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15年9期 > 〖武侠原创〗刃与花·悬刀

〖武侠原创〗刃与花·悬刀

分类:今古传奇 更新时间:2023-01-15 17:09:05

那段记忆一直追猎着我。

十年戎马,无论身处兵戈交错的战场,还是金玉满堂的官邸,它随夜风潜入睡梦,将一切绝艳的背景都洗涤为暗淡。

梦中青阶嶙嶙,流水淙淙,我置身于天下最清素的枕水小镇。寒冬犹有残绿掩映,枝间倒垂着枯实,林立如倒悬之刀。一带碧水自镇中穿流,将两岸隔为殊途。

河左,素衣白马者立于千军之首,簌簌雪中,静若墓茔碑石。河右,玄衫男子形单影只,恢宏的书院在他背后熊熊燃烧,将万卷悲喜焚为劫灰漫天。无数亡者,在他们脚下薄冰渐凝的河水里沉浮不定。雪清、墨香、火烈、血腥。

都说梦中无觉。这些味道,却深深烙印在我的知觉里。

我第一次见到萧守时,对他“起舞落日争光辉”的殷殷期待就化为一盆皂角水,随春江向东流去。

那天我风尘仆仆一路奔到青镇,水乡小镇正值破晓,皂荚林间雾霭流淌,只有一个年轻人蹲在埠头上洗衣服。我走上去抱拳:“这位兄弟,听说皇子殿下随沈素尚书在此读书,乌澄特来拜谒投靠,不知他的府邸在何处?”

青年抬头看我,水波映照下面容清秀,眼神茫然。他手指竹林深处的阔大书院:“萧守没有府邸,就住墨笺书院。”

我心想堂堂大梁皇子怎可能住什么书院,转身想走,却听到身后人继续道:“那个……姑娘,是找宅子还是找人?如果找人的话……我就是萧守。”记事十几年来,听过人叫我“女匪”、叫我“山贼”、叫我“大王”,还第一次有人叫我“姑娘”。

我僵了僵,回头。

静谧的水乡初晨,世传圣德万丈的皇太子蹲在水边搓着一盆衣服,歉意地冲我笑。

那年,梁国还算是太平。抱病已久的太傅沈素恳请归乡静养,梁帝担心皇子耽误学业,准许他追随老师在青镇研习学问。世传这位萧守太子惊才绝艳、仁德爱民,是鸿儒沈尚书精心培养下正冉冉升起的圣君。我想我一身武艺终于有了用处,便放弃山中霸王的逍遥日子前来投靠。

大概是我表情太过震惊,“惊才绝艳”的皇子捋掉手里泡沫站起身:“我在这里闭门读书,并不需侍从婢女。姑娘风华正茂,不要在这蹉跎年华,还是改改主意吧。”

侍从婢女?我冷哼一声,手起剑出,刃光疾止于他颈侧。

他颇为无辜:“姑娘这是何意?”

“贵为皇子却这般大意。如果我剑锋偏一点,你就人头落地。”我冷笑,“你是不需要侍从婢女,但是需要执剑护卫。”

他眼神更加无辜,叹了口气接着去搓衣服:“我也不要护卫。这边民风淳朴,一年到头遇不到几个脾气火暴的人,你说你呆这里有何用处?”

“大丈夫不守边卫国,蹲在这洗衣服,又有何用!”我怒从心起,伸手去夺他的木盆。他急忙去护,与我撞成一团。这家伙显然低估了我的力气,推耸间竟然滚下河去了。

料峭初春,河水刺骨,而他在水里浮浮沉沉,竟没有爬上来的意思。我纳闷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这位传说中的皇子竟然——不会游泳。

正惊愕着,身旁突然蹿出一群书生模样的人。他们慌慌张张把落水的皇子拉上岸,同时七手八脚把我从背后按住。

萧守被拖扯上岸。一袭素袍的身影挡住了他面前的阳光。那人从生徒群中走出来,没多说,反手就搧了皇子一耳光,看得我张口结舌。

对皇子动手的人已年近不惑,虽不再年轻,却眉目俊秀,行止优雅。我顿时明白,这位正是以“事出于沉思,文归于翰藻”名满天下的沈素沈尚书。

萧守受了这一掌,没吐干净呛水就慌慌张张地跳起来,连连道:“学生知错,学生知错……”

我很快就知道了萧守慌张的原因。沈尚书未及开口训斥就咳嗽起来,越咳越厉害,瞬间一抹猩红溅上了袖子。尽管脸色煞白的随时会晕死过去,沈素还能分出精神看向我,严厉道:“你是何人?何人支使你来行刺?”

