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啄木鸟 > 啄木鸟2022年4期 > 〖纪实作品〗第三十四个春天

〖纪实作品〗第三十四个春天

分类:啄木鸟 更新时间:2022-12-31 19:23:56

1986年11月,上海。

这一天,黄浦江烟笼雾罩,整个城市被一场秋雨打湿,一列火车冲破稀疏的雨幕,奔驰在秋天色彩斑斓的大地上。一个小伙儿胸前佩戴着光荣花坐在靠近车窗的座位。红绸花将那张年轻的脸庞映衬得英气勃勃。这名年轻的退伍军人一直保持着军姿,眼睛盯着窗外飞掠而过的田野河流、乡镇村庄,默默向这片生活战斗过三年的土地告别。

他就是刘安,时年二十一岁。

刘安的父亲是1947年参军入伍的四野老兵,随大军一路南下解放了海南岛,之后又开赴朝鲜战场,回国后成了新中国第一批空军战士。退伍后,他成了北京运输九厂的一名工人。1983年夏季,儿子刘安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一中完成高中学业后,恰逢秋季国家征兵,他义无反顾地追随父亲的脚步应征入伍,成了上海某部队的一名战士。

三年时间,这个毛头小伙儿在黄浦江畔淬炼成钢,部队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他本来有机会在部队提干,而家里父母身体不好,刘安是唯一的男孩儿,现在是他该为家庭出把力的时候了。刘安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满满激情和些许茫然坐上了返京的列车,他觉得自己此时配得上男人这个成熟的称谓了,无论迎接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都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它们。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朝着价值多元的經济社会转型,城市流动人口突飞猛进地增长,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时,首都公安工作也进入了历史上第一次快速发展期。北京市公安局所属各分局根据管辖人口等实际情况,结合街道和乡镇设置,调整划分派出所管界,完善机构设置,补充更新警力。回到家乡后,刘安便得知丰台分局在招录新警,他想,如果自己能穿上警服,也算是弥补了脱下军装的遗憾。他果断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被顺利录取,接下来是半年时间的新警培训。

1987年8月1日,经北京市公安局批准,丰台分局原铁匠营派出所辖区一分为三。原铁匠营派出所更名为蒲黄榆派出所,办公地点不变。另外,新成立东铁匠营派出所和方庄派出所。就在蒲黄榆派出所刚刚成立半个多月,1987年8月18日,背着铺盖卷的刘安便精神抖擞地站在了派出所大门前。

“‘周志明前来报到!”刘安心中喃喃。他掂掂背包,一步踏进派出所大门。那个时候,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剧中,年轻警察周志明成了很多人的青春偶像,在一批青年人心中埋下警察梦想,更是将刘安他们这些正在警校培训的“准警官”激励得热血沸腾。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蒲黄榆,我来了!在派出所这个人生舞台上,刘安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像周志明那样一展身手了。

多年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那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时,刘安惊诧地看到里面竟然是一片空白。随着蹁跹舞者的出现,他发现:这多像一幅人生画卷啊!命运只负责提供时间和空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画卷上的舞者,画出的画活色生香也好,潦草糊涂也罢,每一笔都是你自己的足迹。

顿悟之时,刘安已过四十。五十五岁上,他猝然掷笔,将一幅没有完成但足以让人感慨万千的人生画作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第一章小卒过河顶大山

京韵大鼓《小卒过河》:马走日来象飞田,士相不离那将帅边,车跑直路炮翻山咧,卒子虽小堪大用,他一门心思嗯呐,一门心思拱向前……

一、安营扎寨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着差距。

初到蒲黄榆派出所,所里安排王云龙做他的师傅,整天带着他下片儿。两年后,刘安开始单挑儿,做起了片儿警。没干警察时眼热,干上警察才发觉跟他想象的差着十万八千里。他是奔着危难之中显身手来的,可整天和群众打交道,哪有显身手的机会,整天鸡毛蒜皮满天飞。刘安沸腾的血液流速渐缓,温度渐凉。

过来的老同志明白也理解这个“生瓜蛋子”的想法,他们说不出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引导他:“人家‘打,咱们‘防,公安工作从来都是打防结合,都是革命工作,做不了‘周志明,当‘马天民也挺好啊!”

当时的刘安还理解不了当“马天民”的意义,他几次找所领导要求调换岗位。领导看看他说:“你先干半年再说……”半年后,刘安又去找,领导还是笑眯眯地看着他,说:“你再干半年再说……”如此三番,他就不找了。

多年后,当刘安胸前挂满奖章,一次次在颁奖台上接受表彰的时候,他才理解当年所领导的良苦用心。当年所领导给他使的招儿叫“墩苗”,新苗刚栽下的时候,多墩一墩,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就这样,刘安在蒲黄榆地界墩住了苗,扎下了根,拔起了身。

蒲黄榆这个地名乍一听很有诗意。又是蒲又是榆的,有点儿《诗经》里蒹葭苍苍的味道,曾经居住于此的汪曾祺先生考证,蒲黄榆实际是三个旧地名的缩称。有人在汪先生考证的基础上补证:1954年,丰台的蒲庄、黄土坑、榆树村组成合作社,得起个名,就各取一字,成了蒲黄榆。这个补证过的说法靠谱。

位于南二环与南三环之间的蒲黄榆知名度不高,可它的几个“街坊”却是大名鼎鼎。它的北面,步行不过十多分钟,就到了举世闻名的天坛公园;西面,紧邻东城区百荣世贸航母,沿南中轴路往南不远是无数“北漂”打拼人生的木樨园商圈和大红门商圈;东面,一条马路之隔就是当时号称亚洲最大、1994年9月建成的方庄住宅区。从地理位置上讲,蒲黄榆这个历史上由三个村庄组成的“小夹角”变成了北京南城的一个“大夹角”。

刘安先后管过蒲黄榆一里、蒲安北里、蒲黄榆四里。最难的是1996年管理蒲黄榆一里、蒲安北里的时候。那时,刘安工作已到了第十个年头上,十年间全国治安形势出现了新变化。

1996年2月8日上午9点50分,一名蒙面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持枪将停在工商银行泔水桥分理处门前的一辆运钞车洗劫,射杀两名银行员工、杀伤一人后,劫走百余万元巨款。这是共和国首都北京首次发生持枪抢劫银行运钞车案。1996年3月31日至4月22日,北京、河北连续发生袭击解放军哨兵、袭击人民警察的恶性案件,震惊全国——这就是当年号称“中国刑侦一号案”的白宝山案件。一方面耸人听闻的重特大案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抢劫、抢夺、入室盗窃、街头诈骗等侵财类犯罪案件多发高发。1996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严打”整治斗争。

诸多治安问题体现在基层,就成了社会基本面的治安状况,刚接手这两个社区的时候,刘安脑袋疼了一宿。甭瞧巴掌大一块地儿,糟心事却不少。出门看天儿,进门看脸儿。110警情,一地治安状况的晴雨表,他的片儿警情贡献率超高。

蒲黄榆一里和蒲安北里都把边抱角,一个挨着蒲黄榆路,一个挨着安乐林路。往好了说是繁华,说难听点儿,岂是一个“乱”字了得!百姓夜里睡得好好的,早上刚醒就蒙了:衣裳跑哪儿去啦?再看,窗开户敞,翻开兜的上衣下衣扬一楼道。甭说,夜里肯定进贼啦。他的片儿入室盗窃案件一年下来平均发生十多起,盗窃机动车案件一年也有四五起。这样的事有一起就够了。大爷大妈早上遛弯儿腿不闲着,嘴也不闲着,一嚷嚷开,北京南城的老百姓夜里就都睡不着了。每当这个时候,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负有安全之责的警察,唠完嗑儿最后往往甩街上这么一句:您说,那么多警察整天忙啥呢?

刘安没闲着。

这一年,公安部根据全国治安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出台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提出创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安全责任区的工作目标。每有案件发生,刘安脸上像被人抹了一层坑底泥,居民那一道道小眼神儿够刘安喝一壶的。搞测评,不给你划大叉子算对不起你。在社区转了几天,结合相关文件精神,他大体捋出了工作思路。过去建设的小区都先天不足,这两个小区也是四开八敞,又临街向道,出入口太多。只有将小区封闭起来,才能把发案压下来。

这事并不像扎寨子那么简单。蒲安北里小区秩序乱、发案多,是最该封闭的地区。万事开头难,既然难,就从最难的开始。他多次找到小区的开发公司,希望公司出资对小区封闭。

在中国的社会管理中,公安起的作用往往是这样表述的——“推动”或“牵动”。这就注定你要扮演的是一个尴尬的角色。推动,推动,你推一推,他才动一动。还一度自诩为“第一推手”;牵动,牵动,你能牵动谁?反过来,谁都能牵动你。这事从公共安全角度考虑,意义何其大矣!可是,这个理念你灌不到公司领导脑子里去,因为领导考虑非常实际——封闭小区要用工吧,要用料吧,最终都要落实在钱上。别的甭说,光是人工的三茶六饭就变成了一个个具体又现实的困难。

1997年7月里的一天,响晴白日,骄阳似火。刘安拽上街道办事处的一位同志当外援要去公司总部找领导再说道说道。刚跳上所里那台老掉牙的后开门212吉普车,办事处的同志说:“安哥,这车嘎啦啦的,响儿不对呀!”刘安拧着眉,他不想让这破车把事搅了。看了眼仪表盘,嘴上说没事,心里也犯着嘀咕。两人一路谁也不敢说话,拎着心吊着胆走到东单附近果然出了状况。吉普车在马路中间吭哧了两下,发动机熄了火,就听水箱咕嘟咕嘟开了锅,接着车头罩了一层白烟。后边汽车喇叭响成一片,两人屁股刚离车座就出了一身臭汗,怎么说车停路当间也不叫个事啊。两人吭哧吭哧把趴了窝的破车鼓捣进路边一条胡同停好。

“咋办?”办事处的同志甩着满脑门儿汗珠子问。

“走!”

