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今古传奇 > 今古传奇武侠版2021年9期 > 〖策马踏歌·江湖再现〗九万里

〖策马踏歌·江湖再现〗九万里

分类:今古传奇 更新时间:2023-02-05 09:51:18

少年意气之剑,何能为曲意所弯折,何能为机谋所持用。心中剑成,便为所驰,要斩污浊气,要斩不平事。

——无论它有形于掌,抑或无形藏心。

“孽徒!”

师父举起一片西瓜要砸下地,又一时不忍心,收回去恶狠狠地啃了起来。

我跪在他面前不敢抬头,听他啃到瓜皮了,便将第二片西瓜高捧过头。这每一片西瓜都是我刚用“断云斩月式”劈成的,形状完美,分毫不差。

前几日有个郎中在我们山头采药,狗子大黄很久没见生人,兴奋地追咬他半个时辰。我听到动静出面解围,见他十分感激,便顺口求了个解心火的方子。

那郎中郑重说,夏日炎炎,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炎季平复他人心火,不若试试他家秘方——取上好西瓜一只以深泉水浸之。于是至阳与至阴调和,至新盛与至古拙交融,能解火郁之毒,还毓秀之心。

我心里疑惑,觉得这也算秘方?但尝试下来,竟是省钱又有用,是为医家良心!拜这西瓜所赐,师父暴怒之下,竟也没像以前那样操起鞋子敲我头,乘风御剑追着我满山打。

不过师父吃完一片瓜,没接我递过去的第二片,只是深深叹了口气。

“本门清心问道,一意向剑,不问荣华,不求财赀。你眼下正是由剑势进剑意登堂入室的时机,竟想半途而废,下山去求财求官?我和你师娘对你的十年训诫,都讲给大黄听了吗?”

师父发火,我却走神了。他还是那个习惯,生气就盘腿坐炕说教不停,一点都没有仙风道骨惜言如金的自觉。幸好他和师娘下山惩治恶人时能忍住,不然本门的“清风道侣传说”就会变成“唠叨大仙传”。

“你从小就躁动,没事喜欢往人多热闹的地方扎。为师为约束你心性,特地寻深山静处修行,隔绝你那凡俗欲动之心。你老实了这些许年,我们还以为你已有长进!你可知自己有上好的根骨天赋,半途放弃有多可惜?”

师父举家搬迁到这深山老林后,我真的老实了些许年。但这并不代表认命,我只是在偷偷研究俗世的“登堂入室道”——换句话说,怎么读书考功名。师父老拿什么根骨上佳骗人,骗完大师兄骗二师兄,然后又来骗我。事实证明,武学方面不好说,但在背书应考方面,我的确根骨不错,可惜他老人家咬死不承认。

“不若学学你两位师兄,他们潜心习剑,从未对功名起念——”

不知怎的,我突然鬼上身一样开口:“结果大师兄在洛阳与恶霸硬碰硬受伤,流落街头,袍子都抵了还凑不出钱买伤药。二师兄游历各地,如今起念想入重华门下,说虽然也穷,但至少有个长久安身之地。”听到自己这么说,我吓了一大跳,心里突突的,觉得今日是要自绝生路了!

师父瞪大眼睛,沉默半晌,憋出来一句:“——谁让你擅自拆我信件。”

“徒儿没有……两位师兄并不是只给师父写了信。”

“……他们,在信中与你如何说的?”

我后悔了。但吐了一半的话已经没法咽回去,只好如实道:“他们说,乱世已过,如今太平治世自有法度,惩恶之剑,道已没落。大道视天地为泡影,天地视人如蜉蝣,尽力相搏,终知大势不可违。”

师父一愣,适才的熊熊气焰突然就低了下去。那一瞬,我竟看到了他眼中的疲倦。传说御剑九天的“乘风斩恶者”,终究是会老的。

我自知言行大失,忙膝行一步,伏地笃定道:“师父放心,天下考生那么多,我这样半吊子念书,定是考不上的!徒儿此番下山,只是去见见世面便回!”

