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4年18期 > 〖民间故事金库〗欠你两只虎

〖民间故事金库〗欠你两只虎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1-21 16:26:34

惹大祸

清末那会儿,凉州城出了一位画家,姓李名松,擅长画虎。但他却有个规矩,自己的画只赠有缘人,谁要是上门索要,或者是出钱买,对不起,一律不画。

这年秋天,凉州新来了个王知府,听说李松的画十分有名,便想弄一幅送给总督大人。府衙赵通判得知后,觉得这是个巴结上司的好机会,便径直来到了李松家索要。

赵通判进了李府,往太师椅上一坐,跷着二郎腿说:“李先生,新任知府王大人听说你虎画得不赖,打发我登门来拜访,能不能破例给大人画一幅啊?”李松听后,不卑不亢地回答说:“真不巧啊,昨晚去茅厕时,不小心跌了一跤,伤了手腕,伤筋动骨一百天,想画也画不了。”

赵通判听后,啥话也不再说,起身就走了。他心里却恶狠狠地说:好你个李松,敬酒不吃吃罚酒,咱走着瞧!

再说,李松家养着一条大狗。这天上午,大狗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嘎嘎嘎”的叫声,忽然挣开绳子,冲出院门。它见一对大白鹅摇摇晃晃朝湖边走去,竟扑了上去,把其中一只咬死了!

赶鹅人不答应了,来到李家算账。当时李松并没放在心上,轻描淡写说了句:“赔你一两银子就是了。”谁知赶鹅人哼了一声,说:“一两银子?说得倒轻巧,你知道这是谁的鹅吗?这是知府王大人的心爱之物,从南方特意带来的,你自己去禀告王大人吧!”说完,扭头就走。

李夫人知道闯了祸,忙打发下人追上赶鹅人,塞了五两银子,央求他圆个谎,了了这事。谁知,赶鹅人连看都不看一眼,甩手而去。

联想到前阵子赵通判来要画,李松没给,如今又惹上这等麻烦事,这可咋办啊?李夫人思来想去,让李松画一幅画,亲自送到赵通判手上。

李松一听,脸一沉,毛笔一扔,说:“你不知道我的规矩啊?”李夫人又气又急,都啥时候了,还讲这破规矩。

两人正在拌嘴,书房里忽然闯进来两个官差,二话不说,把铁链往李松脖子上一套,生拉硬拽将他拉出李府,关进了大牢。

李夫人急坏了,赶回家翻找了一遍,想找幅画送过去求情,可折腾了半天,竟然连半张都没找着。

这时,一个下人出了个主意:“夫人,要想救出老爷,只能去找张好嘴了!”

这张好嘴在凉州城的名气是响当当的,他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在城中开了一家杂货铺,只要客人进了他的铺子,听了他说的一番话,不买点东西就觉得过意不去。因此张好嘴的生意特别红火。

下人见李夫人还在犹豫,就催道:“夫人,眼下救老爷要紧,顾不了那么多了!”李夫人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着厚礼,找到了张好嘴。

张好嘴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连忙摇手说:“李夫人,我哪有这本事啊,您还是赶紧想别的办法吧!”

李夫人央求道:“张掌柜,凉州城里谁不知道你嘴上的功夫啊,只要能把我家老爷救出来,提啥要求我都答应你!”

张好嘴低着头想了想,说:“那我就试试吧。要是救出李老爷,赠我一幅画便成!”李夫人自然满口答应。

欠下债

到了审案时,张好嘴拉着李家的大狗来到了府衙。凉州城的人听闻此事,把大堂里外围了个严严实实,想瞧张好嘴是如何帮李松脱罪的。

因为事主一方是王知府,为了避嫌,案子由赵通判来审理。赶鹅人讲完案情后,李松点头,承认有这回事。赵通判听后问张好嘴:“张掌柜,你还有啥话要说吗?”

张好嘴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把大狗牵过来,问赶鹅人:“咬死大白鹅的是这只狗吧?”

赶鹅人“嗯”了一声。张好嘴又转向赵通判,说:“大人,这狗和鹅是不是都是畜生啊?”赵通判愣了一下,说是啊,你什么意思啊。

张好嘴呵呵一笑,说:“大人,既然是畜生之间的事,是不是就跟人没关系啊?如果非要把人再掺和进来,传出去可就贻笑大方了,说大人您是人畜不分,是不是这个理啊?”围观的人听后,哄堂大笑起来。

赵通判的脸立刻变成了个猪腰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张好嘴又指着大狗说:“大人,这畜生就交给您了,要杀要剐随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和李老爷就先走一步了。”赵通判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两人离开了府衙。

一出府衙,李松冲着张好嘴作了一个揖,扭头就走了。回到家后,李夫人把答应送张好嘴画的事说了出来。

不料,李松却挺着脖子,说:“你答应人家的,你去画去!”

李夫人听后哭笑不得,她见李松死活不答应,只好想了个办法:“要不这样,你先给张掌柜写个欠条,这样既不坏了你的规矩,也好让我给人家一个答复。”

李松想了想,点头答应了,他提笔写道:今有李松,欠张掌柜老虎两只,立此为证。李夫人拿着欠条,找到张好嘴,解释了一番。张好嘴好说话,还打趣说:“有这张欠条就够了,李老爷肯定会说话算话的,要是不送,我拿着条子找他要去!”

