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尸体
清初之际,京城附近的平远县来了个好县令,这个县令为人正直机警,将平远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这天县令正在家里吃午饭,突然有捕头急匆匆地来报,说城东岳王庙里发现一具尸体!
县令一惊,赶紧放下碗筷,随捕头疾走而去。
一帮人来到这个废弃的庙里,歪斜的匾额上依稀可见“岳王庙”三字,庙堂正中立着一座威武的雕像,而死者正侧卧在雕像前方一根柱子旁边,一把利刃直入心脏。
县令小心翼翼地翻过尸体,仔细查看后,不由心中一颤,死者正是八旗子弟纳兰德!此人常混迹于京城,名声素来不好,是个纨绔子弟,但何故惨死于此呢?
县令深知此案压力颇大,先不论人命案在平远县发生率极低,单是纳兰德的家世便足以让他穷于应付。
县令先命手下人不要声张,再让众衙役在周围搜捕可疑人物。
正当县令眉头紧锁之际,一个和尚径直走了进来,和尚一见地上的尸体,害怕得颤抖起来。
经过一番盘问,和尚说他自幼出家,法号元虚,他于兵荒马乱之际隐居在此庙,并在庙后种了一些蔬菜,平时早上外出化缘,中午便回来煮菜烧饭,没想到今日碰到了这个场面。
县令到庙后实地查看了和尚种的蔬菜,除了一些青菜和韭菜之外还有一些葱蒜,看来和尚所言非虚,但刚才和尚脸上那无法掩饰的慌乱神色,让县令仍隐隐感到疑惑。
正在此时,庙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两个衙役带着一个中年汉子走了进来。一见此人,和尚显得更加慌乱了,县令看在眼里,面不改色地走了过去。
这个中年汉子说他叫陈三。当时,衙役在周围搜索可疑人物,发现陈三在一旁鬼鬼祟祟,盘查他时又吞吞吐吐,便把这个可疑人物带来给县令大人问话。
县令见陈三面露惧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遂将左右人等一律遣到庙外,然后对陈三说道:“现在只有你我二人,你不用害怕,知道什么情况尽管一一道来,本官为你做主!”
陈三吐出一口气,神色仍有点慌乱,他断断续续地答道:“禀报大人,小人曾亲眼目睹凶案发生的经过!”县令忙问详情,陈三道:“小人昨晚喝醉了,就地睡在了此庙的角落里,今晨卯时被人吵醒,这个人正是被害的纳兰德公子。当时他跪拜在岳王像前,口中念叨着一些保佑祈福之类的话,突然,门外悄悄潜进一个蒙面人,趁其不备,一刀捅在了纳兰德公子的胸口上……”
县令马上问道:“你可看清来人面目?”
陈三欲言又止,在县令追问之下,他才支吾道:“凶手蒙着面,但小人却记得那人头顶是光的!”
陈三想了想又说道:“住在此庙的元虚和尚,其实以前跟我是同乡,他还有个相好的,但在三年前却被一个有钱人买去做小妾,之后他才出了家,那个有钱人正是纳兰德公子!”
县令恍然大悟:“你的意思,凶手就是元虚?”
陈三忙道:“大人明鉴,小人只是据实以报,不敢枉自下定论。小人当时由于害怕跑了回去,之后静下来想了想,确实对这个元虚和尚起了疑心,因此现在特地赶过来看看能不能帮得上忙,还请大人恕小人知情不报之罪!”
追查真相
县令立刻令捕头将元虚和尚带上来对质,不料元虚和尚矢口否认自己认识陈三,并且坚称自己自幼出家,然后便口念经文,不再回话。
这时,县令的一名家丁找了过来,说知府大人要见县令,于是县令命人把元虚和尚等人先押回县衙,他自己则赶去知府家里了。
这个知府大人跟县令私下是很好的朋友,这次如此急着找县令前来,是要告诉他京城那边刚刚下达的命令:尽快修复因为战乱而荒废的庙宇。
知府见县令心不在焉,便正色道:“此事朝廷极为重视,务必尽快实施,另外但凡岳王庙者皆更新为关帝庙!”
县令听到岳王庙三字,心里不由一紧,旋即问道:“为何要更新为关帝庙?这一带的百姓历来都是拜岳王的,很少有拜关公的啊!”
知府摆摆手说:“上头交代的,我们照做就是,不论岳王还是关帝不都是英雄豪杰吗!”
知府说完,便从丫鬟的手中小心翼翼接过一碗素面。
县令好奇地问道:“大人如此小心却是为何?这碗面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且清淡得连颗葱都没有。”
知府听罢哈哈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可是家母的斋饭,须我亲自给她老人家送去。葱可是五熏之首,拜佛的人怎么能吃那东西呢!”
县令一听大惊,立刻想到元虚和尚种的那些葱蒜,如果元虚真是自幼出家,怎会不知此戒?
县令立刻向知府请辞,急忙赶回了县衙。县令回到衙门,提审了元虚和尚。
在县令厉声质问下,元虚和尚承认自己撒了谎,他不但认识陈三,也确实因为心上人被纳兰德抢走而出了家,但元虚和尚坚持说自己没有杀害纳兰德,当初撒谎也是因为怕别人联想到他与死者的恩怨,而被误认为凶手。
如此一来,审讯无法进展下去,县令便先将元虚和尚暂时收押。
提审犯人
这天夜深人静时,县令仍在一堆典籍中翻阅,突然,他“啪”的一声,将手掌重重地拍在书上,信心十足地喊道:“升堂!”
烛火通明的大堂正中,提审的人不是元虚和尚,却是陈三!县令重击惊堂木:“陈三,你可知罪!”堂下陈三心虚地说道:“小人不知……”县令厉声打断了陈三的话:“当时你说纳兰德面向岳王像跪拜时被一蒙面人从后面偷袭致死,是不是?”陈三眼珠晃悠不止,显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纰漏,更不敢轻易作答。
“倘若如此,”县令接着道,“凶手既存杀人之心又不知你在一旁窥视,为何只蒙住脸,却不蒙住光头?既然是从背后偷袭,为何不从背后入刀,反而从前胸下手,这又是何道理?”
陈三仍想狡辩,县令喝令用刑,陈三害怕了,只得招供:原来,陈三是个小偷,那天深夜,他正巧看见一身锦衣的纳兰德招摇而过,知道此人必定钱财不少,趁着没人,陈三便准备下手,哪知刚把钱袋偷到手,却被纳兰德发现,大声呼叫,陈三情急之中杀了纳兰德,然后将尸体背到岳王庙,想嫁祸给元虚和尚,后来陈三又故意在庙附近出现,让官府发现,从而达到诬陷的目的!
县令虽然成功地破了此案,但捕头和众衙役都不太服,因为县令这次断案似乎有点蛮不讲理,他推断陈三是真凶欠缺过硬的理由。
县令也知道自己这次做得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但他只是摇头苦笑,他怎么能在公堂上将真正的理由提出来呢:如今的朝廷,对岳王庙是有所忌讳的,所以才秘密地将关公搬上了庙堂,而身为八旗子弟的纳兰德根本不可能到岳王庙来跪拜,陈三说的话就不攻自破了。
分类:传闻逸事 作者:暗 刃 期刊:《故事会》200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