师父不语,良久道:“有心入仕途,不管你考不考得上,都不会再回这座山了……罢了,弃心已生,终不可留。你,走吧。”

我只觉头顶上他低轻的言语若惊雷击心,一时泪集眼眶。若是他痛打我一顿,绑在树上吊三天,让大黄当着我面啃烧鸡,然后把我和鸡骨头一起装麻袋扔出山门,都会让我好受很多。

他继续说:“不过我和你师娘好歹养了你十年,你吃得那么多干活那么少,就这么一走了之也坏了江湖名声。不如去帮我做件事,全当报偿养育之恩了。”

我心道师父你真计较,但还是点头如啄米讨好道:“师尊英明,尽管吩咐!”

“幫我送件物品给老友。”

没想到只是跑个腿活儿,我心里一喜,立即拍胸:“刀山火海,定当不负!”

“那物品在泉州。”

“啊,这……”我愣了,跑腿不难,但是泉州离此地千里之遥,也太远了。跑完这趟再北上,想是会错过今年科考。

我弱弱道:“可否请行商代送?钱两我去挣来……”

“不可,此物贵重。”

“要不待我考完……”

“不可,要事从急。”

“那……”

“孽徒!养你十年,连帮为师送个东西都推三阻四吗?!”

我连忙又一拜伏地,大气也不敢出了。这“十年咒”,还真是掐着我的命门。

夜晚,我收拾好包袱向师娘辞行,远远看见她在灯下打理秋衣。

我说此行不过是短别,考完了给师父师娘带长安最好的酒和花簪回来。

她像往常一样温熙:“简宁,此行路远,照顾好自己便是。”

不知为何,她眼角晶莹。

我风尘仆仆赶到泉州,甚至顾不上吃平生最爱的鲜鱼脍,就直扑师父交代的茶楼。

茶楼里坐得满满当当,江湖人士聊得唾沫四溅。我东张西望,看看胡子拉碴的破落大叔,看看口若悬河的算命先生,看看涂脂抹粉的娇笑女子,实在拿不准和我接头的是哪一位。

好在正如师父所说,我认不得对方,对方会认出我。有人拿筷子戳了戳我,低头一看,是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

他就坐在我身旁最近的一桌,而我竟一直没注意到他,也许是因为他个头普通、打扮普通。他一开口,连语气都是随处可见的故作老成腔:“喂,小哥,你是玄庚道长的徒弟吗?”

他这么直接,我吃了一惊。但是,当我对上他的眼睛,就忘记了刚吃的惊。他生着那样一双清亮的眼睛,就算生在一张平庸的脸上,就算淹没在熙攘的人群里,也足以让我记住与他对视的一刻。

“玄庚道长是我师尊……你怎么知道?”

“我家师父说的。他让我把东西交给玄庚道长的徒弟,而他徒弟看起来很呆,你就很呆,你是我这些天看到的最呆的。”

我很想回骂“你才呆”,但又觉得,自己初入江湖,见人还是客气三分的好,于是忍气拜道:“让在下护送的宝物是?”

少年一愣,一脸不可思议地看我,然后哈哈地拍桌大笑,笑得旁边的两桌人都惊愕地转过脸来。

“宝物?哈哈哈哈,你问得真是莫名其妙!难道啥都不知道,就上了老家伙们的贼船?”

我脸颊发热,要不是道养深厚,一定夹起桌上的桂花糕堵住他的嘴。他从身边摸出个用布裹着的长物,凌空抛来。我一把接住,隔着布匹触到了内里透出的坚寒质地。

布里的东西,是一把长剑。

少年拈起桌上最后一块桂花糕扔进嘴里,抖抖屑,站起来就要出门:“‘宝物收好,我走了。”

我急忙叫住他:“这把剑是何来历?”

