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15年9期 > 〖专题策划〗津门英杰霍元甲

〖专题策划〗津门英杰霍元甲

分类:今古传奇 更新时间:2023-01-14 21:23:27

1869年1月19日,一声响亮的啼哭在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的一间小屋里响起,霍元甲就出生在这个平凡的家庭。而作为迷踪拳第六代传人霍恩第的儿子,似乎又注定了霍元甲会有不平凡的一生。

霍元甲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坐拥美人的幸运,更谈不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然而褪去这些看起来光鲜的,霍元甲确算是战乱时代的一位英杰。

四十一年后,霍元甲病逝时,怀庆会馆的客堂里曾悬挂过这样一副挽联:“瞻仰昂昂金刚汉,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飞龙踞虎,尚武精神,浩气鹏鹏贯牛斗;讴歌堂堂勇大侠,胆坚铁石,志烈秋霜,爱国忧民,强我民族,大义凛凛满乾坤。”霍元甲传奇的人生,尽在这六十个字之中!

在小南河村,至今仍流传着一个故事。霍元甲年轻的时候,村民们为了喝水,都会排队去井口挑水。那时的霍元甲还有着几分年少轻狂,为了省去排队的麻烦,他想了个主意,找来一块巨大无比的石磨盘,每天晚上打了水以后就用磨盘堵住井口。而到了第二天打水的时候,村民们谁也搬不动,只好老老实实地等着霍元甲来拿走磨盘。

在民间故事中,无不把霍元甲塑造为力拔千钧的力士,虽有几分夸大,真实性也难以考证,但这一切都源自人们对霍元甲高超武艺的崇拜。

而实际上,霍元甲并非生来便是练武奇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由此付出的汗水,才是他终有所成的最大原因。

幼年时的霍元甲曾是被父亲霍恩第“放弃”的孩子。当年瘦弱的霍元甲看起来丝毫不具备练武资质,霍恩第担心他会毁坏霍家几代习武的声誉,禁止他练习武艺。而这又怎会让霍元甲望而却步?小小年纪的他就有着一股子的倔强,不仅偷偷观看父兄们练武,更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去钻研琢磨。

几年后,霍元甲竟靠着自己的努力窥得迷踪拳的精髓,成长为比霍家其他兄弟更胜一筹的武者。霍恩第被他的决心和毅力感动,倾尽平生所学,对他悉心教导。霍元甲获得了专业指导后,博众家之长,从迷踪拳中领悟出一套复杂多变的精华套路,将迷踪拳发展为了迷踪艺,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

要想成为大侠,光有一身本事可不行。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霍元甲被称为“津门大侠”,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武艺,更是因为他的正义感和爱国之心。

1896年,霍元甲前往天津谋生,彼时在怀庆药栈工作,正是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一生。这间药栈的主人叫做农劲荪,满族出身,曾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奉孙中山之命在京津一带活动,结实了不少革命志士。本就正气凛然的霍元甲被农劲荪的爱国情结感染,眼界也随之打开。

若说以前的霍元甲是个正直的武痴,那么到天津后的霍元甲则开始思索如何以武报国。1900年初春的一天,霍元甲在运河边闲逛,正巧河里来了一支押解皇粮的保镖船队。这船队里的保镖极是蛮横,下船后没有寻到适合打桩停船的地方,竟然一脚就踢翻了岸边的小吃摊。这样欺负平民的行为惹恼了霍元甲,他二话不说上去就打,迷踪拳出手,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这事惊动了船队所属的北京源顺镖局掌柜王子斌,即大刀王五。王子斌对霍元甲颇为欣赏,二人也因此结为好友。后来王子斌被八国联军杀害后,霍元甲还挺身而出带回了王子斌的尸身,让他得以入土为安。(详情请见《武侠版》2015年5月刊)

后来,外国的大力士接二连三来设擂,扬言打遍中华无敌手。霍元甲为振中国国威,毫不犹豫出面应战,分别在天津和上海迎战来自俄国和英国的大力士,两次都不战而胜,这也让他津门大侠的威名响遍天津,声振上海。

有句话说得好:“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霍元甲为百姓们鸣不平、为国家打擂台,便是“有所为”,而当有人在他头上找茬时,他却也“有所不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霍元甲还在天津谋生的时候,津门大侠的名头已经在街头巷尾传开了,但总有那么几个武行出身的人心里不服气,想与他比试两招。霍元甲本是个谦虚低调的人,不好事端,尽量避免了这些冲突,并在码头找了一份搬运的工作。霍元甲力气大,总能轻松搬起两三人才能搬走的货物,那时码头上有个叫张星的工友,早年练过武,不满霍元甲抢走了他的风头,总计划着引起点事端。

一天搬运黄豆的时候,张星假装不小心要摔倒,胳膊肘在霍元甲肋骨上撞了一下。霍元甲没防备,打了个趔趄,险些摔倒。他迅速稳住身形,回头看了张星一眼,也不多说,继续干活。

