们咋不怕呢?”

“怕也没用,官逼民反!”叔叔点着了旱烟袋,一边抽着,一边眯缝着眼睛看着来福说,“这个社会坏人当道,老百姓的日子太苦了,没一点儿活路。要想活下去,只有联合起来,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

来福说:“这能行吗?”

“当然行!”叔叔说,“用不了太久了,当年的老红军就要回来了,你等着看吧!”

来福听了这话,非常振奋。他悄悄把这话告诉了桂花。桂花说,吴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还说国民党打内战不得人心。

这是一九四七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各地战火燃烧。那段时间,桂花从学堂里回来常常会带回一些消息,说外边打起来了。虽然大别山尚未被波及,不过,风声日益紧迫。早在一年前,全县开始恢复保甲制,实行联保连坐。“戡乱委员会”“防奸小组”“调查室”等先后成立,县自卫队大幅扩编,各区也建立联防队。关卡林立,特务满天飞,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

来福听说,城里隔三岔五便杀人,城门口还张贴着布告。布告上那些被杀的人不是“共产分子”,就是“通匪纵匪”。乡里有人私下议论,说是又要闹红军了。

来福回家说起这些事,奶奶总是呵斥他:“别乱说!”爷爷也说小孩子家懂个啥,不关你的事,还是少掺和。来福有些不高兴,嘟着嘴不说话。叔叔看在眼里,晚上便对他说:“爷爷奶奶可都是为你好。”

来福说:“他们也太胆小了,家里说说怕个啥?”

叔叔笑了:“家里说说倒没啥,就怕传出去,那就会惹麻烦。你懂吗?”

来福点点头。

叔叔又说:“疯狗只要不消灭,就会咬人。小心无大错,爷爷奶奶带着你不容易啊,你要体谅他们。他们是为你担心啊,你明白吗?”

来福又点点头。

“俺懂,”他说,“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俺心里有数。”

“那就好。”叔叔夸奖了他几句。来福挺受用。叔叔说话总是入情入理,同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特别中听。不像爷爷奶奶老是把他当小孩儿看,动不动就训斥。

来福喜欢上叔叔了,没事的时候就爱和叔叔在一起。可叔叔的事很多,白天出去收货,晚上回来,有时还会和爷爷,还有贺二爷,在一起说话。每当这时,爷爷总是支开他,说是大人说话,小孩儿到一边去。他们说些什么,来福并不清楚,因为他们声音很小,有时还关了门。只有到了晚上睡觉时,叔叔才有时间和他说说话。

几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叔叔的货收齐了便要走了。来福恋恋不舍。他问奶奶,叔叔走了,还会再来吗?

奶奶说:“这可说不准。”

来福有些伤感,晚上睡觉时,好长时间不说话。

叔叔说:“来福,你这是咋啦?”

来福说:“俺不想你走。”

叔叔说:“俺也不想走,知道为啥吗?”

“为啥?”

“你这个被窝儿好暖和,睡着舒坦啊!”说到这里,叔叔抽了一口烟,接着又说,“还有一点,别人都嫌俺脚臭,可你不嫌啊!”

一句话说得来福扑哧笑起来。

第四章

山里的夜晚十分宁静,偶然有一两声狗叫声,在空旷寂寥的山野里显得十分单调遥远。来福与叔叔说着话,说着说着便没了声音,进入梦乡。

小孩子贪睡,白天累了一天,来福睡得很香。

半夜时分,狗开始猛烈地叫起来。大黄冲进院子大声吠叫。接着,锣声、枪声都响了起来。有人喊道:

“土匪来了!”

“快跑!”

“去圩堡!”

黑暗中,来福感到有人推了他两下。

“来福,来福,快起来!”是叔叔的声音。来福一激灵,从床上蹦下来。叔叔已经来到院子里,爷爷也把小白头从马棚里牵了出来。

“来福,快走!”爷爷唤道。

来福穿上棉襖,扣子来不及扣,便从爷爷手中接过缰绳。奶奶手上挎着一个篮子,身上背着一个包袱,从屋里跑出来。来福叫道:“奶奶,快呀!”

但奶奶这时忽然想起什么,掉头又要往回走。爷爷一把拉住她。

“你干吗?”

“鸡,俺的鸡!”

“别管了!”

爷爷拉住她,把她托上马去。

“快走!”爷爷说。

来福一拉缰绳,小白头便迈开四蹄跑起来。叔叔这时早已拉开院门。大黄身子一闪,倏地一下便冲进夜色中,好像一个开道先锋,跑在了前头。

镇街上乱成一团。狭窄的街道上,人们你推我拥向山上的圩堡跑去。联防队的人则迎面跑过来,从人群中挤过去,向镇口方向奔去。那里筑有掩体、鹿寨等设施,联防队可以利用这些设施进行抵抗,从而延缓土匪的进攻,以便争取时间掩护村民向圩堡撤离。

这样的情况平时演练过多次,因此联防队队员们并不生疏。来福看见顺子和狗娃也夹在联防队的队伍中,向镇口方向跑去。

不一会儿,镇口方向的枪声便炒豆子似的响起来,看样子联防队已经与土匪接上火了。村民们扶老携幼,加快步子向圩堡跑去。一路上,大人叫,小孩哭,马嘶狗叫,乱糟糟的,一片混乱。不过,还算好,一个多时辰后,村民们陆续撤进圩堡。联防队队员也边打边撤,退了回来。包括一些受伤的人员也被人架着、背着,进了圩堡。

“关门!关门!”贺二爷挥着手大声喊道。

几个壮汉推着圩堡的大门,大门轰的一声关上了。不一会儿,随着一片嘈杂声,只见土匪们大呼小叫地拥了上来。子弹啪啪地打在圩堡的石墙上,火星四溅。联防队队员们则登上枪楼、圩墙,开火还击。

镇长五叔公在屋里哗哗地摇起话机,向县城呼救,请求派兵支援。好不容易电话接通了,但得到的回答是,要等到天亮后才能派兵,请他们务必坚持住。

“屁话!”五叔公扔下话机,嘴里骂骂咧咧起来。

贺二爷从外边走进来。

“咋样了,电话打通了吗?”

“打通了有啥用?”五叔公摇头说,“根本指望不上!”

他告訴贺二爷,城里要天亮才派兵。这样算来,援兵最快也得第二天傍晚才能赶到。贺二爷骂道:“这帮浑蛋!要钱要粮,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真要事到临头,一个个全成了包!”

“长泰啊,”五叔公说,“眼下全指着你了。”

长泰是贺二爷的名字,贺二爷说:“叔爷不要慌,只要坚持到天亮,就好办了。”

“那就全靠你,全靠你了!”五叔公连声说道。

五叔公是贺姓的族长,六十多岁,长得又黑又瘦,头发稀疏,皮肤干枯。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平生所爱一是大烟,二是女人。他娶了六房姨太太。由于长期抽大烟,沉湎于女人,身体早已虚弱不堪。虽是镇长,但很少问事,大小差事全靠贺二爷主持。

贺二爷是五叔公的侄孙,虽不是直系,但他能力强,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在镇上威信很高,因此得到了五叔公的充分信赖。包括恢复保甲制度、组建联防队,还有征粮、派夫等重要事务,五叔公也都托付给他,自己乐得轻松。不过,贺二爷的确也没辜负他,上上下下都应付得很好。

土匪的进攻很猛烈。子弹雨点般刮向圩堡,夜色中火光闪烁,沙石飞迸。凶猛的火力压得联防队队员抬不起头来。这显然不是小股土匪。

果然,打了一阵枪,下边开始喊话了:“里边的人听好了,让你们主事的出来说话!”有人匆匆去报告五叔公。不一会儿,贺二爷陪着五叔公来到圩墙上。

“有啥事?说吧!”贺二爷大声喊道。

“你们听好了,俺们大爷说了,只要打开圩门,交出钱粮,不会为难你们。如果不听话,那就要你们好看!到时一个不留,通通杀光!俺们大爷说到做到!听清了没有?”

贺二爷说:“敢问下边是哪路神仙,请报个名号吧。”

下边答道:“俺们大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麻,大号天武!”

原来是麻胡子!圩堡里的人一听都慌乱起来。麻胡子是霍川一带有名的股匪。他们人多、枪多,势力很大。在当地提起麻胡子没有人不怕的。就连夜晚小孩子哭闹,只要说一声“麻胡子来了”,小孩子也吓得不敢再哭了。麻胡子兄弟四人,号称麻家四虎。麻胡子是老大,为人狡诈,生性暴虐。他的另外三个兄弟也一个个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麻胡子股匪对外号称万人,三个团,实则一千多人。大别山山区土匪多如牛毛,但要论实力和凶狠,无人比得上麻胡子。

麻胡子早年在北洋军当过兵,受过军事训练,有一定的带兵指挥能力,因此队伍不断扩大,成为一股悍匪。他们四处作案,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手段也极为残忍,令人发指。有一次,在杨家集绑了几十票,因到期无人来赎,他便下令一把火全部烧死。官方极为头疼,多次缉拿无果。麻胡子胆子越来越大,后来竟把谷孝珊的姨太太也绑了,索要三千大洋。

这件事轰动一时,麻胡子的名气也更大了,但他这样做也惹恼了谷孝珊。谷孝珊何许人也?堂堂的县党部书记长兼戡乱委员会主任,大权在握,在霍川地界上跺一脚地动山摇,麻胡子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谷孝珊岂能善罢甘休?赎回姨太太后,谷孝珊便下决心收拾麻胡子。他先后调动当地驻军和自卫队围捕麻胡子,还悬赏五千大洋要麻胡子的人头。

这一下,麻胡子的日子不好过了。过去官府缉拿不过是做做官样文章,如今一旦动起真格的,麻胡子便遭了殃。几个月下来,他的人马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只剩下三四百人,被迫逃进深山,四处躲藏,钱粮的来路也断了。这天晚上来到石门镇,便想打上一票,好好地捞一把。

“咋办?这可咋办?”五叔公看着贺二爷,让他赶紧拿主意。贺二爷还算镇静,他提出可与土匪谈判,拿出一定的粮食以换取土匪撤离。如果对方能接受,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然而,他的想法却被一口拒绝。

“你们他娘的打发叫花子啊?”下边的人喊道,“少废话!给你们一炷香的工夫,考虑好了,就撂个话。再啰唆就杀你们个鸡犬不留!”

“咋办?这可咋办?”五叔公急得直搓手。贺二爷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便说:“事到如今,只有硬扛了。”

“扛得住吗?”

“扛不住也得扛!”

“那就全靠你了!全靠你了!”五叔公不住声地说。

贺二爷立即开始布置。他把联防队的队长和各班班长都找了来,进行分工,让他们各自带人把守一段圩墙,同时动员所有的力量,男人全部上阵,有刀的拿刀,无刀的拿棍。他要大家不要怕,怕也没用。只要坚守到天亮,援兵就会到来。

“拼了!”他说。

众人齐声响应,接着便行动起来。镇上的男人全都上了圩墙,爷爷和叔叔也上去了。来福趁奶奶没注意,也跑了上去。

一炷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圩堡内迟迟没有回音,土匪开始进攻了。圩堡虽然地形有利,但联防队的武器比较落后,主要是汉阳造和老套筒,相比之下,土匪的武器却是中正式步枪和三八大盖,明显要好得多。而且他们人多、枪多,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最要命的是,土匪还有两挺花筒机关枪,火力极猛,打得联防队队员抬不起头来。

土匪很快占據了优势。

“上啊,弟兄们!”

“上啊!”

土匪们呐喊着冲了上来。他们抬着扎好的竹梯,拥向圩堡。花筒机关枪突突突地喷着火舌,彻底压制住了圩堡上的火力。联防队队员根本无法还击,刚一露头便被扫倒一片。狗娃负伤了,顺子被打掉了半个耳朵,满脸是血。

土匪们很快冲到了圩堡下。竹梯一个个竖了起来。土匪们嗷嗷叫着爬上来。

“打!打!”贺二爷喊道。他一边喊,一边举起快慢机朝爬上来的匪徒猛扣扳机。狗娃用枪托砸倒一个匪徒,顺子则将一个匪徒从墙上奋力推了下去。其他联防队队员也纷纷起身开火,竹梯上的匪徒一个接一个滚落下去。

就在这时,花筒机关枪又响了起来。子弹在夜色中飞舞,联防队队员纷纷倒下。不一会儿,凭着机枪火力的掩护,土匪们重新爬了上来。联防队队员们眼睁睁地看着,却束手无策。情况万分危急!

就在这当口儿,土匪的机关枪突然哑火了,这给了防守人员一线生机。众人抓住这个时机,奋起还击,有的开枪,有的砸石块,打得匪徒们站立不稳,骨碌碌滚下梯子。顺子和狗娃合力接连推倒了两个竹梯。来福也跑上来帮忙。

“突突突……”

忽然,机枪又响了。

“趴下!”狗娃一把按倒来福。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离他们不远处响起了啪啪两声枪响——随着这两声枪响,机枪立时又哑火了。这时人们才注意到,不知什么时候来福的叔叔已经卧在一处射击孔旁,手里托着一把汉阳造(不知从哪个倒下的联防队队员手中捡来的),冷静地瞄着前方——刚才那两枪就是他打出的。

“瞧啊,是他!”

“好样儿的!”

“打得漂亮!”

人们叫了起来。

来福兴奋地大叫:“叔叔!是叔叔!”

土匪的攻势被遏制住了。叔叔先后几枪,连续干掉了几个机枪手,开始并没人注意到,人们甚至不明白土匪的机枪为什么会哑火,直到后来才知道这是叔叔干的。他打得太准了,几乎是一枪一个。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机枪手接连被干掉后,麻胡子火了,亲自冲上去端起机枪,但他刚扣了一扳机,一颗子弹便横空飞来,击中了他的左眼。

麻胡子惨叫一声倒了下去。

这一变故使匪徒们乱了阵脚,很快,圩堡上的人便发现土匪们忽然慌乱地向后退去。不一会儿,圩堡周围便安静下来。

“他们退了!”

“这是咋了?”

“会不会是救兵到了?”

人们纷纷猜测,但真正的原因他们无法想到。直到事后好久谜底才揭开:原来麻胡子负了重伤,土匪们无心恋战,便抬着麻胡子跑了。

石门镇得救了!

“得亏了他,得亏了他!”事后,五叔公连声说道。他还对老怀叔说,你这个亲戚不简单,石门镇得感谢他。

第五章

五月里,茶叶下来了,城里的茶行需要牲口运茶。他们从脚行雇了几头牲口,来福的小白头也被派去了。这次在茶行干活儿,前后二十来天,来福感到很愉快。虽然活儿很紧,但一到晚上歇下来,来福就会去看桂花。

桂花住在她舅舅家,位于城南县桥街,门牌是八号。那里离茶行不远。来福每次来,桂花都很高兴。他们一起看书、说话,有时还一起逛夜市,到戏园子里看戏。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可惜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茶行的活儿就干完了。来福就要回去了。贺二爷带信说,让来福等老姜头他们到了一起回来,顺便也带点儿货。俗话说,拉货不走空趟,这是脚行的惯例。老姜头一行是进城送山货的,他们中午才能到,上午无事,来福喂完马,时辰还早,便去街上逛了逛。

县桥街往东过一条街便是城隍庙,那是一个极热闹的去处。该庙年代久远,相传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翻修改建,虽有改变,但基本格局未变,大门坐北向南,四周丹墙环绕。正门旗杆矗立,山门口立有两座高大的石狮,内设城隍殿、娘娘殿、三皇殿等,供奉城隍、城隍夫人、西王母、送子娘娘、财神等神仙。庙前的广场上,遍布商铺、赌馆、茶楼、酒肆,霍川大戏院也在附近。街的两旁,商贩云集,摆摊设点。农贸产品,如土产、山货、铁、木、竹、瓷器、红枣、鸡蛋等应有尽有;锔锅、补碗、箍桶、打铁的铺子一个挨一个;各种小吃香气扑鼻,吆喝声此起彼伏。此外,还有各种玩杂耍、卖艺的,歌舞笙管、锣鼓弹唱,热闹非凡。

来福胡乱逛着,不自觉来到庙门前。庙门前也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卖香烛的,还有卖香烟、水果的。来福眼前一晃,目光忽然被吸引住了——咦,这人好眼熟啊!定睛一看,差点儿叫起来。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算命的摊位,摊位前坐着一个人,头戴礼帽,身穿蓝布长袍,身后竖着一幅幡,上书:算人间祸福,断天下吉凶。这不是叔叔吗?来福心里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愣了片刻便走了过去,想查看个究竟。算命摊前有一人正在算命,还有人在边上围观。那算命的一扭头,也看见了来福。四目相对,这回来福看清了——没错,正是叔叔!虽然叔叔的装束改变了,但他不会认错。来福有些迷惑了,这是咋了?叔叔咋成了算命的?正疑惑间,叔叔已经一把拉住他的手:“小兄弟,你也要算一卦吗?”

小兄弟?来福更迷惑了,叔叔咋叫他小兄弟,难道他没认出他来?“叔叔!”他叫了一声,刚想说“是俺啊”,但叔叔不等他把话说完便抢了上来:“不急啊,小兄弟,叔叔这卦马上就好,你稍等片刻。”说着他又继续替摊前的那人算命。

来福一头雾水,感到莫名其妙。不过,他也感觉到叔叔并不想认他。这是咋回事?就在他胡乱想着时,前边那个算命的已付了卦资,转身走了。

“小兄弟,来吧,到你了。”叔叔笑着招呼道,“你想算个啥啊,说说看。”

来福摇着头,一时有些回不过神儿来。

“咋了?”叔叔依然笑眯眯地看着他,“俺这卦灵得很,你算一下便知,算得不准,分文不取。”他高声说道,仿佛要让周围的人都听见。来福不知说什么好,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局促,这时站在摊位前看热闹的人陆续走开了。叔叔左右看看,这才压低声音对来福说:“快走吧,别多问。”说着朝他眨了两下眼睛。来福有所會意,转身要走。“记住,”叔叔这时又小声叮嘱了一句,“这事对谁也别说。”

来福点了点头,叔叔随即大声说:“小兄弟,慢走啊。”

来福走开了,心里却揣了个疑团。前些日子,桂花说她在吴先生那里看到过叔叔,他还不信,以为叔叔早走了,哪知他并没有走,而且就在城里,看来桂花说的不错。这是咋回事呢?来福没有心思再逛街了,他想找桂花说说这事,可桂花去学校了,又想到叔叔交代的不让对外说,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早早来到码头上,等着老姜头他们的到来。中午时分,老姜头一行十来个人到了。这趟货打山里运来,共有三匹马、两头驴子。顺子和狗娃也来了。他们在码头卸下货,又装上运往山里的米粮便开始返程了。

一路上,来福满腹心思,他想把心里的疑惑和顺子和狗娃说说,但想到叔叔的话,又强忍住了。

回到家里,他再也憋不住了,便把这话悄悄对爷爷说了。爷爷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抽着旱烟袋,慢悠悠地说:“你没对人说吧?”

