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16年12期 > 〖主题专栏〗侠说八道

〖主题专栏〗侠说八道

分类:今古传奇 更新时间:2023-01-23 18:08:16

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的交友准则,似乎在江湖中也颇为受用,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但凭一腔热血豪情,江湖之中便不可小觑。如若有一技之长,更是如虎添翼,立足江湖更不在话下。正因为如此,武林的江湖并不局限在中原。既有异邦能人在中原横空出世,也有中原豪侠在海外纵横驰骋。异域风情,在武侠中早已不只是风情地貌上的点缀,武侠中的这些“老外”有血有肉,在江湖中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问题摘要:

学医能救中国人吗?

明教到底是什么教?

达摩祖师是怎样的传奇?

“武士”在江湖中为何不受待见?

“豺狼来了,有枪炮”,谁是武林中的豺狼?

跋山涉水,江湖原来可以这么大。

侠客与骑士有什么区别?

武侠什么时候开始的“老外潮”?

武林中最为无私的“老外”?

古时中国,受尽外族侵扰,所以夷夏之防的观念十分盛行,甚至出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十分偏颇的观念。群体本无特性,老外之中固然有恶贯满盈的,当然也不乏高尚无私的。

《神雕》之中的天竺神僧就是一位高尚无私的老外。虽说是收到师弟一灯大师的请求,但是为了素不相识的外人,却能亲身犯险、以身试毒,着实让人感动不已。这既是出于医者的仁爱之心,也是无分内外你我的高尚品行,如同武林中的白求恩,让人敬仰,同时也告诫我们:学医也可以救中国人!

让小昭去当圣姑的波斯明教是虚构的吗?

小昭作为最不像外国人的外国人,在小说中被逼前往明教总坛充当圣女,让不少读者扼腕叹息,那么这个波斯明教历史上是怎样的呢?概括说来,小说中的明教是以历史中的明教为主,辅以拜火教的某些教义,糅合而成的一个宗教。

拜火教学名为琐罗亚斯德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广泛传播于中东和中亚地区,并在唐朝前后传入中国,中国称之为“祆教”、“拜火教”。后来,拜火教中衍生出摩尼教,但两教教义相冲突,互相视为异端,摩尼教北宋时期传入中国,又称为“明教”。

波斯明教作为中原明教的总坛,相关教义一脉相承。小说中的明教却又遵循拜火教的某些教义,例如崇拜圣火,教中有“圣火令”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的说法,与拜火教相似。历史上的明教,崇尚光明,历代先知称为“光明使者”,当是小说中光明左右使的原初。综上所述,波斯的明教并非虚构,而是以现实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

达摩祖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武侠中少林寺的地位,不言而喻是江湖中的翘楚,而众所周知,少林寺的武功却又与一个外国人紧密相连。这位就是中国禅宗始祖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是南北朝时期的高僧,是南天竺人,通习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期在洛阳、嵩山等地传禅宗。

武侠中,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则大多出自达摩。相传,达摩祖师在少室山面壁九年,写出了《易筋经》,并创立了少林寺七十二绝技,自此少林寺在江湖中的地位就牢不可破,成为武林一大正宗。

为什么东瀛武士在武侠中一般都是充当炮灰的角色?

日本的武士、忍者似乎在武侠中的角色一般都不怎么出彩,武士似乎都只是愚忠,却无侠义,给人一种豢养家犬的印象;忍者的地位就更惨了,大多都是武林正派人士打怪升级的经验宝宝,无非是一些花哨的忍术,或可以撑撑场面、刷刷时髦,但终究还是会被我们智勇双全的侠士识破击溃。

为什么众多东瀛武士在武侠中充当如此不光彩的形象,大约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方面,中日关系历经千年恩怨,难免会带有些许情绪;其次,武士群体在日本作为一种特殊的阶层,为了家主与荣耀,并不在乎正义情仇,这确实也不符合传统武侠中的侠义观念,所以武士在武侠中大多形象不佳。但是出乎一致的,武侠作品对于武士的忠直也是十分钦佩。《天下第一》中的小林正,为人耿介、洒脱,是难得的侠义武士形象。

武林中哪些老外的形象最糟糕??

老外们并不都是充满智慧与德行的大师,也有不少武林败类。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时期。当时作为一块肥肉,世界各国纷纷恨不能啃上几口。加之租界林立,外国人到中国来也是十分便利。当时处于文化优势地位的老外,常常叫嚣挑衅中国功夫。晚清的著名武师如霍元甲、叶问、李书文,哪个手下没有几个洋败将。

当时国外一批流氓、骗子也裹挟其中,说是炒作也好,说是博眼球也罢,也会效法,但是这种容易出洋相。例如当时比利时的一个骗子也想浑水摸鱼,在报纸上设擂挑衅,霍元甲挺身而出,那洋人本是杂技团一个演员,结果慑于霍元甲的名气,灰溜溜地跑了,可谓是输人又输阵。

武侠作品中有哪些侠士曾远赴海外的?

说到远游海外,凤歌“山海经系列”就对此有浓墨重彩的描绘。《昆仑》中梁萧堪称武侠界中的徐霞客,从中原到西域,然后往西在伊尔汗国专研数学,最后甚至到了欧洲,大概是武林中最能逛的侠士了。《沧海》中陆渐似乎要逊色一些,但在东瀛的经历也是颇为精彩,行侠仗义、打怪升级,完全不把自己当客人。武侠中最后远赴异域的还有《开唐》中的李浅墨,他带着诸人远赴海外,寻访良药,远离中原是非之地。

外国的骑士与中国的侠客有什么异同?

侠客讲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的高级大侠如郭靖、乔峰都是“为国为民”的;袁承志、陈家洛稍微差点儿,也是要打倒压迫者的;甚至闲云野鹤的黄老邪、整天只顾谈恋爱的过儿,遇到乱世,看到蒙古兵撒野,也是要打一打的。骑士则不然,见义勇为只是一种美德,最重要的是荣誉与教义,你对别人怎么样,他管不管看心情,但若是侮辱到骑士本身,那便是不死不休了。这也是出身于草莽和贵族之间的差别。相同的是,两者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是武艺了得的人物,而且有些骑士也颇具侠义公正之心,在这一点上倒是有契合之处。

武侠作品中哪个朝代的“老外”最多?

按理说现代题材的武侠中老外出场的几率比较高,但是苦于流行的现代武侠作品比较少,那么推到古代,就毫无疑问是清朝。虽然明清两朝设有海禁,但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却不是以一国之力可以扭转的,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洋人逐渐开始进入中国。清朝尤甚,就更不用说近代中国了,上面说过了晚清的洋人力士,其实还有更早一批进入武侠世界的洋人。以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对科技的影响十分重大,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便是凭借其研究的神武大炮,在平定三藩时卓效显著。这种虚构的情节从一个方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处境。

结语: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武侠文化也有这种包容的心态与自信,也正是武侠作品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同样的,异域风情也为武侠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在如今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也驱使我们武侠文化应该有更为广阔的追求。

分类:主题专栏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16年1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