两个人走了四里多地,终于望见了公司的大门。那天的罪没白遭。从公司大门出来时红日已经西坠,暑热未退,他们浑身却有着打通任督二脉的清爽。经理被他们这份干事情的执拗劲儿感动,最后说:“你们也真不容易!”终于答应出资十万元封闭蒲安北里小区。1998年1月,蒲安北里实现封闭管理。放火趁风,打铁趁热。刘安说干就干,将敞了几十年的蒲黄榆一里小区也封闭了起来。

二、红袖标和银信箱

2000年,蒲黄榆一里、四里东、四里西三片社区合并成蒲黄榆第二社区,刘安接管了第二社区。为种好这块责任田,刘安奔波于社区党委和辖区内单位、商业门店,在他的多方协调下,组建了五支义务巡逻队和一百二十七人组成的义务楼院看护队。为提高巡逻队伍的防范水平,利用每个月社区召开党员大会、居民组长会议的时机,要求最后给自己留点儿时间,向队员通报警情,讲解防范技能。依靠群防群治力量,他打掉过专门在大型商场盗窃手机的团伙,发现并解救过被拐卖的儿童,还打掉过一个贩毒团伙。

2012年5月13日清晨,明亮的阳光打亮了蒲黄榆第二社区内行道树的枝头。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人们远远看见19号楼下一位戴着红袖标的阿姨正在值守,熟悉的人们打着招呼:“庞阿姨,早啊!”“庞阿姨,这么早就巡逻啊!”“庞阿姨,多注意身体啊!”庞阿姨一一回应着大家亲切的问候。人们没有想到,这是她最后一班岗,也是大家见她的最后一面。傍晚,还戴着红袖标的庞阿姨就离世了。

说起庞秀珍的离去,社区里的老人们没有不流泪的。阿姨是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老人,不幸的是两年前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坚强的她得知病情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和社区领导请了假,说去外地旅游。殊不知,阿姨是要去医院做手术,她怕老姐妹老伙伴们为她担心。她是社区治安巡逻队队员,每天喜欢和一群老伙伴们戴着红袖标在楼底下转悠。

这位空巢老人,老伴儿去世多年,女儿成家在外區居住,想接她过去一块儿生活,可阿姨舍不得离开这里。一提这事,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说死也要死在这儿。女儿说:“您有个好歹,我离得远,没法儿照顾您。”

“没事,你只管忙你的,社区里有这么多人呐!他们会管我的。别人不相信,你还不相信刘安和徐长秀吗?你就一百个放心吧!”刘安是片儿警,徐长秀时任社区党委书记。无奈之下女儿只得作罢,但还是不放心,每天打个电话询问母亲平安。几次接触刘安、徐长秀后,她才彻底放下心来。

庞阿姨擅长花鼓、秧歌,组织的老年花鼓队给社区居民带来很多欢乐,这些都是后来的事。老伴儿刚去世那两年她傻了一般。一次,刘安和徐长秀走访慰问中了解到了她的情况,两人出门一合计,不能再让她长期在家里这样待下去,否则会闷出毛病的,得给她找些事儿干。得知她擅长花鼓、秧歌,就组建了社区花鼓队,任命她为花鼓队的队长。这个爱好跟写字画画儿不一样,那些爱好一个人闷在家里自娱自乐就行,花鼓、秧歌是带有表演性质的室外运动,刘安负责组织起来了队伍,还负责给她们找地方活动。

刘安有招儿,社区有大小近百家单位呢,赶上饭店开业、理发店开业、单位搞活动,刘安知道了都为她们联系,让花鼓队到场助兴。五颜六色的花鼓队员花枝招展一上场,锣鼓家伙点儿一响,气氛就上来了,她们因此受到了欢迎。渐渐地,社区以外的门店开业或者单位举办活动也来邀请她们助阵。

情感的付出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在得知社区要重新组建治安巡逻队后,庞阿姨第一个报了名。在治安巡逻队成立大会上,她高兴地说:“生活中,片儿警刘安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只要他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不中用,我就尽最大努力为社区做点儿事,当治安巡逻员是为社区好,那我就当,而且一定要当好。”说到做到,每次遇到陌生面孔,庞阿姨警惕的目光先过一遍筛子。她经常看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把从上面看到的案例讲给老姐妹听。

像庞阿姨这样的人不断加入,后来,社区群防群治力量发展到142人,刘安将他们分组、分片、分段负责社区治安巡逻。这些力量覆盖各个楼门、街巷和繁华地段,又组建了一支由十名保安员组成的专职治安巡逻力量,弥补夜间防控空白。

庞阿姨在北京肿瘤医院住院做手术期间,刘安和徐书记专程看望。出院后,她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每次去医院做化疗,刘安都安排爱心车队接送。可是,坚持治疗也没有阻止癌细胞扩散,她体内很多部位都发现了癌变组织。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她想还能做点儿什么呢?那天,就将洗净的红袖标认真地戴在胳膊上,拖着孱弱的身子,吃力地走下楼去。

2012年5月13日上午的一个多小时,她在自己治安巡逻员的岗位上坚持站完了最后一班岗。

现在走在蒲黄榆第二社区的楼宇间,依然随处可见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银色小信箱。这些小信箱被牢牢钉在楼门口的墙壁上,上面印着“有事找民警”和联系电话,这是刘安与大家交心沟通的一座桥。

社区民警讲究“五勤”,其中一勤就是“腿勤”。有时间刘安揣个小本子就走访群众,数十年来从未间断,谁家有点儿特殊,都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几年下来,他感觉自己走访的范围毕竟有限,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心声呢?

2002年初,楼门口的墙壁上一夜之间出现了二十多个小信箱,居民们初次看见“有事找民警”几个字时,心里暖乎乎的。别小瞧这五个字,组合在一起,公开出去就是对老百姓的承诺。

居民还真有事通过小信箱找到了刘安。2010年12月,多位居民反映同一个问题:社区大门对面路边停放着一辆1041大货车,占据居民出行的便道非法收购废品。这事虽然出在刘安的管片儿,但不是警察的职责范围。然而,小信箱不是聋子耳朵,这是民意,民意大如天。

刘安将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最终非法收购废品的占道车辆被取缔。十余名群众联名给蒲黄榆派出所送去一面锦旗,抖开锦旗,“真心为民,捍卫平安”八个金色大字令人震撼。

三、干啥吆喝啥

“干啥吆喝啥”,社区民警就该吆喝“平安”二字。你也许想不到,刘安管片儿的平安真是他一路“吆喝”出来的。

2002年前后,蒲黄榆第二社区有了独特一景。每天上下午定时定点总有小喇叭声在居民楼间响起:“各家夜间关好门窗,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防止溜门钻窗……”居民循声向楼下望去,见到一个警察手持喊话筒正穿行小区。刘安就像个小贩儿一样,沿街吆喝“平安”。

警方为啥老提“见警率”?因为“见警率”关系到群众的“安全感”。坏人见警,如鸟雀见铳;群众见警,如鸟雀见林。刘安用这个小喇叭让你即使见不到警察的面儿,也能听见警察的声儿。这声音,听着就安心。

刘安这一“吆喝”,“吆喝”了八年。

这招儿也有过时的时候,过去收破烂儿的、磨剪子磨刀的、換纱窗的都沿街吆喝,可现在小喇叭再一嚷嚷,居民不投诉你噪音扰民才怪呢。随着社会发展和传媒方式的改变,小喇叭不再适用社区防范了。怎么办呢?安全防范宣传可是片儿警的正差。刘安又想出一招儿,社区里不是老年人多嘛——对老年人就得用老办法。你想啊,他们都是听着大喇叭和戏匣子长大的,刘安寻思着建立一个社区广播站,把小喇叭换成大喇叭。主意拿定,他就去找派出所和社区领导争取支持,批资金,购设备,布线设点,安装调试。十多平方米的社区警务室搬进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支起两个麦克风,构成了北京独一无二的社区广播站。

2011年3月1日,蒲黄榆第二社区六个点位的喇叭同时响起了刘安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刘安,现在播送警情通报,请小区内的居民朋友不要把汽车放在没有停车位的地方,要注意车内不要放置贵重物品……”

为了避免扰民,这个被命名为“平安之声”的广播站跟电台一样有时有晌,每天10时至11时首播,16时至17时重播,这两个时段正是大爷大妈出来遛弯儿、买菜、锻炼身体的时间。广播开设了多个栏目、包括了多方面内容:“法治在线”通报日常警情,宣传法律知识;“茶余饭后”介绍生活常识、养生妙招,分享每天新鲜事;“英雄故事选播”讲述革命先辈事迹;“大家说”还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这么说吧,只要对小区居民有益的事情都会成为广播内容。互联网、手机啥的老人们不会用,刘安在大喇叭里告诉他们外边的大事小情,让他们耳聪目明。关键是,那几年诈骗案件的特点是街头诈骗案件高发、花样层出不穷,刘安的大喇叭一嚷嚷,骗子再想从大爷大妈身上捞什么“业绩”就不容易了。

刘安的工作方法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创新。后来,他还办了《平安之声报》,开通了QQ群,注册了新浪微博“民警刘安”账号,等等。2011年7月20日,刘安和社区党委共同筹划成立“蒲黄榆第二社区警校”,搭建了一个新的警民沟通和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平台。第一堂课上,刘安就迫不及待地向居民“吆喝”起了高科技——“门磁报警器”。那几年,最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就是钻窗入室盗窃案件。大半夜的家里进贼,甭说赶上这事,想想都瘆得慌。所以,那几年安装防护栏的人家特别多,不仅低层住户装,高层住户也装。装完护栏是安全了,可家家都成了鸽子笼。而且防护栏高高低低,样式不一,让本来就显破旧的社区外观更加凌乱不堪。

刘安想,防侵入光靠物防不行,得上手段。他“吆喝”的这种“门磁报警器”烟盒大小、工作原理简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感应器,一部分是磁铁,分装在窗框和推拉扇的框上,当两者分开一定距离,感应器感应到磁力线断开就会报警。

乍一出现,居民觉得新鲜,纷纷装在自家门窗上。然而没过多久,刘安便遭遇了退货,说这玩意儿分不出好人坏人。

原来,“门磁报警器”不仅睡觉前要设防,白天也要撤防。这事一忘就麻烦,早上起来一推窗户一通吱哇乱叫。社区党委副书记郭丽娟跟刘安开玩笑:“人家不是说嘛,不见鬼子不挂弦儿,你这倒好,贼没吓着,把自己个儿吓得心口乱突突。”

刘安蔫了,郭大姐接着说:“安子,你到我家看看去,我家老头子有好招儿。”到郭大姐家一看,原来就是在窗框合适的位置钻个眼儿,晚上拿根钉子一销,再能耐的窗子从外边也推不开。

刘安一拍脑门儿,妙!再看,窗台下还摆着些瓶瓶罐罐绊脚的东西,郭大姐说:“你《地雷战》白瞧啦?只要蹚上这土地雷,叮当山响,吓也吓死他!”