行刺?我百口莫辩。说起来,我的确是把萧守推下水,差点成功地淹死他。

“说!”沈素一声呵斥,接着便咳得俯下身去。

“老师莫急!”萧守扶住他,眼睛红了,急急说道,“她不是刺客,是护卫!她是父王新派来的护卫,今日刚刚赶到,要帮我清洗衣物,不料石板太滑……”

沈素略略抬头,看到埠头石板上那盆带血的衣衫。他沉默片刻,声音低下去:“时局并非天下太平,不可粗心大意……再者,不通水性,就不要在水边胡闹。”

托这句话的福,按住我的手都退了开去。

“弟子知错,定然不会再犯,请老师放心!”萧守一副真的从弥天大罪中悔改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搀扶沈素向书院走去。临走不忘向我使了个眼色。

我赶紧快步跟上。

撒谎不是好事,撒了一个谎就必须不断用谎去圆,太费事。萧守就吃了这个亏。他显然不敢再气一次他师尊,于是我稀里糊涂地留了下来,成了侍卫。

说是侍卫,其实根本没什么活儿干。就像那悠哉皇子说的,这青镇果然是一派江南水乡的平和安宁,别说刺客杀手,就连吵嚷的粗人都没有。萧守担负着传承书院的重任,整日伺在沈素左右,守着煌煌文海读写编撰。他的尊师重道真让我大开眼界。沈素但凡有个头晕胸痛什么的,他就像自己身上被插了刀子,整夜陪守屋前。这温吞男读书以外的一点小嗜好,就是溜出书院云游,帮人补补房顶、修修猪圈什么的,偶尔也帮母马接个生。沈素很不赞成这种散漫作风,觉得是在浪费与书中圣贤交心的机会,每每捉拿他回来跪地打板子。

我觉得自己很多余。可是上至皇子下至童叟都对我吃白饭不以为意,只有沈素在这个观点上与我心有戚戚。我总心虚地躲着他,但每每在书院的犄角旮旯撞见到,这位大学士都毫不掩饰地表示看我不顺眼,好像我一身山土气息会沾染他学生似的。不过既然萧守把谎扯到皇上那去了,尚书大人除了冷脸冷眼相对,也没把我怎么样。

春去,夏至,秋来,冬临。

陪皇子读书的日子平静如清溪浅水,让人误以为世间再无血雨飘摇。

当时旱鸭子萧守因坠水把沈素气得吐血,他悔恨万分,一句“弟子知错,定然不会再犯”说得掷地有声,刻骨铭心。

但是不到一年,他就破了誓。而且这次掉进去的不是清浅溪流,而是汹涌的泯川。

事情起于萧守多管闲事。

他行游到一处,发现当地干旱,周边住民却不打井引地下水。他以为农人不通工学所至,便热心地带人来凿井。不料当地村民蜂拥而至,就差把他们打出村去。原来,此地是护国大将武将军在梁赵之战中的战死之地,不仅有将军墓,还长眠着万千英灵。村民认定凿井会惊扰先灵,断了当地佑护之气,大为不祥。

结果这书生哈哈一笑,说武氏堂堂护国大将军怎会怕打井声,带人强行给凿井还附带建了沟渠。但事情还真就是邪乎,井渠开凿倒是顺利,涌出的却是苦水,完全没法饮养灌溉。

消息传到书院,萧守急了,带了几个人再次去勘察。他在山间地头井旁池中耗了上十天,一天清晨从被窝中一跃而起就往外走。

“你别又好心办坏事!”我拉住他,却竟然被那书呆子的目光烫了一下。

“事到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萧守目光灼灼,不再有书斋中的茫然,气壮山河指向远山,“开山导河!”

