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当编辑的这么多年头里,打交道最多的当然就是作者寄来的稿件,岁月积淀下来稿纸,连起来少说也可以绕地球两周了。这些稿件种类繁多、篇幅各异,有百万字都止不住的恢弘巨著,也有数千字点滴成书的小品随笔;既领略过章回体的老派雅正,也体会过社交网络体的新颖不拘。但是在我们大多数类型文学的编辑眼中,稿件不因题材、篇幅而区别,主要还是以稿件来源区分,大体上,我们将稿件分为组稿和自由稿。
组稿顾名思义是由编辑约稿,或者是已经有一定写作成绩的作家的稿件;自由稿便是泛指其他一般作者的来稿。在一般的类型文学杂志中有这样一个很普遍的想象,占稿件来源百分之十的组稿却占据整个杂志版面将近百分之九十的版面。茫茫的自由稿件的采用率很低很低,大部分稿件都石沉大海,以至于再无音信。但自由稿这条路也是一个类型文学作者所要必经的道路,无论是网络大神还是大陆新武侠成名的作家,大抵都是经历过孤独无助的小透明时期。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再加之编辑的工作重心也不会放在产出比如此低下的自由稿上,如何更快、更准确地抓住编辑和读者的眼光,便成为了从“文”山“稿”海中迅速脱颖而出的不二法宝。
十几年前的纸媒时代便已是如此,如今时代更替,信息时代里,各种信息符号如爆竹一般,在人们脑海中一个接一个地炸响,浩如烟海地挤进我们的眼帘、耳朵、思维中——现在已经不是思维选择信息的时代,而是已经变成信息选择思维的时代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变大,而且选择变多了、也变快了,如今好酒也怕巷子深,“独自美丽”也已经变得如此不切实际。这种转变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仍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供读者选择?或者通俗一点:故事创作中如何写出扣人心弦的开篇?
不知各位同学在学习作文时,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这样一句话:作文要凤头豹尾猪肚,这句熟语出自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大意是文章的起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采;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文章的结尾要转出别意,宕开警策,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潇洒。
其实,细品之下,这句熟语不光说的是各个篇章的结构性特征,更表明了这三处在写文章中的主次地位,开篇——结尾——中间,这是大多数编辑和读者决定是否阅读一本书的评判标准。
所以,即便是有了豹尾和猪肚,没有凤头的加持,也很容易被埋没。那么,怎样的开头才算得上是凤头呢?这里先卖个关子,凤头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什么是“鸡头”。
笔者在漫长的编辑生涯中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种“鸡头”型开篇,各位同学可以看看是否中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四平八稳”型:
袁枚的《随园诗话》就讲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开篇更是如此,本来开篇就是作为展示作品的最佳窗口,作者也有义务在最精简的篇幅中,展现自己最佳的笔力。但是有的作者却深信“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开篇就四平八稳,一步一个陷一个坑,写起来都是“从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般呆板凝滞,而且平铺直叙,点点滴滴不分详略,尽皆备案,毫无波澜起伏。更有甚者,洋洋洒洒写一大堆,恨不得从盘古开天地写起,就是一直抓不住重点,进入不了主线,消磨编辑和读者的耐心,这种阅读体验极差的作品,自然也就得不到良好的反馈。
2.“急于求成”型:
有的作者也深知开篇的重要性,他们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中,推销和推荐自己的作品,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有时候却又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这一类作品一开篇就蹦出各种人名、地名,专业术语不要钱似的往上怼,伴随而来的便是笔调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走马观花似的,迫不及待展示所谓的“宏大世界观”。初看之下,一大堆看似高深的东西扑面而来,但是作者忽略了,编辑和读者的好奇心也是有限度的,望着这些或是复杂、或是高大少的东西,合上书本、关掉网页才是最为舒坦的处理方式。但有的同学问了,故事里面人物确实很多,这个该怎么出场介绍呢?这里很推荐大家去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娜的《无人生还》,因为是一部嫌疑人众多的案件,开篇也是介绍了形形色色各种人物,但是阿婆也没有一股脑让他们都出场,而是一个人物对应一小段故事,如同吃牛排般,一刀一口,耐心而又细致。