“没有。”

“嗯,”爷爷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表情,“那就啥也别说了。”

“俺知道。”

“爷爷,”来福停了一停,忍不住又问道,“叔叔到底是干啥的?”

“别问那么多!”

哼,又是这句话!来福有些不满。爷爷瞅了来福一眼,吧嗒吧嗒地抽着烟。他的脸笼罩在烟雾中,显得沉稳而又意味深长,半天才吐出一句话:“你以后会知道的。”

七月里,打仗的消息不断传来。听路过的客商说,共产党的军队已渡过黄河,山东、河南地界都打起来了。大别山山区也开始紧张起来,各地加强防务,国军频繁调动,城里过了好几次兵。这些兵老爷一到就伸手要钱要粮,闹得地方上鸡飞狗跳,乌烟瘴气。

不久,霍川周边也有了战事。有人说,解放军已经开进大别山了,报上则声称,“共匪”窜扰大别山,与国军激战,遭受重创云云。霍川城里连日召开各镇联保会议,要求加强防范,严查严防,如有“通匪”或知情不报者,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处暑过后,大龙山那边忽然传来了枪炮声。大龙山的走向由东向西,宛如一条长龙。山南边是石门镇,北边是双河镇。枪炮声就是从双河镇方向传来的。石门镇与双河镇虽然只隔着大龙山,却分属两个县,距离也很远。如从山下走,至少三百里。即便从山上翻过来,也需一两日。尽管如此,石门镇的人也紧张起来。晚上,联防队加强了巡逻,城里的自卫队也开了过来。

但忙乱了几天,枪炮声便消失了。接着,自卫队也开回城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一天夜里,来福起身喂马,时值半夜,满天星斗,如洗的月光映照着小院。来福喂完马便进屋躺下了,刚睡下便听见了狗吠声。那吠声由远而近,好像受到传染,镇上的狗也都叫了起来,不过,很快又安静了。

来福闭上眼睛,正要睡去,忽然院子里传来响动,大黄也倏地一下从屋里蹿了出去。接着,便听见了脚步声和说话声。

那声音从院子里传来,隐隐约约,听不真切,但来福听得出来,说话的是爷爷和贺二爷。来福竖起耳朵,想听清他们在说什么,可是他们的声音很小,听不清楚。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远去了。

来福渐渐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来福照例起身去圩堡拉水,发现爷爷已不在家里。

“奶奶,爷爷呢?”

“采药去了。”

奶奶正在灶间烧锅。

“咋这么早?”来福又问。

“早点儿走不好吗?早去早回嘛。”奶奶说。

这话倒没错,而且这样的事过去也有过,来福也没当回事。

傍晚吃饭的时候,爷爷回来了。他风尘仆仆,脸上满是汗水,显得有些疲惫。奶奶端来清水让他洗一洗他也顾不上,一头钻进柴房,把一些平日采集的草药找出来,装满了一篓子。来福有些纳闷,问:“爷爷,这是干吗呢?”

爷爷不回答,只是说:“去,去把马喂好。晚上要用。”

“去哪里?”

“别问那么多。”爷爷说着又忙活起来。奶奶这时从屋里走出来,拎着一块腊肉塞给爷爷说:“你把这个也带上。”

这块腊肉一直吊在房梁上,还是奶奶过年时没舍得吃省下的。来福好生奇怪,这究竟是要去哪儿啊,搞得这样神秘隆重?

吃过晚饭贺二爷便来了,他和爷爷在屋里嘀嘀咕咕了好半天。平时,贺二爷来时总是说说笑笑的,有时还会和来福打趣几句,但这天晚上却没有。他来去匆匆,神情凝重,甚至连招呼都没和来福打。这情况有点儿异乎寻常。来福觉得一准是发生了啥事,但到底是啥事,他却想不出来。

贺二爷走后,爷爷又交代来福一句,晚上别睡了,要用马。来福问去哪里,爷爷还是不说,来福便不问了。接着爷爷便坐在院子里吧嗒吧嗒地抽起烟,也不说话,似乎心思很重的样子。夜色笼罩,万籁俱寂。来福靠在门框上,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院子里传来了响动。

来福睁开眼,看见贺二爷又来了。他和爷爷奶奶站在院子里说话。小白头不知何时已被牵出来,身上驮了两个大口袋。爷爷的药材也捆了上去。来福连忙站起来,一边揉着眼睛,一边走过去。

“这就走吗?”来福问。

爷爷点点头。

来福从奶奶手中接过缰绳,又用手摸了一下马背上的袋子,里边装的都是粮食。这是往哪儿送啊?他心里想,但却没有说出来。爷爷说过了不让问,他也不想多嘴。

奶奶把干粮和盛满水的竹筒拿过来,递给来福。看样子这是要走远路啊。来福心里思忖着,便听见贺二爷说:“都安排好了,顺子今晚当值。”

“嗯。”爷爷应了一声。

“俺让狗娃一起去,这孩子可靠。”贺二爷又说道。

爷爷点点头,表示对贺二爷的安排很满意。

“走吧。”爷爷说。

奶奶拉开院门,叮嘱他们小心点儿。大黄听见动静,早在来福的身边兴奋地摇着尾巴,转来转去。院门一打开,它就想往外蹿,却被奶奶一把抓住,打了一巴掌。

“死东西,你老实点儿!”奶奶骂了一句。

大黄垂下尾巴,知趣地退到一边,脑袋耷拉着,可怜巴巴地瞅着来福他们出了门。来福牵着马,当小白头一迈步,他便注意到它的蹄声有些异样。低头一看,原来不知啥时它的四个蹄子上都裹了布,显然,这是爷爷裹上的,为了夜间行路减少声响。说书的常说“人衔草,马衔枚”,古代打仗夜晚行军都这么干的,他们为啥也要这样?来福不禁更好奇了。

来到院外,狗娃已到了。他牵了一匹红枣骝,马背上同样驮着两个大口袋,四蹄也裹了布。狗娃一见来福便悄声问:“这是要去哪儿啊?”看来他也不知情况。爷爷“嘘”了一声,示意安静,他们便都噤了声。镇子街口处,顺子已等在那里。他支开了其他联防队队员,让他们顺利出了镇子。事后,来福才得知,这一切都是贺二爷安排好的。事实上,那晚本不是顺子当值,但他主动与别人调了班。

出了镇子,他们便加快了步伐。星星满天,月光如水。地上洒满了银光,好像铺了霜似的,白茫茫的一片。借着月光,他们在山林中穿行着。山路十分险峻,他们时快时慢,走得十分艰难。小白头很争气,在来福的指挥下,走得十分稳健。寂静的夜色中不时响起人和马的喘息声,远处隐隐传来野兽的嗥叫,不时有一只野兔或什么小动物从路上蹿过,倏地一下不见了。偶尔还有被惊飞的宿鸟,扇动翅膀,腾空而起,发出啪啪的声响。

就这么不声不响地走了几个时辰,天快拂晓时,他们来到了一处密林中。周边茂密的树木密密匝匝,地上杂草丛生,藤蔓缠绕,几乎无路可走。爷爷拨开杂草藤蔓,在前边开道,来福和狗娃牵着马跟在后边。走着走着,忽然前方的杂草和藤蔓出现了大片踩踏过的痕迹,一看便知有人走过,而且走过的人还不少。来福有些惊讶,这荒山野岭的有谁来过?

正思忖着,绕过一个山角,便看见一块巨大的山石挡在前边。爷爷抬手示意他们停下,然后,蹲下身子向四周观察起来,发现没有异常,他才双手拢在嘴边,连续学了几声鸟叫。

“咕咕……咕咕……”

不久,巨石后边传来了响动,接着闪出两个人影。他们动作敏捷干练,在熹微的晨光中,可以看到他们手上都拿着枪。走在前边的人山里人打扮,粗布短衣,寬腿裤,手里握着一把短枪;跟在后边的人身着黄军服,端着一杆长枪,看模样是个当兵的。

爷爷起身迎了上去,与走在前边的那个人低声说了两句什么。来福忽然觉得,那个身影好熟悉啊!仔细一看,心里一惊:“天啊,这不是叔叔吗!”

来福没认错,那人正是叔叔。虽然他换了装束,来福还是一眼便认出他来。叔叔这时也看到来福了,大步走了过来,一边拍着来福的肩膀,一边打趣道:“啊,小兄弟,咱们又见面啦!”

来福有些回不过神儿来,傻愣在那儿。“咋啦,不认识叔啦?”叔叔又说道,还用拳头在来福胸口轻轻捣了一下。

来福有些不好意思,小声叫了一声“叔叔”。

“快搬吧!”爷爷这时吩咐道。来福和狗娃便拴好马,开始从马背上卸布袋。布袋里装的是粮食,还有干菜、食盐等。爷爷、叔叔和那个当兵的也上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卸下布袋,便向巨石后边搬。

巨石后边有一处隐蔽的山洞,隐没在半人高的杂草丛中。由于巨石遮挡,从外边几乎看不出来那里有山洞。他们把粮食运到这里来干什么?来福心里充满了疑问,从昨晚开始,爷爷和贺二爷的举动就神神秘秘的,见到叔叔,更多的谜团又涌了上来。叔叔咋在这里?他不是在城里吗?来福心里想,叔叔才来了几个月,可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会儿是收山货的,一会儿又成了算卦的,桂花说在吴先生那里还见过他……他究竟是啥人?来福的脑子里像打闪似的闪了几下,没容他细想,他们已进了山洞。

洞内黑乎乎的,光线很暗。爷爷点着一个火把,举在手中,在前头引路。大龙山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洞。当年,这些山洞是红军打游击的藏身之处,他们就是利用这些山洞与敌人周旋。后来,有人把这些山洞称为“红军洞”。来福有几次跟爷爷上山采药,也曾在其中的一些山洞里避过雨。

他们进入了洞内。洞的入口很狭窄,可走着走着便逐渐开阔。借着微弱的火光,来福猛地发现洞内躺了许多人,不禁吃了一惊。这些人大多穿着军服(与在洞口看见的那个士兵穿的一样,来福后来才知道,这是解放军的军服),头上或身上缠着绷带。地上铺着干草或用树枝搭起了简易床架,他们就躺在上边。

有一个人正在边上忙活着,看见他们走来,那人抬起头来看了他们一眼。来福注意到这是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女人。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来福一时琢磨不透,但又不便问。东西很快搬完了,他出去喂马时便悄悄问狗娃,狗娃指了指,说:“俺看像是那边的。”

“你是说共产党?”

“有点儿像。”

正说着,刚才在洞口看见的那个当兵的走过来。这时,天光已经泛亮了。来福看清了,这个当兵的很年轻,长着一张娃娃脸,看样子比来福也大不了多少。他看见来福和狗娃便咧嘴笑了一下,显得十分友好。来福忍不住说:“老总,俺能问一句吗?”

那人笑了:“小兄弟,俺们不兴叫老总。”

“那叫啥?”

“叫同志。”

“同志?”来福感到有些新鲜,“你们是什么人啊?”

“解放军。”小战士回答。

来福心中一喜,果然猜对了。

“你们就是以前的红军?”

“是啊。”

“你们真的回来了?”

“可不是。”

小战士笑着说,他的话里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后来来福才知道他是山东人,姓汪,是部队的通信员,大家都叫他小汪。

来福心里想,说曹操,曹操到。前段时间桂花刚和他说到解放军,没想到转眼就见着了。难怪爷爷和贺二爷如此谨慎!

这批伤员是刚从双河镇那边转移过来的,由于敌人搜捕,他们已经断粮多日,只能靠野菜充饥。这批粮食送得非常及时,叔叔说,如果再没粮食,有些伤员就快撑不住了。来福从叔叔和爷爷的谈话中得知,原来,这批伤员都是在双河镇负伤的。双河镇这一仗打得很惨烈。国民党正规军三个旅外加两个团,还有民团、自卫队,有两万多人,前堵后围,想把解放军堵住,但解放军还是冲了过去。部分重伤员因无法跟随部队,只好就地隐藏。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一部分伤员被转移到大龙山南边,共有六十多人。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叔叔通过爷爷和贺二爷找到这个山洞。由于地点隐蔽,易于藏身,叔叔对此很满意,他还对爷爷讲,上级指示,务必保证这批伤员的安全,防止走漏风声。

“你放心,”爷爷说,“这事只有俺和二爷知道。另外,这两个孩子(指来福和狗娃)你不用担心,他们都很可靠。”

“那就好,”叔叔道,“謝谢怀叔了!”

叔叔和爷爷说话时来福就坐在一边,当听到叔叔叫爷爷怀叔时,不禁好生诧异。叔叔不是一直管爷爷叫大伯吗?现在咋又叫怀叔了?正迷惑间,叔叔转过脸来,笑着拍拍来福的肩膀。

“好样的,俺的大侄子!”叔叔说,“小小年纪就能做大事了,有机会俺会向你二伯报告的。”

“二伯?”

“就是咱们师长啊。”

“师长?”

来福一脸诧异,心想,叔叔这都说的啥呀?啥师长、二伯的,自己咋听不懂呢?叔叔似乎从来福的表情上看出了什么,扭头便对爷爷说:“咋了?你们没告诉他?”

爷爷摇摇头。

“难怪呢!”叔叔笑了起来。

第六章

从山上回来,已是次日夜间了。因为他们前一天是夜间出镇的,白天回来势必引起怀疑,因此便在山上待了一整天,直到天黑才返回。进镇时,自然又由顺子设法支开联防队队员,让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家里。

这次上山,来福最大的收获便是弄清了自己的家世。原来,他有三个伯父、两个姑姑,并非像奶奶说的就他爹一根独苗儿。在他的三个伯父中,除了大伯被土匪杀害外,另外两个伯父,即二伯、三伯,当年都跟红军长征去了。这些,爷爷奶奶一直瞒着他。直到这次上山,在来福的追问下,爷爷才道出了实情。

来福的二伯名叫朱志杰,现在已是解放军某部的师长了,而“叔叔”并非他的真叔叔。他真实的身份是解放军的侦察参谋,名叫罗少凯。这次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他奉命侦察,化装成来福的叔叔,以此为掩护,开展侦察活动,并与地方党组织秘密接头。据爷爷说,罗少凯就是他二伯派来的。

来福一家有多人参加红军,包括他爹他娘。来福的爹娘都是在金家寨打游击时被敌人杀害的。奶奶谎称他们是病死的,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回到家中,来福说起这事,奶奶还想瞒他。来福便说:“奶奶,你别瞒了,俺都知道了。”

“你听谁说的?”

“爷爷。”

“他都告你了?”

“是的。”

奶奶知道瞒不住了,便转过脸去抹起眼泪。提起这事,她心里就阵阵发痛。她养了四个儿子,长子和幼子先后遇难,二子、三子下落不明。他们老夫妻俩为了躲避迫害,带着来福东躲西藏,最后背井离乡,来到石门镇。一想起这些,她就悲从中来,难以自抑。来福也很难过,看着奶奶落泪,他的眼圈儿也红了。

两人难过了一阵,来福便安慰奶奶说:“奶奶,别哭了,听说二伯就要回来了。”

奶奶撩起衣襟揩了揩眼睛,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是啊,俺也听说了。”奶奶说。

“听罗叔说,”来福道,“二伯现在已是师长了。”

罗叔就是罗少凯,自打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来福便改口叫他罗叔了。奶奶听了这话,便叹了一口气:“唉,也不知他眼下到哪里了,他这一走,就是十二年啊!”

“听说,离咱这里不远了。”

“是吗?”奶奶又叹了一口气,“也不知你三伯现在咋样了,咋一点儿消息也没有?”

“会有的。”来福说,“当年的红军就要回来了,三伯肯定也会回来的,说不定他也当上了师长哩。”

奶奶一听这话便破涕为笑了。

“啥师长不师长的,”她说,“只要平安回来就烧高香了!”

来福他们上山刚两天,有关伤员的风声便传了出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第五战区都获悉了情报,分别发来紧急通报,声称共军伤员已翻越大龙山,向石门镇一带潜逃,要求霍川县军政当局火速派兵“清剿”,不得有丝毫迁延。

接到通报后,霍川县立即行动起来。作为戡乱委员会主任的谷孝珊尤为积极,他马上召集调查室、三青团、自卫队、警察局、防奸指导小组,以及各乡镇联保主任开会,指示多方联动,加强整肃,配合军方,务必将“共匪”一网打尽。

当时,驻扎在霍川的是国民党军的新编第六十二旅。该旅原系东北军系列,旅长姓郝,他对这事并不感兴趣。双河镇一仗,国民党方面大肆宣扬,报上称之为“大捷”,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还召开了庆功大会,但明眼人都晓得,这不过是瞎起劲儿。从全国范围看,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局势已经发生逆转。特别是刘邓大军一路从山东、河南打来,如同利剑直插大别山,彻底搅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阵脚。双河镇一战,国民党反动派表面上取得了胜利,实际上并没能阻止解放军向大别山跃进的计划。

郝旅长对此心知肚明。这几年和共产党打仗,他损兵折将,早已心灰意冷,但在谷孝珊的反复敦促下,他也不得不应付一下。因为这家伙毕竟扛着省政府和战区的令箭,他无法违抗。于是,他便派出一个团前往大龙山。

然而,人派出去了,官兵们却出工不出力,这让谷孝珊大为不满,尽管几番催促,他们仍然阳奉阴违。谷孝珊很恼火,但也奈何不了他们。因为军队隶属于第五战区,他作为地方官员管不了他们。于是,他只好亲自出马,并调动自卫队前往“清剿”。

谷孝珊立功心切,一心想当县长。为了挤走现任县长聂济川,他多方运动,上边已有人帮他说话,现在急需干出一点儿成绩证明自己。因此,这次搜捕共军伤员,他特别卖力。

谷孝珊是个老CC(中统的前身)了。他身材瘦高,秃顶,塌肩膀,由于酒色过度,脸上的皮肤呈暗黑色;他的五官还算端正,但嘴角的左边长着一颗又大又黑的肉痦子,破坏了整体的和谐,显得十分刺眼。谷孝珊对穿戴十分讲究,经常西装革履,或绸缎长袍,头戴南洋帽,手持司的克,手指戴着硕大的金戒指,胸前垂着镀金的表链,一副气派不凡的样子。作为国民党霍川县党部书记长,多年掌管调查室、三青团和除奸小组等特务组织,在各乡镇眼线众多。据他的情报,共军伤员可能就藏身在石门镇附近的山上,于是亲带自卫队赶往那里。

霍川自卫队原有七八百人,后因“剿共”的需要不断扩大,现在已有一千五百余人,下辖三个营。从隶属关系上,自卫队受县政府节制,可谷孝珊却在自卫队中安插了不少人,其中第一营营长和第二营营长都是谷的人。他们对谷孝珊唯命是從,相反对县长聂济川却明一套暗一套。这次派出自卫队,聂济川并不积极,以县城防务为由,一再搪塞,认为此事由驻军去办即可。但谷孝珊执意要派自卫队,而且搬出戡乱委员会来压聂济川,聂济川只好妥协了。

谷孝珊一到石门镇就大肆搜捕,采取高压手段。他下令搜山,同时严密封锁各条道路,周边各村都设立关卡,对来往行人仔细检查,任何人不准上山。石门镇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进出都十分困难。就连四海脚行也不得不停业了。谷孝珊还把近期外出或上山的人都抓来一一讯问,凡是有嫌疑的一律扣押。老怀叔也被抓去了,但好在他常年在山上采药,上山属常态,并没有太多嫌疑,加上镇长五叔公和贺二爷极力担保,不久便放了出来。

爷爷被抓后,来福十分担心,后来爷爷被放后,他才舒了一口气。然而,爷爷回来后一直忧心忡忡,茶饭不思。有时来福半夜起来喂马,看到爷爷蹲在院子里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烟头的火光在夜色中一闪一闪的。来福知道他是在为山上的伤员牵肠挂肚。

“爷爷,你是担心山上?”