刘安冲郭大姐直伸大拇指,立马把她家的经验带到了社区警校课堂。

现在回望刘安走过的路,他的创新意识和做法也是基层民警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进取的缩影。人防、物防、技防,种种举措,有形的无形的,有声的无声的,经过多年努力,刘安将蒲黄榆第二社区筑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谁进这座庙都绕不开他这个把守庙门的护法天王。社区来了生人,居民瞧着不靠谱就给刘安打电话;谁手机接到推销电话、短信也會告诉刘安;就连入户查水表,居民都要打电话问问刘安有没有这档子事,才给开门。所以,社区老年人几乎没有上当受骗的,社区的治安状况也明显好转,一直保持低发案率。2011年,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实现“零”发案。

时光如梭,世事如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使命。刘安在蒲黄榆社区三十四年,为了社区的平安,他一步一步往前拱,只进不退。

第二章人心金不换

京韵大鼓《心中秤》:人人心中有杆秤,半斤八两各自清;人心换人心呐,八两它换半斤;金子终须金子换啊,换来的人心似黄金呐……

一、找“腿儿”

一个美丽的秋日午后,和煦的阳光下刘安推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坐着一位大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知道的以为这是一对孝子慈母。其实不然,车上的大妈是位孤寡老人,叫冷静。冷大妈和刘安相识时已经七十多岁了,那时刘安刚接管蒲黄榆一里、四里不久。

那次,大妈专门找到刘安。她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黑白参半的头发迎风往后背着,纹丝不乱,绷着脸一板一眼对他说:“听说你是咱这片的片儿警,我想和你说件事。”

“大妈,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刘安脸上笑着,心里却觉得这个老太太是来找碴儿的。

“我叫冷静,是退休工人,退休金一个月只有七十多块,能帮我把小区的存车费免了吗?”

刘安以为多少钱呢,每月三块钱存车费,让他有点儿哭笑不得。第二天,刘安把这事当笑话跟当时的居委会主任说了,没想到居委会主任却很理解,还跟刘安讲起这附近居民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开始了成街成片的住宅建设,先后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掀起住宅建设的两个小高潮。这片居民楼最早就是1958年兴建的,有的楼房还是俄式格局。这一带居民区的兴建,得益于当时在南郊形成的工业区。上世纪50年代初,东铁匠营及蒲黄榆周边大片的坟茔和窑址迁移或拆除,一批易燃易爆、噪音污染较大的工厂相继入驻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化工、制药、皮革、木材等加工为主的小型工业区。比如北京铜厂、化工三厂、制革厂、电冰箱压缩机厂、仪表机床厂,等等。此外,著名的生产景泰蓝的北京珐琅厂也在南三环以北的景泰路上。所以,这里的居民楼很多都是当年的工厂职工宿舍或家属楼,此外就是原有村落的拆迁户。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很多国营老厂效益越来越差,这里居住的老工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一步步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居委会主任叹了口气说:“别看他们现在为了点儿小钱斤斤计较,想当年,他们也都是能工巧匠,对国家发展作过贡献呢。如今时代在进步,他们跟不上了,我们就得回过头搀一把、扶一把。就说这个冷静,她老伴儿走得早,无儿无女,单位发的那点儿钱,每一分都是她养老的保障,也难怪她特别在意。”

刘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专程来到冷大妈家,把免除自行车停车费的消息告诉她。大妈见到刘安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脸上全是笑容,而她说的一句话又让软心肠的刘安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说:“这么多年,我这家里啊,就没来过外人。”

从这之后,刘安一有时间就到冷大妈家里转转,帮着换煤气罐,陪老人聊天、买菜、看病,过年过节更是不忘送去慰问品。他寻思着,老太太姓冷,但这家里可不能没有热乎气儿。

有一天,冷静大妈跑来找刘安,看见他就哭了:“安子,我的‘腿儿丢了!”

刘安诧异地往大妈身上看。“嗐,是‘腿儿丢了,不是腿!”冷大妈一拍大腿,刘安才发觉她今天没推那辆如影随形的破自行车。他明白了,冷大妈说的“腿儿”是她那辆自行车。

随后几天,老太太天天都来找刘安打探自行车的情况:“安子,偷我车的贼抓住了吗?”说实话,开始刘安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那么破的一辆车,谁会偷啊,兴许是被人当破烂儿捡走了,哪儿找去?可冷大妈问的次数多了,刘安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大妈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每天走不了百米的路,外出办事儿全靠这辆自行车,要不冷大妈怎么管它叫“腿儿”呢?

这天,刘安花了240块钱,喜气洋洋地将一辆飞鸽牌女式新自行车推到老人跟前:“大妈,您看这车好看吗?”

“好看,给你媳妇新买的?”大妈盯着车眼热。

“不是,给我妈买的。”

“你妈真叫有福气,有你这么个孝顺儿子。”

“您老没福气吗?”看到老人黯然神伤,刘安不忍再逗她。

大妈没听懂:“我哪有啥福气,哼,我……”

“这是给您老买的,我妈要是能骑这车就好了。”刘安说着语涩眼红。

刘安母亲三十多岁的时候,父亲所在的工厂成立了家属连,工人家属可以参加当装卸工。为贴补家用,母亲背着父亲报了名,和男人们一起装货卸货。一次,母亲搬完货出了一身热汗,又累又困就倒在树荫下睡着了。这一睡不要紧,凉风一吹,半拉身子就动不了了,自此得了偏瘫。那时,刘安和姐妹们都还小,家里重担全压在父亲身上。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从单位赶回家,还要洗衣做饭,给母亲翻身按摩,照顾他们姐弟三人。好不容易把孩子们拉扯大,却没享过一天福。1997年,父亲撇了全家,因病离世。

刘安本来是想让冷大妈高兴的,没想到她听了这话并不领情:“给我买的?我不要!我就要我自己个儿的那辆。”

刘安一时接不上话茬儿。冷大妈接着说:“我那车就不给找啦?你们警察是不是有丢车的就给人家买一辆新的?你那点儿工资够花吗!”这老太太瞅着矫情,其实心里明白着呢。

刘安赶紧把话往回拿:“您的车给您找着呢,一天找不到,您就先骑着这辆……”冷大妈这才让他把车撂下。那辆丢失的自行车自然无处可寻,日子一长老太太离不开新“腿儿”,把旧“腿儿”也就忘了。

不仅丢车,2003年的时候,冷大妈人也“丢”过一次。

那天早上,老街坊们见平日上午都要遛弯聊天的冷大妈没有出来,就去她家敲门,屋里没人回应,怕是出了事。情况反映到社区干部陈立明那里,就发动大家在小区里寻找,始终不见她的踪影。大伙儿着急了,陈立明说:“咱甭瞎找了,这事儿找刘安吧,他经常跟冷大妈一块儿,一准摸门儿。”果不其然,刘安一个电话打到了海淀冷大妈的老朋友家。敢情老太太自己悶得慌,一个人骑车找老朋友散心去了。

2004年,冷大妈八十二岁了。7月的一天,她到海淀老朋友家做客时突发脑血栓。冷大妈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刘安,她让朋友拨通了他的手机。刘安立即带上药品从丰台驱车赶到海淀上庄,将她接回来送医。冷大妈见到刘安就哭着说:“我以为这次过不去了呢,看到你我就踏实了。”

刘安安慰她:“您这是哪儿跟哪儿啊,可别瞎想,您离一百岁还早着呢。”

二、夕阳山外山

2007年的一天,冷大妈把刘安叫到家里,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孩子,我都望九十的人了,说不定啥时候……我就一个心愿,你能答应我吗?”老人表情严肃,刘安猜想这是遇到坎儿了,连连点头应诺。谁想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红布袋,从里面掏出一个房产证。“我年岁一天比一天大,又无儿无女,这房子趁明白我得处理喽。今儿,咱娘儿俩就去房管所,我把房子过给你。”

刘安一听吓得不轻,当即拒绝。他不知道,这些天大妈为这事闹心,自己偷偷去房产管理部门和公证处,把房产赠与和过户手续都打听明白了。刘安拒绝了一次,冷大妈就见天提,刘安见躲不过,就采用迂回战术,说:“等您老活到一百,咱们再议。”

冷大妈消停了一阵儿,刘安以为她打消这个念头了,谁知时隔半个月,冷大妈又给他整了一出儿。

那天,刘安出警回来见桌上有一袋苹果,徒弟魏建东告诉他:“安哥,冷大妈给你送苹果来了。”刘安拿起袋子就让大家,可转了一圈没人拿。魏建东做出害怕的样子,直往后闪身:“可不敢吃,我怕大牙被人掰去。”大家就笑。原来,冷大妈送苹果时没见到刘安,再三给魏建东交代:“这苹果是送给刘安的,你、你、还有你,你们都不许吃,谁吃把谁大牙掰去!”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冷大妈可爱的样子把大家都逗乐了,魏建东和她开着玩笑:“大妈,您老就只管心疼安哥,什么时候也心疼一下我们啊!”

刘安笑着扒拉开袋子分苹果,却在袋子底下发现一个小纸包。打开纸包,里边一小堆黄澄澄的戒指晃得人眼发花。手指头拨动几下,五枚!刘安苦笑着说:“你们得了没吃,吃了,大牙不被冷大妈掰了去,也被这东西硌掉喽。”大家围过来看稀奇,自蒲黄榆派出所成立那天起,哪儿有过这景啊!

刘安包好纸包,一口气跑到冷大妈家,将戒指放在她手里说:“大妈您再大方,这东西也不能到处放呀。您听我的,活着一天就留着一天。人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全处理完喽,身后事自然有人给您张罗。”刘安不紧不慢几句话说到了冷大妈的心坎上,她毫不隐瞒地说:“这个你拿着,不白给你,我无儿无女,将来走了得有人给我送终。”话说到这个程度,刘安也给老人家撂句实在话:“这事您踏实着,没它,咱也照办。”得了刘安这话,冷大妈终于消停了。

冷大妈在去世的前一年似乎有所预感,说自己特别想住在空气清新的田野旁,于是又搬到了海淀区上庄乡老朋友家中居住。老人搬走了,刘安的心也空了。平时见不到面,到周六日休息带着时蔬鲜果赶去看望老人。时蔬百变,里面肯定少不了一把鲜嫩的芹菜,因为老人最爱吃芹菜馅饺子。开始刘安捏饺子特难看,下锅就露馅,硬是在冷大妈那儿将包饺子的技术练得炉火纯青了。

2009年2月,近九十岁的冷大妈去世了。丧礼如仪,刘安一直将老人送到火化炉前。那一刻,天空碧透湛蓝,他仰头将目光一点点放长放远……这是又一次失母之痛。刘安转身,已是泪流满面。

1999年8月,刘安的母亲病重住院。母亲住院期间,正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刘安没有请假回去照顾老人,只是让妻子一直在医院看护。大庆当天,正在天安门执行勤务的刘安突然接到妹夫打来的电话,说:“妈快不行了,赶紧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刘安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飞到母亲身边。可一队队群众游行队伍在热烈的气氛中已经走来了,刘安只能在心中祈祷,母亲一定要等到他回去。

