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顺街有个老王胡辣汤店,汤味纯正,生意火爆,可是最近,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因为他们店的对面也开了一家胡辣汤店,老板姓刘,生意比他还好。老王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自己的胡辣汤可是东顺街第一招牌,对家的汤还能做得比自己的好?
老王请朋友去对门尝尝,朋友回来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味道还没有你家的浓。”老王有些疑惑了,没有自己的汤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去吃?
老王想了一宿,第二天,他和老伴商量着,决定降价销售,把原来卖两元一碗的胡辣汤,降价到一块五,包子从原来的一元两个,降到一元三个。
降价后,店里生意果然又红火起来,可热闹不了几天,店里又变冷清了。老王发现,许多顾客在店里光吃包子,不喝汤,点了汤的,最后撂下大半碗就走了。有的顾客干脆在这里买好包子,然后转头去喝老刘头的胡辣汤。
老王纳闷极了:难道老刘头的胡辣汤放有“迷魂药”,能够把人心给吸过去?
眼看着对门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老王着实不甘心。他找到刚来城里打工的老乡胡小刚,让他去对门应聘,如果聘上了,对门发多少工资,他这边照样再发一份,条件就是探听出对门胡辣汤中的秘密。
胡小刚来到对门店里,只说是高中毕业找不到事做,想来打几天工。老刘头因为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正缺人手呢,他看胡小刚年轻勤快,一下子就看上他了,让胡小刚第二天来上班。
第一天上班,胡小刚就时刻盯着老刘头的一举一动,只见老刘头一下子烧好两锅胡辣汤,卖汤时,两个锅各舀一勺,刚好是一碗,再由服务员送到顾客的桌上。胡小刚忙里偷闲看了一上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下了班,老王迫不及待地打来电话问情况,胡小刚就说了自己所看到的。
老王想了想,说:“为什么分两个锅盛?这里面一定有名堂,肯定是有一个锅里放了什么特殊的调料。”
胡小刚说:“我两个锅的汤都尝了,味道好像没多少区别呀?”
老王说:“绝世秘方不会轻易让人发现的,你要时刻注意老刘头的行动,看他是不是往汤里面放了什么绝密配方。”胡小刚答应了。
第二天,胡小刚打通老王的电话,就急切地说:“我找到秘方了!”
老王忙朝电话筒喊道:“你快说,是啥?”
胡小刚说:“这秘方可不是什么佐料,而是那把盛汤的勺子,那是个枣木勺。听老刘头说,那个勺子有点历史了,是他奶奶传下来的。”
老王一听就来了兴趣,他对胡小刚说:“那好,你哪天趁机把他的勺偷出来!”
那天,胡小刚下了班不着急走,帮着收拾东西,等到收拾得差不多时,他把那把枣木勺揣在怀里,放进宽大的衣服里,快速离开了老刘头的店。
老刘头发现勺子丢了,心疼了好一会,说早知道这玩意儿也会丢,就不用了,好歹是几十年的老东西了,有感情了,说不定再放上几十年,还成个古董了呢。胡小刚做贼心虚,也不敢吭声,好在老刘头并没有追究是谁偷的,买了一把新的不锈钢勺子,照样盛汤用。
老王获得枣木勺后,立刻把它交给盛汤的服务员,让她以后用这个盛汤,可是枣木勺用了半个月,也没见生意有一点好转,老王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接下来的日子,老王的胡辣汤店更惨了,不仅没有新客人光顾,就连原来的老顾客也走了不少。老王不由心灰意冷,正好,在美国的儿子打电话说,想接老爸老妈过去享福。老王家两口子一合计,干脆把店盘出去,到美国卖胡辣汤去,可转让广告贴出去好几天了,却没有人肯接手。
正当老王犯愁的时候,有人上门了。老王一看,肯接手的人竟然是对门的冤家老刘头。他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本不想转让给他,可一时又没人接手,儿子又在那边催得急,老王就咬了咬牙,说:“好,你要接手也可以,这个店我可以分文不收,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得把做汤的秘诀告诉我。反正我就要去美国了,也不会与你争生意。”
老刘头摇摇头,说:“老哥,你说笑了,我哪有什么秘诀呀?要说做汤,我做的还不如你好呢!”
老王狐疑地问:“如果你做的汤不好,为什么那么多人到你那儿去喝汤?”
老刘头笑起来:“你呀,总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顾客来我的店里喝汤,不全是冲着汤的味道来的。你总怕胡辣汤变凉,于是把汤锅在炉火上温着,结果盛给顾客的汤总是烫得喝不成,顾客只好先吃包子,包子吃完了,胡辣汤还有些烫,可是来这儿吃早饭的顾客大多是赶着上班、上学的,等不及汤凉就走了,而等着喝汤的顾客,占着位置不走,于是后面来的顾客见没有位子,只好换一家店吃了。而我呢,总是先做一大锅汤凉着,然后再做一锅热的,盛汤的时候,往冷、热汤锅里各盛一勺,这样顾客碗里的汤温度正好,顾客来得快吃得也快,所以店里接待的顾客也就多了。”
老王恍然大悟,看似深奥的“秘方”,原来只是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细节。看来只有能多从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会百战百胜,这才是经营的秘方呀!
后来老王在美国用老刘头教的法子开了一家胡辣汤店,据说生意红火得很,不到两年就买起了别墅和轿车。
分类:发财金匣子 作者:张晓晖 吴芳芳 期刊:《故事会》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