3.“炫技”型:
严格意义上讲,文章开篇的炫技也可以被归结为急于求成,但是炫技更为普遍,值得单独拿出来讲。与急于求成一股脑地往外出人物、讲设定不同,炫技大多指开篇便切换各种场景和视角,插叙、倒叙乃至叙述诡计,云里雾绕,初心是想要给读者一个下马威,从而一鸣惊人,但是成功率低的可怕,属于是十死无生的冒险,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给读者造成不小的阅读障碍。
讲到这里,或许有同学会说了,创作一个好的开篇,是稳不行、急也不行;平不行,奇也不行,那到底怎样才可行。我们可以化用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中所讲的那句名言,“精彩的开篇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开篇各有各的不幸”。所以,真要细讲开篇中所有可能遇到的坑,也是一件耗费破烦的复杂工程。所以,与其费力追求“不幸”,以有涯逐无涯,不妨将我们的目光用来去追逐那份“精彩”。那么,“精彩”的开篇大多又是怎样的呢?笔者也整理出以下几种:
1.“前传”型:
所谓的“前传”,顾名思义,就是先写一个情节冲突激烈、通常是发生在主人公先辈身上的往事,这段往事具有前传性质,对故事正文有很大的影响和铺垫。总体上类似餐桌上的前菜,觉得前菜的味道不错,自然会对正菜抱有更大的期待。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金庸《射雕英雄传》许多长篇都是如此,先讲牛家村郭啸天、杨铁心、完颜洪烈和丘处机的故事,着墨上一代人的恩怨。前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然后这个故事必定會有一个不甚完满的结尾,例如牛家村中,郭啸天身亡,杨铁心不知所终,包惜弱被骗往金国,而正是结尾的这些矛盾把舞台、灯光都设置好了,只等真正的主角登场。上一代的恩怨使主角身负一定的使命,这样就水到渠成,长篇小说的一条主线便清晰起来,其余的支线,便如同大树主干上的枝干一般,由作者发挥创造了。这样类型的武侠小说还有很多,古龙的《绝代双骄》,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都是如此。
这样“前传”型的例子还有很多,或许有同学觉得武侠小说样式已经过时,跟不上如今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了,其实不然,不光是武侠类型的小说,前些时候热播的热门网络文学《鬼吹灯》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我的祖父叫胡国华,胡家祖上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最辉煌的时期在城里买了三条胡同相连的四十多间宅子,其间也曾出过一些当官的和经商的,捐过前清的粮台、漕运的帮办。民谚有云:“富不过三代。”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家里纵然有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败家子孙的挥霍。
首先为没读过原著的同学介绍一下,《鬼吹灯》主要讲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角胡八一、王胖子等人盗墓解除诅咒的故事。但它的开篇荡开一笔,以胡八一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祖父胡国华是如何接触风水秘学、如何遭遇墓穴精怪白纸人的故事。这种开篇也是属于“前传”型,不过与之前的武侠小说模式不同,《鬼吹灯》的前传并非是为了给主角背负一个使命,去完成上代人遗留的任务,而是以小见大,前传充当前菜,尽快让读者明白作品的整体基调和风格。以《鬼吹灯》为例的话,前传便是将作品中的“风水”“墓穴”“精怪”这几大要素和卖点传递给读者,就好像是在对读者发问:“你喜欢这些元素吗,我这部作品里还是更多更厉害更好康的哦。”这样的开篇如同电影的CG一般,对于感兴趣的目标群体,是具有很强的拉拢效应的。
前传型开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拉长了时间跨度和文本的容量,几代人的恩怨这一框架,无论是否以前传内容为主线,都有足够的空间供作者填补,比如前人的恩怨——恩怨给主角带来的影响——主角的成长与使命——乃至超越恩怨,发现前传中隐藏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可以着墨的点,所以这种模式很适合长篇。其次,前传也是全篇的一种浓缩,类似于商品的目录册,让读者第一时间明晰作品的基本信息。长篇小说很难三言两语就说清楚到底写了什么,而且大部分人在看一部长篇之前都有畏惧的心理。所以,以前传的形式,浓缩长篇的精华,全方位展现作品的基调和特色,也是一种将阅读化繁为简、引人入胜的技巧手段。
