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07年24期 > 〖中篇故事〗有黑点的烧瓶

〖中篇故事〗有黑点的烧瓶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10-13 22:58:09

一个有黑点的烧瓶是容易破碎的,而人身上也可能有这样致命的黑点。烧瓶上的黑点也许可以除去,可人良心上的呢?

陈启章是北京一家单位的部门经理,多年来,在他的书架上,既不摆古董,也不放工艺品,却一直放着一个非常普通的烧瓶。而且更让人迷惑不解的是,每当他看到这只烧瓶时,就会神色凝重,情绪怅惘,显得极其痛苦。陈启章为何如此?说起来,故事还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1.哥哥猝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陈启章正在沈阳出差,突然收到厂里给他的加急电报,让他立即返京。开始他还以为是厂里有什么要紧事呢,可等他匆匆忙忙回到北京,才知道是嫂嫂打来电报,说他的哥哥病故了。

当他从妻子手里接过嫂嫂打来的电报一看,他惊呆了,手中的电报失落在地上,大滴大滴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

待他情绪稍定之后,就觉出事情有些奇怪。他想,哥哥今年才四十多岁,身体一向也好,怎么会突然病死呢?如果哥哥得了重病,嫂嫂也该早点来信告诉我啊!怎么事前一点信息也没有,等到哥哥死了才发来电报呢?

陈启章知道嫂嫂和哥哥感情一向不好,哥哥的死会不会是嫂嫂……

不知怎的,这时他的脑中突然闪过武松杀嫂,为兄报仇的奇怪念头。

陈启章和哥哥的感情非比一般。他不到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留下了他和哥哥两人。当时,哥哥只有十七岁,兄弟二人相依为命。

父母没了,断了经济来源,哥哥高中没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尽管哥哥吃苦受累,但却坚持供他读完了大学。

在陈启章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经人介绍,哥哥与一个药店的售货员结了婚。一年之后,嫂嫂生了侄儿小明。

按说,他们三口之家的生活应该是比较美满幸福的。可是陈启章却发现,婚姻似乎没有给哥哥带来幸福,相反却给他带来苦恼。

有一次,陈启章去威海市探望哥哥,这才知道嫂嫂正和哥哥闹离婚,而哥哥心疼孩子,还犹豫未决。

一天,他和哥哥在公园散步时,哥哥对他说:“靠别人介绍的对象就是不可靠,一定要自己找,找知根知底的。”

哥哥还告诉他,嫂嫂和新调到他们药店的经理关系不太正常。还说嫂嫂是抓中药的,据她说,中药根本没个数,如果每天从卖药款里面拿几元,根本查不出来。哥哥听了十分害怕,告诫她说:“这种事绝不可再做,就算查不出来,我们也得凭良心办事呀!”哥哥长叹一声,说,“你看吧,迟早也得离婚。不是因为孩子,早就离了。”

可是,后来嫂嫂从药店调到药材公司之后,哥哥和嫂嫂并没有离婚。

十多年来,哥哥混得还是不错的。他现在已经是市教育局财供科的科长,和嫂嫂的关系也没再发生什么大的波折。前些天,已经考上威海市重点中学的侄儿小明还来信说家里都挺好,让陈启章不要挂念。信上只字未提哥哥生病的事,怎么没隔几天就突然病死呢?

陈启章越想越觉得哥哥的死非常蹊跷……

2.疑团重重

陈启章怀着悲痛、疑虑的心情乘上去威海市的最早一趟汽车。他急切地要见上哥哥最后一面。但是当他赶到哥哥家时,却是关门上锁,家中没人。

邻居张婶一见是他,忙说:“启章!你怎么今天才回来?快去吧,你哥哥今天火化……他们已经去火葬场了,你赶快去,兴许还能见上。”

陈启章骑了张婶家的自行车,向火葬场飞快地蹬去。在快到火葬场时,远远看见火葬场高高的烟囱正冒着青烟。一缕灰色的烟袅袅升起,直指天空,接着歪向一边,随风四散开来,冉冉飘去。他见青烟散去,竟然禁不住一阵怅然。

他赶到火葬场,就见嫂嫂和一些人从一间厅房里走了出来,嫂嫂手上托着一个乌漆发亮的小匣子。一见小匣子,陈启章呆住了:我来晚了!