当日,他一封书信送到守军驻地,要来了一车炸药和一队人马,就这么拖着上了山。

第一次,我看到了文弱书生躯壳中的大梁皇子——萧守立于山巅,指挥兵士按图纸将炸药布在山石各处,如在阵前凌统千军万马,阳光树影下布衣耀目,犹如战甲。

就在萧守意气风发时,一个声音越川彻谷而来:“住手!”

萧守整个儿呆住了。

沈素一袭单衫长衣,立于泯川彼岸的山石上,与萧守隔岸相望。他摆脱护送生徒的搀扶,向萧守喊道:“孽徒,不可如此!”

萧守本来在担心老师病体未复,心中关切却被这一声斥责堵住。他怔了怔,破天荒地反问:“为何不可?”

沈素脸色素白,身形在山风中摇摇欲坠。但他昂首沉目之际,威势却自清癯身体中呼啸而来:“武将军乃护国英烈,你作为国君后人,如何能损他坟茔?你学识未通,知世不足,还不收回炸药,速速随我归返书院!”

萧守隔河望着沈素,表情茫然,有些我看不懂的东西相继闪过。然后他举起手臂:“老师,请恕学生实难从命。”

他的手臂一挥而下。随之,山石轰然炸裂,巨响冲天而起。

漫天沙石间,日月为之失色,泯川就像被释放出的狂龙,按萧守设定的行路飞腾而出。萧守镇立于水雾中,挥万钧之力,改山河之命。

我看着那个温吞柔和的公子哥。也许我错了,他,本就是天命之子。

然而这个念头仅存在了一瞬。因为下一瞬,天命之子就传来惨叫。我明白了沈素那声“不可如此”的含意——萧皇子千算万算,没算好自己脚下山石的坚固程度,一道猛浪过来,他就随着泥球碎石被卷到被惹毛的河龙里去了。

作为侍卫,我终于体现出了存在的价值,随他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泯川的湍急程度出乎我意料。浑浊水流中,我好不容易才抓住萧守的衣角,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去向。正在慌乱,眼底白辉一闪,另一只手拉住了他。

是沈尚书。他竟然也跳下了河。他一定是不想要剩下的半条命了。

正这么想着,水流卷着一块碎石击中了我后脑,眼前乱象暗了下去。

萧皇子不愧有真龙护身,被卷入泯川后只受了些许擦伤,而救他的人各自丢了半条命。

我约是昏睡了十日才醒,醒来觉得一个头有两个大,用手一摸,的确被绷带给裹得有两个大。窗外是夜色氤氲的墨笺庭院,书阁梁壁间飞着雪。

我有点怨念,还以为自己舍身相救的主人会来露个脸感激一句。

但皇子实在分身乏术也分心乏术。他正跪在书院前庭空荡荡的雪地里。相隔数重门后,沈尚书仍旧卧床不起。

沈素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违逆师命,不得再入书院。”

我掂量着这句责罚对模范生徒的打击力度,忍不住出去围观他。

白雪簌簌,落了他一身。我原以为温婉水乡不会下这么大的雪,不会这么冷。

于是我站在他身后,给他撑了把伞。他不回头,只有低哑的声音传来。

“乌澄,我违逆了老师。”

违逆老师?想当年我把教我剑术的老师引进了捉熊的陷阱呢——他说要涉史明志,我就烧了书本串烤野味;他说要精湛剑术,我就实战打家劫舍;他说要领军报国,我就出门当了山匪。违逆一次算个鸟。但这些话我终究没说出口,说了也得不到他共识。

他抬起头,雪花停驻在发际眉间:“我小时候身有残疾,右手握不住东西。父皇下令群臣,谁有办法治好我,就让我拜谁为师。而打开我右手的,是老师手中的一支毛笔。老师收我为徒,一教就是十八年,只提出了一个条件——将我的名字‘狩’,改为了‘守’。我明白他对我的期望,希望我成为怎样的人,以为能完成他的心愿……但是,终究是不行。”

我觉得无言以对:“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炸了个武将军塚……”

“你不明白。”他苦笑着摇摇头,站了起来。我正惊讶他怎么突然开窍不跪了,他向着书院深处那扇昏黄窗纸拜道,“老师,既然你不愿见学生,学生也不久留了。”然后转向我,“乌姑娘,现在已经不用再圆你是皇差的谎,你可以走了。”