接下來的时间,他眼睛撑满泪水,每一秒每一分都如巨大的车轮从他心头碾过。勤务结束后,刘安飞奔到医院。可此时母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离别半步即天涯,刘安跪在地上,手抚母亲冰冷的身体,心如刀割,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儿子应有的孝道,永远都不能原谅自己。

看到社区中的那些老人,刘安每每想:“我欠着我爸我妈的,一天福也没让他们享。如今老天爷把我派到你们身边,是让我还债的,我得让你们活得高高兴兴的。”他要把自己对父母的愧疚与孝心,全部转移到这些羸弱的老人身上。为冷大妈找“腿儿”的事,让他想到瘸“腿儿”的不仅是冷大妈一个人,而是一个老年群体。人一上岁数,最憷的就是有点儿事身边没人,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出行困难。

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012年3月13日下午,蒲黄榆第二社区内六辆私家车依次排开,这些私家车的车主都是社区爱心车队的司机。刘安和车队队长朱宝瑞在给每位司机发放一枚写着“我是雷锋”的车贴。车贴是《法制晚报》为首个“学雷锋志愿活动日”制作并发放的。刘安一早从报社领回,分发给大家。司机们将领到手的车贴认真贴在前风挡玻璃的右下角。

刘安组建的爱心车队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等待着与他们不期而遇的快乐

爱心车队的雏形是刘安的一辆私家车。2002年开始,他用自己私家车义务接送社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看病或者出门办事。现在的爱心车队队长是朱宝瑞,他的另一身份是“瑞和全涮肉”饭店老板。2003年,朱宝瑞得知刘安有个警民志愿服务团队,主动找他报名,携自己的夏利车参加了爱心车队,他说:“社区居民养活了我的饭店,我一直想回报,正愁不知道做什么呐!”

居民蒲宝祥是一位瘫痪老人,还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老伴儿已经去世,儿子没时间照顾老人,就为他聘请了一位男保姆。男保姆照顾老人倒是尽心尽力,但老人生病去医院治疗却成了难题。那次,男保姆把出租车叫到楼下,从楼上将老人背下来时,等得不耐烦的出租车司机早一脚油门跑得没了影儿。苦了他家保姆,驮着老人无处安放,气得跳脚打“110”报警,爱心车队就知道了蒲宝祥的情况。朱宝瑞主动把接送蒲宝祥看病的事情揽了过来,一接电话就把车开到蒲家楼下。冬去春来,接送了十来年。

蒲宝祥后来离不开朱宝瑞了。只要见到他,好人一样,痴呆的症状都没了。朱宝瑞经常忘记自己的生日,可对于蒲宝祥的生日却牢记在心。每年2月11日这一天,爱心车队的成员叫上刘安一起给他过生日。朱宝瑞得知刘安在资助失学和生活困难的孩子,也要求加一磅,前前后后捐助了几千元。别人夸他,朱宝瑞摇头摆手,说他佩服的是刘安。跟着刘安,他发现了一个人生秘密:那就是帮助别人真的很快乐,而且这事干起来上瘾。

善传恶染,爱心车队成员后来发展到八人,都是主动加入,有朱宝瑞这样的饭店老板,也有受过打击处理的刑满释放人员,还有漂泊在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等待着与他们不期而遇的快乐。

四、冬天里的小酸枣

“大妈!您看,‘小酸枣来喽!”人还没进屋,刘安的声音穿过门窗传进郭志华老人的耳朵里,老人挣扎着从床上坐起,青紫浮肿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纹。刘安进门把几盒青杏放到桌上,然后脱下羽绒服,拣出几颗去厨房清洗。

“这大冬天,还真有卖杏儿的?”老人向厨房伸着脖子,有点儿不信。

“您老有这口福,这杏儿是坐飞机从国外来的,我跑了好多家超市,才在朝阳门买到。您看看,是不是‘半青半红、又脆又甜,还有点儿酸?”

郭志华是一位孤寡老人,冬天非要吃青杏,不了解情况的人会以为老人真会想味儿。其实不然,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每次犯病全身淤血,皮肤青紫,喘不上气来。严重的时候,脸肿得把眼睛挤成两道缝儿,小腿上一摁一个坑。随着年龄增加,犯病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医生嘱咐老人每周都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好对症下药。老人无儿无女,陪她看病的活儿就落在了刘安身上,每周去天坛医院、友谊医院打卡。

医生告诉老人,这病忌大量饮水,犯病时更要严格控制进水量,大量的饮水会造成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导致全身浮肿,甚至是心衰。郭大妈被限制进水后,就会有“烈日高悬万重山”的感觉。口渴难忍的情况下,不觉就哼哼起了《金沙江畔》的唱段:“烈日高悬万重山,口干舌燥心似油煎。同志们到处找不到一滴水,我怎么能想个办法给他们解愁烦……你们可知道小孙猴儿他把什么发现?有几棵酸枣树长在山岩。红红的酸枣似宝珠,酸溜溜的,酸溜溜的,立时口中就不觉渴,那个小酸枣半青半红、又脆又甜,还有点儿酸……”大妈哼唱完,不觉咽了一下口水。

刘安看着肿脸胖腮的郭大妈,听着这词曲,心里便琢磨开了。数九隆冬,小酸枣肯定没处找去,他转身出去给老人买来了话梅。老人嚼了一粒,甜蜜素、柠檬酸和香精混合起来的味道没有激活她舌尖味蕾,呸呸吐了出来,说:“这要是颗青杏儿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眼不见的工夫,刘安下楼又去水果店和超市淘换青杏。售货员以为自己听岔了音:“啥玩意儿?”

刘安说:“杏儿!最好是半青不熟、一咬酸倒牙的那种。”

售货员捂着腮帮子:“您甭说了,我们这儿没有,您去别处瞧瞧吧。”

嘴勤能问出金马驹,这都国际化大都市了,他不信这么大的北京城找不到杏!从丰台转到东城,又从东城转到朝阳,一路骑一路问,后来问出了经验,小超市根本不进,专拣大超市寻摸。

这事也就是在北京,换个地方真不好说。刘安终于在朝阳门的一家超市看到了杏。售货员伶牙俐齿地说:“净有媳妇害了口的,专门跑我们这儿寻摸这个。”刘安没理会售货员的误解,眼睛光盯着价签看了,冬天的进口杏不是一般的贵啊!刘安掂量了掂量,还是决定来个全包圆。

有了杏儿,郭大妈口渴症状缓解了,进水量好控制了,整个冬天,她的心脏病没有加重。

老人的情绪时好时坏,特别是犯病时很悲观,觉得自己的日子没有几天过头了,甚至有时厌食不吃饭,刘安又像哄小孩儿一样劝慰老人。磨合日久,刘安成了老人的拐棍,再转不过弯的事只要刘安说的,她就相信;只要刘安让她做的,她就去做。刘安给老人买来的青杏吃完了,寒冷的冬天也过去了。春天,刘安带着她到陶然亭公园赏花,融进春天温暖的怀抱,郭大妈的精神头儿又足了起来。

刘安一直记着这件事,每年五月麦子黄梢的时候,就从超市订购一批青杏,洗干净冻在冰箱里,郭大妈靠着冻青杏又过了七八年。

2005年1月15日上午,刘安又带着郭大妈去友谊医院看病,医生给老人做完全面检查后,说老人的状况好多了,没有什么大碍,平时多注意静养休息。看完病,刘安把老人送回了家,给她煮了碗面条,看她吃完后才离去。

第二天,刚到社区警务室,还没来得及换上警服,社區党委书记徐长秀就忙不迭跑过来告诉他:“安子,郭大妈去世了。”

“谁?”刘安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郭志华,郭大妈去世了!”徐书记又重复了一遍。

刘安跑到郭大妈家中,只见她穿着睡衣躺在床前的地上,眼泪唰地就下来了。世事无常,昨天还好好地吃了一大碗面条,今天就这么悄没声息地走了。

刘安经历过太多次这样的不告而别。他默默把郭大妈抱上床,打来一盆温水,一下一下用棉签为她净脸,又翻出老人为自己预备好的寿衣——大妈早跟他交代好放哪儿了——有条不紊地将她装裹好。

“安子,郭大妈膝下无人,咱怎么安葬呐!”徐书记跟刘安商量。

“大姐,把这事交给我吧,我给大妈送终。”刘安联系医院太平间,又跑到大兴,自己掏钱给老人买了一块墓地,直到入土为安。

五、弦断有人听

都说“人一老,事就难”,不仅是因为要为许多小事愁烦,更是因为心中有苦无人可言。

刘安的管片儿里有位黄振沄大爷,十八岁就在梅兰芳剧团担任琴师,精通昆曲乐理,善填词制曲,是知名笛师和北昆艺术传承人。昆曲、京剧、京韵大鼓张嘴就唱,三弦、京胡、月琴等民族乐器起手就弹。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老人却有着一段非同寻常的坎坷经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剧团解散,他带着爱人回衡水老家务农。这期间,和他生活了十二年的爱人因病离世,没留子嗣。更糟糕的是,因为历史原因,黄振沄不仅把工作丢了,把在北京的家产也丢了。1979年他开始游走全国各地,靠卖艺为生。

1994年,黄振沄在河南郑州街头卖唱时结识了离异的庞文艺,那年他五十二岁,庞文艺四十二岁,两人再婚,结为伴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因相关政策落实,黄振沄和兄弟姐妹们又重新拥有了北京房子的产权。九十年代后期他和老伴儿结束了漂泊的生活,回到北京定居。黄振沄在家里办了个培训班,靠教学生拉琴赚点儿收入。老伴儿名叫庞文艺,人如其名,也喜欢文艺。不然,当年在郑州街头也不会被他吸引。“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两人在家夫拉妇唱,妇唱夫随,珠联璧合,琴瑟和鸣。他们再婚后虽然没有子嗣,却也情深意笃。

平静的生活在2003年被打破。那年3月,黄家所在的胡同要进行危房改造。黄振沄和老伴儿当时都挺高兴,盼着住上新房子。但后来才发现,回迁要花近十万元,而他们从2001年开始就指着每月二百九十元的“低保”过日子,哪儿拿得出这笔钱呢?拆迁办说,要么回迁两居,要么给他们货币补偿。按照房屋面积计算,货币补偿满打满算拿到手还不够十八万元。这点儿钱在北京上哪儿能买到一套房?