这时,嫂嫂也看到了他。她脚步停顿了一下,向他说:“启章!你来啦!你哥他刚刚……”

中年丧夫,是一件十分悲痛的事。可是陈启章却发现嫂嫂脸上的忧郁竟胜过悲伤。

他正要答话,从嫂嫂身旁走出一个人,几步跨到他身边,拉住了他的手。陈启章一看,是哥哥小时的同学、现在的同事、市教育局的人事科长老刘。

老刘说:“你看你,刚好晚到一步,刚火化完……你怎么今天才到?”“我正好去沈阳出差了,所以耽误了两天。”

说罢,陈启章从嫂嫂手中接过骨灰匣。当陈启章的手接触到骨灰匣时,他像触到了一块冰,一股寒意直刺心头。陈启章的手不由得颤抖着,眼泪簌簌而下,一滴滴,滴在了骨灰匣上。他心里喊着:哥哥,你在哪里?你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他猛然想起,刚才在路上看见火葬场烟囱里冒出的那一缕灰烟。他想,也许那正是在烧哥哥的尸骨呢!他不由抬起头向烟囱望去,烟囱已经不冒烟了。

这时,嫂嫂伸手从他手中拿回骨灰匣,他问嫂嫂:“嫂嫂,我哥哥得的是什么病?”

“是……是心脏病。”嫂嫂有点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没几天,是……急性的。”他见嫂嫂说话的神态有些慌乱,觉得她在撒谎,就又追问:“在哪个医院看的病?”

嫂嫂说:“市中心医院……走吧,有话回家说吧!”

这时老刘也过来对他说:“走,启章,车等着呢,有话回家慢慢说。你哥哥病得太急,市中心医院内科的张主任亲自抢救都没有抢救过来。”老刘一边说着,一边就把陈启章的自行车放到停在院里的吉普车上。

陈启章一把抓住自行车,说:“不,不,我还是骑车回去吧。”

老刘看他口气很坚决,也就没再说什么。

他看着嫂嫂、老刘他们上了吉普车。就在嫂嫂抱着骨灰匣上车的刹那间,骨灰匣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这光使他的心陡然一动。他突然想起,他似乎在一本书里看到过,火葬场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根据骨灰的颜色,辨别出死者是正常死亡还是中毒死的。

于是,他目送吉普车出了火葬场,便急忙回身走进刚才嫂嫂他们出来的那间厅房。见里面有两位工人师傅正忙着收拾什么。他向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问道:“老师傅,刚才是您给火化的吗?”

这位师傅看了看他,点点头。陈启章又问:“您见到骨灰了吗?”“见啦!骨灰是我放进骨灰盒里的,我还能没见?”“您看骨灰正常吗?”“这——你问这干什么?”

陈启章说:“您不用怕,我是死者的亲弟弟,你有什么就对我说吧。”

工人师傅说:“这……我也说不上来正常不正常。”

陈启章觉得,这师傅准是不愿多管闲事。于是又问另外那个年轻的:“这位师傅,您看呢?”

年轻师傅笑道:“他说不来,我更说不来了。这种事谁敢瞎说呢!”

陈启章仍不罢休地问:“你们看死者的遗体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没有?”

年长的师傅说:“这我们就更不知道了。你去问问医院的医生不更好吗?”

陈启章觉得在这儿已问不出什么名堂,决定去市中心医院找医生查问哥哥的死因。

他立马骑车直奔市中心医院,找到内科张主任,说明了来意。

张主任说:“这怎么说好呢?我只能对你说,你哥哥是心脏病猝死,这样说,不论对死去的人,还是对活着的人,包括对你都好。我是想尽力把你哥哥救活的,但送来已经晚了……”接着,张主任把他拉到一旁悄悄说,“这里人多,说话不方便,详细情况你还是回家问你嫂嫂吧。”

听了张主任这番话,陈启章更疑惑了。但他觉得从张主任的话语中已经证实哥哥绝非正常病死的,其中必定另有原因。

他骑了自行车在回哥哥家的路上,突然想起:刚才在火葬场怎么没见侄儿小明呢?