他背着光摇摇手:“我哪知道,反正我横竖完成任务了,下面就看你的了。包里有信,你自己看吧。”

我在茶馆出了丑,不愿多呆,挟着剑出门,在河边找地儿坐下,拆开裹剑布缎。

很普通的一把剑,看起来并不值钱。剑身已是很有年岁,虽然修颀清秀,但刃上已有裂痕,上面刻着“遥光”两个字。包裹的皮质地虽好,却磨损厉害,可见屡经辗转。

我翻来翻去看不出玄机,抽出附的信,是师父写给刚才那少年师父的。内文很简单,无非一通老友客套,然后讲我的呆徒弟会应约去找你徒儿取剑之类。只是最后一句话,让我惊呆了——

“请转告他,将剑送去昆仑瑶池。”

……昆仑?昆仑!

泉州到昆仑,岂不又是几千里路?我若踏上,何时才能回得来?我的科考怎么办?

我的腦子瞬间停滞,又飞速转了起来。下山前,我问师父,取到宝物送去哪里。他故作高深沉默,半晌才道,拿到便知了。

——当时不告诉我,是怕我会连夜逃出山门吧。

我心里气恼至极,觉得师父欺人太甚,不赞同我应考就明说,何必装作同意又故意为难!如今我已经南行千里到泉州,岂不是骑虎难下!

不过说起来也没什么骑虎难下。我突然恶向胆边生,师父不仁我不义,现在“连夜出逃”也算不晚,立即动身北上长安,正好能赶上考试。

想着,我把剑往水岸边一搁,气哼哼地走回客栈。

走了不出百丈,身后有数个行人叫嚷:“喂,小哥,你落东西了!”

我心头一跳,又不好意思装作没听见,回头悻悻捡起来。

河边不适合,我揣着遥光又走了一阵,进了一条背街。这次我扔剑时坦坦荡荡,附带一句表明心迹:“什么破剑,小爷我不要了!”

然后便遭到了老太举扫帚追打:“有人生没人教!谁让你在这乱扔垃圾的!”

被人看到弃剑终是不妥。我想了想,拐进小巷,鬼鬼祟祟把剑扔进角落,拔腿就走。

没想到走着走着,总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我。我快他也快,我慢他也犹豫,我上赶着跑了几步,后衫竟然被扯住了。

我回头,见是一个头绾两个圆髻的小女孩,怀里抱着那把遥光剑。她递上剑:“侠客哥哥,这是你的剑吧?”

一时间,我有种被剑魂缠上的错觉,惊愕道:“你怎么知道是我的?”

小女孩眨巴眼睛:“这满大街的,只有你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一看就是丢了东西。”

我心情沉重地谢过她,心想我与这剑定是有着传说中的孽缘了。师父说机缘不可强断,正如大势不可强违,还是暂时不要扔掉它吧。

不过话说回来,不去昆仑未必非要弃剑不可。不就一把剑,背着也不太沉,兴许以后哪天有缘路过昆仑,顺便搁那边就行。

想着,我全身松快了许多,欣欣然把剑打进包袱,第二天便启程往长安去了。

师命难违,但并不难变通。

我不像师父,不觉得什么事都要一根筋板到底,一条道走到黑。

我日夜兼程,从南岭一路北行,渡长江至巴陵,过陨地入巫山,一路与很多人擦身而过,得过很多帮助,也受过很多骗,自觉颇有些见事成长。

路过一个村子,村民们见我背着剑,便拉我去见村长。村长告诉我,近日有巫人游走各村,他会使疫术害命收魂,四处布设巫石,凡路过的地方,不久后就会发疫病,如今那巫人就躲在村北山林里。

我正好盘缠见底,便拍胸脯说交给我,剑到恶除。村长很高兴,告诉我千万小心,听说这妖人法术了得,触人即死。我虽不信能这么邪门,但江湖行事谨慎为上,当下戴上全套护甲、佩好护心镜、挂了驱邪符、握住遥光,天一亮就奔着山林去了。