2.“看客”型:
短篇和推理类型作品中经常会碰见,开篇讲述故事的高潮部分,将情节冲突最激烈的部分前置,各种矛盾在开篇便尖锐地呈现出来。引导读者思考背后的缘由,然后随着故事展开,通常有一段回忆,交代故事背景,各种情节理顺之后,再来讲述矛盾冲突的发展和尾声。这种模式是模拟看客的心理过程:看到事情——探究缘由——收束结尾,所以笔者将其称为“看客”型。严格来说,“看客型”是一种叙述模式,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开篇,还有后续的敷衍篇章,不能单纯看作是一种开篇模式,但是这种叙述模式的开篇也是独具特色,值得我们专门讲一讲。
“看客”型最出彩的部分便是他那独一无二的代入感,因为它全程以读者的视角来分析信息。看到事情——探究缘由——收束结尾,这种模式暗合我们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件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想象一下你在学校路上走,在前面路口有一大群人聚集,你挤上前去,看见一男一女坐在地上哭,你不明就里,突然发现你同学小明也在人群前面,你便赶忙上去问他,发生什么事情,小明一五一十把听来的事件缘由告诉你,原来是男朋友出柜了。你恍然大悟。这时学校保安前来,驱散了人群,你兴致怏怏和大家一起走了。过了很久一天,小明跟你闲聊,偶然间说起来这件事的后续来,女朋友也出柜了,这事你感叹一下世界的日新月异,也就成为你认知中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看到事情——探究緣由——收束结尾,这种模式在推理类型小说中比比皆是,无论是英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娜还是日本的东野圭吾,也无论是社会派推理还是本格派推理,都不难发现,不光是推理小说,只要是强调代入感,具有解谜要求的类型小说,都可以采用这种开篇模式。前年“侠世界创世征文大奖赛”一等奖获奖作品牧龙闲人《异江湖》便是如此:
幌子底下,端端地摆了一纸扎的童子。那纸童穿戴艳绿的衣衫,一张煞白的脸上,涂着鲜红的嘴唇,两只眼睛黑而空洞,呆呆地望着前方。乍一看,真如活的一般,惟妙惟肖,然而细瞧,终究是少了几分生气,让人打心底里觉得别扭。
忽而,一滴水珠从天而落,打在纸人的额前,霎时便洇了开来,湿了铜钱大的一块。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
纸人的头歪了歪,然后缓缓扬起,望了望天。
小说开篇讲述一个棺材铺里纸人暴起杀人的故事,很是离奇恐怖,气氛也是渲染得十分诡异,足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路过的主角觉得此事之中另有蹊跷,于是开始彻查,从而引发一连串事件,从而完成故事情节的推进。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开篇虽然在结构上符合人们对事件的认知模式,但是开篇的事件一定要足够离奇和吸引人,也要设置好足够的悬念和疑点。如果只是普通的街头巷尾的争吵,连吸引人去看的原动力都没有,再好的模式也只不过是一场徒劳。
另外,这种开篇模式也有变种,它精简了事件的前因和后果,单纯在开篇讲述一个具有爆炸性的信息,作品本身也不追求解谜的推理的元素和代入感,它只是在开篇就讲述一件极为极端和特殊的事件作为一个引子,除了起到震惊和夺人眼球的效果外,跟全文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后续如何展开更是因人而异,有点类似创作界的“标题党”。例如之前热播的《庆余年》的开篇,讲述一个悲惨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范慎在时日无多的绝境中,感叹自己还是一个处男。这种极端的设定便很有吸引力,让读者忍不住去想事情的后续。另一个例子则是法国文学家加缪的名著《局外人》: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这个开篇可谓惊世骇俗,通过反逻辑和反常识,逼迫读者去追寻故事的深层,能有效的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
3.“定调”型:
这种模式经典文学中比较常见,用一两句精简的格言警句,高度概括作品内容和思想内涵,有兴趣相逢,自当从中一叶知秋,引为知音,不感兴趣的再无半句投机,逼格很高,格调高冷,很适合那些在类型文学创作中追求一定境界与品质的同学。
这种开篇模式不建议笔力一般的同学轻易尝试,因为这种精炼而又内敛的警句,实在非人力所能强求,如同名联绝句一样,大抵是一种妙手偶得的幸运。但可怕的是,这种警句在中外流传的经典名著中可谓是俯拾皆是,所以你费尽心力的结晶,搞不好读者早已审美疲劳。但是所谓的经典正是如此,一个轮回绕着一个轮回,下一个热点谁也捉摸不准,所以作为知识储备还是有一定的必要。