经过多方争取和协调,拆迁方提供给他们一套位于蒲黄榆的周转房。房子狭小局促、老得掉渣儿,室内光线昏暗,满屋弥漫着霉味,黄大爷自从住到这儿气就没顺过。心情不好,病就来找。某日黄大爷发现眼睛起了黑朦,查出眼底黄斑性病变。左眼迅速失明,右眼视力下降到012。命运之神蒙住了他的眼睛,世界在他眼中暗淡下来。老人无处排遣满心郁闷,抚琴将一曲《怨老天》吼出了哭腔:

耳怕聋来眼怕花,打扬琴就怕那大把抓,弹弦儿怕手指头不分绺儿啊,唱大鼓就怕那掉门牙呀,嗯嗯嗯呐呐……屋漏怕那连天雨,种庄稼怕那雹子砸;老天爷呀不开眼啊,你要怕啥他偏来啥;撵鸭子上架,逼哑巴说话,你呀!难为死我这个睁眼瞎……

手下愤然用力,三弦琴嘣的一声弦断。正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自此将断琴束之高阁,再也不看一眼。

文艺大妈心里更不自在。黄大爷急出了病,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无助。加之到一个新地方,环境和人员都不熟,她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出门。百灵鸟一般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文艺达人现在整天不是对桌子椅子发会儿愣,就是跟锅碗瓢盆自言自语。除了不知何时而起的叹息,家里没了一丝响动。

2011年春节前的一天,临近中午黄大爷一家还是凉锅冷灶。过午,文艺大妈才恹恹起身,去厨房准备给大爷弄口吃的。刚一拉灯绳,嘭的一声房顶窜出一个火球,灯泡啪的碎了一地,文艺大妈吓得坐在地上。黄大爷听到响声踉跄摸来,忙问怎么了。他想把地上的老伴儿扶起来,自己却摔在她身上。两个老人滚在地上,那一刻,文艺大妈本已脆弱的心立马破防,委屈得像被欺负了的孩子,抱着老伴儿失声痛哭。

哭够了,老两口才你拉我拽从地上爬起来。他们眼前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连换一个灯泡的能力都没了。

黄大爷说:“没辙了,打110吧。”

文艺大妈还抽噎着:“你跟人家说灯泡坏了,人家能管你这事?”

黄大爷也拿不定这事警察管不管,犹豫了好久,电话还是打了。派出所派了单,几分钟后,这个风雨飘摇的小屋里第一次出现了刘安的身影。

刘安来了,黄大爷满是乐器的家又有了响儿

派出所把这个警派给刘安,是因为他手里有这方面的资源。社区里有几栋老楼没有物业,跑冒滴漏又是常有的事,社区里还有那么多孤寡空巢老人,遇上点儿事没处抓挠。刘安体会他们的难处,2011年1月,在争取社区党委支持后,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把“警民学雷锋便民服务岗”拓展为“警民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吸纳小区物业、房管、水电维修、煤气站、理发店、自行车修理等行业的百余名志愿者参加。团队分为十个小组,专为行动不便的孤寡、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家庭定期提供上门服务。

刘安问明了警情,出警时就招呼上了一位电工师傅。师傅检查后,说是灯泡老化造成的电线短路,换个灯泡就好了。故障排除,电工师傅先走了。脚底下碎玻璃碴咔咔响,刘安怕伤人,顺手拿起门旮旯后的笤帚想打扫一下。拿到手的笤帚疙瘩秃成了一根棍儿,刘安扑哧乐了,扔了这根棍儿,转了几圈在这个家也没找到一件能凑合使的家什。墙上挂着几把京胡、月琴、三弦,上面都蒙着一层尘土,三弦琴的一根断弦耷拉著,弯成一个大问号,像在替他发问:两位老人过的这是什么日子啊?

出门,刘安直接去了超市,随行的辅警问:“安哥,不回所吗?”

刘安说:“这警还没出完呢。”

买回一把笤帚,把厨房地面的玻璃碴打扫干净,刘安心里才干净些。第二天一早,他又推着一辆装着米面油的三轮车去了黄大爷家,走时还撂家二百元钱。

刘安详细了解了他家情况,帮他们争取当有的权益;带黄大爷四处求医治疗眼疾;听说大爷爱吃稻香村的元宵,大冷天他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买来送去……

经过一段时间调治,黄大爷右眼视力逐渐上升,全盲的左眼也有了002的视力。眼前朦朦胧胧的光亮逐渐扩大,街坊嘴中“安子”的模样在他眼前清晰起来,闲置多年的琴也从墙上够了下来,拿一块软布悉心擦去尘土,校好音,这个满是乐器的家又有了响儿。

刘安热爱体育运动,是一个超级球迷。尤其对足球和篮球,能随口说出每一届世界杯的情况,对各个球队的球员和教练如数家珍。工作以外,他的爱好就是看各种球赛,他喜欢的球队打赢了比赛,他开心得像个孩子。除了喜欢球类比赛,刘安也爱好文艺,喜欢唱歌,这让他与黄大爷一家有了更多交流的内容。私下里,他喊黄大爷为黄老师,向他请教各类乐器的乐理知识,兴起之时,黄大爷抄起乐器为他伴奏,刘安腼然起立也吼几嗓子。他最喜欢的且唱得最熟的歌就是《少年壮志不言愁》。

现在,黄大爷还总是觉得刘安的脚步声时常在门外响起。他开门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就佝偻着身子,嚓嚓嚓地蹭着脚步,向后楼半地下的社区警务室踱去,在警务室门前默默驻足一会儿又落寞离去。

“咱这片儿警叫刘安,对老年人的关怀不一般;每逢节假双休日啊,总来家看看,我暖心间……”黄大爷没想到,为表达内心感谢,为刘安编唱的这曲京韵大鼓《好片儿警》成了他的挽歌。

曲终收拨当心画,两滴浊泪从这位瞽目老人的深眼窝滚落下来。

人心都有一道坎儿,刘安拿心换心,早就迈过了这道坎儿。辖区老百姓提起刘安就说:“安子在咱心里,哪像一个警察啊,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第三章情暖人间

京韵大鼓《风雨人生》:人生在世几十年,青丝覆雪转瞬间,一丝不挂来世间,走时就是一缕烟儿;要想此生不白来啊,解衣衣人情暖人间呐……

一、星星点灯

“那个时候,爸爸为了供我们上学,经常外出打工,有时很长时间才回家一次。过年时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这是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城镇王营村的李洋洋头脑中对父亲和她所认为的家庭幸福仅有的一点儿记忆。

七岁那年,患有癌症的父亲撒手人寰,而她的妹妹李雪利才两岁。父亲给母亲李如叶留下遗言:你一定要把两个孩子抚养好,让她们上学。为了孩子父亲的这句遗言,李如叶把孩子托付给了妹妹李书芳,2000年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为孩子的学费开始打拼。

几经努力,五年后,李如叶终于把十二岁的李洋洋、七岁的李雪利接到北京上学了。然而,属于她们的幸福时光仅有半年。2006年春节刚过,李如叶一人先回到北京工作。元宵节过后的两天,2月14日清晨,李洋洋和李雪利一路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跟着小姨从老家回北京,准备春季开学返校学习。她们约定在顺义区金马工业区路口会面。

长途汽车终于靠站,两个孩子从车上蹦下来,三人刚绕过车头,李雪利忽然拉住小姨的手:“小姨,那只鞋不是我妈的吗?”她指着抛在马路中间的一只鞋说。

这时,谁都没有意识到刚刚发生了什么。小姨打断她:“你这孩子,别瞎说!”

可李洋洋已经看到马路那边一辆黑色小轿车旁躺着一个人,一场车祸刚刚发生。小姨似觉不祥,拉着两个孩子跑到近前,竟然真是姐姐李如叶!

李书芳和两个孩子都吓傻了。刚刚,等待她们已久的李如叶已经看到了车影。就在她们到达的一瞬,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攫取了她们彼此已经望见的幸福和欢乐。车辆的冲击让李如叶的衣服翻卷到了脸上,不知所措的李洋洋怕躺在地上的妈妈冷,哭着把自己的小衣裳脱下来,盖在妈妈身上。

急救车呼啸而来。医生对李如叶进行了左肾切除、肠系膜破裂修补术。然而,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抢救,李如叶还是停止了呼吸。

幼年丧父,这场车祸再次夺走了她们的母亲,姐妹俩的天真的塌了。在失去母亲近三个月后的母亲节,孤独无助的姐妹俩跪在发生车祸的路边祭奠妈妈。这对不幸小姐妹的命运被某报社记者关注并报道。后来,她们返回家乡,寄居在年迈的姥姥姥爷家里。母亲车祸的惨状一直折磨着她们幼小的心灵,令两个小姑娘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失去母亲的痛苦煎熬中,对生活的感受只有无助和迷茫。

2006年5月30日,河北邯郸魏县一户破旧的农家院里来了两名北京的姑娘。她们自我介绍,一位是追踪报道此事的报社记者,另一位是读者阿芳。谁能想到,这位专程远道而来、对他人嘘寒问暖的阿芳不久前还挣扎在自己的人生泥淖中不能自拔。

彼时,感情严重受挫的阿芳因为想不开,选择用一枚刀片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的是,她被及时赶来的同事和邻居救下。阿芳虽然得救,但她失去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只剩下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2005年9月16日晚上,还在病床上的她再次将手伸向了用以维持睡眠的“安定”药瓶。最后一刻,她谁都不想告诉。摁开了电视,只想和这个缤纷的世界作最后的告别。好像冥冥中自有天意,电视画面中跳出一个警察的形象,画外音响起:“照片上这个民警叫刘安,是北京蒲黄榆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他常年为孤寡老人和社区群众排忧解难,被大家称为‘咱的娘家人……”

阿芳眼睛盯着屏幕看完了节目。

什么是“娘家人”?“娘家人”就是亲人。她想到了父母和弟弟。这些年,阿芳一个人在外打拼,无论多苦多难都不愿让父母操心。眼下,自己正经历着感情的折磨,更不愿告诉亲人们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阿芳出生在北京市房山区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小性格直爽,不拘小节,像个男孩子。四个舅舅全是军人,受他们影响,她的人生目标就是当警察,穿上英姿飒爽的警服惩凶除恶。然而,考试的失利令阿芳遗憾地与警察梦失之交臂。沮丧过后,她转学法律、中文等课程,后进入新闻媒体圈。工作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但从未改变她对警察职业的向往和热爱。在生命的悬崖边,她又想起自己的梦想,想和这位“娘家人”说说压抑已久的心里话。

她怀着复杂的心情,一手攥着“安定”药瓶,一手拨通了通过派出所查到的刘安的电话。

“你好!”电话那头传来的亲切声音让她身子一颤,但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冰冷:“我要自杀了……”

刘安听闻大惊,忙说道:“你在这个时候能给我打电话,我得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接着,刘安引导她细说原委。开始她说,刘安听;后来,她一句,刘安一句;再后来,刘安说,她听。最后,刘安向阿芳要了住址,约好第二天就去看她。放下电话,时间不觉已经过去三个多小时。

