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3年3期 > 〖新传说〗三十五年一句话

〖新传说〗三十五年一句话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12-29 18:21:01

俗话说“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人与众不同。有一对老夫妇便是两个特别之人,被人称为“犟公犟婆”。

“犟婆”本来会说话,可她犟得三十五年不说一句话;“犟公”犟得三十五年努力干一件事—让老婆开口说话。

老两口这事,说来可话长。

1976年,两人的大名一个叫刘丰收,一个叫李元芬,夫妻俩都是镇上甜酱厂的工人,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刘强八岁,女儿刘玲六岁。

一天上午,两个孩子嚷着要吃冰棍,李元芬舍不得,可经不住孩子缠还是一人给买了一根,但买了后又觉得两根冰棍钱如果买盐那要吃好久,于是唠唠叨叨说儿子刘强,说他把妹妹带成了馋猫。刘强赌气跑了出去,这一出去就到中午还没回来,刘丰收找儿子回家吃饭,哪里都找不到,孩子就这样失踪了。

刘丰收骂妻子:“就怪你!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儿子就是被你说丢的。”李元芬哭道:“我不说话了,我当哑巴行了吧?”

果然,李元芬变得沉默寡言,捧着儿子的照片可以看一天不说一句话。刘丰收劝她想开点,话还是要说的。她说:“是我话多说丢了儿子,我不再说话了,除非—”刘丰收问:“除非啥?”她说:“除非儿子回来,或者太阳从西边出来,或者石头孵出小鸡。”

从此以后,李元芬真的一句话也不说了,对谁也不说。

慢慢地,所有人都把她当成了真正的哑巴,就只有刘丰收说她不是哑巴,他说他要实现她的条件,让她说话。可三条里,只有找回儿子这条有点道理,但他努力了三十五年,儿子依然杳无音信、生死不明,两人也老成了“犟公”、“犟婆”。

老两口这一犟就犟到了2011年,他们的女儿刘玲当了老板,常带父母旅游,在国内玩了不少地方。

这次,女儿又让他们随团出国游。犟婆一听要出国,坚决不去,犟公只好自己随团去了。

犟公旅游回来,直接到了刘玲家,兴奋地说:“我能让你妈开口说话了,我能让泥块孵出小鱼,这等于石头孵出小鸡。”说着,他从包里取出一个塑料袋,又掏出一个干泥块给刘玲看。刘玲不相信,犟公说:“你们就等着瞧吧!”

第二天,犟公把女儿女婿全叫到家里,他对犟婆说:“找到儿子,我还没办到。太阳从西边出来,谁也办不到。石头孵出小鸡不好办,可我能办到这个。”他把那干泥块递到犟婆手上,说:“我能让这泥块孵出小鱼,我要是办到了这事,你总该开口说话了吧?这跟石头孵小鸡是一样的。”

犟婆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好!”犟公盛来大半盆河水,把那泥块放进水里轻轻搅动,直到泥土全部散开。他说:“老太婆,你就好好守着这盆,免得你怀疑我从外面放鱼进去。”

第二天上午,盆里当真有小鱼在游动,犟公立即找来个放大镜,犟婆一看,惊得瞪大了双眼。

“说话呀老太婆,你说话呀!”犟公盯着犟婆,十分激动。

犟婆双唇剧烈地颤抖着,呼吸加速,话从肚里出来,仿佛已到了舌尖,可她突然一咬牙一闭嘴,生生又吞回肚里,然后紧闭嘴巴,似乎怕那话再冲出来。她用手语比划说:“这不是石头孵小鸡。”

女儿好一番劝说,犟婆就是一个字都不吐。无奈,女儿也不管她了,只问犟公这鱼是怎么回事,犟公这才说出这泥块孵鱼的秘密。

原来,犟公这次出国旅游去了非洲,那里有一种独特的鳉鱼,在东非热带草原气候中,随着旱季的到来,小水塘迅速干涸,其中的鳉鱼也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但它们的鱼卵却完好保存在干燥的泥层中,经过几个月漫长的等待,当雨水再次降临大地时,幼鱼纷纷破土而出。