爷爷不说话,只是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

“这可咋办呢?你快想想法子啊。”

爷爷还是不说话,直到抽完一袋烟后才磕了磕烟袋锅,让来福喂完马早点儿去睡。来福去问奶奶,奶奶也说大人的事你就别问。

有一天,他拉水回来,看见屋里的门关着,便问奶奶谁来了。奶奶说,是贺二爷。“噢。”来福应了一声,便到院子里打水洗脸。这两天,贺二爷来过几次,每次一来,就和爷爷关在屋子里嘀咕个没完,也不知说些啥事。来福猜想可能与山上的事有关。果然,他刚洗完脸,爷爷便拉开门把他叫了进去。

“来福,你来一下。”

来福便放下脸盆,走了过去。屋子里烟雾缭绕,呛得人透不过气来。来福看见贺二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一声不吭,大口吸着烟。爷爷重新关上房门,然后,在椅子上坐下来。

“来福,上次去的地方你还记得吗?”

“啥地方?”

“蜜蜂洞。”

哦,爷爷说的是上次给伤员送粮的那个山洞。“记得啊。”来福说。

“你还能找到吗?”

“差不多吧。”

“差不多可不行!”

“啥事啊?”来福有些不明就里。

“先别问啥事,”贺二爷插话说,“你能保证找到吗?”

“差不多吧。”

“咋又是差不多!”贺二爷不满道。

来福笑了。

“俺就是这个意思呗。”

“你是说能行?”

来福嗯了一声。贺二爷点点头,看了爷爷一眼,那意思仿佛在说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爷爷没有马上说话,他默默地吸着烟,直到吸完烟锅里最后的一口烟,才在鞋底下用力磕了磕烟袋锅,好像下定了决心。

“那好吧。”爷爷说。

接着,他们便向来福说了计划。原来,敌人封锁了石门镇,切断了上山的所有道路。任何人没有谷孝珊的批准,都无法通过。现在,山上急需药品。就在敌人封山之前,地下党搞到了一批药品,这批药品主要是消炎药,还有部分盘尼西林。据说是通过秘密渠道弄来的,十分宝贵,必须尽快送到山上,越快越好,哪怕早一天都有可能挽救一些同志的生命。

可是,敌人封锁很严。一连几天,爷爷和贺二爷心急如焚,苦于无计可施。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最后,还是贺二爷灵光一现,想到了来福。

来福每天给圩堡拉水。他拉水的路线,一般是从圩堡后门出去,穿过一条峡谷,便可到达鹰嘴岩。这条路人迹罕至,敌人并未派兵把守。就在鹰嘴岩后边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往山上,如果能出圩堡,便可以从这里上山。

来福恰好具备这个条件。由于每天给圩堡拉水,他可以自由出入圩堡。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而且不会引起任何怀疑。

贺二爷唯一担心的是,来福还是个孩子,能不能胜任这件事?因此,贺二爷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来找怀叔商量,怀叔开始也有些担心,但事情紧迫,刻不容缓,也只好冒险尝试了。

第二天一早,计划便开始实施。来福早早便去给圩堡拉水,圩堡门前的岗哨一个小时换一次班。由于来福天天拉水,岗哨都认识他了,来福进进出出,他们也不过问。而且,来福啥时走,啥时回,前后班的岗哨也不清楚。这就给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

贺二爷和爷爷合计好了:来福拉完水后,最后一趟便不再回来,而是直接进山,把药品送到后,等到第二天早上再返回,利用岗哨交接班的时间差,正好打个马虎眼,可以顺利地蒙混过关。

这个计划,在设计上完美无缺。唯一不能确定的,便是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尤其是上山这段路,需走七八个小时,其间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比如碰上巡逻队、土匪或猛兽什么的,这些都有可能,而且无法预料。一个孩子孤身一人,不能不令人担心。但事情紧急,只能冒点儿险了。临行前,爷爷和贺二爷一再交代,叮嘱来福做好种种防范。

來福连声答应。说实在话,刚开始他没想那么多,现在爷爷和贺二爷一再提醒,他才感到事情重大,反倒有些忐忑起来。

晌午时,缸里的水快灌满了。按照计划,接下来便要做进山的准备了。来福装作肚子饿了,去伙房找东西吃,狗娃早已候在那里,这是贺二爷安排好的。来福来找东西吃时,狗娃便趁机将另外两只桶换了上去。这两只桶下面都做了夹层,药品就放在夹层之内。

桶换好后,来福便装模作样地啃着一块饼子,拉起小白头,向圩堡后门走去。眼看就要靠近圩门了,他心里很紧张,但他明白,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于是,他不紧不慢地拉着马走着,脚步不快也不慢,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值勤的岗哨看见他,随口招呼道:“还没拉完啊?”

“快了。”来福说。

那个岗哨笑了笑,便扭过头去,和另一个岗哨说起话来。来福加快脚步,出了圩堡。他牵着小白头,一路紧赶慢赶。这一路多是深山密林,罕有人迹。爷爷叮嘱他,尽量在天黑前赶到,一来白天路好走,二来也可防止夜间野兽出没危及安全。为了抓紧时间,他连给小白头喂料的时间都省了。

“好兄弟啊,对不住了!”他一路走一路对小白头说,“你先忍忍吧,咱们先赶路,到了地方,俺管你吃饱喝足,你说好吗?”

小白头好像明白他的意思,善解人意地甩了甩尾巴。

他快步走着,两个多时辰后,道路越发险峻了,时而上坡,时而下坡,脚下多为羊肠小道,有的地方连路都没有,而且七拐八绕,十分难走。来福汗水淋漓,衣衫全都湿透了。越往上走,道路越艰难,但这都难不倒来福。问题是,这条路他只跟爷爷走过一次,而且还是夜间。临走前,爷爷一再交代,不要走岔了道,因为一旦走岔了道,说不准就会迷路。山里走路最怕这个。爷爷还告诉他每段路的路标,比如某处有一片竹林,某处有三棵大樟树,还有某处有两棵歪脖子松树,等等,提醒来福仔细辨认。来福一一记在心里,可是说者易做者难,山里到处都是竹林树木,举目望去,大同小异,稍不留意就会错过。尽管来福十分小心,可走着走着还是觉得不对劲了。因为爷爷交代的路标忽然一处也不见了。

他仔细寻找,却毫无踪迹。这是咋了?正疑惑间,忽见一处陡坡,坡上有溪水流下来,在坡下形成一个小水坑。来福忽然叫了起来。一个多时辰前,他曾走过这里,当时小白头渴了,还在水坑里喝了水——天啊,咋又走回来了?看着在水坑旁边留下的几个马蹄印,他明白自己迷路了。这么长时间,他都在原地转圈儿。糟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来福有些慌了。

天光这时正在一点点暗淡下来,暮霭四合,黄昏将至。来福看着周围莽莽苍苍的大山和茂密的森林,一种孤立无援、绝望的情绪席卷而来。

“咋办啊?咋办啊?”他喃喃自语道。然而,在这大山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看天渐渐黑下来,他茫然四顾,欲哭无泪。

就在这时,小白头忽然迈开了蹄子向前走去。

“嘿,你去哪儿?”来福叫道。

“站住,你站住!”他又叫道。

可小白头理也不理,自顾自向前走去。来福赶紧跟上去。他想上前拉住小白头,可转念一想,都说老马识途(说书的就讲过),说不定小白头也能行,于是,便跟在后边。走着走着,不知走了多久,他们又回到原路上。来福看到远处立着三棵大樟树——这是爷爷交代过的路标,刚才他就是在这里走岔道的。

来福重新找到了希望。他搂住小白头亲了两口,激动得眼睛都潮湿了。“好兄弟,谢谢你,你可救了俺!”他连声说道。小白头轻轻喷着鼻子,摇着脑袋,好像在说,这没啥,这可难不倒俺——那神情颇有几分自得。

接下来,来福不敢怠慢,仔细辨准了道路,继续前行。天这时完全黑了下来,山路走起来更加艰难。尽管耽搁了不少时间,需要加快步伐,可来福也不敢盲目求快。刚才就是走得太快了才出了差错。现在,他每走一段,都要找准路标,宁可慢一点儿,也要稳一点儿。

半夜时分,他终于看到爷爷说的那两棵歪脖子松树了。这里离蜜蜂洞已经不远了。来福差点儿欢呼起来。

找到了!

终于找到了!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起来,小白头忽然躁动不安,身子拼命向后缩着,鼻腔里发出粗重喘息声,蹄子在地上用力刨着。

“咋了?这是咋了?”

来福一边抓紧缰绳,一边四下打量着。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星光投下模糊的光亮。小白头摇着头,脖颈用力向后仰起,发出一声长长的嘶叫。来福更惊奇了。他一手拉着缰绳,一手轻轻拍着小白头。

“吁,吁!”来福轻声叫道,可手上却明显地感到小白头的身体在不住地颤抖。出了啥事?来福正惊疑间,猛抬头看见前方山崖上有两点绿色的亮光在闪动。来福不禁打了一个激灵,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狼!

来福差点儿叫了起来。

就在这时,那个亮光一闪,从山崖上快速移动过来,转眼便来到来福的前边,在相距十几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借着星光,来福看到了一个黑乎乎的身影。从块头看,这只狼可不小。来福从身后抽出柴刀,瞪大眼睛盯着它。爷爷曾经讲过,遇到狼千万不能跑,而要冷静下来,盯着它的眼睛看,哪怕是黑夜,因为狼的视力很好,它能够看到你的目光以及你的一举一动。这时,你不能慌张,也不能轻举妄动,千万不能暴露自己的弱点,尤其是自己的胆怯。

“狼可聪明了,”爷爷说过,“你要是害怕,它就能看出来。”

来福想着爷爷的话,死死地盯着那只狼,手里紧紧地握着柴刀。尽管心里害怕得要命,双手也在不住地颤抖,但他不住地给自己打气:“挺住!挺住!”他在心里暗暗地叫着。

那只狼似乎有些迟疑,在对峙了一会儿之后,它坐了下来,警觉地注视着来福。

双方开始了无声的较量。来福慢慢地向后移动,靠近了身后的一棵大树,这样做可以防止来自身后的攻击,这也是爷爷告诉他的。那只狼看到来福后退了,也起身向后退了几步。接着,它忽然抬起头,朝着天空发出阵阵嚎叫。

显然,它在呼唤同伴。来福心里一沉,知道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狼出现。爷爷说过,一只狼好对付,一群狼就难办了。它们可以咬死一只老虎,甚至撕碎一只狗熊。如果恰是它们饥饿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们。来福慌乱起来,头上的汗水像泉涌一样,后脊梁上仿佛水浇一般阵阵发凉。

咋办?

咋办?

来福紧张地思考着。这时,可怕的情况开始出现了。远处传来了一声声狼嚎,接着,一个个绿色的亮光不断地闪现,一对,两对,三对……一共有五对,甚至更多,来福顾不上去数,只见它们分散在四周,像魔鬼一样步步逼近。

完了!来福绝望地想着。小白头仿佛感到了死亡的威胁,几次试图挣脱,都被来福死死地拽住了缰绳。情急之下,它不住地抬起前蹄,立起身子,发出一阵阵凄惨的叫声。

来福这时头脑一片空白,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才好。这种情况,他从没经历过,而且事发突然,他也来不及从容思考。

忽然,天上一道白光闪过,那是一颗流星。这颗流星来得太及时了,来福后来想。当他看到这颗流星,心中顿时一亮。

“有了!”他兴奋地叫道,急忙找树干拴住小白头,又把脚下的枯枝和树叶拢到了一起,然后快速掏出火石,用柴刀用力擦着,一下,两下……火星在夜色中迸溅。“快!快啊!”他在心里催促道。也许是因为心急和慌乱,他的手颤抖起来,一时间竟有些不听使唤了。事情常常就是这样,越想快越慢,越着急越乱,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乱了套,来福提醒自己。他稳住情绪,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又是几下,啪,啪——终于,噗的一声,枯叶被点燃了。

来福小心地添加柴草,让火苗越烧越旺。火光映红了来福的脸庞,也撕开了浓黑的夜幕。

正在逼近的群狼仿佛受到了惊吓,它们快速地退去,直到几十米外才远远地站住,惊疑不定地打量着燃烧的火堆。

来福松了一口气。他浑身瘫软,仿佛跋涉过千山万水,精疲力竭。不过,让他庆幸的是,在生死关头,他没有被恐惧压倒。因为爷爷也曾告诉过他,狼怕亮光,尤其是怕火。可由于太紧张,他竟把这茬儿给忘了,直到流星划过,这才提醒了他。平时山里人出远门总是揣着火石,路上可供燒火做饭取暖之用。来福也有一块,没想到这当口儿派上了大用场。

来福安下心来,小白头也平静了。下一步该咋办?来福还没有想好,不过,等到天亮,总会有办法,他心里这样想着。休息了一会儿,体力渐渐恢复,但他不敢松懈,随时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火苗跳动着,身上慢慢暖和起来。不知不觉地,困意悄悄爬了上来,像雾气一样弥漫着。来福开始迷糊了,渐渐陷入了混沌之中。不知何时,他的头向下一点,碰到了膝盖上,猛地醒来,发现火堆正在熄灭,赶紧抓了把柴草添上去。当火苗又重新跳跃起来时,正在逼近的群狼嚎叫着,慢慢退了下去。

来福吓出一身冷汗。他再也不敢睡了,为了抵挡瞌睡,他用手指不停地掐着自己,两只手背上都掐出血来……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来福,是来福吗?”

声音是从树丛中传来的。来福扭头看去,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来福以为自己听错了,或是出现了幻觉,正惶惑时,只听一阵窸窣声响起,接着,两个黑影闪了出来。

“罗叔!”来福激动地叫了一声,一下子跳起来猛扑了过去。

第七章

来福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那天夜里,多亏小汪巡逻时发现了火光,立即报告了罗少凯。为了查明情况,他们悄悄摸到火堆旁,这才发现了来福。来福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再次见到了亲人,一时间悲喜交加。他当时就扑到罗叔怀里,紧紧地抱住罗叔,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

罗叔听来福说了经过,十分高兴。“大侄子,”他说,“你可了不得啊!小小年纪,临危不惧,有大将风范。”他还说:“你知道吗,这批药能救多少命啊!俺看应该给你记上一大功!”说着拍着来福的脑袋不住地夸赞,夸得来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当天夜里,来福马不停蹄,原路返回。为了确保安全,罗叔带小汪亲自送他下山。第二天早上,来福按计划返回。他在鹰嘴岩拉上两桶水,然后从容不迫地进了圩堡,站岗的哨兵以为他是早上从镇里出去的,并未产生任何怀疑。

贺二爷早就等候在那里了。他一大早就来到圩堡,坐在公事房内,眼睛不住地瞟向圩堡的后门,直到看见来福进了门,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孩子出息了!”事后他对怀叔说,“到底是你们老朱家的人,个个都是好样的。”

八月底,敌人突然开始从石门镇撤离。先是新编第六十二旅,接着自卫队也撤了。他们匆匆撤向城里。谷孝珊也走了。一个多月来,敌人驻在石门镇,四处骚扰,搞得当地鸡犬不宁,老百姓叫苦连天。现在他们一走,老百姓一个个都烧起高香,庆幸不已。

从山上传来的消息说,局势正在好转,解放军开始占据主动,由守转攻。有一次,来福随爷爷上山送粮,意外地见到了吴先生(后来他才知道,吴先生竟是中共霍川临时县委书记)。从他们的谈话中,来福得知,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刘邓大军已经千里跃进大别山,直逼武汉,战局发生了重大转折。

“蒋家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吴先生说,“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来福听得很兴奋。从他们的谈话中,来福听到好多新词,如“解放战争”“反攻阶段”“刘邓大军”等等,他感到很新鲜,也很好奇。特别让他高兴的是,罗叔告诉他,他二伯就在刘邓大军中,他们的部队已经到了金家寨,离这里不远了。

解放军说来就来了。转年一月中旬,雪还没化完,这天半夜,突然响起枪声,接着狗吠声大作。来福从睡梦中醒来,只听见外边的锣声敲得咣咣响。

“有情况!”

“快去圩堡!”

“快啊!”

“快啊!”

随着喊叫声,寂静的镇子顿时一片喧哗。到处都是人声、脚步声。大人喊,小孩叫,还有哭声和骂声。一时间鸡飞狗跳,乱作一团。

来福打开院门,牵起小白头,让奶奶坐上去,夹在人群中向圩堡跑去。大黄汪汪地叫着,像支箭似的从院门里蹿了出去,一下子便不见踪影。

黑暗中,来福牵着马跑着,开始还看到了爷爷,但跑着跑着爷爷便不见了。一时间他也顾不上许多,拉着马向圩堡一路猛跑。

小白头熟门熟路,跑得很快。这时通向圩堡的路已经挤满了人。大家互相帮衬着,拉扯着,扶老携幼。有人摔倒了,被拉起来继续跑。局面虽然有些混乱,但对镇上的人来说,这样的场面不止一次经历过,所以不是太慌乱。

联防队队员照例在后边断后,当人们陆续进了圩门,他们也快速撤回,圩堡的大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出了啥事?”

“搞不清啊。”

“听说来了不少兵?”

“可不是。”

“有多少?”

“不老少,乌泱泱的一片。”

“会不会是土匪?”

“还不清楚。”

众人气喘吁吁,惊魂甫定,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相互打听。有知情者告诉大家,联防队派出去的流动哨,在两里外的小树林里发现一支队伍,正快速地向石门镇开来,于是赶紧鸣枪示警,但由于天太黑,看不清是些什么人。

来福进了圩堡,安顿好奶奶和小白头便去找爷爷,可找了一圈儿也没有见到爷爷的身影。来福有些着急了。

“爷爷,爷爷呢?”