第二天,按照约定时间,刘安出现在丰台樊家村阿芳的出租房内,他给阿芳带来了当时的热播剧《重案六组》的全部光碟。看到光碟,阿芳鼻子一下酸了。她没想到自己昨晚语无伦次的那些话刘警官都记下了。

其实,多年的社区民警工作,让刘安对人的心理状态揣摩得很明白,像阿芳这样轻生的人,多是因为心里没盼头了。盼头就是希望,刘安要给她找回来。此后的日子里,刘安每天都给阿芳打一个电话,他说的每个字都敲击着她的心。听着听着,阿芳就开始改变视角看待自己的遭遇,她觉得自己少不更事,活得太狭隘太自私了,感觉很羞愧。11月1日晚,身体康复的阿芳来到了蒲黄榆派出所见到刘安,说:“过去的那个我已经死了,从今天开始,我要重新来活。”

心若向阳,花自盛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

2006年5月12日,母亲节这天,报上一篇题为《两女孩母亲节前跪路边,纪念因车祸致死妈妈》的新闻报道引起了阿芳的注意,看后她马上和报道此事的王记者取得联系,表达了要帮助这对姐妹的愿望。当天,她们就一同踏上了去往邯郸的列车。

走进孩子的姥姥家,眼前的景象让人心酸:三间土坯包砖的破旧平房,低矮的房门,凹凸不平的地面,窗下放着一张床,墙角立着一个旧立柜,屋中间一张桌上罩着几碗舍不得倒掉的残羹剩饭。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十八寸的黑白电视机。孩子的姥姥说,家里只有两亩地,全家人都要靠这两亩地养活。

阿芳决定把两个孩子接到北京过六一儿童节。到京那天,刘安早早地等在火车站出口处,见面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两个孩子的办法。刘安当即捐款一千元,并拿着报纸的报道去向所领导汇报。所领导说,好事也别让你一人全做啦,咱们发动全所民警给姐妹俩捐款。

6月1日那天,小姨李书芳和李洋洋、李雪利姐妹俩一起来到蒲黄榆派出所,接受了民警们的捐助。刘安说:“今天过节,姐妹俩一定要穿新衣服。”于是,他又带她俩去商场买了衣服和鞋子,还领她们到游乐场玩了半天。第一次坐上旋转木马和海盗船,李雪利脸上露出久违了的童真和笑容。在阿芳的多方联系下,许多媒体都关注了此事,好心人士纷纷为两个孩子捐款捐物。在他们共同努力下,姐妹俩还得到了一位好心人的长期资助,恢复了学业。

此时的阿芳已经离开了原来从业的新闻媒体,在朋友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很快步入正轨,淘得人生第一桶金。如果没有遇到刘安,没有遇到这对孤儿,她也许根本不会一直在商海中沉浮拼搏,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自这件事后,她踏上了艰辛的公益之路,以這种方式圆着自己扶危济困的警察梦想。

2008年汶川地震,阿芳立下遗嘱后第一时间赶赴四川。亲历救援现场,生与死的洗礼让她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看到太多的苦难后,阿芳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帮助他人力量太有限了,她想创办一个救助网站,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帮助更多的人。回来后阿芳找刘安商量,刘安当即表示支持,并且捐助一万元,以坚定阿芳把这件事做下去的信心。

2009年10月,阿芳创办了一个公益救助网站。失学儿童、流浪老人、被遗弃的孩子、患重病的人以及因为各种原因想要轻生的人,都是阿芳帮扶救助的对象。仅2011年,通过这个公益平台进行帮扶的就有六百多人,还对一百多名贫困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捐助。为感谢刘安多年来对她和网站的帮助,阿芳也多次带领爱心人士到蒲黄榆第二社区对孤寡贫困老人进行扶助。阿芳的故事被许多媒体竞相报道,她本人获得了“中国好人”“北京十大榜样”等荣誉,被称为“给困难者和弱小者带来阳光的人”。

而在她心里,那个给她带来光的人,是刘安。

没有善因就结不出善果。

幼时,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刘安心里埋下了一粒善良的种子。隔壁周婶的爱人去世早,周婶没有工作,一个女人拉扯五个孩子,靠糊火柴盒、药盒维持生计,家里基本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那时,他家日子也不好过,但小刘安常看见母亲拿着米面油盐接济周婶。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家家户户都搭防震棚。周婶家少人手,防震棚支不起来,只能每晚提心吊胆睡在屋里,一有风吹草动就随时准备往外跑。刘安的父亲知道后,二话不说,抱来竹竿、铁丝、苇席、塑料布,帮她家搭起了防震棚。

幼年的另一幕也深深刻在刘安的脑海中。那次,家里刚蒸好一锅窝头,母亲就装了满满一小盆要给周婶家孩子送去。每个孩子两个,一下就去了十个。十一岁的小刘安急了,他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却经常饿肚子,见母亲要把十个窝头送到周婶家,就追在母亲屁股后面哭。可母亲脚步未停,只是跟他说:“别人挨饿,咱不能看着不管!”这句话好像一颗善良的种子,种进了他的心田,一直伴随着刘安成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你在他乡还好吗

2012年3月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正举行“首都人民警察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儿跑上舞台,一下扑在“警察爸爸”刘安怀里,这一场面让现场数百名观众为之动容。这个七岁的小男孩儿叫徐振耀。主持人走上前来,为大家讲述他与刘安的故事——

2010年深秋的一天,正是下班晚高峰,一位老奶奶坐在地铁口边,她手里拎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袱,带着哭腔喊着:“耀耀!耀耀!”好心的群众帮她报了警,出警的正是刘安和他同事。奶奶见到警察后,扑通一下跪在他们前面:“我孙子丢了,求求你们,快帮我找找吧!孩子刚五岁,还不认道儿啊!”

刘安和同事一面安抚老人,一面询问孩子的体貌特征和丢失过程。得知孩子就是在附近跑丢的,便带着老人驱车四处寻找。

天渐渐黑了下来,北京的夜幕辽阔得无边无际,他们将车速降到最低,唯恐错过每一处角落。路巡一圈又走下车来,边走边喊,不停地向路人打听。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行道树的树梢呜呜鸣起了风啸,街上车辆行人渐少,车站、商场、小卖部……一切可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没见到孩子的身影。街上大多店面已经打烊,昏黄的路灯光线被树影遮挡,在风中飘忽摇曳,远远近近一片模糊。他们心焦地又一次扩大寻找范围,终于,在沙子口批发市场附近,刘安看到前方不远处路边有一个小黑影。

刘安的陪伴让小振耀茁壮成长“耀耀!”几个人同时喊了起来,拼命地向着黑影处跑去。近前一看,正是一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男孩儿。“耀耀!是耀耀吗?”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冲着小男孩儿大叫着。

“奶奶!”孩子张开小翅膀般的手臂,哭着扑到老人怀里。

刘安和同事彼此望了一眼,这才松下一口气。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刘安带他们进了附近一家小饭馆,要了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振耀葡萄般晶莹清澈的眼睛抬过碗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警察叔叔。吃完面,刘安也知道了他们的境况。

祖孙俩来自河南,奶奶早年守寡,小振耀不满周岁时父亲被一场车祸夺去生命。母亲无法承受家庭破碎的打击和沉重的家庭负担,撇下孩子离家出走,不知所踪。无奈之下,奶奶便带着孙子来北京讨生活,靠在刘家窑地铁站口摆地摊勉强糊口。五岁的小振耀整天跟着奶奶风里来雨里去地漂在街上,野孩子一般,而奶奶一把年纪,时刻都在担心能不能把孩子带大。

刘安将他们送回暂住地后,回来的路上见还有小超市开着门,便进去买了些食品、日用品和儿童玩具,又折回去送给他们。再次敲开门时,他看见小振耀单薄的身体蜷缩在床上,已经睡着了。

“别人挨饿,咱不能看着不管。”母亲的那句话又在刘安的脑海里响起。

之后,刘安就成了这家的常客,每次去都给他们带些日用品,还帮他们找了一处便宜点儿的出租房。还有件事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孩子已经过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却一直没有去处。刘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辖区民办的艺馨幼儿园,真是好人碰一块儿了,曹巨英园长听了祖孙的情况后,当即表示,免费接收小振耀上学,还答应让奶奶在食堂帮厨,一月给两千元钱的工资。

这是真的吗?真的跟做梦一样啊!

听到这个消息,振耀奶奶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了,她一手抹着眼泪,一手把孙子摁在地上,让他给她口里的“活菩萨们”磕头……

两年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小振耀长高也长壮实了。孩子从刚入园时不爱说话、不懂礼貌,渐渐变成了一个眼里有别人的大孩子了。2012年9月1日,经刘安多方协调,小振耀又被减免费用进入蒲黄榆一小读书。现在,振耀已经回到河南老家上中学。从那边传来的消息,孩子在学习之外发展了武术特长,已经长成一个结实的大小伙子了。

三、寻找那已失踪的太阳

刘安刚当片儿警的时候,很想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正摸不着门儿的时候,老民警张明礼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张明礼说:“你只要真正地帮人家解决问题,就能得到认可。”这句话让刘安豁然开朗,帮助群眾解决问题不正是自己入警的初心吗?他一直记着这句话,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善良和勤勉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1999年,安徽姑娘李玲在北京打工期间认识了本地小伙儿小刘,两个年轻人喜结连理。婚后,李玲和老公住在蒲黄榆第二社区的公婆家,第二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给孩子取名叫志伟。

2010年,小刘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当时小志伟才十岁,失去丈夫的李玲顿觉头上天塌,脚下地陷。小刘在时,婆媳关系勉勉强强过得去,如今小刘去世了,婆媳矛盾失去了调和剂,矛盾不断升级,最后,李玲带着孩子离开婆家,在社区里租了一间平房单过。

父亲的去世也给小志伟的心理上造成沉重的打击,一向成绩优异的她渐渐变得不爱学习了。上课溜号,不按时完成作业;课间也不跟同学们出去玩,整天郁郁寡欢。老师找到了李玲,建议她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李玲领着女儿来到医院的心理诊室,医生出了一道测试题,让孩子在纸上写下自己最怕什么。看到女儿写出的答案,李玲的心都碎了。孩子写了三条:最怕妈妈嫁人,最怕家里人不理她,最怕没有依靠。医生分析后告诉李玲,孩子存在轻度抑郁,建议她带孩子出去旅游散散心。

