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16年10期 > 〖主题专栏〗侠说八道

〖主题专栏〗侠说八道

分类:今古传奇 更新时间:2023-01-22 19:05:13

和尚在江湖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中这一句话,让我们管中窥豹,得见佛法之一角。尔后,佛教在中国本土发展为净土宗、禅宗,更讲顿悟,受想行识皆为法相,不贪、不嗔、不痴,因缘和合,缘起缘灭。所以,本土化的中国佛教,更加任运随缘。因此,在武侠中登场的和尚,更是各生百象。本期侠说八道就来为您讲述。

问题摘要:

千古骂名,缘何而起?

为何段家不爱江山爱古佛?

黑得不能再黑,大喇嘛遭遇了什么?

看着都疼,为什么当和尚要烧戒疤?

武侠中的和尚为何都那么“滋润”?

老实和尚老实吗?

五蕴、六根,佛语早知道。

《易筋经》真的那么玄乎吗?

为什么将出家僧人称为和尚?秃驴这一侮辱性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

“和尚”一词源于梵文,原本意思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并不是指一般僧人,而是指有一定资本堪为人师的僧人,而且不限男女。但后来,民间俗称惯了,意义慢慢转化为现代所指的男性僧人。

经过不断演变,和尚在所有称呼中只能算是中性,虔诚的可以喊一声“师父”或者“大师”,轻蔑的大多会叫一句“秃驴”。武侠小说中,即便势力庞大如少林,但是上至主持下到弟子,在某些人眼里也不过是老秃驴和小秃驴罢了。这一蔑称看似粗鄙,但也不是某人兴起一时发明出来的,其中也是有些典故。

典故一,说是以前的和尚云游四方,都会骑着驴子。一小部分恶僧,借着出家人的名号为非乡里,所以时人看到都会喊:快跑啊,秃头牵着驴子来了。后来久而久之就有了秃驴的说法。另一则典故则要文雅不少,不过倒也是常见的套路。某位文人看不过一间寺庙的僧人私德有亏,欺负他们没有文化,题诗一首:日落香残,除却凡心一点;炉火已灭,早有意马站边。拆字以后,便是秃驴两字。

为什么大理段家那么多人皇帝不当去出家?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大理段氏是很有势力的一支,贵为江湖五绝的段皇爷、“撩妹”圣手的段誉,可称为段家在江湖的代表人物。段皇爷在小说中就出家了,段誉的原型段正严在历史上是一位明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也出家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咱们吃瓜群众见得多了,倒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这样虔诚,看破红尘,从帝王之家入释家的,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段家前前后后共有十位帝王出家为僧,小伙伴们简直惊呆了。

那到底其中有何玄妙呢?首先,大理国在如今云、贵、川一代,靠近佛教发源地,受其辐射影响比较深,举国上下崇奉佛教,不光将佛教奉为国教,甚至实行“以佛治国”,在广大僧侣中选贤任能商议国家政事,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国君出家倒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与此同时,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迷信思想,认为国家发生灾祸,便是国君品德有亏,所以国君要出家洗清自己的罪孽来保境安民。最后,还有一点,国君出家倒也不是真的就清心寡欲地钻研佛法了,当时大理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帝王出家,随臣一邦,嫔妃一串,素裹红妆。出家犹在家。”

为何武侠小说中的大喇嘛都很坏?

作为中国佛教的两大支,汉传佛教中的少林寺一直执中原武林牛耳,虽然叛徒无数,但寺中却一直是洪光伟正,堪称中原武林中的脊梁。相较之下,藏传佛教的代表西域的密宗,在武侠中却一直形象不佳,到底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有其他什么隐情,为何喇嘛在武侠小说中被黑得这么惨?