3.祸不单行

陈启章回到哥哥家,嫂嫂一见他,忙问:“你怎么才回来?”

他随口说:“我骑得慢。”“老刘等了你老半天,刚回家吃饭去了,你没碰见他?”“没有。”“他说让你抽空去他家一趟。”“行。”陈启章点点头,进了屋。

一会儿,嫂嫂把饭菜端了上来,是大米饭,还有几样不错的炒菜。他心想:今天什么日子,嫂嫂还有这么大的兴致做饭!

嫂嫂见他瞅着饭菜发愣,忙说:“我也没心思做饭,这些都是张婶给做的,凉了,我给你热热,你多少吃点吧。”

陈启章终于明白,原来这些饭菜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凭良心说,嫂嫂一向待他不错,可他对嫂嫂却总是没什么好感,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怪。

这时他见小明也不在家里,便问嫂嫂:“小明呢?怎么上午他没去……”

“别提啦!咱们家算是倒霉透了……”一句话未说完,嫂嫂竟呜呜地哭了起来。这使他十分纳闷:怎么在火葬场没哭,现在反倒哭起来了?

陈启章忙问:“怎么啦?”

嫂嫂抹了一把眼泪:“你刚进家,事情都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小明也……”“小明怎样?”“小明也出事了,呜—”嫂嫂说着竟大声哭了起来。

陈启章一听侄子小明也出事了,大惊失色,焦急地问:“小明到底怎样啦?”

嫂嫂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说:“小明的眼睛瞎了……”

陈启章一听心猛地一震,难道真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祸不单行?他急忙问:“怎么瞎的?”

嫂嫂说:“上化学课时一个瓶子炸了,硫酸和玻璃碴儿溅进了眼睛里。医生说,两只眼睛都要瞎……而且脸也溅上了硫酸,将来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呢……你哥哥心疼得什么似的,我只顾忙着照顾小明,没想到你哥哥竟想不开……”说到这里,嫂嫂又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他……喝了敌敌畏……”

陈启章惊问:“什么?我哥哥是因为小明喝敌敌畏自杀的?”

“嗯。小明是三月七号上午出的事,你哥哥是八号晚上……当时我去医院给小明送饭,回来后怎么也敲不开门,后来张婶他们帮着把门砸开,才发现你哥哥已经……”

陈启章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如果真的如此,他觉得他原先对嫂嫂的猜疑是冤枉她了。可是,小明的眼睛被硫酸烧了,哥哥应当尽力给孩子治疗,怎么会自杀呢?他觉得不可思议,困惑地问:“在火葬场你不是说哥哥是因为心脏病死的吗?”

嫂嫂说:“当着那么多人,我怎能对你说实话?你哥哥自杀的事情现在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们说如果让别人知道是自杀的,不但名声不好听,而且对抚恤金和小明将来的生活补助费什么的也有影响,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这个问题陈启章答不上来,他不知道这些方面是怎么规定的。他沉默了一会儿,问嫂嫂:“小明住在哪个医院?”“眼科医院。”“几号病房?”“206。”“我去看看他。”说着他站起身来,饭也不想吃,就急着往外走。

嫂嫂说:“你等一下,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你随后来吧。”陈启章不想让嫂嫂和他同去。他心里疑团未解,他想单独和小明说几句话,问问哥哥的情况。可是等他出了楼门,刚走出十来步,嫂嫂就急慌慌追上来对他说:“你可别对小明提你哥哥的事,孩子还不知道。”

陈启章走进小明的病房,见小明躺在病床上,正和他的老师说着话。小明的脸全用纱布包着,只露出鼻子和嘴。

他走到床前,握住小明的手,叫了一声:“小明!”

小明把头转向他,但没有答话。陈启章又对他说:“小明,是我!”

这一次小明听清了。他急忙伸出手,紧紧抓住陈启章的胳膊,喊道:“叔叔—”

随着“叔叔”一出口,小明就大哭起来。他的老师忙对他说:“小明,别激动!这样对眼睛不好!”