来福四处寻问爷爷的下落,但却没人知道。有人说,在镇子里见到过怀叔,后来光顾着跑,就没注意了。狗娃是最后撤回圩堡的联防队队员之一。来福问他:“看见爷爷了吗?”

“没有。”

“那爷爷去哪儿了?”

“他没进来?你都找过了吗?”狗娃指了指圩堡。

“都找过了。”

“那就怪了!”狗娃说,“这不可能啊!”

于是,他们又一起找,还是找不到。来福担心起来,奶奶也担心起来。

“快去找二爷!”奶奶吩咐道。

来福赶紧向圩墙上边跑去。此时,贺二爷正站在圩墙上向外张望,观察着外边的动静。联防队队员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戒备,来福跑了过去。“二爷,二爷……”他大声叫着。

“啥事啊?”贺二爷问道。

“爺爷不见了!”

“哦。”贺二爷听了,似乎并不慌张。“没事的。”他说。

“可到处都找不见啊!”

“没事的,”贺二爷又说了一句,“顺子和他在一起哩。”说着还扭头看了来福一眼,一副心中有数的样子。

来福有些奇怪,又想到顺子——是啊,刚才找爷爷找了一大圈儿,并没有看见顺子。他正想问他们在哪里,这时,五叔公在他人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上来了。

“长泰啊,出了啥事?”他一边走一边哑着嗓子问道。这几天他有些伤风感冒。

“不知晓,”贺二爷摇头说,“好像是过兵哩。”

“过啥兵?”

“不知晓。”

“是不是土匪啊?”

贺二爷摇摇头,不置可否。五叔公探头向圩堡外边望去。四周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镇子里很安静,除了狗吠声远远近近地响着。

五叔公站着看了一会儿,便让贺二爷劝走了。接着,贺二爷又让来福先回去,不要让奶奶担心。

来福满肚子疑惑,回到奶奶身边,把贺二爷的话转述了一遍。圩堡里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等待消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听到有人说:“顺子!顺子回来了!”

来福立马跳起来,向圩堡门口跑了过去,远远地看见顺子正和贺二爷说着什么。他们边说边走,径直进了镇公所。来福迎上去,顺子见了来福也没有说话,好像有什么紧急事情。来福连忙跟了上去。

不一会儿,五叔公也被叫起来了。他进了镇公所,顺子便关上了门。来福凑到门边,只听见里边传来说话声,声音时高时低,主要是贺二爷在说话,五叔公也偶尔说几句。其间还有很长时间的沉默。他们说了些什么,来福听不清。不知过了多久(来福觉得时间似乎很长),门打开了。贺二爷从屋里走出来,顺子跟在后边。只听见五叔公连声说道:“可别出事了……可别出事了……”他一边说,一边追到门口。贺二爷说:“不会出事的,放心吧!”说着便大步走远了。五叔公瞅着他的背影,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嘴里不停地嘟囔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闹着玩的!”

来福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小跑着跟上顺子,悄声问道:“出了啥事?”

“解放军!”顺子小声嘀咕了一句,脸上一副神秘的样子。

“解放军咋了?”

“他们来了!”

“是吗?”来福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

贺二爷去了镇子。不久,消息便传开了。一些胆大的百姓悄悄地跑出圩堡,回到镇子上,只见镇街的两边全睡着军人。他们和衣躺在地上,没有一个进老百姓家的。这样的军队这么多年来可没有见过。“红军!是红军!”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在说当年的红军回来了!

天亮时分,圩堡里的人都回到了镇上。街上热闹起来,人们送水送干粮。家家的烟囱都冒起了炊烟,传来饭菜的香味。镇街上还支起了几口大锅,一些妇女被组织起来,在案板边忙碌着,和面、擀面,一碗碗热乎乎的汤面陆续送到战士们手中。

来福从顺子那里得到消息,夜里他和爷爷是特意留在圩堡外的,目的就是去迎接红军。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得到消息,解放军这几天可能要来,但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及至与队伍接上头后,顺子才去报告贺二爷。

五叔公吓得要命,但贺二爷向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解放军绝不会带来危险,而且只有与解放军合作才能确保平安。五叔公本来就是一个没主见的人,凡事都要依靠贺二爷,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同意。

贺二爷吩咐把圩堡内的粮库打开,搬出一部分粮食,让来福和狗娃运到镇上去。来福正忙得起劲儿,只见顺子从人群中跑了过来,老远就喊:“来福!来福!”

“啥事啊?”来福应道。

“快回去!你二伯回来了!”

“啥?”

“你二伯回来了!你奶奶让你回去哩!”

“是吗?”来福乐得差点儿跳起来,他把手中的马缰绳往狗娃手中一塞,拔腿就向家里跑。一进院子,就听见了屋里的说笑声。

来福几步跑到门口,只见门口站着一个挎枪的年轻战士,战士见了来福正要拦住他,贺二爷这时从后边走来了。他笑着朝战士示意了一下,战士便放行了。屋里,爷爷坐在凳子上,正在和一个人说着话。那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服,肩上披着一件大衣,坐在另一张凳子上。奶奶则站在一边,满脸洋溢着笑容,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来福到了门前,忽然不好意思起来,站在门前不动了。贺二爷从后边推了他一把,说:“咋了?咋不进去啊?”

屋里人这时都扭过头来,看着他们。来福更不好意思了,脸涨得通红。奶奶说:“还傻站着干啥?快进来见你二伯!”

来福嘿嘿地笑着,抬腿跨进门去。

“啊,这就是来福吧?”那个军人站了起来。他身形高大,皮肤黝黑,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快叫二伯!”奶奶说。

“二伯!”来福叫了一声。

二伯哈哈大笑起来。

“好小子,长这么高啦!”他的笑声十分爽朗,说话也快人快语。“过来,过来,”他一把拉过来福,上下打量着,说,“嚯,这都成了大小伙子了!”

来福低着头,光是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小子还挺内向。”二伯道。

奶奶笑道:“和他爷爷一样,是个闷葫芦!”

二伯又笑起来:“不过,小小年纪挺有出息!听说帮了俺们不少忙啊!”

来福一听二伯夸奖自己,脸便又红了。过了一会儿,他才大起胆子问:“二伯,你们这次回来还走吗?”

“不走了!”二伯一挥手,语气坚定有力,“俺们这次要解放霍川,解放全中国!”

一切都来得这么快!来福还没反应过来,局势已经彻底反转了。解放军的一个团开进石门镇后,又有两个团从不同的方向朝霍川开来。师部就设在石门镇。为了不惊动敌人,消息被严密封锁。

霍川城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只有一条水路通向外边,如果它被切断,霍川将成为死城。兵书上称之为绝地,不易防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通过分兵穿插,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逐渐渡过难关,扭转了战局。国民党军开始节节败退,霍川驻军从大龙山撤回后,不敢在城内久留,便开向离城五十余里的红花镇、牧家亭、泥埠桥一带驻扎,这里地势平坦,公路、水路便捷,进退自如,同时周边驻扎重兵,可以相互支援,城内只有自卫队防守。

一天,二伯把来福叫去,罗叔坐在一边。

“来福啊,”二伯说,“派你个任务,你能完成吗?”

“啥任务?”

“进城送封信。”

“行啊!”

“这个任务很重要,”二伯说,“你一定要千万小心。”

“放心吧!”来福一挺胸脯,学着解放军战士的样子回答道。

二伯笑了起来。“好,好,”他说,“像个小战士了!”

从二伯那里出来后,罗叔又向他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第二天一早,来福便牵着小白头出发了。狗娃和顺子一直把他送到城外,然后让来福单独进城。自从战局紧张后,县城安保升级了。四个城门只开一个东城门,其他三个门都被封死了。城门开放的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有重兵把守,尤其是对进城的人严格检查。来福当时并不知道解放霍川已经进入倒计时,部队急于和城里的地下党取得联系,但如何联系却成了一道难题。贺二爷提议让来福试试。因为他经常进城送货,还有好几次送过桂花,对城里的情况熟悉,加之他是一个孩子,不易引起注意。二伯开始还有些犹豫,认为风险太大,但没想到爷爷却支持这个想法。

“让他去吧。”爷爷说。

“这事挺危险。”二伯有些犹豫。

爷爷不说话,抽了几口烟,然后抬起头来,说:“俺看他能行!”自打上次完成任务后,爷爷对来福越加信任了。

“可他还是个孩子。”二伯说。

“俺可不小了,”这时,门被一下子推开了,来福走了进来,“俺今年虚岁已经十五了。”

“那也是个孩子。”二伯说。

“小汪和俺一样大,他不是已经当兵了吗?”

二伯一愣,问哪个小汪。爷爷说就是老罗的通信兵,来福在山上见过。二伯“噢”了一声。来福这时又说:“甘罗十二岁拜相,小罗通十三歲挂帅,俺可比他们大多了!”

二伯哈哈大笑起来,用手指戳了一下他的额头,说:“俺看你啊,是书听多了!”

来福来到城门口,已是夕阳西下。冬天的时光短,还没到五点,天色便逐渐暗下来。来福他们天还没亮便动身了,一路上紧赶慢赶,就怕误了时间。还算好,来到城门口时,离关闭城门还有一段时间。

守在城门口的自卫队有一个排。周围堆着沙袋,沙袋后架着机枪。城楼上也有哨兵巡逻。

“干吗的?”一个自卫队队员拦住来福问道。他脸上长着黑麻子,像是个领头的。

“送年货的。”来福答。

“往哪儿送啊?”

“县府李秘书!”来福大声说道。他牵着小白头,指了指马背上驮的货筐。

“你是哪里的?”

“石门镇。”来福说着取出路条。

这是贺二爷以镇公所的名义为他开的。那个黑麻子接过路条,看都没看便向边上招招手。一个瘦高个儿的队员走过来。那个黑麻子大概不识字,瘦高个儿接过路条看了看,说是石门镇开的。

“你是什么人?”黑麻子又问。

“俺是个跑腿的。”

“那你神气个屁啊!”黑麻子歪了歪嘴巴说。

来福脸上堆起笑,连忙说:“老总,小的可不敢!”接着又补充道,“哦,是四海的贺二爷让送的。李秘书是他的小舅爷。”说到这里他特别加重语气,强调了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黑麻子哼了一声,让人把马背上的货筐卸下来检查。

“这是送给李秘书的!”来福又一次提醒道。

黑麻子道:“李秘书咋啦?就是县长的货也得查!”

几个自卫队队员上前翻检起来。货筐里装的都是猪羊肉,还有腌制的咸鸡咸鸭、干笋、茶叶等。

“娘的,还挺肥的!”一个自卫队队员骂道。

“这帮当官的啥也不缺!”

他们一边咕哝着,一边把东西随处乱扔。

来福连声说:“小心点儿!小心点儿!”

他一边说,一边四处收拾东西。那些自卫队队员毫不理睬,来福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卷纸币,悄悄塞给黑麻子。

“老总,行行好!这是一点儿茶水钱。”他轻声哀求道,“俺就是个跑腿的,东西弄坏了,俺可是要挨骂的。”

他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声音里带着哭腔。黑麻子接过钱,态度便好了些。他扬了一下手,让自卫队队员停下手来。来福赶紧收拾好货筐,拉起小白头就要走。

“站住!”那个黑麻子这时叫了一声。

“咋啦?”来福停下来,看着他。

黑麻子眼一瞪,说:“谁让你走了?”

“老总还有事吗?”

“过来!”黑麻子喝道。

来福走了过去。

“搜一下。”

黑麻子歪了一下嘴,示意瘦高个儿搜身。来福紧张起来。瘦高个儿走过去,上上下下搜起来。他的手伸进来福的口袋,掏了一下,掏出几张纸币,嘴巴一咧,把钱递给了黑麻子。

来福叫了起来:“哎,哎,老总,行行好,行行好!这钱是给俺娘抓药的……”他一边说,一边上前想把钱要回来,黑麻子却一把推开他,把钱麻溜地塞进了口袋。

“滚!滚!”黑麻子大声呵斥道。

来福终于通过了关卡。这一过程都是罗叔和贺二爷帮他设计好的。贺二爷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应付各种关卡驾轻就熟。他事先编好了理由,教来福如何应答,还有马背上的年货、身上的钱,都是为了转移视线,这些果然奏效了。

来福进了城,没有马上前往联络点。这也是罗叔特地交代的。因为城里特务横行,耳目众多,既然他是给李家送年货的,如果进城后不去李家,而直接去了联络点,说不定就会引起怀疑。因此,他进城后,首先去了李宅。

桂花正好在家里,见到来福很高兴。仆人老庄上来帮着卸下货,桂花给来福泡了红糖水,端来点心,还让柳妈打了洗脸水,让来福洗脸。他们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桂花就读的学校已经放寒假,可前段时间形势紧张,石门镇驻着兵(国民党“清剿”部队),后来这些兵撤走了,城里又严密封锁,进出不便,桂花便留在城里一直没有回去。

来福很想把解放军到了石门镇的消息告诉桂花,但他忍住了,因为二伯、罗叔,还有爷爷、贺二爷,都一再交代他,对部队到达石门镇的消息一定要保密,不能透露半点儿口风。还有,他这次进城送信的事,也要守口如瓶。其实,他并不担心桂花知道,担心的只是万一桂花嘴不牢,说走了嘴可咋办?来福这样想着,便什么也没说。

坐了一会儿来福便找了个借口走了。桂花留他吃饭他也不肯。出了李宅,他便去了昌茂杂货铺。这个杂货铺就在城隍庙后边的烈女巷内。来福路过这里多次,虽然没有进去过,但比较熟悉。那个杂货铺店面不大,主要经营洋油、百货、烟酒等,只有一个年轻的伙计。老板姓沈,人们都叫他沈老板。他是个很和善的老头儿,皮肤黑黑的,满脸皱纹,经常笼着手坐在店铺门前晒太阳,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一般人根本想不到,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儿竟是地下党的联络员。

来福来到杂货铺门前拴好马,然后进了铺子。站店的是那个年轻伙计,他问来福要买啥,来福说要找沈老板。

“有啥事吗?”伙计问。

“老家有人带信,说想买一批春麻。”

伙计听了这话,便说你等等,转身进去禀报。不一会儿,沈老板从后边出来了。他戴着一顶半旧的呢毡帽,脖上围着一条灰色的旧围巾,手里端着一个铜质的手炉。

“哪里来?”

“石门镇。”

沈老板垂着眼皮,像是没睡醒似的。他不停地吸着鼻子,好像是感冒了。

“谁让你带信的?”

“贺二爷。”

“四海的掌柜?”

“正是。”

“哦,今年的春麻价可不便宜。”

“没事的,贺二爷说了,贵点儿无妨,只要有货。”

沈老板眼睛亮了一下。

“那好,你进來吧。”

来福跟着沈老板进了店铺后边。店铺后边不大,靠墙有一个木制楼梯。这时,天已黑了。沈老板点着油灯在前边引着路,他们一前一后上了楼梯。楼梯十分狭窄,脚踩上去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到了楼上——那是一间狭小的阁楼,放着一张床,还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周边堆满了杂物。来福把身上的棉袄下角撕开来,他要送的信就藏在棉袄里边。沈老板接过信,看了一下,显得很兴奋。

“好啊,好啊!”他连声说,“这封信来得太及时了!小兄弟,俺们正等着哩,俺这就送出去!”

看着沈老板高兴的样子,来福也很高兴。他这次进城的任务就是把信送给沈老板,然后再把沈老板的回信带回去。现在,第一步顺利完成了,他怎能不高兴呢?

“吃饭没?”沈老板这时问他。

“还没哩。”

“小四子,”沈老板朝楼下喊道,“你去叫碗面送上来。”

“好嘞!”楼下应了一声,听声音正是楼下的那个伙计。沈老板又喊道:“加肉丝!再买两个烧饼。”

“好嘞!”

楼下又应了一声。沈老板安排好这些,便揣着信急匆匆地走了。临走前,他问清了来福的住址,让他等待回音。又叮嘱他切记小心,说是眼下城里的特务特别多。

小四子从饭店里叫来了饭食,来福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饭店里的饭就是不一样,特别鲜美,面条里还加了不少肉丝,烧饼也是夹肉的。来福美滋滋地吃完饭,抹了抹嘴,便告辞了。晚上他住在城东的大车店,以往每次进城拉货,他都住在那里。

昌茂杂货铺位于城南,前往大车店需要穿过富贵街。这条街是城里主要的大街,东西贯通,三里多长。来福走过多次,对周围环境十分熟悉。他牵着小白头,一路朝东走,经过明德学校,这里是桂花上学的地方。来福想起读书会的事,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心里不禁十分怀念。

“啪!啪!”

就在这时,忽然响起了两声脆响。响声是从明德学校方向传来的。来福一愣,以为哪里放炮。他寻声望去,那声音又接连响了几下。

“啪!啪!啪!”

是枪声!

街上顿时乱了起来,人们四处奔跑,大呼小叫:

“打枪了!”

“不好了!”

“快跑!”

来福一惊,小白头也仰起头,不安地甩动鬃毛,鼻孔里喷出哧哧的响声。来福赶忙拉紧缰绳,嘴里轻轻唤道:“吁,吁!”

小白头很快安静下来。这时街上更乱了。枪声啪啪地响着,四散奔逃的人群你拥我挤,街边的摊位接二连三被撞翻,货物倒了一地,水果在石板路上滴溜溜乱滚。杂乱的脚步声和慌张的呼喊声四处响起。昏暗的暮色中,一个孩子摔倒在地,哇哇大哭。来福也慌了,正想着往哪儿躲,只见一个穿长衫的人从明德学校方向跌跌撞撞地跑过来。他用手扶着腿,一边蹦跳着,一边向这边跑来。

“抓住他!”

“别让他跑了!”

不一会儿,街角出现了几个警察的身影,他们大声吆喝着,嘟嘟地吹着哨子,边追边打枪。

那个穿长衫的人突然一头栽倒,就在离来福几步远的地方。他的帽子掉在地上,眼镜也甩出老远。

来福惊叫起来:

“啊,吴先生!”

第八章

来福没看错,倒下的人正是吴先生。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跑过去,扶住吴先生。吴先生脸上、身上满是灰土,两手在地上摸索着,眼前人影模糊地晃动。来福知道他在找眼镜,连忙跑过去,把掉在地上的眼镜捡起来。眼镜片已经摔坏了,左边的镜片裂开一道缝,右边的镜片摔掉了,只剩下一个空框。吴先生忙不迭地把眼镜戴上,眼前的景象渐渐清晰起来。

“来福啊!”吴先生认出了来福,“快走!”他用力推了来福一把。

“这是咋了?”来福焦急地问道。

“快走!”

