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1年08期 > 〖央企故事〗三代情缘今再续

〖央企故事〗三代情缘今再续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8-22 20:15:26

50多年前,一支如今已经“消失”的部队,用血和肉,用理想和信念,在大西南险恶的崇山峻岭中,建起了一座钢铁长城——成昆铁路。

说起成昆铁路,那可了不得。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949年之前,四川境内没有一寸铁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靠着双脚挺进大西南的。后来,党中央作出了“搞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成昆铁路正是其中一项重点工程。由于施工极其困难,修建成昆铁路在当时被外国人称为“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纷纷惊呼:“中国人疯了!”

1958年7月,成昆铁路正式动工,但开工不久,便遇上了持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如何吃饱肚子”成为了当时困扰国人的最大难题。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压缩,一批重大建设工程被迫搁置,其中就包括开工不到一年的成昆铁路。

然而,成昆铁路毕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意义,没钱了只能停,有钱了还得修。就这样,此后的三年间,成昆铁路工程三次停工,又三次开工……

1965年秋天,铁道部第二局十二处由于施工人员短缺,来到四川省安岳县招工。当时,年仅19岁的韩礼芳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听说要招工人参加成昆铁路修建,便毅然选择了离开家庭,背起行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韩礼芳同去的有数百位同乡,经过四天的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四川省喜德县,这里正是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的所在地。

一位老工人回忆说:“那时修铁路全靠人力,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很多东西只能靠我们一步一步地往上搬。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很多隧道开挖钻孔,都是我们先拿大锤和钢钎一点点凿出孔来,然后再爆破的。”受施工条件的限制,沙木拉达隧道的施工难度之高,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不仅如此,工人们甚至会面临生命危险。在施工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悲壮的一幕:工人们在高山上宿营,白天,一场暴雨冲走了他们的被子;夜里,一场大雪又不期而至。第二天早晨再看,帐篷不见了,工人们蜷曲的身子像一座座“雪丘”。哨声一响,“雪丘”们立刻开始松动,一个个“雪丘”变成了雪人,慢慢地站了起来,然而,有两座“雪丘”却静卧在雪原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一天,不幸突然降临到了年仅22岁的韩礼芳的身上。在那之前,韩礼芳还在隧道口找人拍了一张照片,准备寄给远方的妻子。三年来,他与世隔绝,一直没能与家里联系,终于有机会把照片寄给妻子看看,也算是给她的慰藉。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张照片竟然成了夫妻俩的“最后一面”。

1968年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奔腾而下,洪水来得那么急、那么猛,几十个鲜活的生命甚至来不及发出声音,就被汹涌的洪水卷走了,韩礼芳也在此次灾害中不幸遇难。

得知噩耗后,韩礼芳的妻子痛不欲生,她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可是,两个女儿还这么小,一个7岁,另一个才4岁,她们连妈妈心中的悲痛都不能理解,要是没有了妈妈,她们该怎么办呢?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韩礼芳的妻子擦干了脸上的泪,心里默念着:“礼芳,你走好,我会好好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

当时,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出远门很不方便,韩礼芳的妻子没来得及见上丈夫最后一面。就这样耽搁了一年又一年,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韩礼芳的妻子无数次想去给丈夫扫墓,却根本找不到丈夫埋在哪里,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亲是为国家建设牺牲的,他是一位英雄。”

这年清明节,大女儿突然眼泪汪汪地对韩礼芳的妻子说:“娘,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爹的坟地上长满了荒草,我想去给爹拔拔草呀!”小女儿也抽泣着附和:“娘,我也想给爹磕个头,爹到底埋在哪呀?”韩礼芳的妻子望着两个女儿,唯有泪水涟涟,一声长叹。没能为韩礼芳扫墓,早就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遗憾。几十年来,母女三人在成昆铁路沿线走访了上百个地方,打听了很多人,有人说韩礼芳被葬在广东,有人说他被葬在四川,还有人说在成昆铁路的山洞口……她们一次次确认,换回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2016年,中铁隧道局集团重返大凉山,再次承担了建设新成昆铁路的任务。2017年,中铁隧道局集团举行了盛大的“重返沙木拉达”活动,用以缅怀历史,传承壮志。一位企业劳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他叫母永奇,而他的外公,正是去世了將近50年的韩礼芳!

有时候,上天在冥冥之中好像有所安排,一家人几十年未了的心愿,居然在不经意间达成了。那天,母永奇在给烈士们献花,突然,他看到石碑上有个熟悉的名字:韩礼芳。他惊呆了:“这不是我外公的名字吗?”他揉了揉眼睛,没错,就是外公的名字!母永奇的心里又激动又沉重,他赶紧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发过去照片,经过确认,那的确是他外公的陵墓。

得知这一消息,母永奇的家人连夜乘火车赶到了沙木拉达烈士陵园的所在地——四川省喜德县。下火车时,一位73岁高龄的老太太走路颤颤巍巍的,她的腿脚和眼睛都已浮肿,赶路的步伐却热切又坚定,她正是母永奇的外婆、韩礼芳的妻子!

青山处处埋忠骨,还身何须桑梓地。将近50年的苦苦寻找,今朝终得相见,虽是一座青冢,却让一家人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

在碑前,一家人含着热泪,默默地肃立着。韩礼芳的妻子忍着锥心的伤痛,抹了一把泪,说:“礼芳,我来看你啦……”

英雄的事业,还需要英雄的好儿郎来继承和弘扬,母永奇深情地说:“我只在照片上见过外公,也听母亲提起过外公的生活点滴,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得自己和外公如此亲近。有时候我在想,外公为国家的铁路建设事业奉献了生命,作为他的后代,我该怎么做,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中铁隧道局集团的一名盾构主司机,母永奇翻阅了几百万字的技术资料,记下了12本厚厚的学习心得,由他创造的渣土改良掘进方法在盾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他先后参与盾构拆装十余次,深入了解了盾构的每一个零部件。目前,他担任国内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的主司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工匠”名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一枚枚奖章,一本本获奖证书,见证着母永奇的努力和奋斗。

三代情缘,岁月如歌,往事并不如烟……

(发稿编辑:姚自豪)

分类:央企故事 作者:冯晓博 期刊:《故事会》2021年8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