说完,他独自转身走向雪夜。

我火了,快步追上去:“谁说我跟着你是为了圆谎?再说,我乌澄岂是你想开除就开除的。这护卫,我当定了。”

他愣了愣,那茫茫然的眼神在雪夜中分外温暖。

萧守说想回金陵王城。我说雪夜走山路是作死。但看他一脸破落户的表情,还是由着他算了。

实践证明,养护卫吃多久的白饭都是值得的。

我们在山路上遭到了袭击。

四个蒙面者执刀持剑从枯木林中砍过来,又被我和萧守联手砍回去。他们显然把女匪当成了丫环,由此犯下了致命错误。

我们没能留下活口,他们牙口中都藏有自尽的毒药。我蹲身挑开他们的面巾,发现不认识那些脸。但我认识他们的刀,是青镇临昌铁铺锻造的刀。

萧守站起身,面色刀锋一样铁青。他转身,大步向青镇走去。

我一头雾水地快步跟上,只听见他沉如碾牙的自语:“老师,这就是你的回答么?”

就在这时,青镇方向的夜空掀起了火红的一角,什么东西被点燃了。

萧守脚步一顿,继而向青镇方向拼命跑去,我几乎都追不上。

我追上他的时候,他站在青镇河桥旁,仰望书院。宏伟的楼宇熊熊燃烧着,风助火势,接连爬向一排又一排的藏书阁。

在他脚下的河中,漂浮着守镇梁军的尸体。

叛乱。

“竟然这么快就击破了守军。”我喃喃道,刚才一路看到镇民奔逃向山野,看来叛军针对的只是守镇兵将。他们没有打劫民舍,却烧了书院。

我一惊:“沈大人他还行动不便——”

“他早已不在书院中了。”萧守低语,缓缓转身,面对河流彼岸,“既然能领军,老师的身体似乎已经不用学生来担心了。”

青阶嶙嶙,流水淙淙。残绿掩映着悬刀枯实,如指地之刃。碧水穿流,将两岸隔为殊途。

河左,沈素骑白马立于千军之首,在簌簌薄雪中,静若墓茔碑石。河右,萧守形单影只,墨笺书院熊熊燃烧,将千年万卷的是非悲喜焚为漫天炎灰。

雪清、墨香、火烈、血腥……无数亡者在薄冰渐凝的河水里沉浮不定。

萧守跨前一步,将我半挡在身后,火光在他眼中燃起,又随水影支离破碎。

“老师,你称病重多年隐居,竟在修书著史的闲暇间组起了精锐之师,且不漏半点风声。学生受教了。”萧守冷笑,但笑得仓皇。

沈素沉默了片刻:“殿下,你借言体恤民情数度外出,却是为暗查叛乱端倪。心思细密、行事谨慎,为师也甚是欣慰。”

我的手指僵在剑柄上。

原来过去一年间清浅如溪的日子,隐藏着累卵危局。

这对师徒表面情同父子,暗中却相互监视。两人凝视着彼此未发的刀刃,让虚伪的安宁在水乡耕读中缓缓延续。他们等待着对方的破绽,共同将幻象延续到了最后一刻。

“炸毁武将军墓一事,让你终于下了决心。”萧守远望着昔日恩师,温润的脸竟也染上了沈素的凛冽冰凉,“你明白我不再是言听计从的学生。大事将起,对脱离自己掌控的要棋不如早日断根。跪在书院前的时日,我一直在等你的刺客,没想到直到走出青镇他们才现身。老师,这几日的犹豫可算是残存的师徒情谊?”

相隔太远,我看不清沈素的表情,不确定是否听到轻微的叹息。

“我不明白的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萧守质问,“你不是曾教导我,时如流水,国如行舟,读书著史之人,要置身于兵戈纷争之外,方能看清历史的脉象么?父皇赐你高位,天下读书人尊你为师,你本可专心著史,你为何要留下背信弃义之名?”