我知道山林子大,却不知这么大。我预想过找人难,却没想到这么难。

盛夏炎热,天闷欲雨。我一个北方人,从没在温湿闷热的地方奔突这许久。尤其在发现自己迷路以后,越发觉得整个人从里到外闷郁,气都喘不上来。拖着步子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眼前一黑栽倒下去。

失去意识前,我好像听到有人声。

待我再次醒来,发现自己到了背阴的山岩下,身前一片青翠竹林,层叶之上,日近黄昏。

我侧头,见身边摆放着水和草药,体内燥热不再,想是火毒已解。我疑惑地坐起来,看到不远处果然有一个人,背对我俯身半跪,不知在地上鼓捣什么。

我清清嗓子,抱拳朗声道:“多谢先生救助。在下简宁,玄庚道人门下弟子……”

“阁下脑子不好使?”那人冷冰冰地打断我。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发问,只好答:“也并没有特别的不好使……”

“炎暑天气,竟有人穿着全副甲胄、挂着各种重物在烈日下赶路,不知道热?”那人缓缓起身,身材单薄,面容清冷,风从他身边过,便带上些微药草熏香。他的表情和语气一样甚不亲切,“中暑,也是会死人的。”

我很尴尬也很气,但他说得没错,我的确是差点把自己捂死。面对救命恩人还是应该客气些,于是我说:“先生有所不知,在下是在山中寻找一奸邪巫人,听说他四处刻碑布阵,下咒害人,在下这身装备是应战准备。”

他看着我,眼中嫌弃又进一层,扶立起地上一块石板:“你说的石碑,可是这块?”

我愣住了,翻身起来检视石碑,发现上面竟密密刻着病症和方子。师父曾教过我一些医术,就我能识出的方子看,是对症无误的。

他冷笑:“阁下满山找的巫人就在眼前。你待如何,斩我于剑下?”

我结巴道:“你、你是医师,不是巫人?”

他不回答。

我想起那个教我井水西瓜方子的郎中,莫名心中多了几分亲近,讷讷道:“那他们为什么说你下咒害人?”

“今年多水旱之灾,灾后定有大疫,山野间已经开始散布,这是人力无法阻挡的事。我想赶在疫势大起之前,将方子刻下,让人们懂些应对之法。”

这么说,并不是石碑招来的疫病,而是他知道疫气会起,才先行去立好药方碑。

“那村民为何会误解你?”

“村民多不识字,想是听信了某些人的谗言。毕竟看得见的巫人比看不见的疫病好对付得多。”

“某些人?”

“某些被我挡了财路的人。”

我吃了一惊,想不通朗朗乾坤下明摆着的事情,竟然如此简单就能颠倒黑白,一时间不知怎么接话。

他看了我一眼,转身又去刻他的碑。

“看起来少侠身体已经无碍,如果没有别的事不若请回。还是……真想斩了我去换银两?”

“没有没有,岂敢岂敢。不回去了,在下只是上京赶考路过临时受托,马上启程北上。”我慌忙摇手,起身退走。这人受了天大的误解还不放弃刻碑,不要说他是救了我命的医师,就算是要取我命的杀手,我也不会向他举剑。

我走了不远,背后传来一声刀划石块的突兀尖啸。我闻声回头,只见他刻刀掉落一旁,左手紧握右腕,蹲身不动。

“喂,你没事吧?”我喊道。

他未回答。

我不放心跑了回去,只见他脸色苍白,鬓间星星点点全是汗。我掰开他的左手,只见右腕缠绕层层纱布,已经被血染红。

“你受伤了?”

“几日前救一个被山匪土箭射伤的人,取箭镞时不留神被划伤。没有大碍。”

他说得轻描淡写,我看却是未必,那伤口肿胀青紫,没有愈合的迹象。我听师父说过,为兵刃所伤者,很多人逃得过血崩之危,却逃不过金污之毒。

我心中一紧,问:“那箭镞……可是浸过污物?”