吴先生顾不上多说,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塞到来福手中。来福一看,吴先生塞给他的正是二伯让他送的信。正愣神儿间,吴先生又推了他一把:“快走!”他急促地喊道。这时,几个警察已经快步向这边跑来。来福连忙把小白头拉了过来。“快上马!”他喊道。

“来不及了,别管我!”

“快上马!”

来福不由分说架起吴先生。吴先生腿部中弹,伤得不轻,在来福的搀扶下,费了好大劲才立起身来,可怎么也上不了马。他用手攀住马背,想爬上去,可爬了两次都跌了下来。他的脸上满是汗珠,浑身直打哆嗦。

警察已经越来越近了。他们大声嚷嚷着,喊着什么。紧张之中,来福什么也听不见。他想把吴先生托上马去,可一只手抓着马缰绳,另一只手力量又不够。正着急时,忽然,一阵枪声响起,几个警察纷纷倒地。

接着,从边上的梨花巷里蹿出一个黑影,三步两步到了近前。“沈老板!”来福瞪大了眼睛。这时,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儿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动作十分敏捷。他迅速来到来福面前,抱住吴先生,想把他送上馬背。

“啪!啪!”

又有几个警察出现了,他们趴在地上,大喊着,朝这边放起枪来。沈老板不得不放下吴先生,转身还击。这时天完全黑下来了,枪弹的火光不断划过。

情况万分紧急!

陡然间,来福头脑猛一激灵,开始反应过来。“俺真傻!”他后来对狗娃说,“当时光顾着着急,差点儿误了大事!”他冲着小白头大喊道:“卧!卧!”

小白头一下子卧了下来。来福赶紧扶起吴先生,沈老板也上来帮了一把——这回成功了!吴先生爬上了马背。

“起!”来福一声令下,小白头利索地站了起来。

“快走!”沈老板喊了一声。

来福叫了一声“走”,小白头早就耐不住了,刚才的枪声和混乱早就使它心神不宁,躁动不安,它不住地踏着蹄子,甩着尾巴,现在来福一声令下,它便撒开蹄子跑起来。

“去八号!”沈老板压低声音对来福说。“县桥街八号!”他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县桥街八号是桂花舅舅家——为什么要去那里?来福来不及多想,拉起马就跑。好在熟门熟路,他们一路狂奔。先是沿着富贵街,然后又转入孝子巷,从这里可以抄近路到达桂花舅舅家。身后枪声持续不断地响着——那一定是沈老板在掩护他们,来福后来想,但当时他脑子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快跑!

耳边风声呼啸,路上的行人纷纷闪避。

快!快!越快越好!他在心里不住地喊道。

吴先生被抬进屋里时已经昏迷。他的左腿中了枪,子弹穿过肌肉,留下一个很大的弹孔。鲜血把他的长衫和裤子都染红了。桂花的舅妈名叫柳静娴,人称李太太,是上海四明护校毕业的,曾在教会医院工作过,嫁给李子铭后便辞职做了专职太太。

李太太立即给吴先生进行了包扎,做了一些紧急救治。不一会儿,李子铭回来了。街上这时已经开始戒严。警察和自卫队大批出动,四处搜捕。一些武装人员沿街砰砰地打着门,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弄得鸡飞狗跳。

李子铭到家后看见吴先生,吓了一跳。

“出了啥事?”他有些惊慌地问。

李太太说警察要抓吴先生,来福把他送来了。他们说话时,来福和桂花就站在边上。李子铭便扭过脸来,问:“来福,咋回事啊?”

“俺也不清楚,”来福说,“是沈老板叫俺送来的。”

“沈兆民?”

沈兆民是沈老板的名字,但来福并不知道,他说是昌茂的沈老板,李子铭点点头,又详细问了一下经过。来福当时也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究竟是啥关系,因此没有把二伯让他送信的事说出来,只是说了他如何遇到警察追吴先生,又如何按沈老板说的把吴先生送到李宅。

李子铭咂了一下嘴巴,神色显得有些不安,接着问道:“伤情如何?”

李太太说:“子弹没伤着骨头,不过失血过多,得赶紧想办法。我已给他止了血。”

“能坚持一下吗?”

李太太点点头。

“眼下外边很紧,”李子铭说,“你先用点儿药,尽快把血止住,其他的稍后再想办法。”

李太太又点点头。

外边早已乱成一片。从街上不断传来打门声、脚步声、哭喊声和呵斥声,闹哄哄的,乱成一锅粥。李子铭走到院子里听了听外边的动静,面色凝重。来福从院门的缝隙里向外看去,只见军警们拥进巷子,正在挨家挨户敲门。

李子铭走过来,示意来福进屋。他也回到屋里,叫来仆人老庄、柳妈,三个人一起动手,把吴先生抬进后院的柴房里。

安置妥当后,他又交代来福,让他晚上就住在这里,别出去。

“欸。”来福应了一声。

李子铭进了屋,拿起电话,接通了县府卫队室。

“我找吕队长。”

吕队长名叫吕祥,是县府卫队的队长。他是李子铭老家的人,由李子铭一手提携,安排进了县府的卫队。

“吕祥吗?”

“是俺。”吕祥在电话里应道。

“外边出了什么事?”

“听说是在抓共产党。”

“你马上派几个人到县长家去,现在外边很乱,要保证聂县长的安全。”

“是。”

“还有我这里。”

“明白。”

“找几个可靠的,你亲自带过来。”

“是。”

放下电话,李子铭一抬头,看见来福站在门口,看着他。

“有事吗?”

“这个……”来福欲言又止。

“啥事?”

“哦……没事。”

来福犹豫了一下。他想说的是那封信。那封信是二伯叫他送的,后来不知怎么到了吴先生手中。吴先生受伤后,又把信交给了他,当时情况紧急,吴先生没说要给谁。来福一直把信揣在怀里。信中说了啥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封信很重要。然而,让他困惑的是,这事不知能不能告诉李子铭。因为二伯、罗叔,还有吴先生、沈老板都没说,因此,话到嘴边又被咽了回去。

“来福,你咋了?有话就说嘛。”

“没,没……”

李子铭见他这样说,便没有再问下去。几个时辰过去了,吵闹声渐渐远去,街上开始安静下来。吕祥早已带着一个班赶到,守在门口。李子铭松了一口气,这时已经到了大半夜,他感到肚子饿了,这才想起晚饭还没吃,便吩咐柳妈将饭菜热了端上来,刚吃了几口,门口就传来争吵声。

老庄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是门外吵起来了,有警察要进来搜查,卫队拦着不让进。

李子铭一听,便放下筷子起身向外走去。

大门外站着一队警察,被吕祥带的人拦住了。

“你们要干啥?”李子铭佯装镇静地问道。

“俺们奉命搜查!”领头的警长回答。

李子铭怒道:“知道这儿是哪里吗?”

“知道,”警長是个斜眼子,他底气十足地回答,“李秘书对不住了,俺们这是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

“谷主任!”

几个时辰前,警察和自卫队搜查时曾经经过李宅,有人认得这是县府李秘书的家,因此没人敢惹事,便过去了。后来,搜查了大半夜,毫无结果。谷孝珊在听取汇报时得知有几家未查,其中包括李子铭家,便令人立即补查。

李子铭冷笑了一声。“嗬,”他说,“你口气不小啊!”

“小的不敢。”斜眼子有恃无恐。

吕祥骂道:“你个浑蛋,吃了豹子胆,也不睁开狗眼看看,这是谁的家?”

“对不住了,兄弟,”斜眼子脸上堆着笑,口气却十分强硬,“小的公务在身,只好委屈你们了。”

“你敢?”吕祥喝道,说着拔出手枪,卫队队员也纷纷端起枪。斜眼子吓得后退了一步。李子铭抬起手,朝吕祥挥了一下,然后对斜眼子说:“好啊,要搜也行,你去和谷主任说,就说我说的,要搜叫他亲自来!”

斜眼子并不买账。

“谷主任忙着哩!”他撇了撇嘴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大胆!”李子铭喝道,“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斜眼子有些害怕了,嘴里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告诉你,”李子铭口气更严厉了,“你少狗仗人势!当心我一句话,有你的好看!”

这句话一下子杀了斜眼子的威风,他表面上故作镇静,心里却慌张起来。这些当官的个个不好惹,他一个小小的警长,谁也得罪不起。想到这里,他便泄了气。

“这个,这个……”他还想解释几句,表明苦衷,但吕祥早就不耐烦了。“滚!”他骂道,“还不快滚!你少拿鸡毛当令箭,有多远滚多远!”说着拿起手枪晃了晃。

斜眼子吓得连连后退,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来福在睡梦中被人叫醒了。

“来福,来福……你醒醒,醒醒……”

叫他的人是李子铭。来福一激灵,睁开了眼睛。

“啥事啊?”

“快起来!”

来福赶紧穿上衣服跟著李子铭来到柴房,不知何时吴先生已经醒了过来,他撩起眼皮吃力地看着来福。在马灯的光影下,他的眼皮浮肿,脸色显得更加苍白。

“信,”他说,“信……”

吴先生这样一说,来福马上明白了。

“在俺这儿哩!”

吴先生指了指李子铭,意思是把信交给他。

“好哩。”来福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在这之前,他怕信放在身上不安全,已经把信藏到马厩里了。

不一会儿,他取了信回来。李子铭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下,连说,好,好,有了这封信,聂济川应该放心了。说完,又让来福接着回去睡觉。他关上柴房的门,和吴先生继续谈起事来。

凌晨时分,来福刚醒来,李子铭又把他叫去了。李子铭的眼睛红红的,充满血丝,看样子是一夜未眠。“来福啊,”他说,“你马上出城!”

“去哪儿?”

“石门镇。”李子铭说,“你告诉老罗,事情有变,计划提前到今夜。”

“啥计划?”

“别多问,你告诉老罗就行。”

“嗯。”

“记住,是今夜!”李子铭又强调了一句,并说为了安全起见,他就不写信了。“还有,”他接着又说,“你告诉老罗,吴先生负伤了,老沈也被捕了。情况万分紧急,非赶紧行动不可,否则就来不及了。”

“嗯。”

他们说话的时候,桂花也起来了。她问来福要去哪儿,李子铭说石门镇。

“啥事啊,这么急着走?”

“有要紧的事情!”李子铭说,又吩咐来福快去准备。

桂花从舅舅的表情看出来事情重大,便帮着来福准备起来。来福喂好马,柳妈已经做好早饭,来福匆匆扒拉几口就出发了。李子铭和桂花将他送到门口。来福牵着小白头,沿着县桥街走去,转过一个街角便不见了。

李子铭默默地看着,看了好一会儿,心里想,成败在此一举!来福啊,这回全看你了!

第九章

来福顺利地出了城。虽然城里在抓共产党,进行了戒严,但李子铭事先做了安排。他派吕祥送来福出城,因此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吕祥身为县府卫队队长,为人豪爽,平时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不少朋友都在自卫队任职,大家称兄道弟,吕哥的面子不能不给。加上来福一个小孩子,也不易引人注意。

来福出了城便跳上了小白头,策马而去。小白头虽然眼盲,但它在来福、狗娃的调教下,训练有素,加上这条路走过多次,早已印在它的脑海中。一路上,在来福的指挥下,它腾开四蹄,奔驰起来。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小白头浓密的鬃毛被风高高扬起,它的尾巴像一条直线拖在身后,仿佛一道流星划过天际。

“驾!驾!”来福大声叫道。他放开缰绳,双腿不停地夹击马肚,希望小白头能跑得更快一些。临行前,李子铭一再叮嘱他,现在城里万分危险,他要争取时间,越早赶到石门镇越好,把这一切告诉老罗。他还告诉来福,沈兆民昨天夜里已经被捕,吴先生也危在旦夕,谷孝珊随时都可能再来家里进行搜查。

来福深感责任重大,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到石门镇。他紧赶慢赶,不敢有丝毫耽搁。

下午三时左右,来福赶到了石门镇。小白头浑身汗水,就像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狗娃见了,心疼地连声说:“咋弄的?这是咋弄的?”来福顾不上回答,便直奔二伯的住处。

二伯所在的司令部就设在原镇公所内。听了来福带回的口信后,二伯感到事态紧急,连忙把罗参谋召来,迅速拿了一个方案,便命令部队展开行动。

半个小时后,罗少凯便带着一个连的人出发了。来福自告奋勇给他们带路。二伯担心他太累,但来福说没事的。“俺路熟!”他强调说。

的确,来福熟悉这条路,而且李子铭的家他也熟悉,便于联络。换了其他人可能没有这么方便。

“好吧。”二伯便同意了。他让来福换乘另一匹马,因为小白头玩命地跑了大半天,体力早已透支了。

部队立即出发,向城里开拔。来福当时并不知道全部计划,更不清楚一件大事正在发生。事后他才得知,早在几个月前,地下党已开始运动县长聂济川,争取霍川和平解放。这项工作由中共霍川县委暗中进行。他们通过李子铭,一直在做聂济川的工作。聂济川心有所动,但仍在犹豫。直到不久前二伯的部队开进石门镇,解放霍川已箭在弦上,聂济川必须做出抉择了。

于是,吴先生亲自出面,约见了聂济川。在这之前,吴先生一直通过李子铭做聂济川的工作。李子铭早对国民党政府充满失望,认识吴先生后,他的思想进一步转变,认为新时代的到来已不可避免,因此积极开导、说服聂济川弃暗投明。但聂济川担心的是,他过去曾与红军作对过,就怕共产党还记着这笔账。在这种情况下,吴先生便亲自出面,向他解释共产党的政策,希望他将功赎罪,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

然而,即便如此,聂济川仍不放心。他提出能否请解放军长官给他写一封信,答应起义后保证他全家安全。对于他过去的错误,他表示愿意悔改。

为了安抚聂济川,促成和平解放,来福的二伯便以解放军某部师长的名义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昨天由来福送进城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沈老板把信送给吴先生时发生了意外。

原来,谷孝珊已经听到了风声,暗中派人秘密侦缉。谷孝珊发现吴先生可能是条大鱼,便决定抓捕。就在沈老板把信送给吴先生后,刚离开,敌人的抓捕行动便开始了。吴先生在逃离时中弹负伤,沈老板为了掩护吴先生也身中数弹而被捕。

这样一来,原定的和平解放计划便遇到了危机。好在来福及时带回了城里传来的口信,二伯当机立断,决定将原定的和平解放计划提前。他派出罗参谋率一个连先行,随后大部队迅速跟进,同时,电令另外两个团做好接应。他指示部队说,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和平解放计划搁浅,便武力解决,全力攻克霍川。

午夜时分,罗参谋带的部队急行军赶到霍川城外。按照原定计划,部队换上国民党军的服装,然后点起火把,大摇大摆地开向城门。

城楼上的哨兵听见动静,便探出头来。

“喂,你们是哪部分的?”城楼上喊道。

“我们是新五师的。”罗参谋回答。

新五师是桂军的部队,几个月前开到霍川,协助“清剿”共军,从大龙山撤兵后,驻扎在泥埠桥一带。

“你们从哪儿来?”

“泥埠桥。”

“咋这么晚?”

“少废话!”罗参谋呵斥道,“老子执行任务,快开门!”

城楼上说:“请稍等!俺们请示一下。”

“那就快点儿,少磨蹭!”

岗哨哗哗地摇起电话,向县府报告情况。李子铭事先已经做了安排。他吩咐吕祥守在值班室,当城楼上的哨兵打电话询问新五师部队要进城放不放行时,吕祥便给了肯定的回答。

“哎呀,”他还故意说道,“你瞧俺这记性,差点儿忘了!下午就接到新五师的电话了,说他们有个连要来。”

“那就让他们进来啦?”

“当然喽,快放行!”

城楼上的哨兵起先还有些怀疑,听吕祥这么一说,便打消了疑惑。

城门打开了,罗参谋带着部队顺利地开进了城。来福牵着马走在队伍中,马背上驮着两箱弹药。哨兵以为他是临时被抓来的民夫,也没在意。

不一会儿,罗参谋率领部队赶到了县府,李子铭已经候在那里了。两人一见面便紧紧地握手。罗参谋先前化装进城侦察,与李子铭见过面。

“老罗啊,情况咋样?”

“朱师长都安排好了,大部队随后就到。”

“太好了!太好了!这样我就放心了!”李子铭连声说道。他眼窝深陷,脸色苍白,显得疲惫不堪。从昨天夜里开始,他就没有片刻休息过。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稍有差池,就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不但他自己会身陷绝境,而且连他的老师聂济川也会搭进去。

现在,老罗来了,他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

“来福!”李子铭一抬头,看见来福正站在门前,便走过去,摸着他的头,竟有些喜极而泣了。“好样的!”他哽咽着说,“好样的,叔没看错你!”

来福问:“吴先生还好吧?”

“好,还好。”

李子铭原先很担心谷孝珊会亲自带人来再搜。虽然他轰走了警察,但谷孝珊要是亲自来,那就不好对付了。然而,让他庆幸的是,谷孝珊并没有出现。事后他才得知,谷孝珊接到警局的报告后,便派人对李宅进行了严密的监视。谷孝珊没有急于采取行动,主要原因还是不想激化与县府的矛盾。毕竟没人看见吴先生逃进了李宅。如果贸然行动,就可能陷于被动。哼!俺就不信了,他心里想:“一个大活人,如果真藏在李宅,难道还能插翅飞了不成?”

然而,谷孝珊没想到的是,一切都变得太快了,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凌晨三点多钟,县自卫队大队长、副大队长以及各营营长,还有警察局局长、副局长等人都赶到了县府会议室。他们是接到县府通知后赶来的。县府通知说,省府有紧急公务,要他们立即赶到县府开会。

这件事说起来有些蹊跷。还有几个钟头天就要亮了,啥事这么着急啊?就不能等到天亮吗?有人感到疑惑,可是,县府的电话不容他们多问,限令他们半个钟头内必须赶到。

很快谷孝珊也得到了消息,有人向他报告了县府召集开会的事。谷孝珊大惑不解:啥公务?俺咋不知道?身为戡委会主任,又是县党部的书记长,这么重要的事,县府居然没有告诉他,这不是有些反常吗?

他抓起电话,接通了聂济川。“县座啊,这是咋回事啊?”

“啊,”聂济川说,“刚接到省府电话,说是共军已向霍川开进,让县里做好防务。我看这事很急啊,所以连夜把大家叫来了。”

“可俺咋不知道?”

“你没接到通知?”

“没啊。”

“那就怪了,”聂济川咂了一下嘴巴,故做惊讶状,说,“省戡委没有通知你?”

“没啊。”

“省党部也没有?”

“没有。”

“怎么会呢?”聂济川的语气显示他似乎感到有些难以置信,因为按理说,谷孝珊应该接到通知的,过去都是如此。“这是咋回事啊,是不是哪里出了差错?”他故意这样说道。

“不可能。”

“是啊,这就有点儿怪了,”聂济川说,“俺接到的是省府通知,是不是省戡委和省党部不知道?”

