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0年24期 > 〖中国新传说〗百年一遇

〖中国新传说〗百年一遇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12-04 15:20:12

说真话吧,儿子的位子不保;说假话吧,对不起老百姓。老爷子究竟会怎么说呢?

今年,我国南方暴雨成灾,这大水不但把河堤冲垮了,还“冲”出了一位“竹排爷”。谁呀?那就是杨家庄的杨大爷。大水冲进他们村的时候,杨大爷撑起一张竹排,帮助转移了不少人。刚好,有人用手机拍下了他撑排的录像,后来还在新闻中播出了。杨大爷精神抖擞地站在竹排上救人的情景,感动了很多人,从此,人们亲切地把他称为“竹排爷”。

这天,村里的大水刚退,杨大爷正在家休息,突然,儿子杨明带着一个陌生人进了家门。杨明是村里的书记,他跟杨大爷介绍说,这位是镇上办公室的刘主任,特地来看杨大爷。

杨大爷一听,笑眯眯地朝刘主任点点头。刘主任亲切地凑上去,慰问了几句,然后问道:“大爷,这么大的水,您以前见过吗?”

“见过!”、杨大爷激动地说,“我三十八岁那年,就发过一场大水,也垮堤了,比现在这场还大哩,水冲下来,连屋顶都不见了!”

刘主任长长地“哦”了一声,沉吟半晌,说道:“大爷,等会儿记者来采访您的时候,您可不能说见过哟。”

杨大爷愣了一下,问:“记者咋会来采访我呢?”刘主任说:“大爷,您之前在电视上那么一露脸,都成名人啦!”说完,三个人都乐了。

接着,刘主任细细地给他们分析:每逢大水,记者都爱采访老人。杨大爷今年八十多岁了,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加上他如今名声在外,记者百分之百会采访他。

刘主任有些神秘地叮嘱杨大爷:“大爷,您可千万不能和记者说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哦!”

“为啥?”杨大爷疑惑地盯着刘主任,“我明明见过嘛,这不是叫我说假话吗?”

刘主任尴尬地笑了笑,说:“大爷,·这是一场百年一遇的洪水啊!”

杨大爷一怔。他人老,脑瓜却没生锈,一想就明白了,当即就不客气地说:“你们想造假?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明明就发过一场比这次更大的水,这才不到五十年呢!怎么是百年一遇?胡扯!”

刘主任脸一红,咳了两声,正色道:“大爷,镇里和县里,都是这个意思。百年一遇,这是已经定了调的!”

杨大爷是个耿直脾气,他冲刘主任一摆手,冷冷地说:“我这个人说不得假话!见过就是见过,没见过就是没见过,谁问我,我也是这样答!”

一看把话说僵了,刘主任只好冲杨明使了个眼色,走了出去。

杨明心里倒是明白了。他理解上级把这场洪水定为百年一遇的“良苦用心”。因为那段垮掉的堤才刚刚修过,当时号称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哪知道连四十多年一遇的洪水也挡不住,实在说不过去。老爹今年才八十多,却见过两场这样的洪水,自然就显得这场洪水不够级别。

刘主任揽着杨明的肩,边走边说:“杨明啊,你家老爷子这么固执,完全不响应上级的指示,你可得好好劝劝他,千万不要给上级找不必要的麻烦!”

杨明重重地点点头,刘主任说他还得去交代其他老人,急匆匆地走了。

杨明深感为难,老爹的脾气他比谁都清楚。在门口搓了一阵手,他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哪知刚开口,就被老爹斥了回来。

杨大爷用手指着他的鼻子,严厉地说:“我不知道你们到底想搞什么鬼,天下没有这个理,不让老百姓说真话!除非你们做了什么亏心事!你是不是也有份?”

杨明支支吾吾,这其中的原因也不好跟老爹解释。刚好有村民来找他,杨明趁这个机会脱身跑了。

下午,刘主任打来电话,问杨明他老爹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没有。杨明叹着气说:“我家老头子这人,你越是不让他说,他越是非说不可!刘主任,我真的没辙了。”

刘主任想了想,说:“这样,干脆你把老爷子送到亲戚家,让记者找不到人。”

,

杨明正犹豫着,刘主任严肃地说道:“杨明同志,刚才领导说了,你搞不定你家老爷子,镇里就搞定你,你看著办吧!”说罢挂了电话。

这下,杨明真急了,看来不把老爹这张嘴捂住,他这个村支书的位子恐怕不保啊!考虑来考虑去,他决定把老头子送到姐姐家避避风头。

谁知杨大爷一听,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意图,正要大声斥责,杨明扑通跪了下来:“爹,您要么别说真话。要么就躲,我求您了!我这个村支书的位子,就挂您这张嘴上了!”