从医院出来后,李玲的泪水顺着脸颊止不住地往下流。丈夫在时,她还在一家单位打临时工,可随着丈夫的去世,这份工作也失去了。女儿这么小就得了抑郁症,往后咋办?李玲不敢想,于是,她向妹妹借了钱带孩子去了一趟上海。可短暂的上海之行并没让孩子真正高兴起来,回来后反倒更安静了。看着发闷的女儿,李玲只能干着急。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加重了孩子的病情。

李玲租房的隔壁是一家发廊,两间房原本是一间大屋子,房主把房子隔成两间后分别出租,李玲屋里有一个插座房东没改线,是连着隔壁发廊电表的,但李玲不知情。一天,发廊老板找来了,说他家电表跑得飞快,肯定是她用了他们的电,让她交三百元电费。这就说不清了,两人掰扯无果,发廊老板只好报了警。刘安到现场后帮助解决了这场用电纠纷。

可这件事并没过去。有爱嚼舌根的背地里说李玲这人不厚道,偷人家的电。这话不知怎么被附近的小孩子听了去,他们便在学校嘲讽小志伟,说她有个偷电的妈。受了委屈的小志伟躲到没人的地方抹眼泪,这可急坏了李玲,她找到刘安,希望他能帮自己正名。刘安听后,埋怨自己工作做得不细,让孩子受了委屈。

2011年秋季开学第一天的早晨,刘安正在学校门口巡逻,一个一声不响的小女孩儿正低头走进校门。这个孩子穿着打扮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光鲜亮丽,身子单薄细弱,留着一头细碎的短发,肩上一晃一晃的旧书包特别引人目光。他纳闷,现在怎么还有孩子背这么破旧的书包。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女孩儿就是李玲的女儿。当天下午,他买了一个新书包和一些文具,下班后送到了李玲家中。李玲托付的事,刘安也很快落实了。他找来房主、发廊老板和周围的邻居,把这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将原本的一场误会说明白了。其间,他见李玲和孩子一直在抹眼泪。

此后,刘安隔三岔五过来,陪小志伟聊天,检查她的作业,还带着她和小振耀还有自己的孩子一起到游乐园去玩。在刘安的关心下,小志伟慢慢开始说话了,经常向刘安讲起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和她的困惑。刘安像父亲教育女儿一样,一件一件地给她答疑解惑。半年多的接触,也是半年多的调整,孩子终于走出了抑郁状态,恢复了原本活泼的面貌。

一天,刘安陪小志伟做完功课后刚要离开,小志伟拉着他的衣角欲言又止:“叔叔……叔叔……”

刘安用温暖的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小志伟终于将藏在心里许久的一句话说了出来:“我可以……叫你爸爸吗?”刘安一把将她搂在怀里。

对女儿的担忧放下后,李玲重新找了一份工作,除去每月七百元的房租后,剩余的部分已足够母女二人日常开销。小志伟变得越来越懂事,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没有参加中考就被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提前录取。

刘安平时不讲究吃穿用度,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倒剩菜剩饭,秋衣、秋裤、袜子穿烂了也不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无论春夏秋冬,总穿着一身警服。特别熟的人说他抠,但更多的人说刘安很大方。他记过一笔账:2000年三等功500元;2001年个人嘉奖200元;2002年个人二等功1000元,丰台区优秀社区民警1000元;2003年两年“严打”先进工作者1000元,优秀共产党员1000元,首都十佳社区民警2000元,二等功1000元;2004年三等功500元。

这是他2000年至2004年立功受奖所得的全部奖金,一分不花,五年攒下8200元。他用这笔钱做启动资金,设立了“资助孤寡特困户基金”。多年来,他关怀照顾过社区七十多位鳏寡孤独的老人;先后资助二十多名困难学生。

第四章人留精神草留根

京韵大鼓《念刘安》:怨老天呐你心太偏,让那好人不长命,再不见那抹藏青蓝;蒲黄榆的百姓把你想啊,多咱儿回家再看看?天留岁月佛留经,人留精神草留根,人留精神传后世,草留根啊等新春……

一、薪火相传

到了2012年,刘安四十七岁了,社区警务工作日趋成熟稳定,他也积累了充足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按说这一亩三分田里的活儿早已驾轻就熟,属于你不找事儿、事儿就不会找你的阶段了,可刘安是个闲不住的人。

2018年2月,蒲黄榆派出所现任政委姜振祥刚到任,刘安就找到他,邀请他3月5日出席自己在社区服务站搞的警民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姜政委一口答应,刘安接着又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政委组织所里的年轻民警也参加一下。

活动当天,理发的、修剪指甲的、按摩的、修理家用电器的,在社区服务站摆开了摊子。考虑还有瘫痪在床的老人来不了,刘安就带着年轻民警和志愿服务队员们走家串户,上门为他们服务。从那以后,年年都有新民警参加这个活动。刘安的心思是想将自己这么多年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传给新一代民警。姜政委解读得更加深刻,刘安是想让年轻民警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警民一家亲。

魏建东,现任蒲黄榆派出所副所长。论职务,他是刘安的领导,但是每次见到刘安他都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师傅。他对这个师傅打心眼儿服气。

2000年7月,魏建东参加工作就成了刘安的徒弟,自此开始了三年朝夕相处的时光。没多久,刘安发现这个徒弟跟自己刚参加工作一样,年轻气盛,脾气急。魏建东已经记不清当时处理什么事情了,但是刘安“点”他的那些话,够他琢磨一辈子的。

刘安跟他说:“跟老百姓接触的时候,你得把心放平喽。人的情绪是能够感知的,你放平了,他的情绪才能稳定下来。”他体会师傅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警察和老百姓接触,心里别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是“能聊”的基础;二是警察和群众说话,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他一直琢磨这话,后来发现师傅传授给他的竟然是一个群众工作秘籍。

基层派出所接触最多的就是群众发生矛盾的警情,老百姓终归不是专门学法的,他认为,别人打了我,我还不能还手啊?许多人违了法还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警察处理这种矛盾纠纷,老是从“法”上切入,永远也整不明白。以前魏建东就不太明白,往往群众还没急呢,他的眉头就先皱了起来。双方都动手了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看似公正,结果这边不服,那边也不服,哪边都按不住。

后来,他琢磨师傅刘安的话,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了和群众沟通。几档子事下来,就摸出了一个规律:沟通的技巧首先是“听”,先静下心来听他们说,让他们把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泄了气的皮球还会爆掉吗?接下来,他们就能静下心来听你说,只要能静下心来听警察说话,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

魏建东清楚地记得,师傅曾经恳切地对他说:“警察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去干,总得有人得为了这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从事这份职业。”魏建东将师傅这句话归纳为:每个人总要为你所属的时代做点儿什么!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三年后,他离开师傅独立开展工作,在派出所多个岗位历练后,于五年前成长为派出所的副所长。

都说刘安性格温和,是个没脾气的人,刘安的另一个徒弟卞兆宾却领教过师傅的脾气。“85后”的卞兆宾是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刚参加工作时放不开,随刘安一起入户做反诈骗宣传时张不开嘴。刘安鼓励他挨家挨户敲门,多和群众打交道。有师傅跟着,门是敲开了,可有些人对他说的话不理不听,碰了一鼻子灰的卞兆宾跟师傅发牢骚:“这样的人被骗了,关我什么事?”前一分钟还在给徒弟撑腰打气的刘安听见这话顿时怒不可遏:“你就差说他们‘活该被骗了!咋就跟你没关系?现在你不是一个普通人,你是一名警察,要保护一方百姓!”

警察这个职业讲究师徒传承,卞兆宾后来理解,警察师徒关系中的“师”不是师傅,而是师父。二者的区别在于,师傅只是技高于人,而师父不仅教你干事,还教你怎样做人。现在,卞兆宾已经调到市局业务总队工作,无论走到哪里,走到哪一步,师傅刘安对他的影响注定是一辈子的。

刘安师徒建有一个微信群,一共九个人,群名叫“师徒亲”。这些先后加入的徒弟都与刘安在蒲黄榆派出所相遇,现在散作满天星辰,有在市局职能部门的,有在市局业务总队的,有在其他分县局的;有当了所长的,也有像刘安一样一直工作在这个派出所的。共同的是,他们都成长了。

二、社区老百姓的靠儿

为提高民警社区事务决策管理的参与度,更好地发挥社区民警在平安社区建设中的作用,2019年,北京市公安局推行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刘安被第一批选派到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岗位。接下来,市局又推行7×24小时社区警务。社区干部陈立明搞不懂这个新名词,来问刘安。刘安说,一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社区警务室永不打烊!陈立明说,别人行不行我不知道,你刘安肯定没问题。为了方便工作,刘安带着老婆孩子早就把家安在了社区警务室旁一间阴暗潮湿且终年不见阳光的半地下室里。他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早已融为一体。

刘安就住在社区警务室,片儿里的居民有什么事都直接去敲门。他家屋门经常在夜里十一二点被敲响,只要群众求助,刘安从来没打过磕绊,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也是说走就走。

在蒲黄榆第二社区,只要你打听社区民警是谁,别管大人孩子,都能告诉你:刘安!

他这个先进典型不是吹的,要不是把工作做得实,哪儿的片儿警能达到这个程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上下一片紧张。刘安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天气:晴。

今天是大年三十,但是一点儿过节的心情也没有。

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天气:晴。

今天是大年初一,但是全国上下一点儿过年的气氛都没有,都笼罩在恐慌的状态下。武漢已经封了城,我也十分担心,知道事态是十分严重的。我在紧张中等待着各种消息。

2020年1月28日(正月初四),天气:晴。

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看到白衣天使冲在最前线,事迹令人感动。我深知疫情传播的厉害。我经历过北京2003年“非典”,说实话,我心里是又惊又怕。惊的是十七年前的一幕幕可能又要上演;怕的是老百姓的健康出问题。我定了定神,告诉自己:刘安,你是一名人民警察,遇到这么大的事不能怕!你怕了,老百姓怎么办?说心里话,我管片儿管了三十三年了,这儿的老百姓跟我亲人一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社区里控制住疫情,一定带大家打好抗疫阻击战,打不完这场战役我一天也不休息。

疫情乍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刘安也有常人的迷茫和恐惧,怀着复杂的心情,他记下了上面这几页日记。十七年前“非典”疫情中的一幕宛在眼前。

2003年5月,“非典”疫情期间给人带来的恐慌比这次要严重得多。当时的北京家家闭户,万巷无人。偏巧这时,七十三岁的孤寡老人李足英心脏又出了问题,刘安听说后跑到老人家中,见她正独自躺在床上掉眼泪。原来是她的心脏起搏器出了问题。那个时候没人敢出门,更甭说去医院。离了心脏起搏器,李足英老人时刻有生命危险,为了排除这个随时引爆的“炸弹”必须去医院。刘安跑上街,想拦辆出租车,可外边连个人影都没有,更甭说出租车了。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听说上医院,人家打死也不去。跑来跑去,最后只借到一辆拉货用的平板车。刘安将老人从楼上背下来,在平板车上安顿好,从丰台蒲黄榆到东城的协和医院,十多公里的路程硬是一口气没歇,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空荡荡的医院让人感觉恍如隔世。带老人做完检查,医生说需要换起搏器。刘安又背着老人辗转各个科室,完成了七八项术前检查。做完手术,将老人送回家后,刘安刚回到社区警务室,心里一松劲,便咕咚一声累倒在了地上。

往事历历在目。“你怕了,老百姓怎么办?”

