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与窗纸
年轻时,法国画家保罗·塞尚毫无名气,他的作品一张也卖不出,甚至免费送都没人要。一天,他见屋内又堆满了画作,便带着它们来到邻居肖恩太太家。
肖恩太太失明多年,独居于此。她问清塞尚的来意,随手指指窗户道:“把它们贴在那儿吧,刚好那扇玻璃破了,还能挡挡风。”塞尚面露窘色,但心想这些画反正也没人要,便照办了。
不久,塞尚又积下了一大堆画作,于是又来找肖恩太太。
这回,肖恩太太先开了口:“你的窗纸还真管用,贴上后果然再不漏风了。你看,刚好那边玻璃又破了,你再帮我贴上几张吧。”说完,她指了指另一扇窗。塞尚叹了口气,还是照办了。从那以后,肖恩太太每当感到屋里漏风,便让人找来塞尚帮忙。
这样过了三十年后,肖恩太太几乎每天都要请塞尚去她家,对他抱怨道:“你的窗纸越来越不经用了,总是一天不到就又漏风了。”
塞尚一边替她糊窗,一边笑着说:“大概是纸质变差了吧,现在什么东西都不经用。”
周围有人听见他俩的谈话,忍不住插话:“老太太,您可真是糊涂,如今塞尚已是有名的画家,他的一幅画就能换一整栋大房子,您竟然还用它们糊窗户,不让人给偷走才怪呢。”
肖恩太太惊呆了,不知说什么好。塞尚摇摇头,平静地说:“她不是糊涂,而是两眼根本看不见,所以才能一直把我的画当窗纸来用。世人看画都只看它背后的价值,唯独肖恩太太能用平常的眼光看,她才配得上拥有它们。”
塞尚主张不求名利,以平常心看世事,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世事的美妙,享受收获的每一天。
(作者:张小平;推荐者:苏童)
被遗忘的仪仗队
布列松是法国摄影家,以拍摄新闻照片见长。1937年,布列松听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将举行加冕典礼,便和老摄影师亨利来到伦敦。
加冕礼当天,民众们早早地守在仪仗队要经过的道路旁。来自各国的摄影记者更是想方设法挤到人群前,不断地调节相机,准备捕捉下这历史性的一刻。布列松扛着相机穿梭在人群中,亨利看见了,费力地腾出个空地,喊道:“国王就要来了,这儿还有地方能拍。”布列松摇摇头,继续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仪仗队准时经过,无数相机对准他们,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布列松却压根没在意,而是对不远处围在一起的一群人有了兴趣:有个中年男子可能深夜就出来占地,实在熬不住了,竟然坐在台阶上打着呼噜睡着了……布列松把镜头对准他,摁下快门。
这时,仪仗队走远了,亨利埋怨布列松:“你为何不拍仪仗队?”布列松摇摇头:“我要是和你一起拍仪仗队,不过是多了一张相同的照片。我把镜头对准此时的民众,却能记录下唯一的景象,才可能出彩啊!”果然,第二天多家报纸都刊登了布列松的照片,而其他仪仗队的照片都大同小异。
大家都在关注一个问题时,我们也许可以把目光投向其他地方,因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被众人忽视。
(作者:黄鹤;推荐者:涛声)
不是问题的问题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有一只鹅,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主人养在一个大肚长颈的瓶子里。鹅的身子窝在瓶子里,脖子刚好能伸到瓶口外。每天,主人都来喂这只鹅。鹅在瓶子里养尊处优,很快就长大了。当鹅的身子膨胀到不能通过瓶口钻出来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子、又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与瓶子分开?
有学生说:“这是一只充气的塑料鹅,放了气,就能拽出来了。”
我说:“这不是一只塑料鹅,而是一只真鹅。”
又有学生说:“瓶口有机关吧?鹅的身子通过时瓶口就能被撑大。”
我说:“瓶口绝对小于鹅的身子,并且,瓶口没有任何机关。”
这时,有个学生嘀咕道:“好好的一只鹅,为何把它塞进瓶子里去养呀?”
我说:“问得好!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虚假的,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虚假、没有价值,它就不值得我们为之苦苦寻求答案。以后,我们一定要提防类似瓶子养鹅这样毫无意义的问题,要大胆质疑,清醒反思,别让不是问题的问题羁绊我们的手脚。”
(作者:张丽钧;推荐者:余娟)
改进战斗机的学问
二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人机皆亡比例达11%。
为此,汤姆逊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着手改善这一现象。他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所有飞机,发现机腹部位都布满了弹痕,而机翼大都完好无损。由此,汤姆逊大胆地推断:机腹部位较易受到炮火攻击,而机翼则可相对自如地避开炮火。
于是,汤姆逊把主要精力都花在改进机腹上,采用了更加坚固的材料。可是,被击毁的人机比例仍没下降。看到新返回飞机的机腹又是伤痕累累的,汤姆逊千方百计地改进机腹的防护,却始终收效甚微。
这时,汤姆逊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如果你仍然只顾研究改进机腹,花再大的代价也是徒劳!”