小明听老师这么说,强忍住了哭。陈启章和老师打了招呼,知道她正是教小明化学的郑老师。

小明问陈启章什么时候到的。他说是出差顺路,上午才到。

小明突然问:“叔叔,你见到我爸爸了吗?他怎么这几天没来看我?”

陈启章说:“你爸爸……这几天工作忙……”小明嘟哝道:“怎么平常不忙,我病了反倒忙起来了?”

陈启章无法正面回答小明,便把话岔开,转向郑老师问道:“嗯……郑老师,小明的眼睛是怎么烧坏的?”

郑老师说:“那天上化学实验课,小明是他们班的化学课代表,带着一组学生做实验。结果烧瓶在加热时炸了,硫酸和玻璃碎碴儿溅到了几个学生的脸上。不过其他同学伤得不重,数小明最重。”

陈启章问:“是因为小明他们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引起的吗?”

“不,不是,”郑老师赶紧说,“是因为烧瓶的质量不合格。”

“不合格怎么还用呢?”

“学校本来是要退货的,可后来不知怎的又不退了,让将就着用。以前也发生过好几起试管、烧杯、烧瓶炸裂的事,不过都没有这次严重。看着学生伤成了这个样子,我心里真不好过……”郑老师说着说着,竟流下泪来。陈启章正想劝解两句,病房的门被推开了,只见嫂嫂拿着用毛巾裹着的饭盒和一些水果走了进来。

嫂嫂向郑老师点了一下头,便走到病床前,把饭盒和水果放在床头柜上,又把饭盒打开,里面是冒着热气的饭菜。她轻轻地对小明说:“明明,吃点儿饭吧?”说罢,就坐到床沿上,用小匙舀着饭菜往小明的嘴里送。

这时郑老师站起身来对他们说:“我下午还有课,先走一步了。”

望着小明那包着纱布的脸,陈启章的心里依然是疑团重重。他想,哥哥固然非常疼爱儿子,但也不至于因为孩子的眼睛受伤而去自杀呀!退一步说,即便真是因此而自杀,又何必弄神弄鬼地编个心脏病猝死的谎话?难道真是为了什么抚恤金之类?

4.畏罪自杀

当天晚饭后,陈启章先去张婶家坐了坐,问了一下哥哥出事时的情况,然后就去了老刘家。

老刘也刚刚吃过晚饭,他见陈启章进来,忙把他让进里间,把门锁上。陈启章见他神情庄重,心里不由犯起了嘀咕:难道有什么很严重的事情?

两人坐下后,老刘问道:“启章,见到电报你一定感到很突然吧?”陈启章点点头“嗯”了一声。“你知道焕章是怎么死的吗?”“我嫂嫂说是喝敌敌畏自杀的。”“你知道他自杀的原因吗?”“不是因为小明吗?”“从表面上说是这样的。这事也赶巧了,要不还真没办法对人解释呢!”

陈启章急忙问:“那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

老刘轻轻地说出了这四个字:“畏罪自杀!”

一听“畏罪自杀”,陈启章顿时惊骇得目瞪口呆。

老刘叹道:“其实,焕章完全没有必要去寻死。我看他如能主动把钱退了,好好检讨一下,也许不会追究刑事责任,受个处分也就行了。可你哥哥竟自杀了。既然这样胆小,当初又何必做呢!”

接着老刘说,就在小明出事的前一天,他收到一封揭发陈焕章受贿的信。他赶紧把陈焕章单独叫到办公室,把揭发信拿给他看。陈焕章看完信后,一句话也没说,但神情则显得紧张不安。老刘见此情景,感到确有其事,于是让他回去考虑考虑,争取主动把事情了了。谁知第二天小明就出事了,老刘也就没来得及再找陈焕章好好谈谈。结果陈焕章竟喝了敌敌畏。

陈启章问:“我哥哥一共受贿多少?”

老刘从身上掏出一封信递给他说:“我把那封信带来了,你自己看吧!”