“殿下,你也知我虽受梁官职,生地却在赵境。如果你父王真的赐信于我,又何必派你来暗中巡察?”沈素沉吟片刻,“武将军战死沙场后数十年,梁赵两国表面虽相安无事,暗中早已剑拔弩张。我虽不能暗通敌国,起码能挫梁王的征战之心。世事本不太平,我不过背水应战。时至今日,梁王既然对我起了杀念,你我也到了揭下矫饰的时候。”

萧守脸色死灰,终是欲言又止。在他背后,西北泯山之上,一缕狼烟正在升起。

沈素远望,沉吟片刻:“原来如此。你以开山引江之名上山,不仅为破我行军隐道,还暗藏了传令烽烟于山中,果然思虑周全。”

“是。”萧守昂首答道。他的声音却隐隐发颤,像个被老师辨识诡计的孩子,“我早已部署下三万隐兵,今日见令集结,叛军并无胜算。老师,请你……束手就擒。”

沈素沉默片刻,缓缓抬手。他身后的兵士聚箭弯弓,数十弓弩齐齐对准了我们。

借着明灭的战火,借着清冽的河影,我看清了他的脸。

沈素的脸上笑意清浅,眉间却聚着悲伤。

“殿下,你果然长大了。既然如此,为师只有为故国除一劲敌。”

那一刹那,我也举箭开弓。箭矢在河面上与迎面而来的箭雨交错,直锥向白衣者前胸。我听到对岸兵士的惊呼,却无暇观视射中与否,忙用硬木弓身勉强挥开袭来的箭羽,飞身将萧守扑入河中。

河水冰冷,挟血湍流。

我以为自己拼死救回的命,萧守好歹会珍惜点。可他还和以前一样毫不领情。

他隐藏在叛军营地旁的灌木丛,一蹲就是一天一夜。然后转脸对我说:“那天晚上你的箭射歪了。”

我哑然,但他说这话的语气怎么听怎么有些欣欣然:“你确定?明明有医师频繁进出主帅帐篷,还有军士清洗血衣……”

“那是老师的病又发作了。”萧守轻声说。我想起他曾是个专注的洗衣工,对衣上的血迹分外熟悉。

“那怎么办?”我问。

他许久没有出声,然后抬起头。

“再杀他一次。”

经历之前种种,我觉得萧守还是挺聪明的。但只有在沈尚书的事情上,他总是聪明得不到位。

夜黑风高后半夜,为了贯彻他的斩首计划,我冒着被凌迟烧烤的危险陪他九死一生潜入敌营主帐。可是,他猜对暗杀对象病重,却没猜中人家根本不在帐篷里。我们扑了个空。

被褥没凉,襟枕间斑驳血迹未干。

“他走不远。”萧守似乎不甘心,又皱眉,“病得厉害,还出去吹风。”

我想说你不是来杀人的吗,还管人家吹风不吹风。

萧守说他不会走远,结果又猜错了。

直到我们离开敌营好远,才找到了沈尚书。其实与其说找到,不如说他在等着我们。

他站在冬日枯朽的断魂崖边,远望灰烬废墟中的青镇书院。白衣如霂,长发垂散,手中一支断矢犹如竹笛,在月色中怎么看怎么醒目。

萧守身形一顿,竟然退了半步。

沈素回首,先看到了我:“乌姑娘,抱歉。”

我不知这位矜冷学士在抱歉什么,难道指没坐正让我一箭射死?沈素接着看向萧守,淡然问:“明日你大军将至,即可踏平叛乱,为何今日冒死潜入?我教你惜时惜命,戒匹夫之勇,你果然半点都听不进去。”

“我劝老师珍重身体,勿要带病劳作,老师不也听不进去吗?”萧守道,“我来,是为了少些兵士枉死,是为了杀你,还是为了向你求教最后的问题。”

在不合时宜的境地就不合时宜的话题被学生顶嘴还言杀,沈素竟然不以为忤,仍然是一副纵许学生求知治学的神情:“你问吧。”

“既然老师早有叛乱之心,又明知我在调查你,为什么……还要在我落水时救我?”