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谷孝珊半天没说话。

“哦,谷主任,”聂济川又说道,“省府通知说,这事非常紧急,卑职不敢耽搁。要不,你也过来听听?”

“好吧。”谷孝珊说。

县府会议开得很顺利。与会者到齐后,聂济川立即宣布开会。他首先令人将自卫队第一营、第二营营长,还有警察局局长等人立即软禁。因为这些人都是谷孝珊的亲信,由谷孝珊一手安插。之后又吩咐由第一营、第二营的副营长分别代理各自营的營长,警察局局长则由副局长代理。

这个决定一宣布,那些被软禁的人立即蒙了圈。他们毫无思想准备,当扮成国军的解放军战士上来缴了他们的械,把他们带下去时,他们还大声嚷嚷道:

“凭啥抓俺啊?”

“谷主任知道吗?”

“俺要告你们!”

…………

其中第一营营长喊得最凶。他是谷孝珊的亲戚,平时根本不把县长放在眼里。罗参谋上前给了他一记耳光。

“住嘴!”罗参谋喝道。

“你,你是何人?”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罗参谋一字一句地回答道。那个营长一听这话,立时吓傻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其他几个人也都面面相觑,连大气也不敢出。

“带走!”罗参谋说。几个战士上来把他们押了下去。

接下来,聂济川简要分析了一下形势,说明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继续抵抗,只能玩火自焚。为了地方安靖,他决定接受解放军和平解放计划。他还强调,霍川乃桑梓之地,作为一县之长,何忍坐视战火蹂躏、生灵涂炭?聂济川说着说着竟动起情来,甚至几度声音哽咽。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此时,聂济川已经痛下决心。就在罗参谋进城之后,李子铭立即去找聂济川,并把朱师长的亲笔信当面交给了他。在信中,朱师长说得十分恳切,敦促聂济川站到人民一边,如果霍川和平解放取得成功,将是大功一件。人民政府将既往不咎。李子铭还向他转达了吴先生的口信,这是最后的机会,请聂先生切莫错过,并说不论他如何选择,解放军都一定要解放霍川。

于是,聂济川不再犹豫。他随李子铭赶到县府,主持会议,宣布了霍川和平解放计划,同时让李子铭宣读了一份声明,凡是赞同者请在声明上签字,不愿签名的也不勉强。只要不与人民为敌,决不追究。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在声明上签了字,只有两个人表示放弃。李子铭也不勉强,让他们在休息室待到明天再走,这样做只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

最后,李子铭向大家介绍了罗少凯。

“这位是解放军的罗参谋,”他说,“大家欢迎!”

眾人哗哗鼓起掌来。

李子铭又宣布:“从现在起,所有人听从罗参谋的指挥。”

会议结束后,解放军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接管了自卫队、警察局,还有城楼哨位等,并查抄了县党部、调查室和三青团等反动机构。

谷孝珊一直没有出现。聂济川原以为他会参加会议,因为他在电话里是这样说的。当聂济川把这话告诉李子铭时,李子铭很高兴。

“来得好!”李子铭说,“正好一起抓,这倒可以给我们省点儿事。”

李子铭把这事告诉了罗参谋,罗参谋便派小汪带几个战士,守在县府门前,只要谷孝珊一来便立即将他拿下。来福听了,很兴奋,一把拉住小汪说:“汪大哥,让俺也去吧!”

“你?你去干吗?咱是执行任务。”

“俺可以帮你啊。”

“帮我?”

“俺认识谷孝珊。”

小汪眼睛一亮。他正愁不认识谷孝珊,听来福这样一说,便说好啊。

“走吧。”来福说。

来福跟着小汪,几个人来到县府门前,足足守了一个时辰,直到会议结束,还是没见谷孝珊的影子。

“他会不会不来了?”小汪派人去向罗参谋报告。

“有可能!”聂济川说,“这家伙疑心很重。”

“还有一种可能,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李子铭分析说。

“不能让他跑了!”罗参谋当机立断,立即吩咐小汪带一个班前往谷宅抓捕。来福主动带路。

他们抄近路赶到谷宅,战士分成两拨,一拨守住前门,一拨守住后门。

“砰!砰!砰!”

小汪上前敲门。

“啥人啊?”里边问道。

“俺们是县府的,有急事找谷主任。”一个当地战士说道。

“等等!”里边又应了一声。

过了一会儿,门吱扭一声打开了。开门的是谷家的门房。来福见过他。这家伙平时眼睛长在脑门儿上,从不正眼看人,此时看到小汪带着人冲进来,吓得大叫。这时,一个战士上去捂住他的嘴,用枪指着他:“别出声!”

那个门房吓得一动不动,浑身筛起糠来。战士们冲进屋里,四处搜查。谷孝珊的老婆、姨太太,还有家里的老老小小全被惊醒了。几个保镖一枪未放便被缴了械。可到处都搜遍了,就是不见谷孝珊的身影。

“谷孝珊去哪儿了?”

解放军分别进行了查问,谷家人一个一个被带进客厅,但他们声称不知。谷孝珊的老婆说他晚上出去就没回来。

凌晨时分,有人报告说看见谷孝珊从南门出城了。时间在凌晨四点多钟。这个消息很快得到了南门岗哨的证实。

谷孝珊昨晚确实没有回家。抓住沈老板后,他便连夜进行审问。沈老板掩护吴先生时,身中数弹,他的左肺叶被打穿了,肚子上还中了一枪。尽管伤势严重,谷孝珊仍然没有放过他,对他严刑拷打,逼他交代。沈老板一次次昏迷过去,一次一次被冷水浇醒。

“说吧,何必硬扛着呢!”谷孝珊软硬兼施,说只要他愿意交代,他们就放了他,不仅会给他医治,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俺向你保证,说到做到。”

可是,沈老板咬紧牙关,一声不吭。谷孝珊急了,便用司的克一次次戳向沈老板腹部的伤口。沈老板痛苦地叫着,几度昏迷过去。审讯一直持续到深夜。谷孝珊一无所获。最后,沈老板由于伤势过重,再也没有醒过来。

谷孝珊有些泄气。审讯结束后,他感到有些郁闷,手下弄来几个菜,陪他一起喝酒解乏。正吃着喝着,自卫队一营和二营营长分别打来电话,向他报告,县府召开紧急会议,还说新五师有部队进了城。谷孝珊大感意外。

“啥?你说啥?”他详细问明了情况,特别是对新五师的人进城之事反复问了几次。一营营长在电话里说,这事不会错,守东门的就是他的部下,他们亲口向他报告的。

“他们来干啥?”

“说是有紧急公务。”

“啥公务?”

“不知晓。”

谷孝珊一向疑心甚重,接到报告后,便打电话向聂济川核实。对于开会和新五师进城,聂济川都做了合理的解释,并无破绽。可是,谷孝珊仍不放心,原想亲自去县府开会,以便打探个究竟,但转念一想,还是再核实一下好,于是给省党部的一个相熟的处长先打了个电话,哪知对方根本不知什么紧急通知的事。放下电话,他又给新五师挂了电话,那边回答说,他们没有部队去霍川。

谷孝珊一惊。

“没有?”

“是的。”

“你肯定?”

“肯定。”对方明确地回答。

“难道弄错了?”谷孝珊又给一营打电话,可是已经打不通了。他抓住话机的摇柄,哗哗地接连摇了几次,还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不好!”他失声叫道。

“咋啦?”旁边的人一起扭头看着他。

“出事了!”他说。

“出了啥事?”有人不解道。

“电话线叫人切断了。”

“怎么会,”一个特务说,“你刚才不是还打通了吗?”

“刚才是通的,可现在不通了!”

“不会吧?”

一个特务似乎不大相信,起身来到电话机旁,又哗哗摇了一通,仍然没任何声音。“俺叫人查查去。”他放下电话说道。

但谷孝珊已经坐不住了,吩咐立即备马。

“走!”他说,“赶紧走!”

算他命大。就在他刚走不到半个时辰,解放军已接管了国民党县党部。如果谷孝珊晚走一步,就会被抓个正着。

第十章

兵不血刃,霍川获得了新生。

天亮之后,消息迅速传开了。大街小巷贴满了解放军和平解放霍川的公告。喇叭车在街上行驶着,一遍遍地播送公告。市民们拥上街头,奔走相告。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了大街小巷。商会动员各家饭店和民众,为解放军准备食物,还制作了红色的小旗,免费发给市民。一些市民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烧水、摊饼、蒸馒头、煮鸡蛋,热情地犒勞解放军。学校则组织学生上街进行宣传,四处张贴标语,动员群众。

上午九时,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他们排成四列纵队,从东门进入。官兵们步伐整齐,威武雄壮。武器装备也很先进,许多战士都配备了最新式的卡宾枪,队列中还有轻、重机枪和小钢炮。东门城楼上挂着两条横幅。上边写着:

欢迎解放军!

共产党万岁!

来福的二伯朱师长骑在一匹黑马上,走在队列中,向市民们频频招手。周围响起了阵阵欢呼声。路边的桌子上摆满了食物和热水。热心的百姓拥上前去,一个劲儿地往战士们手中塞各种食物,端上热水,大街小巷一片箪食壶浆、欢声笑语的景象。

当天下午,霍川人民政府便正式成立了。成立大会在城隍庙前的广场上举行。朱师长参加大会,发表了讲话。会上宣布由聂济川担任霍川县县长,李子铭为副县长,县委书记仍是吴先生。由于伤势过重,他没能参加大会。不过,他已转入教会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来福高兴极了,他和桂花一起参加了学生的活动。他们上街贴标语,慰问部队,还帮着战士们将打开的粮库里的粮食分发给百姓。晚饭后,他们还一起去医院看望了吴先生。吴先生见到他们很高兴。

“来福啊,我要谢谢你,是你救了我。”

“哪里哪里。”来福受到表扬,有些害羞,红着脸低下头去。

“别不好意思啊,”吴先生说,“你这次功劳不小啊。他们都告诉我了,要不是你,我们的计划很可能就要流产了。”

“可不是,”桂花说,“还要感谢他的小白头哩。”

“小白头?”吴先生一时不解。

“就是他的马。”

“哦,对了,”吴先生说,“是得感谢它,没有它我也不可能得救。”

好消息不断传来。霍川解放的消息让敌人大为震惊,驻扎在红花镇、牧家亭、泥埠桥一带的国民党军奉命前往霍川。据逃出城的谷孝珊报告说,前往霍川的“共军”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敌人信以为真,六十二旅、新五师,外加江淮保安旅,共计一万多人,气势汹汹地扑向霍川,哪知解放军早已布下口袋阵,调动九个团在赤水滩将敌军团团包围,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

捷报传来,霍川城里载歌载舞。当天晚上,城里举行了庆功大会。会上,各界人士都组织表演了节目。罗参谋也上台,指挥战士们唱了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歌声嘹亮,群情激昂。大会最后,众人拥向广场,一起扭起了秧歌。在铿锵的锣鼓声和激越的唢呐声中,伴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曲调,众人唱着,扭着。来福和桂花也一起融入了这片欢乐的海洋。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此时,淮海战役已经结束,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渡江战役也箭在弦上,即将展开。

霍川县政府号召和动员民众积极支援渡江战役。那段时间,各地都在踊跃支前。县里成立了后勤部,各乡也成立了供应站。后勤部部长由李子铭兼任,贺二爷被任命为石门镇供应站站长。他利用四海脚行,组织运输队,由部队护送,向前线输送粮秣。来福也要求参加运输队,但贺二爷没有同意。

“你还小,留在家里吧。”

“俺不小了!”来福反驳道。

“咋不小?”贺二爷说,“你才多大!”

“俺能行!”

“别争了,”贺二爷说,“这回走远路,小白头也不方便。”

这倒是实情。小白头不适合走生路,毕竟是盲马,路况不熟便有困难,但来福认为,他能够设法克服。

“好了,好了,”贺二爷摇了一下手,不让他再说了,“留在家里也是革命工作,你的担子也不轻啊。”

贺二爷指的是每天给圩堡拉水的任务。霍川解放后,山上的伤病员便转到山下的圩堡里。上面派来好几个医护人员,成立了临时的野战医院。除了原有的伤员,附近受伤的人员也送了过来。人多的时候,伤病员达到百十号,加上医护人员、警卫人员,圩堡里驻扎的人数高达一百三十多,比以前增加了几乎两倍。以前圩堡内常住人员并不多,只有镇公所的工作人员和少量的自卫队的值勤人员,遇到匪盗等特殊情况时除外。由于人数增加,每天拉水的任务明显加重了。来福以前每天上午拉一次水即可,现在每天下午还要再加一次,才能满足供应需求。这个任务确实不轻。

顺子和狗娃都加入了运输队,来福很羡慕他们。他们每次回来,他都缠着他们讲外边的见闻。来福听了好不过瘾,心里也痒痒的,有种说不出的遗憾。不过,没多久,桂花放寒假回来了,他又有了伴儿。

桂花喜欢往圩堡跑。来福拉水时,她就帮着医护人员照顾伤员,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她还学会了换药、包扎等简单的医护操作。她聪明勤快,心灵手巧,大家都很喜欢她,来福的二婶娘也老是夸她,说她是个好姑娘。

来福的二婶娘名叫洪玉琴,是不久前来到石门镇的。她原在军区医院工作,石门镇临时野战医院建立后,她被上级派来担任指导员。二婶娘年轻漂亮,她是北京人,毕业于华北国医专科学校,抗战时参加革命。在一次战斗中,来福的二伯负了伤,一口血痰堵在嗓子眼儿里出不来。紧急时刻,二婶娘嘴对嘴将痰吸了出来,救了二伯的命。后来,二人结为夫妻。

二婶娘比二伯小十一岁,第一次来石门镇时,她就去来福家看望公公和婆婆。奶奶激动得直抹眼泪,事后老是夸她,说这丫头长得俊,就像画上的人似的。“志杰这小子,还真是有福气!”奶奶说到这里,笑得嘴巴都合不拢。后来,奶奶听说,玉琴与志杰生过一个男娃,由于行军打仗战况紧急,生下后便留在河南一个老乡家了,算算时间,现今已快两岁了。奶奶听了难过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咋还不去找?”她说。

“娘,”玉琴说,“现在到处都在打仗,没法找,只有等战争结束了。”

“那还得等多久?”

“快了!”玉琴说,“解放军就要打过长江了。”

有一次,二伯路过石门镇,来家看望老人。奶奶就骂他,说:“这么大的事,你也不放在心上,也不和俺说,你和你媳妇倒是沉得住气,只是苦了俺的亲孙子!”

“娘,”二伯说,“俺不是不和你说,这不是怕你着急嘛!”

“你倒不急!”奶奶数落道,“没心没肺的,你给俺赶紧找!找不回来,俺可不依!”

时间进入一九四九年,前方战事发展很快,但大别山山区并不平静。国民党残部、地主武装以及土匪、红枪会等开始纠集起来,趁着后方空虚,不断地骚扰、偷袭解放区和人民政权,疯狂杀害区乡干部和群众,袭击土改工作组和征粮队,拦劫物资,烧毁公粮,破坏支前活动。各地都传来匪患猖獗的消息,霍川的乡镇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袭扰,有的地方交通、航道一度被切断,最严重的要数河口乡和红花镇。在河口乡,匪徒伏击征粮队,征粮队英勇抵抗,阵亡十二人,被捕的征粮队队员、乡干部及进步群众六十余人,惨遭枪杀、活埋、吊死或剥皮,匪徒手段极为残忍。在红花镇,匪徒偷袭镇政府,一次杀害的革命干部和群众更是多达一百四十余人。此外,抢劫公粮五万多斤,付之一炬。

面对严重的匪患,各地加强了剿匪行动。来福的二伯这时已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皖西军区司令员,他抽调精兵强将奔赴各地。罗少凯被任命为霍川县公安局局长,他到任后,立即组建公安部队,对辖区内土匪进行严厉打击。各地也加强了戒备,对土改工作队和征粮队加强保护,恢复交通,局势逐步扭转。

当时,霍川境内的土匪有三十余股。在政府的严厉打击下,先后有二十余股或被消灭,或溃散,或逃走,但仍有七八股十分猖獗。他们利用山区复杂的地形与我军周旋,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其中势力最大也最为凶恶的,要数淮河挺进别动队。

淮河挺进别动队的前身是鄂豫皖反共自卫军,由溃败的国民党军部队、当地土匪和红枪会组成,总司令为谷孝珊。霍川解放时,谷孝珊侥幸逃脱,他在泥埠桥一带搜罗国民党军和自卫队残部,成立了自卫军,继续负隅顽抗。三月间,武汉岌岌可危,国民党为了在大别山开辟所谓的第二战场,下令将自卫军改编为别动队,并在此基础上对多支匪帮加以整合,任命谷孝珊为少将总司令,下辖十二个支队,支队司令委以上校或中校军衔不等,号称“十二太保”。支队司令以下营、连、排长官也分别被授予校、尉军衔,由國民党武汉华中军政公署颁发委任状。武汉方面还专门派飞机向他们空投武器、弹药和物资。

这样一来,谷孝珊腰杆儿硬了起来。他以“正统”自居,大肆收编周边土匪,包括过去与他有过节的麻胡子在内。别动队总人数急速增长,一度达到九千余人,对外号称十万。谷孝珊扬言要将共产党斩尽杀绝。红花镇和河口乡惨案都是他们一手制造的。由于当时渡江战役即将发动,解放军大部队都开赴前线,这给了谷孝珊可乘之机。他利用血腥的手段,大肆杀戮,给当地造成极大的恐慌。他还在泥埠桥成立“流亡政府”,自任县长,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春分过后第三天,石门镇逢集。该镇五天一小集,十天一大集,这天恰逢大集,格外热闹。天刚泛白,镇街上便热闹起来。镇边的铺子早早开了门,街边上摆摊的一个挨一个。镇街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挑担的、推车的,你来我往,挤成一团。老八的肉案子上挂着切好的一条条新鲜牛肉、羊肉,他抡起手中的刀,啪啪地砍着案板上的牛羊腿骨,秃头在晨光中一闪一闪。隔壁的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卖小吃的起劲儿地吆喝着,空气中飘浮着羊肉汤的香味。

来福像往常一样,一早便去圩堡拉水。这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就在他刚拉完第一趟水时,镇上忽然传来了枪声。

来福一惊,拔腿就向圩堡的前门跑去。只听见有人喊:

“土匪!”

“土匪来了!”

守卫人员拿起枪,纷纷向外跑去。来福看到罗叔挥着手枪正在指挥:“快!快!掩护群众!”