犟公特地学习了鳉鱼的孵化技术,买回了几块含有鳉鱼卵的干泥块。他想这次可以让犟婆说话了,可没想到,努力还是白费了。

女儿女婿都流了泪,女儿用手机拍下那盆里的小鱼,她说:“我受不了了,我要把这事发在微博上,让全天下的人帮助寻找我哥。”她果真把她哥失踪、母亲三十五年不说话以及这鳉鱼的事全发到了微博上。

犟公问:“这管用吗?”女儿说:“试试看吧,网络有时真能让太阳从西边出来。”

太阳当然没从西边出来,可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却发生了。

这天,犟公家的电话响了,他问是谁,对方却半天不说话,他就挂了电话。不久,电话又响了,对方还是不说话,犟公火了:“我是刘丰收,你是哪个?”对方又挂了电话。十多分钟后,电话又来了,犟公大声说:“再来烦我,老子报警抓你!”听筒里只有急促的喘气声,还是不说话,犟公“啪”一下掼下话筒。

刘玲知道这事后,到电信公司一查,那三个电话都是同一个手机号码打来的。

是不是我哥找来了?她马上怀疑,因为她在微博上也留了父亲的座机号。她马上打电话过去,对方是个男子,他说他不是她要找的刘强,他叫鲁亮,是个养鱼爱好者,看了她的微博,很感动,他打电话给老人是想买点带有鳉鱼卵的泥块,可他怕老人不相信他,一时不知怎么开口。

真要买泥块,有什么不好开口的?刘玲凭直觉断定,这鲁亮很可能就是刘强,她马上答应送一些泥块给他,要他留下地址。鲁亮犹豫了一下,告诉了她一个地址。

刘玲很快寄去了一块泥块,为了试探这人,她还寄了几张父母三十多年前的照片,还有一种名叫“核酸样品保存传送卡”的东西,把父母的几滴血样通过这卡寄给他。对方可以通过血样做亲子鉴定,刘玲只说请他帮忙找她哥。

可半年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刘玲多次打那个手机号码,都是关机,她完全失望了。犟公也说这办法要是灵,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

可太阳还真就从西边出来了。

这一天,是犟婆六十五岁生日,一大家人正热闹时,门被敲响了,开门一看,是个中年男子,犟公就问:“你找谁?”男子不说话,目光寻找到了犟婆,愣愣地走过去,“扑通”一下就跪倒在地上,抱着犟婆的双膝号啕大哭道:“妈—我回来了!”

一屋人全都震惊了。

犟公一把抓住男子的肩,颤抖着声问:“你、你是我儿刘强?”男子起身点头说:“我就是您儿子刘强,三十五年前,我赌气离家,到了汽车站,被人贩子拐卖到了山东。半年前看了网上的寻人启事,我差不多肯定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收到血样后,通过鉴定,你们确实就是我的亲生父母。为了不让养父母伤心,我一直在犹豫,可是—”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打开,正是刘玲寄出的那泥块,他说,“可是我想念亲人的心就像这泥里的鱼卵一样,一直都没死啊!”

他再一次跪倒在母亲面前,泪如泉涌。

犟公说:“老太婆,儿子回来了,这下你总该说话了吧?”

犟婆抚摸着儿子的头,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终于从肺腑之中爆发出一句话:“儿呀—妈对不起你啊!”

一屋的人全都呜咽起来。

“啪!”刘玲突然打了自己一巴掌,大哭道:“哥啊,当年要不是我怂恿你买冰棍,就不会有这事。你的冰棍只抿了一口就全给我吃了,这事三十多年我谁也不敢说啊!”

“啪,啪!”又是两声响,是犟公打了自己两耳光,他还要打,刘强忙抓住他的手说:“爸,您别这样,都是我的错。”

犟公双眼含泪,仰头望着天花板,说:“有一句话,三十五年我谁也不敢说。其实当年那天中午,开头我找到了儿子,我拉他回家,他不回,我生气了,打了他一耳光说:‘不回你就滚!我就自己回家了,我想他玩玩就会自己回家的,可就是我这一耳光把他打到了汽车站,打到了人贩子那里,对不起!儿子,是我的错啊!”

分类:新传说 作者:吴治江 期刊:《故事会》2013年3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