见霍元甲居然不接自己的茬,还扛着两袋黄豆,足有四百斤,张星不服气,也扛起了两袋黄豆,咬着牙晃晃悠悠地送进了仓库。

在仓库里张星又向霍元甲挑衅,霍元甲并不争辩,也没有出手,只是默默从地上捡起了一把豆子,用力一握,一滴滴的豆油从指缝间流了出来。看到霍元甲的态度和行为,张星终于心服口服,向霍元甲诚心道歉。

拳脚可以打出名头,而品格才能获得尊重。霍元甲可以为他人和国家挺身而出,也可以在面对无理取闹时一笑置之,这才是一个大侠当有的气度,也是一个大侠能赢得人心的方式。

一个在武术上登峰造极的人可以称之为高手,而一个愿为人师的高手才可以成为一代宗师。霍家历代以来都有一个传统门派观念,即“不收外姓徒弟”。而霍元甲勇敢地打破了这一传统,立志将一身武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1896年时,霍元甲初到天津不久,便收了刘振声为徒,向他系统地传授迷踪拳的技巧。几年后,霍元甲师徒为了与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比武而前往上海,这一番打擂之后,霍元甲的名声在上海传播开来,然而走红却不是霍元甲所追求的目标,此时的他已经想到了更多的东西。

那时,“沪人多知元甲之武功技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于是,霍元甲决定无私地将自己的拳法毫无保留地教导给大众。1909年,在霍元甲等人的主导下,精武体操学校(后更名为精武体育会)在上海建立,霍元甲师徒在其中任教,自此霍家迷踪拳终于开始广泛地在社会中传播。

可惜好景不长,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因咯血病发作而去世,然而他打破家族传统的勇敢和无私,以及他的精武精神却留在了世人心中。

正如霍元甲在精武体操学校成立公告中所倡言的:“国民欲拒辱,必当自强,愿海内同胞,振奋精神,加入斯道,使四万万之众,皆成健儿,中华必将振兴,民族必有希望。”以武术报国为己任,以推动中国武术发展为毕生事业,这正是“津门大侠”霍元甲的一代宗师风范,他的武学之道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有精武会,北有武士会”。1912年9月8日,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与上海的精武体育会遥相呼应,并称当时中国最著名的两家民间武术组织。同年10月28日,中华武士会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秋季大会,据说当时“观者千余人”。为了筹集活动经费,李氏太极创始人李瑞东甚至卖掉了自家的两百亩工地。

此后,中华武士会的名头被打响,要求前来习武的人越来越多,武士会不得不设立分会。到1918年,中华武士会通过参加北京的万国赛武会,其声名更是大涨。可惜到1928年,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中华武士会的成员或转入其他国术馆、或组织起新的武术社团、或隐居民间,为中国武术的传承继续做着贡献。

中央国术馆,全称是“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由张之江先生等人创办。其最初名为国术研究馆,张之江起先向教育部申请备案时,教育部认为武术是已被淘汰的东西,对他百般刁难。张之江无可奈何之下,找到身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的老友李烈钧,李当即拍板:教育部既然不承认,那么就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经费由国库开支。1927年3月15日,国民政府公报发表公文批准备案,国术研究馆由国民政府直接领导,并改名中央国术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国术馆南迁,由于政府停发经费,教职员工和学生生活十分困苦,多数教师和学生沿途离去,自谋出路。到1946年再迁回南京时,中央国术馆已经没有馆址,且缺少经费,无法维持教学,终于在1948年宣告解散。

陈真可算是与霍元甲有关的作品中最著名的虚拟人物,他多次出现于电视屏幕上,致使许多人误以为他是真实存在的人。

影视剧中的陈真最早出现于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后又在《精武陈真》、《陈真后传》等剧作中多次出现。在众多作品中,陈真的身世和故事多有雷同。影视剧中的陈真祖籍山东泰安,生于湖北襄阳,后去往上海,拜霍元甲为师。相传,他为被日本人害死的师父报仇之后,又被日本人杀死。因为众多影视作品的宣传,陈真作为踢碎“东亚病夫”招牌的英雄而活跃在荧幕上,他的风头已然超过了其原型——霍元甲现实中的徒弟刘振声。

赵倩男是影视剧《霍元甲》和《大侠霍元甲》中的一个原创人物。历史上的霍元甲由始自终都只有一个爱人,也就是他的发妻王氏。而在荧幕上,为了丰富霍元甲的形象,剧作家们创造出了赵倩男这个人物。

在故事中,赵倩男与霍元甲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却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在一起,这一段“婚外恋”一度引发了观众们的热议。对于这份感情是否合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然则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赵倩男只是虚拟人物,应与真实的霍元甲区分开来。

分类:专题策划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15年9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