战士们紧跟其后,冲出圩堡。来福看到狗娃也拎着枪跟着战士们出了圩堡。

狗娃本来是要跟着贺二爷他们去前线送军粮的,由于那几天打皮汗,浑身发冷,上吐下泻,病情较为严重,二婶娘给他开了药,让他休息。贺二爷便把他留下来,让他帮着看仓库。听到枪声,他便挣扎着起来,投入了战斗。

枪声响成一片,炒豆子似的震天响,其中有机关枪和卡宾枪的嗒嗒声。外边早已乱成一团。有人向圩堡跑来,他们是镇上的百姓,或赶集的群众。罗叔带着守卫人员冲下坡去,与土匪交战。

他们占据有利地形,阻止了土匪的进攻。惊恐的百姓如同潮水般向圩堡拥来。然而,土匪这时越来越多,他们的火力也越来越猛。

来福在人群中看到了爷爷和奶奶。他站在圩堡的圩墙上看得清清楚楚。爷爷搀着奶奶吃力地向坡上跑着,可奶奶早已体力不支。她跑跑停停,不时弯下腰来,大口喘气。爷爷不得不停下来等着她。大黄焦急地跑前跑后,汪汪叫着。

他们渐渐落在了后边。

“快!快啊!”来福喊道,急得直跺脚。他恨不得冲上去帮他们一把。要是小白头在就好了!他心里想,以前每次都是小白头驮着奶奶跑,可这会儿小白头却帮不上忙了。

战士们顽强地抵抗着,希望多争取一点儿时间,让更多的群众撤进圩堡。然而,大股的土匪已经陆续赶到了。他们向人群疯狂扫射。一名匪徒朝爷爷开了一枪,爷爷腿部中弹,倒了下去。愤怒的大黄扑向那名匪徒,咬住他的手腕,匪徒大叫着挣脱开,又朝大黄开了一枪。大黄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不动了。

奶奶上前扶住爷爷,想把他拉起来。爷爷用力推着奶奶,让她快走。可奶奶怎么能丢下爷爷?她说啥也不肯走。

这时,老八从后边跑了过来。爷爷喊他把奶奶拉走。可奶奶就是不肯。老八急了,弯腰扛起奶奶就向山上跑。

这时,土匪的马队出现了。他们追赶上来,大开杀戒。一个骑马的土匪冲在前边,端着机枪不停地扫射。他的左眼遮着一块黑色的眼罩。有人认出来了:

“麻胡子!”

“是麻胡子!”

麻胡子的左眼是几年前在石门镇被打瞎的,从那以后,他便配了一个黑眼罩,这成了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他端着机枪,疯狂地向人群扫射。人们一片片地倒下。老八一头栽倒在地,他也中弹了,奶奶被摔出了一米多远。

“奶奶!”来福大叫一声就要冲出去,但二婶娘和桂花死死拉住了他。

老八在地上挣扎着,显得十分痛苦。他抬起头还想爬起来,一个土匪骑马从后边冲上来,朝他狠狠砍下一刀。

老八趴在地上不动了。忽然,有个人影蹿了出来——是狗娃!刚才他正与战士们一起阻击敌人,看到了这一幕,便一跃而起,向奶奶奔去。阳光照耀着山坡,远远看去,他的身体一跳一跳的,跑得飞快。就在离奶奶几步远时,敌人的机枪向他开火了,他的身体猛然向上一弹,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狗娃!狗娃!”

来福大叫着,眼泪止不住流下来。自从解放军来了以后,狗娃心里充满了憧憬,不止一次地对来福说,等战争结束了,他就要回家去看老娘。这么多年了,他想死老娘了,这次回去一定要好好地守在她老人家身边尽尽孝——可现在,这一切已经永远都不可能了。想到这里,来福不禁悲从中来。

土匪的马队来势凶猛。他们快速奔袭,一边打枪,一边挥舞着马刀。奔跑的百姓被迫停了下来,纷纷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土匪们越过人群,向圩堡冲来。罗少凯指挥战士顽强抵抗,可土匪滚雪团似的越滚人越多。一支马队从侧翼绕过来,企图切断解放军的退路。不能再犹豫了,罗少凯喊了一声:“撤!”

战士们背起负伤的同志快速向圩堡内撤去。来福看着留在圩堡外边的爷爷奶奶,忍不住大哭起来。

第十一章

敌人开始向圩堡发起强攻,从上午到傍晚,连续发起五次进攻,都被打退了。圩堡的兵力十分单薄。守卫人员只有一个班,十二人。刚才阻击敌人时,牺牲了三人,还有五人负伤。罗少凯把所有能作战的人都调动起来。野战医院当时还有八十余名伤员,除了不能动的,全部参加了战斗,包括二婶娘和其他医护人员。跑进圩堡的一些青壮年群众也被武装起来,来福也分到一把枪。

敌人的攻势很猛,火力也很强,可是,圩堡圩墙坚固,居高临下,土匪的进攻屡屡被挫败。中午时分,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红枪会这时也上阵了,他们头扎红巾,赤着上身,个个手持长矛,矛上红缨飘舞。

“祖師显灵,刀枪不入!”

“祖师显灵,刀枪不入!”

他们站成一排,嘴里齐声高喊,气势汹汹地向圩堡扑来。跟在他们后边的是众匪,包括马队。

“打!”

罗少凯一声喊,战士们一起开枪。来福满腔怒火,也朝着敌人扣动扳机,嘴里不住地喊道:“打!打死你们!”

走在前边的红枪会会员纷纷倒下,但其他的亡命之徒仍然大喊着向上冲。后边的土匪们也跟了上来,一边开枪,一边大声呼喊。土匪的马队发起了冲锋,他们挥舞着马刀,嘴里发出恐怖的怪叫。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了两声巨响:轰!轰!

巨大的烟雾腾空而起。土匪们被炸得尸首横飞。

“炮!”

“他们有炮!”

土匪们惊恐地叫着,慌乱地退了下去。

敌人的攻势又一次被击溃了。从圩堡里射出的是两枚迫击炮弹。此炮为八二口径,系法式布朗德式迫击炮的仿制品,由金陵兵工厂一九三一年制造。当初由于炮架损坏,便丢在了圩堡的仓库里,无人问津。罗少凯在检查仓库时注意到了这门炮,发现性能完好,只是炮架坏了。罗少凯曾在炮兵连工作过,懂得火炮知识。炮架坏了不要紧,他用石块把炮垫起来,照样可用。只可惜炮弹太少,只有两发。

紧急关头,他连放两炮,没想到,竟发挥了奇效。

“炮!”

“共军有炮!”

敌人吓坏了。第二天,麻胡子还想再发起进攻,但其他几个支队司令纷纷撂了挑子,他们认为“共军”有炮,人再多也白给。“要干你干吧,俺可不干了。”他们推三阻四,一个个当起缩头乌龟。红枪会的首领也悄悄开溜了。麻胡子又气又恼,可拿他们没办法。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当时圩堡仅有两枚炮弹。

事后,罗少凯在审问那些被抓获的匪徒时,得知他们竟然被两发炮弹吓破了胆,有些忍俊不禁。罗少凯作为霍川县公安局局长,这几天正在石门镇周边村庄检查征粮工作。说来也巧,他昨天刚到石门镇。石门镇是粮秣重地,附近征收的粮食,都会被送到这里集中,然后再由供应站运送出去。供应站就设在圩堡内,圩堡里边建有一个临时粮仓。鉴于最近多处供应站遭受袭击,石门镇供应站是这次罗少凯检查的重点。

应该说,他的到来是一个巧合,但却救了圩堡。

“得亏了罗局长!”事后大家都这么说。

的确,老罗的到来,使大家有了主心骨。连续击退敌人的进攻后,众人信心大增。老罗鼓励大家说,敌人坚持不了多久,县里很快就会得到消息派人前来救援,只要他们坚持住,就一定会胜利。

罗少凯对此深信不疑。尽管敌人切断了电话线,他们和县里联系不上,但土匪偷袭的消息还是会很快传出去。当然,由于敌人封锁,消息传出去的时间可能会晚一些,长则两三天,短则一两天。他相信,他们能够坚守住。

“同志们,”罗少凯说,“你们有没有信心啊?”

“有!”众人齐声回答。

然而,罗少凯没有想到,情况远比他预料的要严重得多。土匪的这次行动,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一个多月前,国民党特务机关就开始活动,调集了鄂豫皖国民党残部和各地反动武装数万之众,打算在我军后方搞一次大规模行动。他们策动了江淮挺进师、鄂豫皖反共游击队等十几个匪帮参与行动,拟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的十数个县区同时制造骚乱,以干扰我军渡江战役。

谷孝珊接到命令后,便召集手下“十二太保”,立即行动起来。他令所有部队暗中向县城和石门镇一带集结,计划在两处同时动手,以七个支队的兵力拿下县城,以五个支队的兵力偷袭石门镇。前者是全县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后勤供应的重要集散地。如果能够拿下,将给“共党”沉重一击。他的计划得到了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肯定,武汉方面还向他空投了大批物资和光洋。

春分后第三天,土匪集结完毕。谷孝珊下令行动。为了确保行动成功,土匪们做了精心准备。当时,县城驻扎有两个连的公安部队,还有民兵三百余人。不过,这些部队陆续都被派下乡去护卫征粮队和工作组,留在城里的公安部队只有一个排,而民兵也只有一个小队,不足百人。

土匪们事先摸清了情况,并收买了民兵的小队长。这个小队长原是旧政府自卫队的成员。县城解放后,有关方面对自卫队人员进行了甄别,一些人被留用,编入了民兵。这个小队长平时并无民愤,而且人缘不错,不仅被留用了,还当上了小队长。可在谷孝珊的威逼利诱下,他答应充当内应。

天亮之后,大批土匪陆续混进城里,开始按照指定地点分散到各处。上午九时,城隍庙前的广场上正在召开大会,县委书记吴一轩到会讲话。他的枪伤已经康复。在会上,他号召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坚决打击匪特的破坏行动,维护社会安定,同时动员各界踊跃支前,全力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就在他讲话时,混在人群中的特务向他开了枪。这是反革命暴动的信号。隐藏在人群中的匪徒一起动手。吴书记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坐在主席台上的干部无一幸免,包括两位担任警卫的战士。农协主席受伤后又被冲上台的土匪连续补了四五枪,倒在血泊之中。

枪声一响,化装进城的匪特們便四处行动起来。县政府、公安局、农会等都遭到了血洗。匪特们打开城门,成百上千的土匪拥进城里,开始烧杀抢掠。驻守在城中的少数公安部队和部分民兵措手不及,虽然进行了抵抗,但寡不敌众,大部分在战斗中牺牲,或受伤被俘后惨遭杀害。

土匪们在城里整整烧杀了两天,到处抓捕共产党员、干部和进步群众。街头尸横遍地,一片狼藉。到处是弹孔,门窗被砸坏,店铺遭焚烧,衣服、帽子、鞋子遗弃一地。

这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一时间,城内被杀害和被捕的人数达到两百余。吴书记、农协主席和一些干部的尸体还被悬挂在城隍庙前的牌楼上示众。

县长聂济川和副县长李子铭因去省城开会得以幸免,但他们的家属全被抓起来关进了大牢。

谷孝珊攻下了县城,甚为得意,原以为拿下石门镇也不过小菜一碟,可三天过去,石门镇的圩堡仍然久攻不下。他大为恼怒,亲自赶往石门镇,把麻胡子等几个支队司令叫到面前,指着他们的鼻子挨个儿臭骂了一通。

“蠢货!”他说,“一个小小的圩堡都拿不下来,你们是干啥吃的?全他娘的是饭桶!要是干不了,那就趁早说,老子另请高明!”

他一边说,一边把手中的司的克连连向地上戳去,显得极为生气。支队司令们挨了骂,一个个肚里憋着气,但也不敢公开顶撞。直到谷孝珊骂完了,麻胡子才解释说,共军有炮啊,弟兄们硬冲,伤亡太大。

“那你们说咋办?”

“智取。”

“咋智取?”

“困死他们!”

“做梦吧!”谷孝珊训斥道,“里边粮食充足,几个月也吃不完,你想得美!”

“可他们缺水!”

麻胡子不紧不慢地亮出了底牌。原来,他已经了解到了,圩堡里没有水源,只要把圩堡死死困住,不出几天,里边的人就会撑不住,只能乖乖求饶。麻胡子在说这番话时,颇为得意,可谷孝珊的反应却有些令人意外。

他阴着脸,半晌没说话。

“这是谁的主意?”过了好一会儿,谷孝珊才冒出一句。

“俺,是俺……”麻胡子小心地回答,正想做进一步的解释,哪知谷孝珊脸上忽然绽开了笑容。

“好主意!”他一拍桌子。

麻胡子脸上的表情顿时松弛下来。

“就这么干!”谷孝珊满意地看着他。

“总座英明!”麻胡子学着正规军的模样,胸脯一挺,双脚一碰,啪的一个立正。

“麻司令,”谷孝珊接着又说,“你记住,到时一个活口不留,通通杀光!”

麻胡子一拍胸脯,说:“包在兄弟身上了!”他摸了一下眼罩,脸上充满了杀气,又道:“老子会叫他们死得很惨!”

麻胡子痛恨石门镇,尤其是恨这座圩堡,他的左眼就是在这里被打瞎的。他早就想报复了,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偷袭石门镇,他的机会来了。他的部下都认为放着县城这块肥肉不吃来打石门镇,这不是犯傻吗?但麻胡子执意如此。他的用意很明确,那就是要报上次的一箭之仇。只要抓住圩堡里的人,一个也不会放过。他还要炸毁这座圩堡,让它永远消失。

麻胡子与谷孝珊有宿怨,一度水火不容。他绑过谷孝珊的姨太太,为了这事谷孝珊曾悬赏五千大洋要他的人头。后来局势变化,谷孝珊组建淮河挺进别动队,麻胡子前来投靠,当时正是用人之际,两人一拍即合。麻胡子加入别动队后,被任命为第十二支队上校司令。他大肆扩充人马,先后收编了十多支小股土匪队伍,人数扩充到一千多,其中马队两百余人,机动性强,作战凶猛。这次攻打石门镇,他格外积极,谷孝珊求之不得。他知道麻胡子与石门镇有仇,这一点正好可以利用,从而一举摧毁解放军的野战医院和石门镇供应站。

“好,好,”谷孝珊连声说道,“只要拿下石门镇,俺重重有赏。”他还命令其他四个支队的司令全部听从麻胡子调遣。麻胡子信心十足,拍胸脯保证说:“请总座放心,你就瞧好吧!”

麻胡子是个惯匪,上次在石门镇吃过亏,因此这一次格外小心,他事先派人踩了点儿,决定利用赶集的日子,先是派人混进人群,然后动用马队,快速奔袭,打算一举拿下圩堡。

然而,他的阴谋并未得逞。由于解放军的阻击,他的预想被打破了。此后,他连续发起强攻,试图利用解放军立足未稳之机攻下圩堡,可仍然没有得手,连续五次进攻都被打了回来。一天下来,损失了几百弟兄,尤其是圩堡里的钢炮,把弟兄们打怕了,就连他也心存畏惧。麻家的三个兄弟还不服气,嚷嚷着还要攻,被他劈头盖脸地骂了回去。

“你们傻啊!”他说,“手上的本钱打光了,谁还买你的账?”

“那你说咋办?”

“有办法。”

第二天,他便下令把抓来的百姓赶到圩堡前。麻胡子盘算好了,他要拿这些百姓做筹码,逼迫圩堡内的人就范。况且,他手中还有一张大牌,那就是来福的爷爷和奶奶。他们的儿子可是解放军的大头目。

“里边的人听好了!”匪徒们开始喊话了,“你们完蛋了!跑不了了!县城早被拿下了,没人来救你们了。快投降吧,只要投降,俺们麻司令说了,保你们不死。要是不投降,那就别怪俺们不客气了!”

连续喊了三遍,圩堡里没有一点儿动静。土匪们便拉出五个人来,让他们站成一排。

“里边的人听好了!”土匪们又喊道,“你们再不投降,这些人都得死!听见了没有?”

圩堡里传来了声音,说话的是罗少凯。“麻胡子,”他说,“你不要为非作歹!我代表人民政府奉劝你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人民为敌,绝没有好下场!”

“放你娘的屁!”麻胡子大骂道,“死到临头了,你还嘴硬?今天老子就叫你领教一下你麻爷的厉害!”

说着麻胡子走过去,朝那五个人的后脑勺一连开了五枪。看着那五个人一个个倒下,麻胡子吹了吹发烫的枪口,喊道:“再拉出五个!”

圩堡内的人气得眼睛喷火,战士们一个个捏住枪杆,手心都捏出汗来,但却无法开枪。因为土匪和百姓混杂在一起,极易造成误伤。

麻胡子又一连杀了两批人,看看仍没起效,便放起大招。

“来人啊!”麻胡子说,“把两个老东西拉上来!”

匪徒們把来福的爷爷和奶奶从人群中推搡出来。爷爷的腿部中了弹,走起来一瘸一拐的,奶奶在一边扶着他。来福紧张地注视着。他早就看到了爷爷奶奶,一直在为他们提心吊胆。“爷爷!奶奶!”他在心里呼喊着。

“你们听好了!”麻胡子喊道,“你们瞅瞅这是谁?这可是你们长官的爹、你们长官的娘,难道你们见死不救吗?如果你们长官知道了,会咋想?他能饶了你们吗?”

“麻胡子,”罗少凯怒道,“你给我住手!你要再敢胡来,我绝不饶你!”

“好啊,你来啊!”麻胡子说,“有种你出来,老子等着你哩!”

“别上当!”爷爷这时说话了,“老罗啊,你要还认俺这个叔……那就开枪吧……朝俺开枪……快,快开枪!”

爷爷大声喊着,他的话断断续续,却十分坚定。麻胡子被激怒了,上去一脚踹倒了爷爷。

“老不死的!”他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给俺打!打死他!”

匪徒们冲上来,拳打脚踢,爷爷倒在了地上,痛苦地翻滚。奶奶喊叫着冲上去,却被边上的匪徒拦住了,推倒在一边。爷爷由于失血过多,十分虚弱。他几次被打倒,又挣扎着站起来。

“打!打!给老子朝死里打!”麻胡子发狂地叫着。匪徒们抡起枪托,朝爷爷猛砸。爷爷昏迷了过去。匪徒们拎来一桶冷水,将他泼醒。

“叫,叫他们开门!”麻胡子一手抓住爷爷的头发,一手抓着一把马刀,架在爷爷的脖子上。“说啊!说!”他大声催促道,并威胁要一刀斩了爷爷。

爷爷慢慢挣扎着,把头艰难地抬起来,目光投向了圩堡。

“开枪……”爷爷吃力地说道,声音在嗓子里几乎发不出来,“快……开枪……”

圩堡里的人看着这一幕,个个心如刀绞。罗少凯眼里燃烧着怒火,二婶娘不停地抹眼泪。来福的心在流血,像针扎一样疼。

“这个老不死的!活得不耐烦了!”