沈素看着他,又撤回目光,回望山崖彼端的连绵山野。

“你父王告诉过你,你的名字‘守’为我所改,握笔习字为我所教,然而他必定没有告诉你——你出生时,我也不过是个刚过二十的年轻人,敌国出生,又无兵、无权、无名、无势,为何能出入深宫接触刚出生的皇子。”

萧守眉目微蹙。沈素也不看他,继续道:“梁赵为世敌,交战不断,两国国力皆伤。在那种情况下,梁王赵王也并不是纠结旧恨之人,也尝试过化解仇恨休养生息。他们用的方法是和亲。赵晴阳公主嫁给梁王时,我是随行的书童,因此得入宫中。”

萧守点点头:“我对她略有耳闻,晴阳公主曾与母后交好,如果她没有那么早香消玉殒,或是留下子孙,梁赵两国尚有和解的可能。”

沈素垂目望向深谷:“我也曾经这么想,但是错了……那位公主并不是如宫史记载的与你母后一同游山时染急病而死,而是被杀。”他的言语轻而缓,似在梦呓,却字字清晰,“她的尸骸就葬在深谷之下。而杀死她的人,是我。”

“不可能!”我听见萧守颤声道。我也不信,这沈尚书虽然冷峻严厉像面冰石,却真真连只蝉虫都没见他捏死过。

“这是王命。因为晴阳公主比你母后更早怀上了孩子,而那时,梁赵两国再次交恶,泯山一役,武将军战死沙场,双方死伤不下十万,梁王已着意复仇。除去枕边掣肘,消除外戚之患,就是他行战的第一步……一手悄无声息地杀她,一手同时在国史上完全抹去她和那个孩子,要朝中能同时做到两事,我是最佳人选。”沈素声音轻缓,似乎沉溺在时间的漆黑河底,“这就是我与梁王的交易——取她的命,留我的命。然而这样做,我便不能再归去故国,一生依附于他的麾下。世间皆知梁王翻云覆雨,为防他日后杀人灭口,我向他要求了永不得废的铁血丹书——”

他闭上眼睛:“那就是你——萧守殿下。你便是梁王交予我手的人质。”

“不可能……”第一次,我看到萧守在发抖。他缓缓后退,本能地躲避这个人、这个故事、这段往事。

“大学士、史官、太傅……每一个光耀后世的头衔,都不过是掩饰你父亲和我杀人劣行的外衣罢了。只有我俯视这座山谷时,才能卸下它,直面负罪的自己。”突如其来的咳嗽打断了沈素的回忆,他沉下目光与声音,“因此你明白了,作为人质,你不能死,否则我就失去了制衡梁王的最后筹码——这就是我数度救你的原因。但是无论怎样的铁血丹书都会朽裂。当你长大,懂得探究真相,懂得违逆我意的时候,我与梁王间微妙的制衡,也就碎裂了。我与他,必定会走到刀剑相向的一步。”

我握住萧守的手臂想给他些许支持,但知道没用。我明白沈尚书的话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握笔、习字、撰文、编史,他们一同走过的所有春秋,都不过沙塔蜃楼中的一场幻梦。

没有什么,抵得过真实的杀伐。

沈素静立在月色中,手中除了我的断箭别无他物。面对自己培育十八年的学生,他似乎在等待,等待他暴怒,拔剑,刺穿他的胸膛。

萧守立身于熊熊火焰中,握剑的手背青筋暴起。然而,出乎我意料,那熊熊火焰竟然渐渐低下去,就像浸注入清凉的河水。最后他抬起眼睛,目光一片清明。他说:“老师,你绕了个大弯子,还是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问的是——你为什么要舍命自泯川激流中救我。那时的我已经知你反心,对你再无用处。”

沈素一怔,半晌才道:“习惯使然……”

萧守大笑,笑出了眼泪。

“好一个‘习惯使然’!这天下养成这种‘习惯’的,只怕也只有老师一人了。而我追随老师多年,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他跨前一步,手指山下,“老师病体虚弱,出行须得车辆。学生已备好双马辒辌卧车,上面备好了银两和药材,现在就匿藏在山脚密林中。老师请连夜南下至滨城,等我派人接应。”

山林陷入寂静。

“不行!”我失声喊出来,不顾萧守惊讶的目光急道,“事到如今,你竟然想放走他!”