时间一晃过去了一年多。一天,张好嘴的铺子里进来个俊俏的女人,后面还跟个跟班,看样子是大户人家的太太。

张好嘴笑脸相迎。女人看上了一支做工精致的玉簪,跟班过来付账,问张好嘴:“多少钱?”

张好嘴回答:“不多,就五两银子。”跟班正掏钱时,张好嘴习惯性地说了句客套话,“您拿走吧,还给啥钱啊!”谁知,跟班一听,立刻把刚掏出来的银子又收了回去。

张好嘴一看着急了,搓着双手,赔着笑脸解释说:“我就是跟您客气了一句,小本买卖,要真送可实在是送不起啊……”

不料,那跟班立马就翻了脸:“他妈的,跟我耍嘴皮子!说出来的话还能收回去吗?”说着话,他把五两银子“啪”的一声往柜上一拍,“信不信,我马上就能叫人封了你的铺子!”说完,气呼呼地陪着太太走了。

张好嘴一下子愣住了,他心里不踏实,便去找人打听,究竟是哪户人家的跟班,口气这么横?当他一听结果,脸就吓绿了,那女人竟是知府王大人新娶的三姨太,自己这下可闯大祸了!

张好嘴急忙托了个在府衙当差的熟人,当晚提着厚礼去找三姨太求情。但三姨太却连眼皮子都没抬一下。这把张好嘴急得一宿都没合眼。

第二天,张好嘴的店里来了一伙官差,他们说张好嘴贩卖私盐,并很快搜出了一大包。张好嘴知道自己被人栽赃陷害了,急忙作揖求情。可官差根本就不听,当场查封了铺子。

事后,张好嘴的熟人过来点拨了他一下,说只有去找赵通判意思意思,才有可能把铺子要回来。

当天晚上,张好嘴就敲开了赵通判的家门。见面后,他把铺子的事讲了一遍,并送上了一张银票。

赵通判瞄了一眼,开口说:“张掌柜,听说你手里有一张李松写的欠条,只要你去把他欠你的那幅画要回来,我就能拿着画,替你去向王大人美言几句。否则,这事情可不好办啊!”

张好嘴终于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是赵通判在捣鬼,目的还是为了得到李松的画。可眼下的问题是,就算自己厚着脸皮上门去讨,李松也不一定肯画啊。

但张好嘴为了自己的店铺,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李松。他把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李松十分气愤,沉思了一会儿,便爽快地说:“你明天一早过来拿画吧!”

等张好嘴走后,李夫人仍觉不可思议,她问丈夫:“你想通了,真给那个狗官画画?”

李松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还了情

次日一大早,张好嘴果然从李松那里拿到了画。他一刻不敢耽搁,赶紧送给了赵通判。赵通判打开一看,只见画中高山耸立,一只威猛的上山虎在回首怒吼,签的落款正是李松。赵通判大喜,打发走张好嘴,立刻去见王知府。

王知府看完画后,也是难掩欣喜之色,他说:“下个月就是总督大人的六十大寿了,正好当作寿礼!”

几天后,张好嘴的铺子总算要回来了,但里面的货早就所剩无几,那姓赵的真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生啊!

半个月后,凉州城里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说王知府送给总督的一幅画捅了娄子。在总督的寿宴上,他送的那画挂出来没多久,落款处忽然多出了两行字:为虎作伥气数尽,狐假虎威寿命终。总督一看,鼻子都气歪了,好端端的寿宴全被搅黄了。王知府气急败坏地赶回来后,立刻派人去抓李松,谁知早已人去屋空。

王知府便把全部的怨气撒在了赵通判头上,给他定了个徇私舞弊的罪名,发配到了千里之外的边疆。几天后,王知府也被总督革了职,灰溜溜地离开了凉州。

张好嘴听到消息后,十分惊讶,李松究竟用了啥办法,竟然能让画纸突然冒出两行字,还让赵通判和王知府都遭到了报应?可惜,这个问题已经无人可答了。

十年后的一天,张好嘴的铺子里来了个陌生人,自称是李松的徒弟,特意来还一件东西。说完,他拿出一个画轴。张好嘴打开一看,竟是李松画的一幅画。奇怪的是:上面除了一湾溪水和一堆乱石,一只老虎也没有。

张好嘴问:“上面怎么连个老虎的影子都没有啊?”

陌生人微微一笑,说了句:“会有的。”说完就走了。

张好嘴心想,李松是大画家,今天专门托人送画,已经是给足自己脸面了。于是,他就把画挂在了家中厅堂之上。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张好嘴到厅堂,冷不丁抬头一看,一下子惊呆了。

只见李松的画上居然出现了一群老虎,睡觉的睡觉,喝水的喝水,玩耍的玩耍,仔细数了数,大大小小居然有一百多只。

张好嘴得了李松百虎图的消息一下子传开了。人们纷纷来瞧稀奇。不少人上门来买,但都被张好嘴拒绝了。

不久,李松的徒弟再次登门而来,说是来拿欠条的。张好嘴好奇地问:“我很想知道,你师傅用的究竟是啥办法,让画上一下子冒出这么多老虎来?”

徒弟笑了笑,说:“师傅把柠檬水和米汤掺在一起画虎,画纸干了,老虎才会慢慢显形。”张好嘴“哦”了一声,又不解地问:“他为啥送我这幅百虎图啊?”

徒弟撕碎欠条后,回答说:“十年前,师傅欠了你一对虎,母生子,子生孙,十年过后,不就正好是这个数吗?”

分类:民间故事金库 作者:杨碑 期刊:《故事会》2014年18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