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0年22期 > 〖民间故事金库〗一本万利

〖民间故事金库〗一本万利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12-03 20:43:36

面授机宜

明朝天启年间,京城东厂胡同住着个名叫杨廉的穷秀才。这杨秀才靠替人抄抄写写为生,日子虽然过得清寒,倒也逍遥自在。

这天,杨廉在路上发现一个昏迷不醒的老婆婆,他来不及多想,赶忙把老人背回家,悉心救治。可老婆婆醒来后却颠三倒四,语焉不详。正巧城里贴出寻人告示,那告示上说,住在宣武门的郭家老太太不慎走失,如有寻获者谢银五百两。杨廉心说:难道自己救的就是这郭家老太太?于是,他雇了一乘小轿,连夜将老人送到了郭府。

那老婆婆正是郭老太太。郭老太太近年患了痴呆症,脑子日渐糊涂,前几天她从府中走失,结果因饥寒交迫晕倒在路上。淳老太太的儿子郭涛年约三十,生得虎背熊腰,是一等御前侍卫。他拜倒在杨廉面前,口中连称恩人。杨廉一把将郭涛扶起,谦逊地说:“这只是举手之劳,郭大人不必多礼!”郭涛仍千恩万谢,还取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双手奉给杨廉。杨廉却一个劲儿地摆手,说:“扶危济困是做人的本分,我怎么能收你的银子?”看杨廉态度坚决,郭涛只得收回银票,他含着感激的泪,把恩人送出了大门。

经过多方打听,郭涛得知杨廉家贫如洗。这下,他对杨秀才越发敬重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设法报答自己的恩人。

这天,郭涛提着一个包袱来找杨廉。见面后他把杨廉拉到僻静处,悄悄说:“杨兄,小弟有桩一本万利的好买卖要成全你,事成后包你从此衣食无忧。”听了这话,杨廉苦笑道:“我既无本钱,又不懂经营,如何能做生意?”

郭涛微微一笑,神秘地说:“本钱小弟来出,事成之后兄台再还我。”说着,他把随身携带的包袱解开,从里面取出五十两银子和一套新衣服。杨廉看得一头雾水,郭涛环顾了一下四周,凑在他耳边道出了自己的计划。

杨廉听罢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狐疑地问:“这、这怎么可能?谁会出五百两银子买个普通的梳妆匣?”郭涛却胸有成竹地说:“会有人买的!”杨廉还是不信,摇头说道:“即便如此,可这钱来得太蹊跷,我不敢要!”

眼看事情要吹,郭涛急了,他拍着胸脯保证道:“兄台且放宽心,这桩买卖轻而易举,那些银子也都来得干净,绝不会有麻烦……至于内中的隐情,恕小弟暂时不方便透露。”见郭涛态度如此诚恳,杨廉也就依了他,点点头同意了。

天坛之行

次日一早,杨廉穿上郭涛送来的新衣服,揣着五十两银子来到了天坛。天坛周围正在办庙会,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杨廉一路走走停停,不时向四下张望。

过了半个时辰,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年朝天坛走来,他在一棵大树下站住了,然后打开随身携带的布包,从里面取出一只崭新的梳妆匣。少年把匣子放到地上,又在前面铺了一张白纸,纸上写着五个大字:梳妆匣待售。

杨廉见状,赶忙从树后转出来,假装从少年面前慢慢经过。当看见那只梳妆匣时,他故作惊讶,蹲下身来仔细端详,瞧了好一会儿,才啧啧赞叹道:“好精美的匣子,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罕见,罕见!”

听杨廉如此夸赞,那少年笑道:“阁下果然识货!”杨廉指着梳妆匣,正色道:“此匣不仅做工考究,外面的漆工亦恰到好处,实在难得!”少年笑得更欢了,他试探着问:“那阁下愿出多少钱购买呢?”杨廉摸出五十两银子,面有难色地说:“在下不曾准备,身上只带着五十两。”少年点点头,高兴地接过了银子,随后又说道:“过十天你再来这儿,我还有一把太师椅要出售。”杨廉连声道谢,他不敢多耽搁,抱起梳妆匣就回了家。