“不。我是要杀他。”萧守冷冷道,“今夜之后,世间再无沈素一人。”

焦急从未如此强烈地灼烧我:“到什么时候了还跟我来文字游戏!现在叛军已起,三万大军已动,多疑如梁王,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

萧守对我的激烈反对很是不解,但也只说:“叛军围困在此,乱国者羽翼已折。就算没有擒住敌首,父王又待如何?最多怪罪一句办事不力罢了。”

“乌澄姑娘——”背后声音打断了我。沈尚书独立午夜中宵,枯枝朽叶被风卷起,擦过他无垢的长衣。他笑颜清浅,不似凡尘中人,“你辩不过他。这不才的学生一旦下了决心,江河倒流都逆改不了。也算天顾我愿,今日月朗风清,倒是适合的离别之日。不过走之前,我要把这东西还给你。”

我正犹豫要不要拔剑阻止他离去,却见他向我举起了断矢。

怔然间,我迈步走了过去。

他将断矢放在我手心,俯视莹亮锋利的箭镞。

“前日如果不是我病发坠马,这支箭已然穿透我胸口了。我暗中观察了你一年,现在终于放心,将萧守交托给你这样的侍卫。”

我还没明白他说的话,只觉得手被一股决断的力量握紧,猛然一收,掌中箭矢竟没入了对面的白衣之中。

血染过层衣,浸入我指间。

那枚射偏的箭,终是贯穿了他的胸口。

“武家之箭,自应以叛逆之躯为归宿。”我听见他低声说,“武澄姑娘,身为武将军后人,你可放心,也可如愿。”

沈素叛乱数日即平。年轻皇子萧守入朝受赏,他以智破敌布战有功,又深入敌营刺杀敌首,一时间成为万民景仰的英雄。

他返回金陵城时,只以辒辌车载着一棺灵柩。

他没有见梁王,而我见了。

陛下召见我时,不在朝堂上,而像上次一样在后花庭院中。

我觐见时,陛下正闲凉地修剪花枝:“现在叛军已平,我也就放心了。你协助皇家掘除逆贼,做得很好。作为奖赏,就如你所愿,光耀武氏家族之门第。呵,堂堂武门,后辈竟无一人出息,不过十几年就门道中落。真正暗中支撑武家的,倒是生长于山野的私生女。武将军泉下看到此番光景,不知心中何种滋味。”

我微微抬头。是,父亲是出生野莽的我唯一的老师。他说要涉史明志,说要精湛剑术,说要领军报国。而我就走出山林,用武家的刀与箭效忠王朝,铲除叛军。然而我今日之所为,是会让他含笑嘉许,还是怒以为耻?

“我有一事问你……”梁王剪掉一簇海棠,“萧守杀沈素时,有没有犹豫?”

“没有。”我回答,“沈素悖逆陛下厚恩,萧守殿下命属下将他射杀于泯山断魂崖前。”

“断魂崖……这么多年,沈素到底忘不了那个女人。他恨我当年下的诛杀令,因此迟早会反,就算朕许他怎样的高官厚爵也没有用。”梁王叹息了一声,剪掉一枝石斛,“倒是萧守,十八年的师徒情谊,他竟然毫无留恋?”

庭风吹过,背脊一片冰冷。我明白,我的每一句回答,都关系着萧守的生死。

“沈素所为,为天地所不容。这段师徒之谊不过建于虚伪,且与国家社稷相比,不值一提。”故作平静地吐出这几个字,竟费尽了我的全部气力。但我知道,这是那个人所希望的。当他把染血的箭镞交至我手中,隐蔽处新刻着一字。

守。

梁王眯起眼睛看我良久,冷笑。

“武澄,你武功虽好,却不善于骗人。你回金陵后马不停蹄丝缕不落地暗访,恐怕已经查清了吧——萧守的身世。”

恐惧勒紧了我的喉咙。但既然话说到此,有些事,我就可以抛开顾忌去问了。

“皇子他……毕竟是陛下的孩子。他并未背叛,甚至升狼烟告知陛下沈素集聚叛军之险,陛下为何派刺客截杀他于青镇之外?”

