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兄弟
在二战时,美军的一架轰炸机成功炸毁了德军的一个兵工厂。
但在此次任务中,这架轰炸机为突破敌军围剿,严重受损。
在返航过程中,美军轰炸机又碰上了一架德国战机。
两架飞机距离非常近,飞行员甚至能看到彼此的眼睛。
但出人意料的是,德国战机非但没有朝美军开火,反而一直向美军飞行员打手势,还一路护送美军轰炸机安全降落,才飞走。
这件事像个谜团,一直困扰着美军飞行员:德国飞行员为何放过自己?
40多年后,真相最终浮出了水面。
美军飞行员通过各种努力,找到了当时那位德国飞行员。
德国飞行员是这样解释自己当时的行为的:“击落一架严重受损的飞机与朝跳伞的人射击没什么两样,我不能那么做。但我内心也有一份担忧,担心放过敌军,会因叛国罪遭到指控。如果遭到指控,我将遭受怎样的命运可想而知。但是最终,人性的力量还是战胜了对胜利的渴望。”
美军飞行员则说:自己降落之后,立即将德国飞行员的反常举动报告给指挥官。
指挥官命令美军飞行员:不要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以免传开后,对德国飞行员产生不良影响。
在2008年,两位飞行员相继去世,前后相隔不到6个月。在他们的讣告中,他们称彼此为“特殊的兄弟”。
(作者:杨孝文;推荐者:璇子)
大帅的演讲
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奉系首领张作霖要作一次战前训话,鼓舞士气。
秘书们彻夜赶写讲话稿,几易其稿。
谁知,张作霖一看十多页的稿子,就发了火:“你们这帮耍笔杆儿的,准叫墨汁灌糊涂了。文绉绉的都是废话,说的人费劲,听的人难受,重写!”于是秘书们又昼夜加班,好歹交了份一千多字的短稿。
战前训话开始了,张作霖气宇轩昂地走上讲台,开始背稿子:“军人说话,贵乎明简……”他把秘书们写的“贵乎简明”颠倒为“贵乎明简”,这样一来就再也接不上下文了。
顿时,全场陷入一片死寂。
突然,张作霖把胡子一捋,放开嗓门,来了个即兴演讲:“今儿个,咱就说大实话——前年夏天,咱跟吴佩孚那老小子干了一仗,大家还记得吧?”他见军官们都低头不语,又拍着胸脯说,“那些丢人的事都记在我张作霖账上,你们别抹不开。眼下,姓吴的又找茬儿了。你们说,该咋办?”
军官们一听群情激愤,振臂高呼:“打!”
张作霖满意地说:“好,打!咱丑话说在前面,这回只许胜不许败。胜的,升官得奖;死的,多给恤金;败的,军法论罪。我说话算数,我的话完了。”
(作者:孟繁忠;推荐者:简方)
最好的消息
一次,一位著名高尔夫球手赢得了一场锦标赛。他领到奖金支票后,在停车场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
年轻女子先向球手表示祝贺,然后苦着一张脸,说自己可怜的儿子病得很重,但是自己却没有钱支付医药费。
球手非常同情女子的遭遇。他二话没说,将奖金支票给了她,说:“祝你可怜的孩子走运。”
一周后,球手在一家乡村俱乐部遇到了一个记者。
记者问他,是否见过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球手点了点头。
记者一脸沉重地说:“那个女人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善良的先生,你被骗了!”
球手一听,惊讶地问:“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的,根本就没有!这对你来说,真是个坏消息!”
球手听完,却长吁了一口气,说:“你错了,这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作者:杰克·坎菲尔;推荐者:王晓)
按劳分配
商人运载货物经过一片松软的土地,车轮陷到土里,怎么拉也拉不出来。
于是,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付给他们一些钱,请他们帮忙把货车拉上大路。
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
但农夫们拼命拉了半天,货车却始终没有驶离原地。
商人观察了一番,决定换一种方法,他对农夫们说道:“依我看,应该按你们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农夫们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请商人在一旁监督。
他们中有几个爱耍滑头的,用余光瞧着商人,故意把面部表情做得很夸张,把嗓门提到最高,以示自己使出了最大的力气。
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一个个把头埋在胸前,两腿蹬直,憋着劲儿向前拉车。
终于,货车被拉出了这片松软的土地,停在大道上。
农夫们前来讨要工钱,商人依照自己观察的结果,支付酬金给他们。结果出人意料,耍滑头的钱少,卖力的钱多。
那些耍滑头的见自己的酬金不如别人,便质问商人:“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吗?难道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吗?”
商人气定神闲地回答说:“我没有听你们的号子,也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在地上的脚印。”
那几个耍滑头的农夫顺着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凡是耍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就像一般的行人一样;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脚印都深深地印在了地上。
努力,不应该只是姿态,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
(作者:胡向明;推荐者:张岱)
坐吧
有个游客到美国纽约旅游。
游客注意到:有幢高楼下面伸出一个消防栓,粗粗的水管前面有两个开口,想必失火时可以供两个水管连接在上面。
奇怪的是,那消防栓上还焊了五排尖尖的锯齿。
游客在消防栓前停留了很久,他盯着锯齿看,想知道它们派什么用场。
旁边一个流浪汉看透了游客的疑惑,冲他一笑,说:“你想不通,对不对?告诉你,这些锯齿是为了防止我这种人坐在上面,所以焊上的。”
游客听了,有所感触。几年后,他93岁的母亲过世了。依照她的遗愿,就葬在离家不远的公共墓园里。
游客对墓园的工作人员说:“墓碑不必高,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上面也不要做尖。要宽宽大大的,我不在乎人们坐在上面,相信我母亲也不在乎。”
工作人员一笑,指指远处,说:“那你该去参考一下那边的一个墓碑。”
游客顺着工作人员的指示,发现有个墓,居然没有墓碑,只有一个石头椅子。厚厚的花岗石的椅子正在路旁,好像特别为人们休憩而设置的。
游客再仔细一看,椅子的侧面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和生卒年:1956-1998。
原来,地下的那个人只活了42个年头。他的生前已不得而知,他的身后只留下这把椅子,仿佛在说着:“累了?坐吧!”
有时候,善意就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声轻轻的“坐吧”。
(作者:刘墉;推荐者:牛奔)
分类:3分钟典藏故事 期刊:《故事会》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