麻胡子忽然举起刀,重重砍下。这一刀,砍在爷爷的肩上,不过,用的是刀背,但爷爷还是重重地栽倒了。

“他爹!他爹!”奶奶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抱住了爷爷,哭喊起来。爷爷慢慢睁开眼睛看着奶奶。他浑身伤痕累累,早已成了一个血人,眼睛也肿胀得睁不开了,只露出微微的一条缝。

“别,别……哭……”他大口喘着气,声音细若游丝,示意奶奶扶他站起来。冷风吹拂着,带来早春刺骨的寒意。爷爷费了好大劲,终于站直了身子。

“喊!快喊!”麻胡子又一次逼迫道。

爷爷转过脸来看着麻胡子,表情平静,没有丝毫畏惧。奶奶看到,他脸上掠过了一丝轻蔑的冷笑。

“见鬼去吧!”爷爷用尽了全部力气,一头向麻胡子撞去。

麻胡子一个屁股蹲儿坐在地上。他哎哟了一声,手上的刀也咣啷一声落在了地上。两个匪徒急忙上前扶起他。麻胡子气得哇哇大叫,他站起来,拔出枪来对着爷爷连开了两枪。爷爷拧起眉毛,缓缓地弓下身子,鲜血从他的胸口汩汩地涌出来,他最后看了一眼奶奶,张了张嘴,似乎有话要说,但一句也没说出来,接着便缓缓地倒下了。

奶奶大哭着扑到爷爷身上。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他们抓起枪,看着罗少凯,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便会还以颜色。可罗少凯一言不发,牙齿咬得咯咯响。来福悲痛欲绝,痛苦地抓住头发,向圩墙撞去。桂花扑上去抱住他,叫着:“来福,别这样!别这样……”

来福顿足捶胸,大声呼叫。

“爷爷!爷爷……”撕心裂肺的叫声在圩堡上空久久回荡。二婶娘走过去,紧紧地搂住他,眼泪扑簌簌滚下来……

“看来这招不灵啊。”

“可不是!”

“就连那个老头子,他们也不在乎啊。”

土匪们似乎有些泄气。在他们看来,如果连姓朱的老头儿(他儿子可是共产党的大官)都不管用,其他人就更不顶事了,还白白地损失了肉票,不划算。麻胡子手下大多是惯犯,绑票可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其他几个支队司令也有意见,他们早就提出瓜分这些肉票,麻胡子也同意了,可照现在这样撕下去,自然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这些肉票可值不少钱哩!”他们提醒麻胡子,还说那个老头子至少值两千大洋,死了就一钱不值了。

麻胡子想了想,也对,手上这几百个肉票,如果都杀光了,还从哪里捞钱啊?于是下令先将这些肉票关起来,等拿下圩堡,再来办理赎票之事。至于如何拿下圩堡,他早已有了主意。

自从被打瞎了一只眼,麻胡子就心心念念地想着如何报复,多次派人前往石门镇踩点儿。他对圩堡的兵力和防卫也做了打探。霍川解放后,石门镇原来的联防队已经撤销了,重新组建了民兵组织,有四十余人,主要担负护粮运输任务,圩堡的防卫任务由驻守的解放军的一个班担负。此外,还有一个野战医院,除了医务人员,大多是重伤员,战斗力不强。唯一难办的是圩堡坚固,易守难攻。不过,有长处便有短处。圩堡的短处便是缺水,无法长期坚守。

麻胡子摸清了这些情况,便有了对策。他把其他几个支队的司令找来,提出围困的办法,大家都表示赞成,一致决定分兵把守,把圩堡团团围住。

这一招相当致命!

圩堡里一百多号人,没有水很难坚持。切断了水源,就等于扼住了圩堡的命脉。圩堡里的人起先还比较乐观,认为救援会很快到来,克服一下就可以过去。包括罗少凯也是这么看的。当匪徒喊话时,说县城已被攻占,他还将信将疑。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天、两天、三天……不仅援兵没来,而且土匪也没有丝毫退去的迹象。

罗少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他不能确切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意识到一定是出事了。他把医院宋院长、洪指导员找来,一起分析情况。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罗少凯强调说。

宋院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戴着一副眼镜,说话带着浓重的鼻音。“看来这次敌人是有备而来。”他神色严峻地说。

“说的是啊,”罗少凯说,“也许我们还得再坚持一段时间。”

“估计要多长?”

“我也说不好,”罗少凯沉吟了一下,“几天,也许更长。”

宋院长沉默了。

“县城真被攻占了吗?”洪玉琴问。

“不清楚,”罗少凯说,“不过,眼下情况肯定很严重,否则城里不会不来救援。”

洪玉琴看着罗少凯说:“老罗,你说怎么办吧,我们听你的。”

“眼下最困难的是水,”宋院长说,“有些伤员已经挺不住了,得赶紧想法子。”

“嗯……”

罗少凯沉默不语了。其实,圩堡里第一天便断水了。平时,堡内用水主要靠从鹰嘴岩拉来,然后储于六口大水缸内。来福的任务就是每天把六口大缸灌满水。自从野战医院搬来后,用水量激增。来福每天上午拉一次不够用了,下午还要再拉一次。即便如此,每天晚上,水缸里的水也基本用完了。

出事的这天早上,来福刚拉完第一趟水,土匪便来了。原以为像以往一样,土匪来得快,去得快,没想到这一次土匪们竟围住圩堡,久久不撤。

由于断水,情况非常严重。当天晚上,激战一天的战士几乎滴水未进,他们口干舌燥,但都毫无怨言,默默地忍着。第二天同样如此。由于无水,也无法做饭,炊事班只能炒些米面让大家充饥。可是,这些炒米炒面,无水几乎无法下咽。到了第三天,许多人嗓子冒火,已经排不出大小便了。有些人开始发烧发热,头晕目眩,甚至出现心悸心慌、呼吸困难的症状。伤员的情况更为严重,有的浑身发烫,高烧不退,几个刚做完手术的伤员甚至出现了休克。

水!水!

这个问题必须设法解决。宋院长告诉罗少凯,人不吃饭可以维持七天生命,但不喝水只能维持三天,特殊情况可以支持五天,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至于伤病员,由于他们本身就很虚弱,随时都可能死亡。

得赶紧想办法!罗少凯心里想,但这个办法并不好想。

圩堡的水源来自鹰嘴岩,这也是唯一的来源。通往鹰嘴岩的道路,从圩堡的后门出去,有一段陡峭的山谷,比较隐蔽,可以遮挡住敌人的视线。但走出几百米后,便出现一片开阔地。如果要去鹰嘴巖,必须经过这片开阔地。敌人在两边的山坡上设下了哨位。要想通过十分困难,即便是在夜晚也是如此。

来福曾提出要去拉水,但罗少凯没有同意,因为这太危险了。来福也是几天没喝一滴水了,他头昏眼花,口舌生疮,浑身无力。桂花也躺倒了,连翻身的气力都没有了。小白头的情况同样不妙。它的嘴唇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眼睛里充满了血丝,拉出的粪便像石头块似的坚硬。它用哀怨的目光看着来福,不时发出嘶哑的低鸣。它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它的主人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它。其实,它哪里知道,来福心疼极了,可眼下人都没有水喝,哪还顾得上它呢?小白头身体越来越虚弱,后来竟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躺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喘息着。

“让俺去吧!”来福向罗叔请求道。

“不行。”

“那咋办?”

“俺会想办法。”

当晚,罗少凯把郑班长找了来。郑班长是医院的警卫班班长,他们班十二个人,除了牺牲、负伤的,还有四个人,郑班长是其中之一。

“你叫什么名字?”

“郑大明。”郑班长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说。

“哪里人?”

“三河人。”

“肥西三河吗?”

“是。”

罗少凯看着他长满水疱的嘴唇和落满灰尘的皴裂的皮肤,拍拍他的肩膀。

“你都看到了,”罗少凯说,“我们必须尽快搞到水。”

“明白。”

“你带一个人去,见机行事。”

“是。”

郑班长带着一个战士出发了。他们每人背了一个桶,从圩堡的后门悄悄出去了。夜色中的山谷寂静无声,偶尔有几只蝙蝠飞过,在空中打着旋。他们穿过山谷,很快来到了开阔地。四周开始出现了光亮,那是山坡上敌人点起的篝火和火把。

郑班长观察了一下,然后对身后的战士说:“你掩护,我先过去。”

郑班长猫下腰向前跑去,但很快就被敌人发现了。一颗照明弹撕裂了黑暗的夜空,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随后,敌人的机枪响了起来,子弹暴雨般倾泻而下。

郑班长一头栽倒在地。

“班长!”战士大叫一声,一边向坡上的敌人射击,一边冲过去,想把班长拉回来,但很快他也倒在了弹雨里……

消息传来,悲伤、失望的情绪立即弥漫了圩堡。拂晓时分,罗少凯决定亲自走一趟。可大家都说不行。

“你可不能去!”

“这里全指着你哩!”

宋院长和洪指导员也不同意他去。

“那你们说咋办?”罗少凯又气又急,竟发起火来,“难道等死吗?”

就在这时,一个战士跑来报告,说:“罗局长,来福走了。”

“去哪儿了?”罗少凯问。

“拉水去了。”

“胡闹!”

罗少凯抄起卡宾枪拔腿就跑,小汪一见,也跟了上去。

第十二章

来福等不及了,他决定自己试一试。他想,如果自己骑着马冲过开阔地,会大大缩短通过的时间,兴许能行。这条路小白头不知走过多少次,熟得不能再熟了,就是闭上眼睛也能跑过。这一点,他并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是它的体力。它已经两天没有进水进食了,身体极度虚弱。来福来到马厩里,提起缰绳,想把小白头拉起来,可它动也不动。

“小白头!小白头!”来福轻轻唤着它。唤了好一会儿,它才吃力地睁开眼睛,看了来福一眼,随后又闭上了眼。

来福火了,冲它大声喊道:“拉水!走,拉水!”

不知是因为来福发火了,还是听懂了“拉水”两个字,小白头的眼睛慢慢睁开了。它条件反射似的抬起脑袋,看了一眼来福。

“拉水!走起!”来福又一次喊道。小白头好像听懂了,它挣扎着站了起来,用力地打了一个响鼻。来福笑了,上去拍着它的脖颈,说:“好样的,好样的!你能行,俺就知道你能行!”

来福把水桶绑到马背上,又给马蹄裹了布。这期间,他几次停下来喘气,由于身体虚弱不得不如此。不过,他最终还是做完了这一切,虽说时间长了一点儿。

“拉水……”他又唤了一声,“走起!”

小白头便迈开了步子。来福牵住缰绳,他们一前一后地出了圩门……但很快,罗少凯和小汪追了上来。

“站住,”罗少凯大喊道,“你给俺回去!”

“俺不……”

“这是命令!”

“罗叔……”来福坚持着。

“你打算咋办?”

来福说了他的想法。

“让俺来!”罗少凯说。

“你们没俺熟……”

“少废话!”

他们一路向前走去,不久便来到了开阔地。罗少凯从来福手中夺过缰绳,递给小汪,自己把卡宾枪检查了一下。

“你们都听我的……”罗少凯吩咐道。他打算自己骑马冲过去,可话没说完,小汪已经跨上小白头,策马向开阔地冲去。罗少凯一惊,想拦已来不及了。敌人的照明弹划破夜空,机枪嗒嗒嗒地响起来。

来福看到小汪从马上重重地摔了下来。

行动再次失败了,大家几乎绝望了。罗少凯拉着来福回到圩堡,心情沉重。小白头在小汪中弹倒下后,自己跑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下落不明。

几个战士先后牺牲,看来硬闯是行不通了,只能另想办法。罗少凯和宋院长、洪指导员一起商量了很久,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最后,罗少凯决定杀掉马厩里唯一的一匹马,放些马血来救急。

“这太残忍了!”洪玉琴有些不忍。

“救人要紧!”罗少凯说,“这马也快不行了。”

的确,马厩里还有一匹老马,由于不适合长途劳作,贺二爷把它留在圩堡,干些轻活儿。因为长时间没水喝,也无法吃草料,它早已奄奄一息。罗少凯走到马厩里,让人准备好接血用的木盆,然后拔出枪来。

那匹老马吃力地抬起头来,看着罗少凯,似乎意識到了什么,眼睛里忽然泪光闪闪。罗少凯一阵心疼,急忙扭过脸去。他狠狠心,拉开了枪栓。就在这时,外边传来了一片喊声:“水!水!”

罗少凯一愣,收住枪,走出马厩。天啊,小白头不知啥时回来了!只见人们围着小白头欢呼雀跃。它背上的桶内装满了清水,罗少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家七手八脚地卸下水桶。只见来福抱着小白头,泪流满面。

“好兄弟!俺的好兄弟!”来福嚅动着干裂的嘴唇连声说道。

小白头反倒显得很平静。它大约已经喝饱了水,并在山上吃了一些草,体力得到了恢复。在拂晓的微光中,它用脑袋轻轻蹭着来福,好像在说:“没事的,没事的。”

援兵终于来了!

鄂豫皖土匪叛乱的事震惊了中央。纵队司令指示,要尽快歼灭这股匪徒,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皖西军区司令员朱志杰亲率两个团赶赴霍川。

匪徒们的末日来临了。谷孝珊的淮河挺进别动队遭到痛击,除了少数漏网外,大部被歼灭。县城解放后,部队马不停蹄,迅速赶往石门镇。此时,已是土匪叛乱第十二天了。从石门镇周边传来的消息很不乐观。因为那里很长时间没有人进出,也听不到枪声。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难道那里的同志全部牺牲了?

朱司令员心里火烧火燎。下午三点多钟,部队已经开到石门镇。朱司令员远远地听见枪声,那是先头部队与土匪接上了火。

“快!全速前进!”朱司令员命令道,同时指示一个团迅速插到石门镇的西边,切断土匪的退路,另外一个团向镇内发起猛攻。

“给俺狠狠打!”他大声吼道,“一个都别放过!”

激烈的战斗迅速展开,土匪武装很快土崩瓦解。几个支队的司令不等麻胡子发令便各自奔逃。麻胡子一看不妙,也不管不顾了,带着马队就跑。可他的马队刚出镇子便遭到解放军迎头痛击。一阵猛烈的射击,打得他们人仰马翻,麻胡子身中数枪,栽下马去,一只脚拖在马镫上,被拖出了好远。部队打扫战场时,发现他的后脑勺都被拖去半拉,脑浆流出,死相很难看。

两个小时后,战斗胜利结束。部隊开始打扫战场,追捕残匪。朱司令员迫不及待地冲上圩堡,老远就看见罗少凯迎了上来。

“老罗啊,”朱司令员一把抓住他的手,“同志们都好吧?”

“好,都好。”

“走,看看去!”

他大步走进了圩堡,战士们已经列好队,一齐向司令员敬礼。他们个个精神饱满,情绪激动。宋院长和洪玉琴站在队列前,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

“好,好啊!”朱司令员激动地连声说,他声音竟也有些哽咽了,“没想到,没想到啊,你们坚持了下来!”

“这得感谢来福啊!”罗少凯说。

“噢?”司令员有些不解。

“来福,过来!”罗少凯叫了一声。

来福从队列里跑过来。

“二伯!”来福叫了一声。

朱志杰一把拉住他。

“好小子,”朱志杰说,“你都干了啥?”

事后,罗少凯向司令员进行了汇报,圩堡之所以能够坚守下来,小白头立了大功。那天,小汪牺牲后,小白头继续跑向了鹰嘴岩,并接了两桶水拉了回来。对小白头来说,这完全是一种习惯动作,但圩堡里的人看到了希望。

“这太神奇了!”罗少凯说,“俺们当时真不敢相信,但它做到了。”

老罗对朱司令员说,此后,他们便做了伪装,在水桶边裹上草网,每天让小白头去拉几趟水,以解燃眉之急。

据战后审讯得知,守卫空地的匪徒不是没有发现小白头,只是他们认为这是一匹无主的马,可能是主人已被打死,无处可去,所以在山里四处溜达,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加上从鹰嘴岩到圩堡有段陡峭的山谷,遮挡了敌人的视线,他们并不清楚这匹马是出入于圩堡,以为它只是在随意乱跑,因而没有在意,一时疏忽。

据一个匪徒交代,他们也曾想过下去把这匹马抓住,可难度太大,而且下到山野中也很危险,只好作罢。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匹马能自己打水,并且把水拉回圩堡。

就这样小白头救了大家。

“好啊!”司令员一拍桌子,“这马是个大功臣啊,俺要给它记功!”

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在给纵队的总结报告中,皖西军区详细报告了这件事,引起了首长的重视。后来,《新华日报》的一个记者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赶来采访,还给来福和小白头拍了照。不久,这篇采访就刊登在了报纸上,题目是《一匹盲马的传奇》,随文配发了来福和小白头的照片。照片上的小白头英姿勃发,脖子上扎着大红的绸带,来福搂着小白头,笑得很甜。

后记

公元二○二一年的春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迎来了两位花甲老人。他们是一对老夫妻。男的头发花白,穿着绿军装,胸前佩戴着勋章和纪念章。他坐在轮椅上,一个年轻战士在后边推着。他的夫人穿着一件淡色的风衣,面带微笑,举止干练,走在他的身旁。他们是应邀回到老部队参观的,受到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师长和政委亲自陪同两位老人参观了战史室。当讲解员讲到石门镇圩堡坚守战时,看着镜框里陈列的来福与小白头的照片,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语不成声。

“小白头,啊,小白头,俺的老伙计……”他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凝视着照片,久久不愿离去。

这对老夫妻就是当年的来福和桂花。石门镇解围后,来福参加了解放军,一九八三年以副师职干部离休。桂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被送往某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某军区医院工作,现在已是著名的创伤外科专家。他们育有五个子女,如今都已成家。几年前,来福不幸中风,在桂花的照顾下,正在逐步康复。

来福的奶奶活到一百○三岁,一直住在石门镇。来福夫妻曾接她进城住了一段时间,但她住不惯,又回到了石门镇。来福的二伯朱志杰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在南京军区某部任军长。他的夫人洪玉琴长期在某部队医院担任领导工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直没有找到。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又生育了四个孩子,都在军队工作。罗少凯一九五○年十一月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阵亡,当时已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团长。

一九四九年底,经上级批准,小白头荣立一等功,由部队饲养直至亡故,后由来福亲自将它埋葬。埋葬的地点就在霍川烈士陵园中。墓碑上刻着:

无言的战友。

责任编辑刘升盈饶霁琳

【作者简介】季宇,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任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群山呼啸》《新安家族》《淮军四十年》等,小说集《最后的电波》《当铺》等,另有影视作品多部。小说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安徽社科文艺奖等,影视作品曾获星光奖、飞天奖、金鹰奖等。长篇小说《新安家族》译介为德文出版。

分类:中篇小说 作者:季宇 期刊:《小说月报原创版》2022年1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