信是本省西店县马灯厂一个署名“群言”的人写来的。大意是说陈焕章在替该厂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接受了该厂不少于五千元的贿赂。

看完信,陈启章觉得有点奇怪:哥哥怎么会替一家马灯厂推销产品呢?他把马灯推销给谁呢?于是他问老刘:“老刘,你知道我哥哥替这个马灯厂把产品推销给谁吗?”

“不知道。我刚才不是给你说了,你哥哥看完信后一言不发,我也不便问得太急。现在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你哥哥也许有路子。”

陈启章沉默了。难道哥哥是为了这件事畏罪自杀的?为了受贿五千元,哥哥就会去死吗?

他有些将信将疑。他想嫂嫂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他呢?于是他问老刘:“我嫂嫂知道这件事吗?”

“不知道,我没告诉她。传出去是畏罪自杀不太好,何况这件事现在还没有落实。反正人已经死了,这事就先不说了吧。就让你嫂嫂以为焕章是因为心疼儿子而自杀的吧,你看好吗?”

陈启章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畏罪自杀传出去的确不好。这时他想起了上午在市中心医院内科张主任对他讲的话,心想那位医生怎么也为哥哥说谎呢?他不禁问了老刘一句:“市中心医院的张主任知道我哥哥是自杀的吗?”

“他当然知道。不过你放心,他不会说出去的。”

“为什么?”

“他早就认识你哥哥,他的两个孩子分数都不够重点中学,是你哥哥帮着进了十五中的。唉,你看这人与人的关系!”

原来是这样,陈启章默然了。

5.追查死因

又过了一天,陈启章离开了威海市。但他没有径直回北京,而是去了西店县马灯厂。老刘所说的“畏罪自杀”的话像块磐石压在他的心头,他决定去那个马灯厂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不把哥哥的死因弄清楚,他会终生感到不安的。

临行之时,嫂嫂突然对陈启章说:“你看,我差点忘了,你哥哥还有一台录音机要给你呢!”她边说边打开立柜,从里面取出一台崭新的飞利浦收录机,“原先想等有人去北京时给你捎去的。你哥哥说,现在科技人员都在学外语,你一定用得着。他还说,你上学的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委屈你了。”

陈启章说:“还是留给小明用吧!”

嫂嫂忙说:“不,不,他还有一台呢!”

陈启章问:“怎么?哥哥一下子买了两台?他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嫂嫂支吾道:“这……你拿去用就是了。”

望着收录机,望着这件哥哥留给他的遗物,陈启章的心颤抖了。收录机并未发出任何声音,然而它却分明地告诉他,那封揭发信上所说的全是真的。这曾一度动摇了他去西店县的决心。但到了车站,他还是买了去西店县的车票。因为他对哥哥怎么会替一个马灯厂推销产品感到有些疑问。他想哥哥是在文教部门工作的,要说他推销文具还有可能,怎么会去推销马灯呢?

西店县县城不大,陈启章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那家马灯厂,并决定先找厂长,然后再设法找那位写揭发信的“群言”。一个工人见有人找厂长,看了他一眼,然后冲着右边的一排大房子大喊了一声:“高厂长,有人找!”

随着喊声,从一间屋里走出一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人。他见了陈启章先是愣了一下,尔后又仔细看了陈启章一眼,才说:“是你找我?好,请进屋。”

高厂长把陈启章让进一间办公室,热情地让了坐,沏了茶,然后满脸堆笑地问:“是从远道而来的吧?”“从威海市来。”“您贵姓?”“免贵,姓陈。”“你是不是在北京工作?”

陈启章说:“是,这是我的工作证。”说罢,把工作证递给高厂长,但同时他又十分奇怪:他怎么知道我在北京工作呢?

高厂长把工作证接在手中,并没有打开看就对陈启章说:“你叫陈启章,陈焕章是你哥哥,对吧?”

陈启章更惊讶了,他一边点头说“对”,一边心想:这位高厂长难道会算卦相面不成,我和他素不相识,他怎么知道我叫陈启章,陈焕章是我哥哥呢?

这时高厂长才打开工作证看了看递给他,很高兴地说:“好,好,你能来就好,太好了!走,到我宿舍去!”