到家后,杨廉把梳妆匣拿出来仔细打量。这匣子确实做得精巧,比坊间的强过百倍,但无论如何也值不了五十两,又有谁肯出十倍的高价来买呢?想到这儿,杨廉不禁担心起来。

谁知到了傍晚,一个矮胖的中年人找上门来,开口就要买那只梳妆匣。杨廉惊讶之余,吞吞吐吐地报出了五百两的价码,那中年人愣了一下,随即爽快地答应了。他放下银票,抱起匣子转身便走。这下,杨廉真的蒙了。他揣起银票,忐忑不安地来找郭涛,把事情的先后经过讲了一遍。郭涛听后,笑道:“杨兄,十天后你再去天坛,花一百两银子买下少年的太师椅,然后以一千两的价格转卖给中年人。”

杨廉一听,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他困惑道:“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郭涛冲杨廉摆摆手:“兄台不必多问,照我的话去做,准没错!”,

十天后,杨廉又来到了天坛。不久,那卖木器的少年也赶车来了。见到杨廉,他立刻从车上卸下一把崭新的太师椅,然后问道:“你觉得这把椅子怎么样?”杨廉照郭涛的叮嘱,先绕着太师椅转了几圈,又把椅子从头到脚细细摸了一遍,最后贊叹道:“鬼斧神工,天下无双!”

少年听得心花怒放,兴冲冲地问:“那么,你看这把椅子值多少钱?”杨廉嗫嚅道:“这把太师椅绝非凡品,堪称无价之宝。可惜小人家境贫寒,只能、只能出一百两银子……”少年听了哈哈大笑,爽快地把手一挥:“拿去,拿去,一百两卖给你啦!”杨廉付了银子,扛起太师椅扭头就走。这时,少年从背后赶上来拉住了他,说:“十天后你再来,我还有一架多宝阁要卖!”

回到家,杨廉的心怦怦直跳。傍晚时分,那个矮胖的中年人又来了,他直截了当地要买太师椅。杨廉犹豫地报出了一千两的价码,中年人朝杨廉看了一眼,随即将一千两银票拍在桌上。中年人走后,杨廉又去找郭涛。听罢杨廉的叙述,郭涛双手抱拳,笑道:“恭喜杨兄,下次你再花二百两去买那多宝阁,然后以二千两的价格卖给中年人!”

杨廉听得直吐舌头,他忧心忡忡地说:“贤弟,这银子来得太容易也太蹊跷,我实在寝食不安!”郭涛摆摆手,安慰道:“没事,没事,小弟决不会陷害兄台!待挣够了一万两你便停手,从此富贵不愁了。”这番话让杨廉放了心,他转忧为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报答恩情

谁知当天晚上,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找上门来。见到杨廉,老者从怀中摸出一张银票,恭恭敬敬地双手奉上,并说:“请杨先生收下这份薄礼,然后老朽有一事相求。”杨廉低头一看,见银票上赫然写着:一万两。他吓了一跳,赶忙询问老者的意图。

老者道:“没别的,只求先生再见那卖木器的少年时,按老朽的意思说上几句话,这一万两银子权当谢礼:”杨廉大吃一惊,心想:说几句话便赠银万两,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他不禁好奇道:“不知……老前辈要我说些什么?”

老者凑到杨廉耳边,轻声嘀咕了几句,杨廉听后面露难色,犹豫着不肯答应。老者顿时慌了,他眼含热泪说:“这几句话关系重大,求杨先生千万转告!”言毕,冲着杨廉长揖不起。杨廉慌作一团,赶紧将老者扶回座椅,他想了想,说道:“晚生虽不懂这其中的奥秘,但见您如此急切,我答应便是了。至于银两,

却万万不敢要!”老者千恩万谢,揣起银票走了。

十天后,杨廉如约来到天坛。过不多久,那少年也来了,他把一架崭新的多宝阁摆在杨廉面前,得意地问:“怎么样?你瞧它值多少钱?”谁知,杨廉朝多宝阁斜了一眼,冷冷说道:“雕虫小技,一文不值!”

听了这话,少年脸上的笑立刻僵住了。他冲杨廉生气地问:“这么漂亮的多宝阁,我费了好久才做成,你凭什么说是雕虫小技?”杨廉不屑地撇撇嘴:“夜郎自大,可笑,可笑!”

