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不禁引起追忆有关国民党左派中一些人物的轶事。
轶事中有一些关于艺术方面的,那就是经宗颐、陈树人、何香凝三人同画的一幅“岁寒三友图”。在这幅图画上,经宗颐画松、何香凝画梅、陈树人画竹。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诗两首于画上——
一
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岁已寒
万物昭苏雷启蛰画图留作后人看
二
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
润色江山一枝笔无聊来写此时情
这幅画很有历史意义,因为经宗颐是著名教育家,陈树人与何香凝是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国民常左派,也是廖仲凯的亲密战友。此画作于民国十七年(1928),距今已近七十年。但是于右任的题诗却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的事,可见“岁寒三友图”受到重视的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这幅画而今安在?据何香凝生前的记忆,似藏于台湾,因此在她未辞世之前,曾与于右任相约,携画会于北京,或她去台湾相见,但是由于海峡两岸关系僵持,未能来往,所以何于之会未能实现。
当年于右任题诗,何香凝尚健在,经宗颐、陈树人则先后凋谢了。由于题画诗漏了一个“时”字,后来于右任发觉了,才补上,又为补这一字题了两首诗——
一
三十余年补一字完成题画岁寒诗
于今回念寒三友泉下经陈知不知
二
破碎河山容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
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即已白头
如今,诗画中人都已辞世了,这幅画真正是“画图留作后人看”,也不知落于谁手了!
最使于右任毕生遗憾的是他未能重到紫金山为中山陵扫墓了。自离开大陆到了台湾之后,无日不想念大陆的亲友以及紫金山,可是人为的阻隔,难偿夙愿,他临终前曾写诗寄意,要把他葬于可以遥望大陆之高地,让他能眺望大陆“我所思兮在大陆”、“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大陆”,就是他凄厉的心声了!
八年抗日战争,重庆变成大后方,也是发生许多误国殃民事件的地方。以贪污舞弊、发国难财的大案而论,就有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大贪污案,受到“监察院”的弹劾。“监察院”长是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他本来是任职于清水衙门,所谓监察,是有名无实,无所事事的。只因为那些大贪官太肆无忌惮了,民愤民怨太大了,令他老人家不能不挺身而出,以弹劾的形式公诸于世,不料却遭到“行政院”的拒绝,因此激怒了于右任,他愤而提出辞职,并离开重庆出走成都,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于右任对此事十分感慨,以“浣溪沙·小园”为题,写了这样一首词——
歌乐山头云半遮,老鹰崖上日西斜,
清琴远远起谁家?依旧小园迷燕子,
翻怜春雨泪桐花,王孙绿草又天涯。
对这首词,当年颇引起猜测,后来弄明白了,于右任是在讽刺蒋介石的昏庸,包庇了大贪污犯,所谓“云半遮,是指政治黑暗,正如李白写的“只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样:所谓“老鹰”、“日将斜”,是指蒋的昏庸老朽,至于“清琴远远起谁家”,是指那些醉心于歌舞升平的腐败官僚的官邸。最值得考证的是“小园迷燕子”,据说蒋在迷恋一位姓陈的女人,另筑香巢于黄山某处。人事、国事如此,于右任就老泪纵横,深感会有朝一日成为末路王孙流落天涯了。
以王孙自议,是于右任在诗词中常用的,他的“减字木兰花”写道——
极天芳草,珍重王孙行远道。如此江山,留恋词人复往还。诗情何许,毕竟寻思无著处,四首茫茫,江北江南两战场。
只见王孙是于右任仿王维写的“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由于他是大书法家,其书法受世人器重、珍藏,他写于抗战中的诗是有忧时感慨的,如“难携东海雨,苦执鲁阳戈。人与山河老,诗真血泪多”都可看到这位老人的怀抱。柳亚子评他的诗有云:“卅年家国兴亡恨,付于先生一卷诗”,是切合于右任在抗战岁月中的事迹的。
分类:诗歌散文 作者:曾敏之 期刊:《啄木鸟》199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