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梁子
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从京城回来后就愁眉不展,因为乾隆爷下旨,要他在明年各国使节来京前,打造出一件国宝级的旷世瓷器,以展大清国威。可制造一件极品瓷器需经设计、烧窑、出胚胎、加工上色等数十道繁琐工序,丝毫不容出错,就算请神仙帮忙也未必能成功。
不过,唐英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可以帮忙:画师王守拙。王守拙出身窑工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瓷器的工艺了如指掌。闻听召唤,王守拙欣然赶至,与唐英共商方案。第二天,唐英在制陶部翻看资料,突然,家丁来报,说福康大人前来拜访。
福康大人是当今皇后的哥哥。仗着是皇亲国戚,他没少干缺德事。这会儿,他在唐英这里东看看、西瞧瞧,话里有话道:“唐督官这里的瓷器摆件就是金贵,我这儿有份单子,还请唐督官看看。”
唐英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的都是些精品瓷器,共有百余件。他不明白,问道:“这是何意?”福康总算道明了来意:“我最近新弄了一处宅院,缺些点缀的,这点小事就有劳唐督官了。”
唐英忙拱手躬身,道:“大人有所不知,这里的每个物件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唐英奉圣上旨意做事,这个,恐怕不妥吧?”
福康听了眉毛上挑:“难道你真的不打算帮我这个小忙?”
唐英面不改色,回道:“如果福康大人确有需求,请先请示内务府。到时,我自会按章办事。”
见唐英下了逐客令,福康气得甩袖而去:“哼,咱们走着瞧!”
出了岔子
幸好,和福康大人的那次不快没有影响唐英的心境,他终于设计出满意的作品,准备开始制瓷了。制瓷,首先要选用上好泥胎。好的泥料比金子都珍贵,通常,官窑指定的泥土都有重兵把守。
唐英派家仆去景德镇郊外西厂采泥。这处因为几经开采,剩下的泥料已经不多,可以说是最后的开采。可不料,带回的几车泥料却在途中遭劫。唐英心急火燎,这可如何是好,上哪儿再去找上好泥料?这时,一边的王守拙一咬牙,吐出一个补救之策:挖族宅取土。
十多年前,王守拙的父亲在郊外选了块地盖了三间房。当时,王父一眼就相中了这块地,因为这儿的泥土特别有黏性,泥质光滑,极适合制瓷。他想要为儿孙留下一笔无形的财富。没错,泥巴用得好,就是财富。
为了国宝的诞生,把自己的老宅子掘个底朝天,王守拙这次确实牺牲很大,这让唐英对他刮目相看。
两个月后,瓷器终于出窑。但在拉出窑的那刻,大伙儿全傻了眼:一件件全都开了裂、变了形!唐英沉着脸,捧起碎瓷细细查看,可以断定,土质没问题,出问题的是木材,是烧窑工!
烧瓷,如果烧的时间长,就用纹理紧密、耐火的阴木;如果时间短,就用纹理疏松、不耐火的阳木。而这批瓷器,当用生长于背阴处的木材。负责烧窑的是个老窑工,断然不会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唐英喝道:“速速把老窑工抓来问个明白!”可此令刚下,那个老窑工便已在住处悬梁自尽了。
出师不利,唐英茶饭不思,显然有人千方百计地暗中阻挠他烧制国宝……可事到如今,没别的办法呀,只能从头再来。
这天,唐英让工人找那些长在高山上、二十年以上的木材分两次来重新烧制,一次烧制向阳的木材,一次烧制向阴的木材。王守拙很奇怪,问:“大人,我们上次已证明要取向阴的木材,您为何还要用向阳的再烧制一次?”唐英只是点点头,并未细讲。
一转眼,两批瓷器出窑,不出所料,向阴的瓷器获得成功,而向阳的瓷器还都是半成品,不是碎了,就是残缺。唐英看了看,下令暂为封存。王画师看了直摇头,不明白唐英多此一举搞的什么名堂。
瓷器烧制成功,原本以为能松口气,岂料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当夜,王画师的住处竟遭了火灾,不光工作间被烧得一干二净,就连制瓷设计图也不翼而飞。如果有人按图索骥,提前将瓷器大白于天下,那唐英的心血就白费了。
一定是有人纵火盗走图纸,究竟是谁?唐英满腹狐疑,但来不及细想,他知道,这次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他要好好想想该如何保护好国宝。
丢了面子
草长莺飞,时光荏苒。明日就是进献成品之时,唐英的国宝瓷器终于加工完成,他累得精疲力竭,恨不得沾床就睡。他命王守拙把国宝装箱收好,小心安置。孰料,半夜,仆人来报,国宝不见了!
唐英气急,只见王守拙哭丧着脸,瘫坐在地上,捶胸顿足道:“大人,是我保管不严,酿成大祸,国宝被盗,死罪难逃!小人死不足惜,可连累了大人如何是好啊!”