陈启章迷惑地跟着他走出办公室,到了隔壁就是厂长的宿舍,进屋后,他又给陈启章沏了一杯茶,放在桌子上,说:“你对我能猜出你是谁,一定感到很奇怪吧!”

陈启章没有答话,只是点了点头。

“其实,这是你的脸告诉我的。你和你哥哥长得太像了。在院子里我一见到你,就猜到了八九分。后来你又说你姓陈,我就更肯定了。我在你哥哥家看到过你的照片,你哥嫂对我说你在北京工作。”

说到这里,高厂长的表情严肃起来,并且带着几分悲痛的样子说:“你哥哥去世的消息我已经听说了,没想到他正值壮年,竟得了这样的急病。”他见陈启章用惊疑的目光望着他,又解释说:“我是前天才知道的。我们厂的汽车司机送货去威海市回来说的。你哥哥的去世对我们厂可是个巨大的损失呀!我们厂去年能转亏为盈,全靠你哥哥啦!”

说到这里,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说:“对,你还没吃饭吧,我去安排伙房做饭。”说完就匆匆出去了。

可是高厂长出去足足二十多分钟才回来,他微笑着向陈启章连连道歉:“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陈启章急于了解情况,开门见山地问:“高厂长,您早就认识我哥?”

“不,我原先只认识你嫂嫂,去年初才通过你嫂嫂认识了你哥哥。我以前在县药材公司工作,和你嫂嫂是同行,因为业务上的事情免不了去威海市。十多年前就认识你嫂嫂了。”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身上掏出一卷东西,放在桌子上。陈启章一看,是一叠很厚的十元钞票,还有一张表格。

高厂长说:“我本打算过些日子去威海市交给你嫂嫂的,正好你来了。就请你给带回去吧。这是你哥哥今年三个月的工资!”

陈启章一听,奇怪地想:什么?我哥哥的工资?哥哥是威海市教育局财供科的科长,他的工资是在教育局领,怎么这里会有他的工资?这么想着禁不住惊讶地问了一句:“我哥哥的工资?”

高厂长说:“是呀,怎么你嫂嫂没详细给你说?是这么回事,你哥哥是我们厂的产品销售顾问,每月我们给他工资一百五十元。”

一边说着,高厂长把那张表格递给陈启章。陈启章看了一眼,见上面横七竖八列着几个人的名字,名字后面有工资金额数,他把名字扫了一遍,没有发现他哥哥的名字。

这时高厂长把那摞钞票往他面前推了推,说:“一共是四百五十元,你点一下,签个字吧。”

陈启章没有答话,又看了看工资表上的名字,还是没有找到他哥哥的名字,便问高厂长:“这上面没有我哥哥的名字呀!”

“这就是。”高厂长指着工资表上最后一个名字说。

陈启章一看,上面写着“陈小明”三个字。

高厂长解释道:“没写老陈的名字,原想用一个化名,你嫂嫂说就用你侄儿的名字好了。”

陈启章终于明白了,他把那沓钱推开,说:“不,我不领!”

高厂长诧异地问:“怎么,你不是来领这笔钱的?”

陈启章突然觉得不能把他真正的来意告诉高厂长,于是便含糊地说:“我只是顺便来看看,然后回北京去。”

奇怪的是,高厂长听了他的话,竟显出若有所悟的样子,说:“噢,也好,这钱等我以后再给你嫂嫂送去。欢迎你来,欢迎你来。不瞒你说,我早就想借着你替我们的产品在北京打开销路。去年我和你嫂嫂商量,也想聘请你当我们的销售顾问,她说以后再说吧,这件事也就搁下了。这次你嫂嫂和你谈了?”

陈启章没有答话,心里说:这位厂长大人又误解了我的来意,事情真是富有戏剧性。他想他在北京只是单位里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在远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山区县城,竟然有人如此看重他,在他一点也不知情的时候,已经想聘请他做“顾问”了!

