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15年8期 > 〖专题策划〗内廷高人董海川

〖专题策划〗内廷高人董海川

分类:今古传奇 更新时间:2023-01-14 20:58:52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出生于1797年(清嘉庆三年),是河北文安县人。董明魁从幼时起,便与堂兄董宪十分要好,兄弟二人形影不离。堂兄董宪喜文善武,董明魁受其影响,也对武术尤为痴迷。董明魁天生体格魁梧、力量惊人,加上天资卓越,家传武艺一点即通,他本人又是肯下功夫钻研武学之人,因此身手不凡,在家乡一带很有名气。

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少年时的董明魁也是气血方刚之人,向往有朝一日能够闯荡江湖。其时他家境贫寒,他却不愿干活,只想练武,继母为生计发愁,没少责难他。少年人本就不愿听唠叨,又为了不给家里带来麻烦,他便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董海川”,离家出走,步入江湖。

董海川年少时身手虽好,但家传武功与他成名的“八卦掌”并非一路。“八卦掌”的来历扑朔迷离,武行也是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认为,八卦掌脱胎于“八盘掌”,因为两种掌法的技巧大同小异。第二种说法则坚称,八卦掌其实是“天理教”中秘传的“八卦拳”,因为董海川在入江湖后,与天理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流传较广的则是第三种说法——董海川的八卦掌源于绵掌,且是跟一位道士学的。

相传在董海川二十六岁时,他游吴越、过江皖、走巴蜀,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四处寻访山间隐者和武林高人。后来,董海川偶遇盘山道长。在道长的传授下,董海川学会了八易寒暑掌法、步法、单练及徒手器械。每次练完功后,董海川便在山洞里打坐,即使闭着双眼,他依然可以感觉到穿梭在身边的午后光线,听到清凉的风声,还有树叶落地的唰唰声。

在师承道长的过程中,董海川还接触到了《易经》。

《易经》中以阳爻和阴爻相配合而成八个符号,分别是乾、坤、坎、离、震、艮、巽、兑,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董海川所学的八易寒暑法便是把八卦中的八个符号,作为八个方位用于武术技击。

八年后,董海川艺成下山。从雄县开口的翻子门拳到南方道教的转天尊、八易寒暑掌法,这些都成为董海川之后创编八卦掌的生动素材。他的经历,如同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传奇。

董海川虽然出身贫寒,但也与众多侠士一样,胸怀惩恶扬善的侠义之情。

在盘山道长处学成下山后,董海川途经苏州,恰巧目睹了苏州知府强抢民女的行径。他为了救下民女,夜闯府衙,一掌结束了知府的性命。然而他却因刺杀朝廷命官,成为了被官府追捕的钦犯。

逃出苏州后,董海川流亡至河南,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受军中托付,他身怀使命赴京,路过灞州时遇见一伙街头恶霸欺凌一摆摊老人。董海川忍不住上前制止,歹徒不但不听劝阻,反而一拥而上,动起手来。董海川孤身应战,打死打伤多名歹徒,谁知这伙歹徒与官府早有勾结,有人报知灞州知府,董海川因此被捕入狱。

当天晚上,董海川抖动双臂将镣铐崩断,越狱潜逃。为避风头,他来到塞外张家口董玉家避难。

据说正是由于身负数件命案,董海川在董玉一名当差朋友的保举下入宫为宦。因为只要入宫当差,即便从前犯下命案,也可免于一死。

可是,董海川身负绝学,又得百姓敬仰,若执意潜逃,官府未必很容易将他抓捕归案。因此,对于他入宫为宦的原因,有着另外的说法。

董海川投身太平天国,身负军中使命入京,因此谋得宦官的身份,以寻机刺杀咸丰皇帝。如果事实如此,董海川的确有了不得不入宫的理由。

入宫之后,首领太监见董海川英气勃发,便对他起了猜忌之心,因此告到总管内务府主管民政的肃亲王那里。肃亲王见董海川相貌不凡、器宇轩昂,将他留在自己府中,从此董海川便在肃王府当差。

然而农民起义军失败,原计划付诸东流,董海川入宫作为内应的牺牲也似乎成了无用功。但是,经过这些年的磨难,董海川的性情比从前温和忍让了许多,此时的他更加随遇而安了。

在肃王府当差多年,没有人知道董海川是武术大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才露出“马脚”。