唐英皱起眉头,双眼紧闭,良久,吐出一句:“王画师,明日请如约与我押运国宝瓷器进京。”王守拙疑惑道:“大人,还有什么我们能拿去见皇上的?”唐英缓缓道:“碰碰运气吧。”
次日,当唐英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精美盒子摆放在乾隆爷面前时,文武百官都伸长了脖子。这时,福康却抢先一步,对皇上说,他也学着制作了一件瓷器,想让皇上过过目。说着,他在皇上面前亮出一件精美的粉彩瓷瓶来—这件粉彩瓷瓶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加绘金彩,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结合珐琅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于一身,彩瓷雍容华贵,大美卓然。乾隆爷高兴坏了:“未想爱卿也能制出如此精美之物,堪称国宝啊!”
大臣们看了福康的瓷器,都叹为观止,接着他们一个个眼巴巴地瞧着唐英,国宝被人抢了先,唐英该如何收场呢?
唐英青着脸,一动不动。福康讥笑道:“大人为何迟迟不开箱?”
唐英“哼”了一声,示意了下王守拙。此时的王守拙不知为何,异常紧张,半天才将盒子打开,不过,打开后,他的嘴巴就再也没闭上!只见盒子里是一件类似于福康制作的粉彩瓷,但这件瓷器,不见瓶颈与瓶口,罐不是罐,瓶不是瓶,分明是一件没有烧制成功的废品。
乾隆爷见了,瞪圆了眼睛,大声责问:“这是国宝?”
唐英面不改色地答道:“正是,国宝只能是一件。”
大臣们看着这个残次的废瓷瓶,认为唐英的脑子一定是出了毛病,这样的四不像拿出来当国宝,不是傻子是啥?
真的样子
福康趁机火上加油:“这显然是唐英戏弄皇上,这可是死罪!”
“福康大人,戏弄皇上的不是我,而是你!”唐英不紧不慢地说道,“皇上,我手里这件瓷器,只是国宝其中的一个部件,国宝是由两套件组装完成。”
乾隆爷一听,眼里冒光。谁都知道,瓷器因为本身薄脆,历朝历代,只能在色彩工艺上下功夫,还从未听说能瓷套瓷组装成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只见唐英捧起他带来的那件“残次品”,缓步走到福康大人献的粉彩瓶前,轻轻地一扭,放在了粉彩瓶里,内胆正好在大件的瓷瓶颈处套牢,对接得天衣无缝。大瓶身有镂空部分,轻轻触动外瓶,转动后清晰见得内胆的彩绘图案。
“这才是真正的粉彩镂空转心瓶。”唐英向大家讲解着,“感谢福康大人亲自押送,不过,他拿的是这件瓷器的外件,而我这个,是它的内胆。恐怕福康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吧!”
乾隆爷完全被粉彩镂空转心瓶所吸引,福康却气疯了,搞什么,那图纸并没标明里面有内胆啊!他气急败坏地奔向王守拙,恶狠狠地问:“你给我的图纸不是说是全部吗?现在这个两套件,是怎么回事?”
王守拙早已乱了方寸,粉彩瓶失窃时,他就纳闷唐英为何还要进京,原来早有准备。唐英看着王守拙,眼里冒着火:“果真是你!”
乾隆爷细问个中缘由,唐英这才把泥料遭劫、烧制失败、图纸被盗等一系列事件禀告给皇上。原来,当日福康在唐英这里碰了壁,便怀恨在心。他派人盗走泥料,制造麻烦,后又勾结王守拙,暗中盗取唐英的图纸,想依葫芦画瓢,抢先制得国宝,在皇上面前让唐英难堪。只是制瓷哪有这般容易?纵使有王守拙暗中相助,福康也难成精品。于是他命王守拙暗渡陈仓,将唐英最后制作出的成品偷出来。
唐英说:“当日王画师主动献出祖宅,此举实在慷慨,慷慨得令人生疑,所以,当初把图纸交予王画师时,我留了个心眼,并未给他图纸的全部。”
王守拙瘫坐在大殿上,想不明白:“那内胆是何时烧制的呢?”
唐英“嘿嘿”一笑:“就在你眼皮底下烧制的,还记得那次一阴一阳的烧制吗?”王守拙恍然大悟,“原来内胆就在向阳烧制的那批瓷器里!”他仍不甘,“你又如何知道粉彩瓶在福康大人手里?”
唐英笑了笑说:“我只是说‘碰碰运气,盗我瓷瓶者多半也是为了进献皇上,以此邀功,与其我自己押送,冒途中遭人劫持之险,不如就让那‘贼亲自替我保瓷瓶周全!昨日,我故意试探于你,如今你果然露了馅。”
王守拙赶紧跪地求饶,唐英摇了摇头,说:“你精通制瓷,却不知做人就如制瓷一样,须经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人中翘楚。你的贪念,最终毁了你……”
后来,福康和王守拙都受到了乾隆的严惩。而唐英的“粉彩镂空转心瓶”让外国使节领略了大清国高超的制瓷工艺。再后来,世代的同行们都想做出如粉彩转心瓶这样的国宝来,却始终没有成功,粉彩转心瓶成了绝响。
分类:传闻轶事 作者:姜欣 期刊:《故事会》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