高厂长见陈启章好像在想什么,就笑笑对他说:“报酬嘛,和你哥哥一样,每月一百五十元,每年只要推销超过三万元的货就行。如果销得多,每超额一万元,可得奖金五百元……去年你哥哥超额八万多元呢!要不是你哥哥助了我们一臂之力,我们厂去年又要亏损了。”

陈启章依然没有答话。他想,看来,无需再找那个写揭发信的“群言”了,哥哥受贿的事情已经很明了了。只是有一点仍然令他十分费解:哥哥向谁去推销那么多马灯呢?

“你还是有顾虑吧?”高厂长见陈启章仍没说话,对他说,“不要怕,我们会替你保密的。你哥哥原先也是不太想干,倒是你嫂嫂想得开,帮助我们做通了你哥哥的工作,现在这样干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这也算多劳多得,为四化做贡献嘛!”

这竟然是“为四化做贡献”!陈启章简直有点啼笑皆非了。但他沉住气又问了一句:“我哥哥把你们的产品推销给谁呢?”

“他们教育局管的六十多所中学呀!你哥哥统一为他们定的货。”

“怎么,你们的产品卖给中学?”

“是呀,目前的主要销路是中学和一些工厂。”

“他们要你们的马灯做什么?”

高厂长大摇其头说:“不是马灯,搞马灯赚不了钱,总是亏损。我们把生产马灯玻璃罩的车间扩充了一下,转产玻璃仪器了。现在厂里只生产少量马灯,主要搞玻璃仪器。我们打算不久就把马灯厂正式改为玻璃仪器厂了。”

一听玻璃仪器,陈启章的心猛然一动,似乎对哥哥自杀的原因已隐约明白了一点什么……

6.良心负罪

陈启章并没把心里的激动表露出来,而是努力让声音显得比较平静:“你们都做些什么玻璃仪器?”

高厂长如数家珍地说:“大都是些化学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冷凝器、滴定管什么的,都有。不过现在工人们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要不还能扩大些业务。生产玻璃仪器,利润比马灯大多了。你想,一个烧杯的用料和一个马灯差不多,可价格相差很多……要不,我带你去车间看看怎样?”

陈启章跟着高厂长来到车间。只见车间一角堆着一堆乳白色的石英砂和好多碎玻璃。几个工人正在把这些碎玻璃往化玻璃的炉子里投。

陈启章不知道正规厂家制作玻璃仪器使用怎样的原料,但他想决不至于用些废玻璃吧,于是,他随口问了一句:“光用这些废玻璃就行了?”

高厂长说:“不,也得加些新料。我们用料比较简单,只用一些石英砂、石灰石、碱面、硼砂、长石什么的就行了。”

陈启章问:“那些大厂子也这样?”

高厂长说:“他们?他们可复杂了,配方得有十来种东西,除了我刚才说的,还要什么白云石、重晶石、绿柱石、金红石……名堂多了,每种原料还得经过化验,咱们哪有那个条件。”

在车间的另一边,陈启章看到有一些工人们正在制作玻璃仪器。他们用吹管从火红的炉口里蘸上一小块熔融得通红的玻璃,然后放在磨具里吹制成器皿。只见一个工人在吹烧瓶时,一连吹了几个都有破洞。

高厂长忙向陈启章解释:“废玻璃有杂质,活儿不好做。”

这时,那个工人终于吹成了一个烧瓶。

高厂长指指那个烧瓶说:“再退一下火,就行了。走,到成品车间看一下。”

和刚才的车间紧连着的便是堆放、包装成品的地方。工人们正把一件件玻璃仪器用纸包起来,然后装进纸箱里。他们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产品,把有毛病的、不合格的挑了出来。

陈启章拿起一个工人们用纸包起来的合格烧瓶,只见那瓶非但壁厚不均,而且上面还有两三个小黑点,比起他以前在学校上化学课使用的烧瓶简直有天渊之别。

高厂长也拿起一个烧瓶,一边看一边对陈启章说:“这是二十六中的订货,我让工人们挑细点。”

陈启章问:“是威海市二十六中?”