这天,肃王大宴宾客,王府高朋满座,肃王心情非常好,叫来护院总管沙回回为大家演武助兴。肃王命董海川上茶,当时,人们都在围观沙回回表演,茶送不过去,董海川一急之下,手托茶盘,纵身跃上大殿,而茶水竟然一滴未洒。见到此景,肃王及宾客都大吃一惊,大家没有想到这个端茶送水的太监竟有如此身手,于是都让董海川表演。盛情难却,董海川练起了转掌之术,他时而翻身如雄鹰,时而转身如泼猴,时而跃起如小燕,变化万千。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肃王当下赐他七品首领太监,取代沙回回任护院总管。此后,董海川的技艺更加为人称道,他开始收授门徒,亲自传授武功。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1936年出版的《国术源流考》中曾记道:“八卦拳亦名八卦掌”,“此拳始自何时何人,无可考”,但由董海川起始为人知。可见,八卦掌的确切起源虽是一大谜团,但八卦掌却是经董海川之手而发扬光大的。

董海川弟子众多,其中最为有名的弟子有尹福、程廷华等,与此同时,流传下来的八卦掌门派也随他们的姓氏而分为尹派、程派等。

尹福是董海川出了肃王府后所收的得意大弟子,他出生于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年少时在北京靠售卖油条烧饼为生。他自幼极其喜爱武术,二十岁时带艺投师到董海川门下,将八卦掌发扬光大。

尹福面貌清秀文静,性格温和,当时人称“瘦尹”,艺成后一度以护院武师为业,之后更是经人举荐,供职宫中,成为光绪皇帝的武学帝师,深得尊敬和信任。

因尹福在拜师前学习的主要是“弹腿”等腿法,因此由他教授流传下来的“尹派八卦掌”比之其他派别,多了腿法上的变化。但总的来说,尹派八卦掌十分接近于董海川所传授的原始的八卦掌法。

“程派八卦掌”的传承者程廷华不仅是董海川的高徒,也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于北京崇文门外四条火神庙旁开一眼镜铺,江湖人称“眼镜程”。

二十八岁时,程廷华投身拜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后深得其转掌精髓,且功力深厚,此外,程廷华还是一位十分注重武德的人。一日,程师由前门返回家的途中,行至芦草园胡同内正走时,忽听背后有急促的脚步声,他急回头,见一陌生人手持钢刀自上而下劈头砍来。他缩身闪转,同时一记“卧牛腿”,把来人踢出丈余。程师回身掸掸长衫说:“朋友,回家练几年,再来吧!”此事不胫而走,从此程廷华名声大振。此后,对于上门较技的武人,他总是三招两式便能取胜,且不伤对手分毫,为其在人前留足面子。

八国联军入侵期间,程廷华拒绝为慈禧保镖,却因解救遭到德兵迫害的少女,出手连杀十数人而遭到德军报复,最终丧命于洋人乱枪之下,终年五十二岁。

程廷华从小学习的是摔跤技艺,故手法变化比其他派别的八卦掌丰富,而腿法则几乎出自于董海川的教授。随着代代相传,修习八卦掌的武人越来越多。到了今日,八卦掌不仅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说起董海川和八卦掌,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许会是另一位武学大家——太极名师杨露禅先生。他们之间曾有过一场惊艳了不少人的比武。

据传董海川还在肃王府当差时,太极拳名师杨露禅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禅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

对于这场比试,有人说,董海川终究技高一筹,此战杨露禅略处下风;也有人说,董海川是倚靠自己高绝的轻功取胜,如果一招一式地对决,或许杨露禅还略胜一筹;更有人说,这传说中的一战根本没有发生,当时董海川飞身跃起,抓住一只麻雀,杨露禅手托麻雀令其不能飞走,二人相视而笑,互相赞叹,成为了好朋友。

除了太极名师杨露禅,董海川与形意拳名家郭云深之间也颇有渊源。一天,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前来拜访董海川,要求与之切磋过招。董海川一见郭云深,也觉颇为欣赏,便提出先义结金兰再行比武,郭云深欣然同意。

郭云深在董海川处留宿两日后正式比试,郭云深使出生平绝学“崩拳”,但董海川身法奇巧,屡屡化开他的拳劲。二人一来一往,战了百十回合,仍未分出胜负,郭云深从心底佩服董海川的功夫,二人更觉意气相投。

形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武术,在武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此之后,董海川与形意拳名家结为好友,他们互相切磋技艺,并将八卦掌与形意拳融为一体,从此“形意、八卦不分家”的说法传为佳话。

且不论传说真假,董海川、杨露禅、郭云深这些大家俱是武学历史上令人敬佩的名士高人。他们之间的比武往往并不在意谁胜谁负,而是以交流武德和武艺为目的来进行比试,中华武术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也随之被发扬光大。形意、太极和八卦作为流传最广的“内三家”,不拘门户之见,相互取长补短、完美融合,也是中国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分类:专题策划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15年8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