最著名的首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句传世名言: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自己说,这是一个他想了十几年的开头。“多年以后”,“那个遥远的下午”,从时态上来看,是现在——将来——过去的模式,作家从中间点插入,连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种沧桑的历史感。不仅仅是历史感,行刑队的出现,又将时间和死亡连接在一起,进而表现出历史中那苍凉的宿命感。强大的宿命感之下,人们会想起什么呢,是对生命的流连还是对于失望的恐惧,都不是,而是那个见识冰块的遥远下午。宿命与见识冰块,这严重失衡的天平两端,便是作品的主题:魔幻与现实,即所谓的“百年孤独”。
以上分析只是笔者一点浅见,但可以发现这短短一句,便包含了海量的信息,不光为作品的内容定调,更是为整个主题和思想定调。以信息量而言,说一句“一言九鼎”也丝毫不为过。
名著的要求是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但若强求这种惊天之笔,实在是不太理智。所以,我们看下一个例子:
先来说一个关于某个男人的故事吧。
一个比任何人都热衷于理想,却因此而绝望的男人的故事。
这一段出自现在最为热门的ACG大IP作品《fate/zero》中,首先开篇凝练克制,也没有多少技巧时态的变化,传递的信息无非就是一个追求理想而绝望的故事。但是这种简洁和凝练又十分吻合这种理想破灭后的冷峻,开篇就为整个故事奠定了相符合的基调,整个气氛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如同悲剧电影中那苍凉哀苦的背景音乐,着实为整个故事加分不少。而这便是定调型开篇的特长,迅速将读者代入自己营造的氛围与世界观中去。
讲了这么多,并不是告诉大家要按这几种模式去套用,学过理科的同学知道只会背公式的选手是走不远的,看过武侠的同学当然知道“无招胜有招”,看过庄子的同学也应该知道所谓的“物物而不物于物”。套路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招式更要有上乘的心法为依托。文无定法,创作也绝对不是按照程式来套用,好的开篇可以是鲁迅的两颗枣树,也可能是托尔斯泰的幸福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探求笔墨背后的纹理,便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便是开篇的心法,笔者称之为四有心法:
1.有内容:包括各种信息,可以是制造悬念,也可以是买伏笔,讲设定,总之得言之有物。当年胡适等人搞新文化运动时,在其纲领性作品《文学改良刍议》中,第一条便是须言之有物。由于中国传统文学讲究中庸、留白,所以有的文学作品含蓄内敛。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类作品顾左右而言他,也颇有雅致。但是在如今类型文学的环境中,实在是没有舞台来发挥个人的雅致。不若说,在开篇的一到三章的黄金章节中,若是没能传递出有效的信息,那么前途便只有扑街这一条了。
2.有趣:内容只是最基础的要求,内容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吸粉的利器,读者也不会因为题材是否新颖是否厚重,来选择作品,对于类型文学的读者而言,有趣、娱乐性才是文章开篇的核心。那么如何做到有趣呢?最常见的便是冲突,没有冲突要制造冲突,有了冲突还要前置冲突,一开篇便是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冲突,如同电影pv,游戏的cg一般,说开篇是最精彩的部分也不为过。
3.有銜接:开篇相当于整体的制动器,挖坑有风险,深坑埋人埋己。虽然说了开篇最为精彩,但是凡事皆有度。咱们毕竟是学创作,并不是写完开篇就可以跑路了。瞻前不顾后,挖坑只挖不埋的,到头来哭的还是自己。所以,有心创作一个精彩的开篇绝对是值得和必要的,但是开篇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做好与正文的衔接,处理好作品各个部分的关系,这才是长久的可持续之路。
4.有节奏:行之过缓,操之过急皆不可取,根据自己的整体风格来选择开篇。其实说一个作者是否有天赋,便是指他的创作是否有节奏感。正如,句子有所谓的语感,小说也是有文感的。在细枝末节的地方,自然而然的节奏,能使小说混融自然。对于开篇来说,更是如此,张弛有度,配合文章整体的氛围和基调,揣摩读者的心理活动路径,或轻柔、或激烈,既能引发情感共鸣,又能激发整体代入感,这种节奏的把握更是不可或缺。
结语:
类型文学的创作再怎么强调开篇其实都不为过,影视圈有黄金三集的规律,网文圈也有黄金三章的说法。这便是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题中之意,文字作品作为一种商品自然需要更多的营销和包装要素。这便要求我们在文字生产过程中,更加重视和揣摩读者也就是消费者的心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写出广受读者欢迎的作品,这便是一个好的开篇最为精准的要求。
分类:声创传奇:写作与交流 作者:吴帆 苏琳 潘明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2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