守护蒲黄榆第二社区三十四年的刘安面对新冠疫情,还要用文字提醒自己,咱们是老百姓的靠儿!作为社区党委副书记,近五十五岁的他依然冲在新冠疫情的“战疫”第一线。

刘安在抗疫日记里这样写道:

2020年2月3日(正月初十),天气:晴

这几天全国上下都动员起来抗击疫情。北京也不例外,我们小区进行了全封闭管理,对外来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尤其是跟湖北武汉有接触史或去过武汉旅游的人员逐一核实,小区进出车辆一律登记核查和测体温。全社区的工作人员忙上忙下。此时,我想到的是,社区的孤寡老人怎么办?他们肯定更需要帮助。于是,赶紧去了付大妈家和文大妈家,给她们送去了大米和口罩。教她们如何用口罩,告诉她们不要出门,有事给我打电话,需要什么跟我说。

疫情期间,年过八旬的王梅荣老太太远在海外的孩子无法回国,恰逢家中保姆辞职,她自己在家吃不上饭,是刘安一天三顿给老太太送饭。一天,刘安没来,是一个小男孩儿送来的。老人从孩子嘴里得知刘安病了。老太太说:“他自己病了,还想着给我送饭,当时我心里别提多过意不去了。”第二天,刘安感觉好些了,又接着给她送饭。

2020年3月,社区一个居民从高风险地区返京,按照当时的规定应该居家隔离。可他隔离期间偷偷外出,而且跨区了。社工贾璐璐和同事上门核实情况,这人死不承认,把贾璐璐气坏了。她们拽上刘安第二次上门对其进行警告,“考虑到对他问话有传染的风险,敲开门后,刘叔把我们扒拉到他身后,自己站在最前面询问情况。”贾璐璐说。

疫情初起的时候,有的楼房物业没有介入消杀工作,另外,社区内有五栋老旧楼房从来没有物业,刘安和社区干部一起承担了这几栋楼和社区快递柜的消杀任务。十八个楼门,上下216层,一天两次,每天背着三四十斤重的药筒逐楼逐层进行消毒。让姜振祥政委感动的是,每次刘安在社区消毒完毕,都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药筒,骑着电动车回到所里,将楼道、厕所、户籍室、餐厅、前后院子等公共区域统统消杀一遍。姜政委看在眼里,感动地说:“安哥,让我来吧,我比你还小呢。”

刘安手脚不停地答道:“没事,我身体比你好,有事儿您说话。”

“有事儿您说话”,这是刘安的口头禅。姜政委抢不下来活儿,默默掏出手机录下了他为大家劳碌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大,刘安的血压开始不稳,肩颈腰椎也出现了问题,甚至还发生过轻度脑梗,可他忍着病痛,坚持消杀了大半年的时间。一次消毒时失足滚下楼梯,尾椎骨硌了一下。当时没当回事,以为忍几天就过去了,妻子见他每天晚上龇牙咧嘴,撩起他衣服一看,发现他下腰处一块巴掌大的皮肤已经淤青发紫。这才上医院拍片检查,结果是尾椎骨骨裂。

抗击疫情工作开展的同时,另外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蒲黄榆启动。2020年12月18日,丰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丰台区蒲黄榆一里、四里危改项目预签住宅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通知》,自12月19日起,蒲黄榆一里、四里危改项目启动了预签约工作。这标志着嚷嚷了二十多年的拆迁消息终于落地,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可是,要将好事办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有想多要点儿的,有想少花点儿的;没签约的嫌签约的性儿急,签约的嫌没签约的拖了大家后腿;父子吵架,夫妻反目,姐妹翻脸,兄弟阋墙,隐藏多年的问题都可能暴露出来。

从2020年12月19日到2021年1月18日,一个月时间,刘安整天盯在社区,盯在签约大厅,跟着社工一起做居民动员和政策解释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每次拆迁群众集中反映问题,他总穿着一身警服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转过年,刘安自己叨咕,怎么老觉得这么累呀?社工贾璐璐见他脸色发灰、嘴唇青紫,劝他去医院看看。他说,疫情防控加上拆迁动员这么忙,过了“两会”再说吧,就一直拖着。2021年3月5月,学雷锋纪念日那天,搞完志愿服务活动回来时,他跟贾璐璐说自己肩膀不舒服。贾璐璐看他特别疲惫,松松垮垮像泥一样摊在社区服务站的椅子上。

三、消失的身影

刘安自我介绍时总是这样说:“我叫刘安,平安的安。”作為一名警察,平安是他内心最真切的期盼。而他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平安”,而且是“心安”。甭管大事小情,只要有他在,大家都会很安心。

这么多年,刘安获得的荣誉证书能摆满一床,奖章叮当挂满半扇胸脯,徒弟卞兆宾光整理他的奖章就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些荣誉从街道到中央接连不断。先进典型的最难之处在于永葆先进,刘安一直将自己的人生乐章奏成遗世绝响。为记录昔日社区工作者们的奋斗岁月,创办警政文化展厅;残疾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弱,怕他们受伤害,请人为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制作盲文安全出行提示卡;为防止毒品向青少年渗透蔓延,较早将毒品知识引进学校课堂,实施“校盾”计划;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挂牌成立警民共建书画文化站……如果给他更多的时间,他还能为蒲黄榆的百姓干很多事情。

可是,没有“如果”。

2021年3月7日,值完夜班的刘安像往常一样参加派出所的早点名,领受当天的工作任务后回到社区警务室,开启了一个社区民警普通又忙碌的一天。谁想,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走出战斗了三十四年的单位。上午10时许,刘安突发心脏疾病,手按胸口痛苦地栽倒在地,医护人员赶来时刘安已经以身殉职。

当天,为送他去八宝山革命公墓需要他本人的身份证件,徒弟魏建东和内勤警长小侯在他身上翻找,小侯的手指触到他右侧裤兜里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掏出来一看,两人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他们看到的是两张餐巾纸裹着的半个烧饼。那天早上,刘安在所里吃早餐,还没吃完就打铃儿了,到了早点名时间,这半块烧饼没舍得扔,就揣在兜里,八成想忙完了再吃或是中午吃。他一生省吃俭用,捐出善款无数,走的时候就揣着半块冷烧饼。

这就是刘安!

三十四年,他一直在蒲黄榆地界找。找呀,找呀,找呀找,为群众找事儿、找腿儿、找念儿、找响儿、找盼儿、找靠儿……该给老百姓找的,都给他们找到了。如今走遍社区,却再也找不见他的身影。

“刘安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至今整整二十年,二十年的坚持,二十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明!”

这是2021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刘安牺牲前两天带所里两名年轻民警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到辖区椿萱茂老年公寓为那里的老人服务后,发出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却成了他为自己镌刻的墓志铭。

追悼会前一天,社区干部和辖区群众纷纷到社区警务室吊唁。有的大爷大妈坐在灵前不走,说刘安守了社区三十多年,咱就守他一会儿,就一会儿。悼念的群众一宿没断。黄大爷得信儿摸索着也去了,回到家中,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伤心和寂寞,从墙上摘下三弦,那浑厚的嗓音又一次在小区铮铮响起:

怨老天呐你心太偏,让那好人不长命,再不见那抹藏青蓝;蒲黄榆的百姓把你想啊,多咱儿回家再看看?天留岁月佛留经,人留精神草留根,人留精神传后世,草留根啊等新春……

尾声春使

又是一个清晨。

蒲黄榆第二社区阳光普照,社区里的怡心公园内孩子们在追逐打闹,老人在聊天锻炼,“红袖标”值守着路口,上班族脚步依旧匆匆……它的东边,隔一条马路就是方庄,北京第一个整体规划的住宅区域,划分四个小区,分别命名芳古园、芳城园、芳群园、芳星园,中间的字连起来就是“古城群星”。

你知道吗?蒲黄榆一里、四里,你最初的管片儿“危改”工作推进顺利,这里拆迁在即。不久的将来,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现代大型社区将在此拔地而起,与方庄集中连片,成为“古城群星”中璀璨的一颗。这里的百姓会像怡心公园的名字一样更加怡心。

可是,你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你牺牲后,妻子从你衣兜翻出一张冠脉造影检查预约单,预约的时间是3月12日。年前,你已经感觉胸口疼痛憋闷,到天坛医院做了检查。该拍的拍了,该照的照了,该查的查了,就剩下这项最重要的——医生说这项检查需要住院。你查了下日历,马上就是春节了,春节过后紧接着全国“两会”。“红袖标”发动、社会面清整、点线勤务……每年此时都是基层片儿警最忙的时候。你没吱声,揣上一瓶硝酸甘油,想忙完这阵儿就去检查。发现这张单子的时候,妻子还不知道你为什么约了3月12日。原来,3月11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还记得吗?2012年,参加首都人民警察道德模范事迹宣讲时,你的最后一句话是:“将来退休了,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块地儿,盖个小院子,把社区的孤寡老人都接过来,好好照顾他们。我相信,我的这个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尽管你说得铿然有声,可是,你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想念你的时候,妻子就翻看你的手机。她在你的手机云空间上看到一张迎春花照片,拍摄时间是3月7日上午。这是你有意留下的吗?沿途查找,發现它们就生长在从派出所到社区警务室的路边。这丛迎春花株型铺散,柔枝拱垂,鹅黄娇嫩的芽苞半吐。当时,你一定欣喜地看到它在早春三月的晨风中微微颤动。

这是春之使者!

或许你在它面前驻足凝眸;或许你俯身细嗅过花蕊;或许你满怀怜爱之意抚摸过那褐色泛青,已经变软的枝条……总之,你被这丛萧杀气象中冒出的亮丽色彩打动,你用手机收藏了这份春之消息……那一刻,你为之守候的第三十四个春天,身着盛装已经款步上路,即将扑面而来……

又一次百花吐蕊,春满人间。社区里的大爷大妈最想跟你说:“安子,你看!咱们社区那丛迎春花又开了,是你回来了吗?”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

责任编辑/张璟瑜

分类:纪实作品 作者:张军 期刊:《啄木鸟》2022年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