汤姆逊奇怪地问:“为什么这样说?”
朋友告诉他:“所有返回的飞机,都是机翼完好而机腹被击中,这不正说明—飞机机腹受袭,还可幸运地返航;而机翼受损的飞机,则无一能够幸免吗?所以,你要解决的,是机翼问题而非机腹呀!”这番话让汤姆逊如醍醐灌顶,他尝试着加固了机翼,果然,被击毁的飞机数量很快减少了。
有时候,事情得不到改善,并非功夫没下够,或许仅仅是没找准问题出在哪里而已。
(作者:林佳男;推荐者:雨涛)
一厘米的秘密
这天,有个叫阿城的男人和发小在家里喝酒聊天。在笑声中酒过数巡,阿城微有醉意,说要告诉发小一个秘密,发小很好奇。
阿城问:“你……你没见过我买鞋吧?”发小回忆了一下,似乎还真没见过阿城买鞋,便问:“那你的鞋子是谁给你买的?”
阿城笑着说:“我妈!从小到大我的鞋子都是我妈买的。”说着,他起身打开鞋柜,里面满满当当放着大大小小各种样式的鞋,全是阿城从小到大穿过的。
阿城让发小仔细看看每双鞋有什么特点。发小随手拿了几双仔细翻看着,外面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伸手进去一摸,发现每双鞋的左边一只里面都有固定的衬垫物,显然是特制的,摸上去舒适平滑。
阿城轻声说:“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我妈给我买了鞋子,在我穿之前都要先修理一下,我说,新鞋子还用修吗?我妈说,只有她才知道我的脚有多大。”发小听了,点点头。阿城却接着说:“直到上了中学,我才知道了这个一直只有我妈一个人知道的秘密……”
发小越发好奇了:“什么秘密?”阿城喝了一口酒,说:“我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厘米!”发小十分吃惊:“啊?这么多年我一直没发现。”
阿城脱掉鞋子,在地板上走了几步,显然是一低一高,然后说:“因为我妈给我左脚的鞋加高了一厘米,是她让我觉得我没有‘短处。我从来也没有和她说过我知道修左鞋的原因,我们心照不宣。”
给儿子的鞋加高一厘米,母亲以此来守住一个秘密,为的是儿子的成长没有“短处”;二十多年穿母亲修过的鞋,儿子以此来守住一个秘密,为的是让母亲的爱不留遗憾。
(作者:田瑞江;推荐者:裴金超)
『嗜花』的老师
小李在念高三,他的班主任姓王,王老师最近不知怎么了,每次上课都会端着一盆浓郁的花放在讲台上,有时是白兰,有时是夏鹃。更让人纳闷的是,大家找王老师请教问题,绝对不能空手前往,要送花才能走进她的办公室。同学们暗地里都说王老师犯了“嗜花癖”。
临近高考了,有一次,小李被一道题难住了,就急忙去敲王老师办公室的门。
透过窗户,王老师看了他一眼,没有开门,发了话:“不能破坏我的规矩,在外面采一朵花带来吧……”
一个大男生采什么花呀!小李心里有一千个不情愿,别别扭扭地到校园里采了一朵月季花来。
王老师捧着小李送来的花闻了一下,赞道:“好香啊!”接着,才开始给小李讲解难题,并耐心地为他把知识点一一梳理了一遍,让小李茅塞顿开。此后,小李常常去请教王老师,当然他也每次都记得主动带上一枝花。
在王老师的帮助下,小李顺利完成了高考,他想着要感谢王老师,于是,特别用零花钱买了一束鲜花来到了王老师的住处,可敲了几次门,里面却没人应答。
不一会儿,邻居探出头来问:“你是找王老师的吧?”
小李点点头,邻居看了看小李手上的花,说:“你们王老师住院啦,她患有癌症晚期,平时,怕身上散发出难闻的异味影响你们,就花不离身,用花香来遮掩,一直坚持到你们走进考场……”小李听了,大为震惊,泪立刻湿了眼眶。
一个月后,王老师病逝了。高考分数下来的那天,她执教的那个班学生达本线百分之百,打破了学校有史以来的纪录。那天,全班同学们自发每人买了一束花,放在了王老师墓碑旁,花艳香浓,王老师掩映在花丛里,面含微笑。
(作者:张正旭;推荐者:石顺江)
分类:3分钟典藏故事 期刊:《故事会》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