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养猫,公仔。刚在微信上晒了,他马上跳出来,要给介绍对象:“我这儿有只孟加拉,一身黑!俩大黄眼睛,漂亮!甭提多聪明了,会自己开门!六岁啦。”前边的话还挺诱惑,可六岁了,不行,我们的仔连一岁还不到呢,说是“女大三,抱金砖”,大媳妇的气恐怕受不了。于是,婉拒。
没过几天,他又来电话了:“一身白,连根杂毛都没有!给了个朋友,养不了又退回来啦,退的时候直掉眼泪,舍不得。”想想,还是谢绝了。我没存着让猫繁衍后代的心,只好辜负老哥哥的盛情。
也就是对他,咋着他都不会生气的。他是个快乐的老头儿,真正从心底洋溢着快乐的老头儿。
快乐的老头儿叫李迪。可快乐的老头儿却走了。想想上天真的不公平,这么快乐的人,干吗叫他那么早回去呢?老天爷也闷了,想散散心?聊聊文学?或者……聊聊猫?
也真怪,听说他走了,我却先想到猫。于是,思如潮涌。
快乐的人养猫,善良的人养猫,快乐而善良的人养流浪猫。可像他这样养流浪猫的,我没见过。小院,牡丹花丛中盖了猫舍,冬天竟然装有暖气!喂猫食,每周改善伙食时有虾,有鸡胸。猫病了,送医院,管治。猫们在他这儿来去自由,当然,来的多,走的少,谁不贪恋这么舒适的生活呢。猫们因为有老头儿李迪而幸福,而李迪的生活,也因猫们的存在,而更快乐,有滋有味。
他养猫的小院,离我们的办公地很近。常常有几个搞文学的朋友在我们这儿小聚,我就会打电话:“在家?来,聚聚。”按说,这不礼貌,俗话说:“三日为请,两日为叫,当天是提溜”,但于他,没这么多说法。他喜欢与朋友间的交流,我们喜欢他那无拘无束的笑容。于是,他翩然而至,骑着他的老自行车,总是那身标志性的红衣白裤。他在我们这儿,认识了许多的公安作家,很多后来成为挚友。大家尊敬长者,席间总是第一个给他敬酒。他不多喝,却总认认真真地举杯,他知道,人们为什么敬重他。
从《傍晚敲门的女人》(《啄木鸟》1984年第4期),到《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啄木鸟》2011年第12期),再到《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啄木鸟》2018年8-9期),几十年写公安,他常恍惚,我们也常疑虑:李迪是公安的人吧?李迪是公安作家吧?李迪和公安,维系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一个人的快乐,当然并不仅仅是有猫就可以了,也不仅仅是酒桌上的欢歌笑语。人是丰富的,丰富在于有灵魂,有思想,由灵魂和思想而塑造出的快乐,才是真快乐。李迪是作家,是著名作家,他的灵魂和思想选择了公安题材作为他的立足点和腾飞处。而作家的灵魂和思想,似乎大多应该是沉重的,是悲天悯人的,而他不是,他始终快乐,他用他的快乐影响着他的读者,也改造着似乎天生悲壮的公安题材。即使是悲剧,在他的笔下,也会有泪中带笑的滋味,有带着咸味的希望。李迪于公安文学,不仅是一个重要作家,更是一个在公安文学发展进程中、在节点上不断有突出贡献的重要作家。《傍晚敲门的女人》,新时期中国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公安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语言突破之作。《警官王快乐》(《啄木鸟》2015年2-5期),精短小说的创新之作……对,特别需要提出的,就是王快乐!一个快乐的名字,一个李迪笔下标志性的人物,一个融汇了李迪性格、李迪风采的和蔼可亲的老警察形象。李迪说:“我写王快乐,哪儿淘来那么些故事?两个字:生活。生活是一口井。找到井,有水喝。”
李迪的快乐,是上天赐予他的福分。他的一生,也多坎坷。十八岁去兵团,却诸事不顺;二十三岁侥幸入伍,脱下军装后当编辑,出国。居昆明,回北京。兜兜转转,百炼成钢,快乐却依然,善良也依然。他热心地在生活中打井汲水,也热心地为朋友们办各种事,包括给猫介绍对象。他更热心于组织各种与文学有关的活动,采风,研讨,编辑出书,每每有事情,这老头儿一定是不辞劳苦地奔跑在一线,像个冲锋陷阵的老战士。组织中国作家代表团去贵州公安机关采访,他主动为大家订机票,挨个儿叮嘱时间、地点,比会务组还忙。采访归来,又一个个地追问稿子的完成情况。还有一回,他正在北方采訪,南方有个省份的公安机关想请他去授课,他愣是把回北京取衣服的时间给利用了:“我上午到北京,拿上衣服,下午就奔他们那儿!你告诉他们,课安排在第二天上午,我下午就可以直接飞啦,晚上不耽误采访!”担心他太劳累,他笑道,“没事儿,我身体好。”
他确实身体好,六十多岁了,还能做一百个俯卧撑,再来一百个仰卧起坐。没事儿早晨起来,到公园参加跳“僵尸舞”。他觉得那群老头儿老太太都跳得太好,自己却跳得太僵硬,故而快乐地自嘲。但是,我知道,他这样的奔波,更是源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对公安事业的热爱。
这么身体好的老头儿,这么热爱生活的老头儿,却没能战胜病魔。老天爷俯视凡间,挑挑拣拣,把这个快乐的老头儿给叫走了。也是,谁不喜欢被快乐感染、与快乐相伴呢?
李迪走了。微信中一片流泪的表情包。表情包其实是个好东西,人们有时用语言都难以表述清楚的情感,一个普通的圆脸、几条简单的线条,却能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理解。看着这一片的泪水,我想:李迪,我们的好兄长,恐怕你并不喜欢这样的送别吧?你是不是更希望我们笑着凝望你的背影呢?
两本你的新作,《永和人家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啄木鸟》2020年第8期),带着浓重的墨香,放到了沉睡着的你的身边。我读过其中的片段,我知道你的语言仍然洋溢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对扶贫攻坚事业的信心,来自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也来自你自己一生奋斗的荣耀和欣喜。
这个被上天赐予了快乐福分的老头儿,走了。他快乐的脚步声,却仍然在我们耳边久久回响,留下的,是一种快乐的、坚强的精神。
责任编辑/吴贺佳
分类:散文随笔 作者:张策 期刊:《啄木鸟》202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