也许因为这显露的一丁点医门见识,他眼中竟露出些赞许,似乎终于相信我不是傻瓜。

“的确是为污刃所伤。此地山匪心狠手毒,所持刀刃都在污水中浸泡过。他们暗中伤人后跟随几日,见人病毙才现身,掳走全部钱财。”他叹了口气,“那个受伤的行商,我也没能救回他。”

“你还是先担心自己吧!”我心中大急,这个伤看似不深,才真的是、真的是……会死人的。

这句话我说不出口,其实也不用说。那医师垂目片刻,又抬起眼睛,语气平静:“我都不急,你急什么。天地万物,谁能不死,命尽路阻也是天意。”

“天地万物,谁不求生?”我粗声打断他,“不然你们当医师的一辈子奔走治病,是为何求?”

他一怔,竟然没有反驳。

我把剑甲往地上一扔,盘腿坐下:“我也算略通医术,帮你重新裹裹伤,全当报答刚才的救命之恩。”

师兄们说得对,天下很多事情,是人力不可违的。

我用尽自己的三脚猫医药功夫,仍然止不住他伤口渗血。入夜后,他开始发低烧。我知道这是极不好的征兆,但束手无策。

“我背你去襄阳城,听说那里的医师医术很好——”

“我就是医师,医术也很好。”他提醒我,“你我已尽人事,剩下的只能听天命。少侠你不是要赶考吗,上路吧,不要耽误你的行程。”

我……

我是应该走的,再不走就赶不上开考了。

但我不能。

我在他身边坐下:“不走了,等你没事了我再启程。”

他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忽然开口:“若是少侠还有时间稍驻,能否帮我一个忙?”

这个像崖上凝雪一样的人,竟会开口求助。

我立即拍胸:“但说无妨。”

他将刻刀递给我:“帮我把碑刻完。剩下的不多了,我来说,你来刻。”

我心头一空,看了眼他渗血的手腕。我明白,但凡还有力气继续,甚至还有恢复的希望,他都不会开这个口。

我推开他递来的刻刀,回身从地上捡起遥光,凌空舞了个剑花。

“你可算找对人了。我乃玄庚道人门下弟子,本门剑术高绝,斩金镂玉、劈柴切瓜无所不能,他派无能出其右者。雕石刻碑这种事,交给我就对了。”

他一脸惊异。

于是,我起手,一招“断云斩月”,雕完了他刻了一半的“薤白”。

说来也怪,这明明是我第一次用遥光,它却像长久以来就长在我手上一样,折转敛放,运剑自如。一瞬刻出来的笔画,竟然比他反复磨刻出来的还要精准深入。

我得意地看他,以为会听到“阁下剑术竟然如此高妙”、“失敬失敬”之类的话,但他微微一笑,便开始忆诵药名,速度不缓。我急忙埋头苦刻,不得分心交谈。

师父一定不知道,直到此时此刻,我才第一次对习得剑术心生由衷感激。

他也一定想不到,他出难题让我送的遥光剑,成了我絕乱心境的救命稻草。

人行远途,方知大化。曾经的经历,终有它不可预知的意义。

待我气喘吁吁刻完那“剩下不多”的部分,已经是月上天顶。竹林在夏风中轻摇,筛下一缕缕通澈明流。

“刻一块碑,挺累的。”我喘着气,提剑看倚竹而坐的医师,暗示此时是不是该有句感谢。

他甚是不解人意,只又说了一个人名,让我刻在碑的末尾。

我咽下委屈照做了,刻完动念道:“这可是你的名字?”