“为了逼沈素出兵,逼萧守与他反目。”梁王声如沉磬,“‘虚伪的师徒之谊’……呵,沈素什么性子,萧守什么脾气,行事会不会如你所说,朕怎会不知道?但萧守身为皇子,若割不断与沈素的师徒情谊,我便不得不下令将他除去。社稷大业容不得半点私情,曾经画下的歧路终要彻底断绝。”

陛下说得没错,萧守,是晴阳公主的孩子。梁王为除赵国外戚之患,连妻子都没有放过,又怎会放过他?当年晴阳在沈素面前自刎,只求以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沈素救不了她,只能以自己为人质投效于大梁朝廷,保全她的孩子隐匿身份求生。

梁王叹了口气,就像在缅怀曾经的对弈者:“沈素只能让自己成为我殿檐下的行尸走肉,生不能还愿,死不敢弃诺,拖着病体生生熬了十八年。然而讽刺的是,最终是萧守自己打破了这个微妙制衡的局。走到这一步,他与沈素,必有一人得死。沈素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做了选择。”

我闭上眼睛。

是。从一开始,大梁之君畏惧的就是萧守,畏惧他知道母亲之死的真相,知道自身隐藏的力量。从皇子炸毁泯山掘新河道开始,除患之计的齿轮就已开始转动,梁王布下的悬刃就会对准萧守。

而那枚悬刃,就是我。

这一点,沈素见到我的那日就明白了。而我,却花了这么久才懂得他阻止毁墓的焦急,懂得他在雪夜中的避而不见,懂得他握我手腕回刺穿心的绝决。

机关算尽,但求以命换命,回护一人。

我垂首,眼中满地残花,随风零落。

出人意料,梁王没有杀我,反而赐了骁骑校尉之职,镇守边镇重地。他说我一日不归,武家一日不衰。

他不必杀我,因为萧守死了。

这不能算单纯的意外。听说那温吞男人平定沈素之乱后魂不守舍、形容枯槁,终日把自己关在墨渊阁里整理老师生前的文稿,完成史文编撰。梁王不悦,为振作他精神特别安排了行猎。可叹他已经木讷到浑噩不能自护的地步,在行猎时被野兽追袭伤了双目,失足坠入山涧。山林险峻,找到遗体时已被野兽啃咬,碎无全尸。

那个笨蛋。我和沈素拼死救回的命,他始终不懂得珍惜。

自那之后,我离开大梁军队,自组乡军守疆抵抗蛮族,倥偬十年。

大漠煌煌,风沙漫漫,而曾经的枕水小镇总随夜风潜入睡梦。梦中一带碧水划天地,两岸遥遥为殊途。墨笺书院中千年万卷燃烧成天边火凤,劫中复生。

雪清、墨香、火烈、血腥……

这些味道,深深烙在我的知觉里。

十年间,梁王萧燮纵横征战,竭尽全力阔伸版图,终于如愿吞并了他的宿敌赵国。然而战乱之后,赤地千里,流民万众,陈王秦渊乘机南下征讨,一路势如破竹。王朝在黑火军的攻势下终是踏上了国破庙隳的不归途。

一切算计,一切割舍,远远望去,都成了枉然。

待我再回江南,滨城一役已毕,世间变了天地。

野心勃勃的梁没有了,与之争锋的赵没有了,横扫天下的陈没有了,我曾一心卫护的武家也没有了。我牵马走在水畔茶田间,意识到自己无处可去。

料峭风中,春雨迷蒙。一群孩子嬉笑着跑过,将我的目光引到皂荚林深处的一方小院。

墨笺书院。

匾额上歪歪斜斜的四个字,远不及当年沈尚书手书的半分风采,却让我瞬间恍若隔世。

十年前,我马不停蹄驱驰千里,自梁军刀戟下抢回那个双眼被废的人,疾驰南下,安置在这隐秘的竹苑小院之中,总算不必愧对沈素托付的“守”字。

十年后,孩童们奔进院子,围着一个整理笔墨的白衣人追逐打闹。

那个人不再年轻,面目清雅,双眼被白绸覆住。他轻声训斥那些小小生徒,将书本塞进他们手里。

“老师,你眼睛看不见,怎么会什么都懂呢?”孩子问。

他微微一笑,仍是温吞和暖的样子:“因为老师的老师,教会了我许多东西。”

我口唇微启,却发不出声音。

焚毁的书院再现。

逝去的故人复生。

破碎的回忆重融。

抑止的情愫又起。

我终于明白了“守”字的含义。唯有生而延续的支脉,才能清洗交错的血迹。

日月轮转,朝权更替,生死交隔,悲欢尽散。逝去的灵魂终能自另一个灵魂中更醒,在那稚气的朗朗书声中,蔓展传承。

分类:武侠原创 作者:璃砂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15年9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