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粉是一種地方小食,據说,这薄粉,是清末民初时,一个戏子带来的。这个戏子名叫刘全,而立之年,长得英俊帅气,他走南闯北,靠卖薄粉糊口,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攒够盘缠,就继续漂泊。
刘全卖薄粉和别人不同,每天,等到太阳老高时,他才晃悠悠地打街尾过来,每次都是人未到,歌先到。
这时,老街上那些睡懒觉刚刚起来的爷儿们,就手里拿着碗盆,翘首以待。刘全卖粉,卖完一盆就完了,两个铜板一勺,从不加价,所以吃到薄粉的人,一天美滋滋的。
当然,大伙也不光是为了吃粉,这刘全,不但是个戏精,还会说古,每次说唱到紧要处,总引来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刘全唱曲,得住机会就往女人身上抛媚眼,被抛着的女人,心领神会了,脸灿烂得就像桃花。
可街的对面,有一个卖馄饨的年轻女人,不管刘全这边怎么热闹,却始终静如止水。
女人长得很标致,有一个四五岁大的男孩。男孩吮着指头,时常望着沸腾的汤锅出神,女人总是温柔地抱着他。
刘全私下向街坊打听女人的情况,街坊告诉他:“这女人是个寡妇,几年前不知为啥来到这儿,平日很少和邻里交往,总见她眼睛红红的。你来之前,她的生意还算勉强,你来之后,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从此,刘全便将摊子移到女人的旁边,每天来得早,回得晚,只是他不再卖薄粉了,而是专门说书唱曲。
刘全像是拿出了看家本领,胡琴一拉,醒木一拍,摊子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等到太阳竿子高时,大家仍不想回家吃饭,只在周围买了少许饭食,边吃边听,于是,最近的馄饨摊便成了首选,一时间,生意火热,络绎不绝。
女人知道这是刘全在帮她,却很少在话语中表达谢意,只是无论生意再好,她都要留下一份馄饨,等到黄昏时分、听客散去的时候,将馄饨用文火煮熟,盛给刘全。
刘全也不多说,低头吃完馄饨之后,抱拳相谢,转身离去。
后来,盛有馄饨的碗旁,又多了一壶酒,刘全跟女人打招呼时,总善意地一笑,女人抿嘴微笑,一脸绯红。
日子长了,刘全和女人话也多了,女人自然问到刘全家在哪里,刘全往北一指;女人又问他今后去哪里,刘全微微一笑,凝神半晌。
女人边擦桌子,边说:“别走了,这儿挺好。”
孩子在一旁见了,便好奇地问道:“妈妈,桌子刚刚不是擦过了吗?”女人一怔,笑了,刘全也笑了,孩子看大人笑,也跟着笑了。
一天,女人依旧将酒和馄饨端到刘全面前,随后在衣服上擦了擦手,掏出一个鼓囊囊的手巾,小心打开,递给刘全,刘全瞟了一眼,见那是几块银元,便将手巾轻轻地推回去:“快过年了,你给孩子扯身新衣服吧。”
女人听罢,眼泪簌簌而下,过了好久,女人羞怯怯地说:“大哥,要不今晚,我……去你哪儿?”女人说话时,低头摆弄着衣角,面红如火,刘全这才发现,女人今天略施粉黛。
刘全对若壶嘴,将壶里的酒一口吞下,然后很肆意地打了一个响嗝,踱着方步,哼着小曲,悠然而去。
那天晚上,女人脚蹬红绣鞋,身着红夹袄,悄然来到刘全家门前,她敲了敲门,然而屋里并无声响,她推门而入,却见人去屋空,屋里的桌子上有一封信,信上写着简单几行小字,是薄粉的秘方。
女人走出屋子,看着远方,不禁泪洒衣襟。
据打听,那天傍晚,有人看到刘垒往北离去,他没带家什,一路高歌。因为在北边,有刘全的家和他的儿子,刘全要赶在过年以前回家。
分类:传闻逸事 作者:王春迪 期刊:《故事会》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