“我叫孟莳。刚才让你刻的是我师弟的名字。他本是圣人西拓疆域时的随军医师,却最终为救两个回纥孤儿而死。他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里说,希望以后收他们为徒,传授医术。他无力阻止人战死,但可以把中原医术带去荒漠,让更多人知晓获救,这件事他终究没来得及做。我此行本想替他完成,但……好像也来不及做了。”

我默默听着,觉得嗓子堵得难受,很多话想说却说不出口,最后只是说:“先生还有哪些同门,我把这消息带给他们,也许他们能够完成。”

“没有了。”月光浸润他低垂的长发,顺着长衣流淌渗入身下广土,“我是本门的最后一脉。本门为山野医家,前代乱世中救人无数,在民间颇得声名。但现今已是太平之世,圣人立太医署,举一国之力编修药典,以官编药著统天下医言,弃僻药偏方。这固然是好事,让众多江湖骗术无空可钻,但是我们这样的人,也失去了依傍之所。门庭冷落是为大势,可叹,而不必悲。”

说到后来,他已经是气力不继。但我没有打断他,没有劝他休息。因为人世间有些事情不能歇止,一停下,也许就没有机会再完成了。

天道无常,世势流转。有的力量生,有的力量死,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师父孤执,装作看不见。两位师兄也曾经装作看不见,但他们最终在信里写下了“尽力相搏,终知大势不可违”。

我低声说:“同门既去,那我帮你。”

孟莳侧过脸看着我,苦笑,摇头。

“不必了。少侠你是识时务,从刚才刻碑我就看出来了。你剑术根脉纯正,显然是得名师倾囊相授,自小打下深厚根基,但你既然一心赴考,这些传承就不再能左右你的人生。你与我们不同,不是陷在旧日罗网里的人。”

我突然觉得心里被深深刺了一剑,痛到无以复加。不,也许这一剑早就刺在那里,我只是像师父一样装作看不见。直到有人出语点破。

“先生……也怪我有负师门?”

“我并未怪你。人只一世仓皇岁月,无论怎么选,‘不负只是妄语,得失更不容他人置喙。况且是否‘有负师门,也并不只在于是否接下师父衣钵。我那辞别远行的师弟,就比我更承一门之荣。”

我很感激他这么说。但是,那样的安慰,于我并不够。

今夜,我必须拔出那把剑,封之以鞘,不然今后向任何方向踏出脚步,于己心都只是歧途。

于是,我对着这个刚认识的陌生人,说出了那些封存心中的话。

“我父母都是侠客。他们平生之愿,便是以自身为剑,斩世间浑浊。但是,他们尚未行尽此道,就被朝廷官员处死了——以‘太平盛世以武犯禁之名。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官员是因为我父母获知他污藏朝廷灾款、买爵鬻官的证据,才先下手为强。

“行刑时,乡亲们藏起了我。之后数位侠客几经周折,将我送到师父门前,而师父当即收我入门。他和师娘养育我长大,为护我躲避查捕,几经辗转,后来不得不长居深山、远避世事。如今,当年那贪官已被惩处落狱,天道昭然,沉冤得雪。但又如何?死去的人已死,老去的人已老,回不来了。

“家宅生变时我只有十岁。从那天起我就知道,手中剑再锐、再快,在权贵财势面前,什么也护不住。

“我,不会再走那条路。”

孟莳静静地听我说完,良久,说:“既然你决意走功名一途,又为何要潜心修剑?”

我一愣,闷声道:“自然是因为家师从小棍棒相逼。”

“只是如此?”

“……”

“我看你方才运剑刻碑,如臂使指,人剑气度之合实为少见。以行医者的浅见,心从方能动遂。未能以心纳剑者,不可能至此境界。”

我怔住了。

他望向竹后月光:“我们医门,有‘制身药和‘炼心药两重境界。不知你们剑道,是否也有‘传有形之剑和‘承无形之剑的两条进路?而少侠循的,又是哪条?”

