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
川菜里有道名菜叫“宫保鸡丁”,历来为人们所喜愛。
为什么叫“宫保鸡丁”呢?话说清朝,四川有个总督叫丁宫保,很敬佩林则徐,还效法林则徐禁烟。他贴出一张告示:凡贩卖和吸食鸦片者,一律处决。告示一出,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没过多久,丁总督收到了一封举报信,举报他儿子丁君实有吸食、贩卖鸦片的行为。丁总督勃然大怒,命人一查,果然属实,当即把儿子抓起来,判了个死罪。
过桥米线
说起“过桥米线”,那是我国云南的一种小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有个动人的故事。话说清朝年间,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位秀才为准备赶考,特地在一座小岛上选了一间居室,埋首苦读,每天由妻子端茶送饭。一开始,天气尚热,还不觉得什么,可天一冷,问题就来了:饭硬菜冷,难以下咽。这下秀才食欲大减,日渐消瘦。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天,她特地宰杀了一只鸡,将鸡汤和鸡肉分别装在两个碗里。那秀才看见鸡汤,眼睛一亮,拿起来就喝,烫得他龇牙咧嘴的。妻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突然她灵机一动,把肉、蔬菜放到鸡汤里,再加上当地特制的米线,这样鸡汤也就不再烫了,而且味道鲜美。妻子非常聪慧,她知道鸡油能保温,自此之后,她每天就汤下面,变着法儿,给秀才做好吃的。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秀才顺利通过考试并中了举。
这个故事很快就在当地广为传颂,这位妻子发明的米线新吃法也被人们争相效法。由于她每天上岛送饭都要经过一座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这个小吃叫做“過桥米线”。
煎饼卷大葱
這个故事要从黄妹子讲起。黄妹子是沂蒙山人,母亲死得早,跟继母过活。她聪明漂亮,跟一个叫梁马的穷小伙儿情投意合,十分相爱。
可继母和中的是一个富家子弟。为了拆散他俩,继母暗中设了一计。这天,她把梁马请柬,给他安排了一间书房,说只有考取功名,才能迎娶黄妹子。然后问梁马还要什么。梁马随口答道,有书有笔就行,其他什么都不要!可一天下来,却不见有人送吃的喝的。这时,梁马才知道自己上当了。黄妹子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突然,她有了主意,亲手烙了一叠很薄很薄的白饼,然后切得方方正正,让丫环给梁马送去。
书房外有个家奴把门,截住了丫环,丫环解释说是送纸的,家奴看了看,也就放她进去了。梁马此时都饿昏了,他接到“白纸”,发觉有些不对劲,凑上去一闻,有股香味,便张口一咬,哎呀,原来是饼!这下他吃了个饱,暗暗佩服黄妹子的心灵手巧。
从此,粱马可以平心静气地读书、写文章了,不出两年,就考上了状元。后来,煎饼卷大葱的吃法在民间流传开了。当然,哪里也比不上黄妹子的家乡山东沂蒙山区做得好。
再说丁总督杀了儿子,心里到底难过啊。这夜三更已过,他还往厅堂里踱来跛去,毫无睡意。丁府的厨师们见此,心有不忍、就想给他弄点夜宵消愁解闷,可偏偏那天剩莱不多,只有一小块鸡肉、一点儿花生米,还有·些青椒、葱蒜之类的东西。于是,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先把花生米用油一炸,把鸡肉切成小方丁一炒,再加上些青椒等作料,连酒一起端到厅堂。
丁总督这时也饿了,便坐下来品尝酒菜,一尝觉得味道不错,便高兴地问:“这是什么菜?”
厨师们是随便炒的呀,哪有什么菜名呢?想想是专门为总督而炒的,总督大人名叫“宫保”,便信口答道:“这道菜叫‘宫保鸡丁!”
此后,“宫保鸡丁”就流传开了。久而久之,人们把“宫保”误叫成了“宫爆”,“宫爆鸡丁”也就成了四川的名菜了。
分类:开卷故事 期刊:《故事会》2010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