少年满脸通红,憋了半天才问:“你先前买去的两件木器远不如这多宝阁,为何当时那般夸赞?”杨廉冷笑道:“当初我以为你急等钱用,所以就买了那两件破玩意儿。”见少年气得浑身发抖,杨廉又继续说,“小兄弟,我奉劝你一句,别再劳神费力做木匠了。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多读些圣贤书,干点有意义的事!”

少年听得牙根紧咬,突然,他把两根指头放到唇边,打了声呼哨,一眨眼工夫,四下里冒出许多带刀的武士,领头的竟是郭涛。少年一指身旁的杨廉,气急败坏地向郭涛命令道:“快、快把这胡言乱语的家伙抓起来,投入刑部大牢!”郭涛略一迟疑,带人上前抓住了杨廉。就这样,杨廉稀里糊涂地进了刑部大牢,没等过堂便定成了死罪。他是有冤无处申,成天坐在牢里抹眼泪。

几天后,狱卒把一个壮汉领进了杨廉的牢房。杨廉定睛一看,来人竟是郭涛!郭涛见了杨廉,“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痛心疾首道:“杨兄,小弟本欲报答你的救母之恩,不想却反害了你……”接着,郭涛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那个卖木器的少年是当今天子朱由校!朱由校从小迷恋木匠活,做了皇帝后仍乐此不疲,他每天废寝忘食地连锯带刨,在宫里“丁丁当当”地做木器。皇帝成了不折不扣的“木匠”,朝政自然就荒废了,宦官头子魏忠贤趁虚而入,逐渐掌控了大权,开始胡作非为,残害忠良。

再说朱由校做了许多精美的木器,很想验证一下它们的价值。于是,他乔装改扮溜出了皇宫,在天坛做起了买卖。皇帝恩賜的东西,就算是一张擦屁股纸,得到的人也要诚惶诚恐地供起来,更何况万岁亲手制作的木器,怎能让它随便流落于民间?所以,朱由校前脚刚把木器卖掉,内务府的人跟着就把东西买了回来。当然,这一切都瞒着皇帝,但御前侍卫郭涛却心知肚明,所以他让杨廉去买“少年”的木器,然后以十倍的高价转卖给内务府派来的人。郭涛想以此来报答杨廉,可他万万没料到,半路上竟杀出个礼部尚书周念祖,也就是那个来求杨廉的老者。

这周念祖通过宫内的耳目,探听到皇帝常去天坛卖木器。周念祖认为皇上因迷恋木工活才不理朝政,致使阉党为所欲为,所以,那天晚上他找到杨家,恳求杨廉在“少年”面前说几句规劝的话。结果,不知底细的杨廉触怒了皇帝,惹来杀身大祸……

听完郭涛的讲述,扬廉才恍然大悟。他扶起跪在地上的郭涛,安慰道:“贤弟也是一番好意,我不怪你!”郭涛却是涕泪纵横,他哽咽道:“杨兄,这刑部大牢固若金汤,想逃出去只怕……只怕比登天还难!”

杨廉仰天长叹:“哎,生死有命,随它去吧!”沉默良久,郭涛自言自语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救母之恩……”突然,他一跺脚,说,“罢了,我就用这法子救杨兄出去!”

听到有救,杨廉的眼里顿时放出光来。郭涛趴到他耳边,低声说:“过几天皇上将颁布圣旨,赦你无罪。到时杨兄带上家眷火速离开,走得越远越好,再也别回来……”

三天后,皇帝果然颁下圣旨,把杨廉释放了。杨廉听从郭涛的叮嘱,带着妻儿连夜逃出了京城。杨廉刚逃走,郭涛跟着就被捕了,罪名是假传圣旨。原来,郭涛连夜潜入皇宫,偷盖皇帝的玉玺,伪造了一道赦免杨廉的假圣旨。

半个月后,郭涛被绑赴刑场问斩。上断头台前,他面向遥远的天边喃喃道:“杨兄,我终于报答了你的恩情……”

分类:民间故事金库 作者:陈效平 期刊:《故事会》2010年2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