那一夜,是我和孟莳最后一次长谈。

他一直不动声色听我絮叨说话,直到后半夜,我才发现他已发起高烧。他闭上眼睛说小憩片刻,此后就再没清醒过来。

我守了他一天一夜,第三日天空破白时,他的脉息停止了。

身为山野游医,他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而那条路终止在中州的一片竹海里。我有幸成为陪伴他最后一程的人,将他葬在了此地。

我将刻好的石碑立在往来行人最多的道路旁边,拿纸笔仔细抄录下药方,随后就继续向西北而行。之后每到一地,我都会找来石板,用遥光将石碑复刻一遍,在末尾刻上孟莳的名字,立在官医和游医尚不能及的小村落旁。

就这样走着、刻着,我沿商於古道近了长安。我在曾经魂追梦随的都城门口站了一会,没有进去,折转行向,沿秦岭径继续西行。

在大雪飞落的时候,我抵达了昆仑。

我见到了师父的旧友,瑶池派掌门。他接过遥光剑,在手中摩挲良久,感叹道:“天地遥光,山征水长。玄庚,你我都曾少年负剑,如今已为垂垂老身。但是执剑行江湖者,依旧是少年。正应当年语谶——执遥光者,不颓,不朽;行剑意处,不衰,不亡。”

他唤来门下一位年轻弟子,将剑交递给他,嘱咐将剑送至长白山桦云派,即刻动身。那年轻人诧异地看看师父,满脸的迷惑,一如刚取到遥光的我。

我离开了瑶池派,临行回望一眼山门,恍惚间看到一个少年独坐在云间石阶上。

他的眼睛出奇的清亮,像我遇到过的很多人,又似乎像我自己。

交托遥光后,我继续西行,眼前一片天地空阔,辽原莽莽。

我将药方碑植到了西域,寻访找到了孟莳师弟救下的回纥孤儿,带他们回中原,寻了家有名的医馆做帮学。

然后,我去做了大师兄曾经做过的一件事——孤身荡平了巫山径的盗匪。

之后我也和大师兄一样,当掉了袍子买药,躺了半年养伤。

养伤时,我重温了几遍书文,伤好便重赴科考。说来蹊跷,我这半吊子水平,竟然成了文试中最能武的,武举中最善文的。主考官一时惊奇,竟讓我过了关。

于是,我就带着一身草莽憨钝踏入了机巧仕途。有道是“声利驰逐之场,无君子交”,但是,我感觉此路与我少年时所行的江湖并无大的不同,无非是受过很多骗,也得过很多助,一路与很多人擦身而过,见到很多人挣扎沉浮。只是,无论在多么腹背受敌、山穷水尽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柄不知在江湖何处的遥光。

少年意气之剑,何能为曲意所弯折,何能为机谋所持用。心中剑成,便为所驰,要斩污浊气,要斩不平事。

——无论它有形于掌,抑或无形藏心。

再后来,朝廷派我戍守朔方,封镇边将军。

正遂我愿。我出山门后不久,师父和师娘也离山。他们受托护送学宫师生北行,却在雪径遭到不明身份的人伏击。两人全力护师生无恙,自己却受伤坠崖,不见踪影。

我不信他们会出事。此去镇边正好去守望山径,等他们归来。

天时催兵戈。关前的雪原,有时会被染红,但又被新雪覆成苍茫寂静。

抡指光阴过,瞬逾二十年。

师父和师娘终是没有回来,只是往来行商间偶尔会起些传言,说在朔方雪径中见到了护人平安的剑仙。而日复一日等待他们的我,也在不知不觉间,担起了“镇边廿载,纤尘不动”的声名。

日升日落,流季往返。如今,我也到了外台值守一夜便会咳嗽的年纪。我时常站在城楼上回望来时长径,心想,九万里路,总有终结。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年轻人,顶着风雪骑马踏雪而来。

那人就像匹迅捷勇猛的雪豹,一路踏破苍莽,长驱而至。他在城楼前跳下马,嗖嗖奔上高墙,在我面前一拜而下,双手托起一把精心裹缠的长剑。

“晚辈见过简老将军!这是师父让我带来的剑,准时呈交给将军,以传下一位执剑人!”

还是那把普通的剑,剑身裂满风霜,却不减刃上清亮。

剑身刻着两枚小字:

遥光。

分类:策马踏歌·江湖再现 作者:璃砂 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2021年9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