听说关系到儿子的前途,杨大爷犹豫了,半晌才感叹了一句:“你们这些人啊,不说假话就办不成一件事!”杨明见状,赶紧推着杨大爷,坐上了自家的面包车,连夜把老爷子送到了姐姐家,交代一番,就匆匆赶了回来。

第二天天还没亮,杨明就被刘主任的电话叫醒了,刘主任叫他马上出去。杨明走出门一看,我的天,记者竟然天没亮就摸进了村。一夜之间,村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一大帮拿着长枪短炮的家伙正在拍个不停。

采访持续了三天,一直很顺利。因为村里所有的老人事先都被交代过,所以在问到有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洪水时,回答都是一致的。记者们果然问起了杨大爷,说他们都非常关心“竹排爷”现在的情况。幸亏杨明早有准备,骗他们说,老爷子跳下竹排后,就被亲戚接去住了,现在情况很好。记者们虽然遗憾,但也无可奈何了。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忽然看见村里来了一辆小车。杨明一看,都吃了一惊,这不是姐夫的车吗?接着,从驾驶室里下来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正是杨大爷。

杨明和刘主任一看,都是大吃一惊,老爷子这个时候回来,恐怕要坏事啊!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帮记者已经欢呼了起来:“看,竹排爷!”说着,争先恐后向杨大爷跑去。

刘主任随即回过神来,一拉杨明:“快!”撒腿就往前冲。

两人抢在记者前冲到杨大爷跟前,刘主任焦急万分地说:“我的爷爷啊,您怎么又跑回来了?”

杨明的姐夫跳下车,跟他们解释,说是他们村外的大堤好像也有崩堤的兆头,以防万一,就先把老爷子送回来了。原以为记者都走了,哪知道迎头撞个正着。

杨明和刘主任面面相觑,急得直跺脚。眼看记者们就要围上来了,刘主任突然有了主意,他一弯腰,把杨大爷往背上一背,健步如飞,径直往村里跑。

那些记者一看,又一窝蜂地在后面追,边追边喊:“我们要采访大爷!”

刘主任头也不回,只顾飞奔:“大爷病了,不能接受采访l”

记者们哪肯放过一个好素材,穷追不舍。正在刘主任发愁不知往哪儿跑时,背后的杨大爷在他耳朵旁一笑,说:“别跑了,放我下来,我让他们采访。”

刘主任喘着粗气说:“放、放也行……您可不能、可不能说真话……”

杨大爷说:“好吧,我不说真话,可我也不会说假话。”

刘主任一愣,既不说假话,又不,说真话,那怎么说法?

“你就放心吧!”杨大爷胸有成竹地说,“我知道怎么说了,保证坏不了你们的事,保证跟你们的意思一个样,行了吧?”

刘主任不太明白,正琢磨呢,记者已经把他们包围了。这下,刘主任彻底没辙了,只得把杨大爷放下来。

杨大爷两脚刚一沽地,无数个话筒就伸到了他面前,一人问一句,七嘴八舌的。杨大爷大声说:“一个一个来,我没有这么多嘴巴。”

一个女记者抢先问;“大爷,您这么大岁数,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吗?”

杨大爷点点头,想都不想就答道:“见过,上次的比这次还大得多!”

杨明和刘主任在旁边听得真真切切,不约而同喊了句:“坏了!”

记者们也都是一怔,他们原以为杨大爷会摇头呢,马上迫着问:“大爷您见过啊?是哪一年见过的呀?”

杨大爷说:“我三十八岁那年。”

女记者惊讶极了:“大爷,您高寿啊?”

杨大爷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笑呵呵地应道:“今年一百三十八啦!”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怔住了,以为杨大爷报错了岁数。哪知杨大爷却扳着手指头,认认真真地说道:“我三十八岁那年,见过这样一场大水。后来这一百年,就只见过这一次了……”

分类:中国新传说 作者:宾 炜 期刊:《故事会》2010年2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