“对,也是有名的重点中学。听说在威海市,除了十五中就数这个中学最好了。唉,越是重点中学,头越难剃。去年十五中就嫌质量不好,非要退货。”说到这里,高厂长压低声音,几乎是附在陈启章的耳边说,“他们找到你哥哥,你哥哥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重点中学带头扶植本省工业的发展,不要把钱都让外省的工厂赚去。但他们就是不买这个账。最后你哥哥不知给他们学校增拨了一些什么经费,我们又给他们学校的有关人员上了点贡,才算解决了问题。”

高厂长的话音很低,然而却像惊雷震撼着陈启章的鼓膜。他痴呆地望着手里的烧瓶,透过那呈球形的透明玻璃器皿,他仿佛看到了侄儿小明那缠满绷带的脸。哥哥为图私利,凭借自己的职权,几乎是强制性地推销这些劣等玻璃器皿,从而导致了他最疼爱的独生儿子双目失明,面容被毁。这个后果大概是哥哥之前绝对没有想到的……

陈启章不能再想下去了,他转身走出了这个成品车间。高厂长见他的面色很难看,边走边关心地问:“你怎么啦?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陈启章随口说:“不,没什么。”

于是,高厂长又带陈启章回到他的宿舍,只见桌上已经摆上了丰盛的饭菜和两瓶酒。高厂长冲陈启章笑笑说:“请用点便饭。我们这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多包涵。”

此刻,陈启章也许是只顾想事了,竟不由自主地按高厂长的话坐在了酒宴桌边。坐下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手里还拿着那个玻璃烧瓶。这时,一个中年人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和一张卷起来的纸走进屋来,对高厂长说:“高厂长,按你的吩咐都准备好了。”说完,他把那张纸和信封递给高厂长,然后转身走了。

高厂长把信封抖了抖,露出一叠人民币。他又把那张纸打开,是一张印制得很考究的纸,通常用来写奖状的那种,上面已经用毛笔写上了字。

高厂长客气地说:“这是你的顾问聘请书和头一个月的报酬。我们厂现在关键是销路,北京可是个大市场,今后多拜托啦!这聘书已经写好了,只是名字还空着没有填。你看用个什么化名呢?”

高厂长顿了顿说:“要不,也用你孩子的名字吧?”

陈启章一听,脸顿时变了色,声调异常地从嘴里吐出“什么”二字,然后站起身来,拉开门走了出去。

高厂长对陈启章的举动感到莫名其妙,赶紧追出去:“老陈,你要去哪儿?”

“回北京!”陈启章说着,脚步没有停,头也没有回。

高厂长吃惊地说:“什么?不吃饭就要走?”

陈启章没有答话,只顾向厂门口走去。

高厂长抢上两步,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压低声音对他说:“聘书和钱都不拿?”

陈启章挣脱了高厂长的手,依旧大步向门口走去。他这时的神态和行动使高厂长感到惊愕奇怪。他有些茫然地说:“也好,等我以后去北京时给你带去……”

陈启章几乎是小跑着到了西店县车站。这时他忽然发现,他的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有黑点的烧瓶……

此时,陈启章终于完全明白,嫂嫂和老刘都没有说对哥哥的死因。或者说,他们只是说对了哥哥死因的一半。哥哥既非单纯因为心疼受伤的儿子而自杀,也不是由于受贿的事被人揭发出来而畏罪自杀。他认为哥哥自杀的真正原因是:当他知道儿子双目变瞎、面容被毁是劣质烧瓶所致,而这劣质产品恰恰是他受贿后强行推销的,他觉悟到了自己对儿子的罪过,做父亲的良心使他再也无颜看见拆除绷带后儿子的脸……

然而,促成哥哥自杀的决心里,除了做父亲的良心外,是否也有作为一个干部的良心?作为一个人的良心?

令陈启章痛心的是:当初,当嫂嫂贪污了少量的卖药款时,哥哥感到那样的不安,而现在他却接受了五千多元的贿赂。这种转化是由于受到嫂嫂的影响,还是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陈启章不得而知。但他明白,一个有黑点的烧瓶是容易破碎的。也许,在哥哥身上原来就有这样的黑点。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最后终于良心发现了。

分类:中篇故事 作者:峻 峰 期刊:《故事会》2007年2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