其实,金庸曾经也被人问及这个问题,看看金庸小说中的大喇嘛,无论是野心勃勃的金轮国师,还是机关算尽的鸠摩智,亦或是奸淫残暴的血刀门,甚至鳌拜的师弟桑结大喇嘛,都是反派中的反派,这不禁让人疑问,金庸是否对藏传佛教有偏见。金庸在新修版《神雕侠侣》中对此也有回应:

其实作者对藏传密教同样尊崇,与尊敬佛教之其他宗派无异,亦决不歧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等地的藏族同胞……据史书记载,元朝中后期以后,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利用少数藏族僧侣,欺压人民,多做淫秽之事,违反佛教宗旨和戒律,故事中将喇嘛写作反派角色,并非故意歧视。但其个人作为,仍大致根据史书所述之“番僧”作风,与行为高尚圣洁之其他喇嘛全不相干。

为什么现在和尚的脑袋上没有戒疤?

戒疤其实并不是佛教中本身的教义,是汉传佛教中独有的一种现象。相传在元世宗时期,一位得道高僧为了表示虔诚,也符合佛教中舍身供养之思想,所以在头上烧了戒疤,而后在僧侣中推广起来。

戒疤大致分为沙弥疤和比丘疤,前者为三个,后者十二个,所以戒疤数目多少也是衡量身份的一种标志。武侠小说中的戒疤,当属虚竹的最为知名。屁股和背后,都有香疤,暗指他的凄苦身世。现在之所以看不见戒疤,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一行为进行了规范,所以现在基本看不到有戒疤的和尚了。

武侠中的和尚为何大多都不守清规戒律?

当和尚第一件事就是斩断三千烦恼丝,从此远离红尘,一心向佛,不问世事。而江湖本就是红尘滚滚的地方,恩怨情仇、爱恨交织,岂是出家人出没的地方。但是江湖中和尚却不少,有《明将军》中化缘只要肉的和尚,有《连城诀》中宝象那样采花的淫僧,还有杀人如麻,毫无怜悯之心的血刀老祖,更有被迫破戒的虚竹。所以武侠中的和尚大多六根未尽,尘缘未了。真正守清规戒律的估计还在藏经阁还是哪儿扫地呢。

老实和尚到底老实吗?

老实和尚正邪不好说,单说这名号的话,更像是讽刺,老实和尚绝对不老实。老实和尚出自古龙的陆小凤系列小说,“四大神僧”排名第三,号称平生从不说谎,以老实见长。其事迹虽散见于《陆小凤传奇》各篇,却不知是正是邪,“老实和尚不老实”流传至今,亦不辨真假。其人行事诡秘,言语常现禅机,“和尚喜欢打机锋”,其中废话或至理,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不说谎”说出来就没说服力,再看看个人事迹,因为四两银子杀了水蛇帮上上下下八条人命,爱一个女人忘不掉就将自己锁在山上思过,时而疯疯癫癫,时而泄露天机,亦正亦邪,但绝对不老实。

和尚常说的“五蕴皆空”、“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别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地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六根是指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也是佛家弟子修行的一种境界。

《易筋经》真的有这部书吗?

现实中确实有这部经书,不过来源现在却各有说法,比较复杂。相传,达摩来华传教,于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偶得一铁盒,盒中藏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帖。所以第一种说法认为《易筋经》为达摩所创。

后世也有人认为《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易筋经中多是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且其中许多道家术语。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其中有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跋语,称此书传于“绍黄两家”,并历数“禅家”、“宗门”、“金丹”、“清净”、“泥水”诸术语,显是明人手笔。而“易筋”之名又明显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这样看来,秃驴不光和贫道抢师太,还抢武林秘笈呢。

结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青灯古寺中洗不尽滚滚红尘,也洗不尽熙熙攘攘的别样江湖。其实依佛法而言,受戒礼佛的禅心,追求侠义的侠心,又有什么区别呢。不滞于物,在家如出家,古寺、江湖又有什么不同呢?其中种种,大约也是:不可说、不可说。

下期预告:

说完了和尚,自然也少不了道士了。在武侠中,相较于和尚群体的善恶分明,道士中则似乎更易出奸诈小人,不知他们该喜还是该忧?武侠中的道士与一般江湖人无异,宗教性的特质要比和尚若不少,然而这样一来他们在武侠中的空间则更大,表现也更为惊艳。下期侠说八道,就为您讲述江湖中的道士。

分类:主题专栏 作者:八道人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16年10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