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5年2期 > 〖中篇故事〗三戒碑

〖中篇故事〗三戒碑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1-24 17:12:38

1.婆媳生怨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境内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为求龙王爷开恩降雨,这天上午城里要举办一场盛大的“舞龙”乞雨大会。

大清早,郭家的新媳妇黄秀英就开始挑水做饭。她今年刚从外地嫁到郭家来,新婚没几天,丈夫郭宏就去杭州做生意了,家里只剩下她和守寡多年的婆婆。黄秀英包干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但婆婆仍然整天板着一张脸,对她呼来喝去。

不到半个时辰,黄秀英就把饭菜做好了,她走到婆婆房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道:“婆婆,早饭已经做好了,您起来吃了再去看舞龙大会吧!”

好一会儿,婆婆才在里面一边咳嗽一边回答:“我今天不太舒服,你吃过饭一个人去看舞龙大会吧。”

黄秀英本打算吃完饭下地干活的,没想到婆婆竟然让她去看舞龙大会,不禁喜出望外道:“那我去一会儿就回家给您做午饭。”

话音刚落,婆婆又说:“瞧你这阵子忙里忙外的,难得上街玩一回,中饭我做,你只管看完舞龙大会再回家吧!”

黄秀英第一次感受到婆婆的关爱,极为感动。她吃过早饭就出门了。她看到好几对年轻夫妻手牵手,有说有笑地往前走,不禁幽幽叹了口气。新婚第三天,丈夫郭宏就出了远门,虽说清明节赶回来祭祖住了一宿,但第二天一早他又出门了,到现在也没回过家。黄秀英一边自怨自艾,一边随着人流来到了府衙门口的空地上。

不一会儿,响起了喧闹的锣鼓声。只见一群画着白脸黑脸、穿着破衣烂衫的“小鬼”蹦蹦跳跳地冒了出来,他们有的舞着大刀,有的舞着木雕的鲤鱼,中间一个黑脸长须穿着官服的“大鬼”,一步三摇地往前走,后面跟着一个替他打伞的“嘻哈鬼”,还有几个披着蓑衣的鬼怪。

黄秀英不知道这些“妖魔鬼怪”的来头,直到听见有人大喊“钟馗”,才知道这是徽州民间流传的驱凶避邪的“跳钟馗”。“钟馗”带着一帮妖魔鬼怪闹腾了好一阵子才离场。

接下来,精彩的舞龙表演正式开始了。

首先入场的是草龙队。只见十几个穿短打衣裳的精壮汉子高举一条稻草扎成的长龙,鱼贯而入。这条草龙非常逼真,差不多有三丈长。一个大汉手举“龙珠”在前面引导,随着鼓乐伴奏,十几位壮汉舞起草龙,时而腾起,时而穿插,时而盘起,时而翻滚。其间又燃放爆竹、烟火,在烟雾缭绕之中,仿佛真龙降临人间。

紧接着登场的是板凳龙。板凳龙是把龙的身段扎在长板凳上,龙头由一人高举,虽然没有草龙活灵活现,但时而喷火、时而吐雾的绝活也赢得了阵阵喝彩。

黄秀英看完表演后,心里惦记着婆婆。她刚好看见一个叫卖“三潭枇杷”的小贩,听人说这“三潭枇杷”不但个大味甜,熬成枇杷膏更是治疗咳嗽的良药。她想到婆婆早上不停地咳嗽,便买了两斤。

黄秀英不敢耽搁,走到了家门口。

只见院门半开着,一个男人提着裤子走出来。婆婆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地站在屋里,脸上带着笑。

黄秀英一怔,暗道自己回来的不是时候。她正想回避,那男人已瞅见了她,立即飞奔出了院门,但黄秀英还是认出他是地保李二槐。他去年曾到自己娘家给儿子提亲,但黄父听说此人奸诈险恶,一口回绝了。

婆婆也看到了黄秀英,一下子拉下脸来呵斥道:“不是让你看完舞龙大会再回来吗?你存心跟我作对是吗?”

黄秀英低下头,不敢说话。

2.夜半敲门

婆婆自打被黄秀英撞破奸情后,对她越看越不顺眼。没过几天,婆婆竟独自搬到斗山街的老屋去住了。

黄秀英以为婆婆只是一时之气,过些日子气消了就会搬回来,却不知道婆婆是与李二槐私通,嫌她在家碍眼哩!但黄秀英仍然尽到了儿媳妇的本分,每天去给婆婆送菜送饭。有时婆婆不开门,她就把饭菜挂在门环上,悄悄离开……

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黄秀英一吃好晚饭,便闩紧门窗,然后挑灯刺绣,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这天夜半时分,黄秀英刚熄灯睡下不久,便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以为是那些登徒子知道她一人独居想打坏主意,吓得缩成一团不敢吱声。

谁知外面的人非但敲门不止,还叫喊起来:“秀英,快开门,是我呀!”

黄秀英一听,是男人的嗓音,有点耳熟,但又不能确定是谁。她穿好衣裳,下床摸索着找到一根木棍握在手里,这才轻轻打开堂屋的大门,壮起胆子走出去问:“你是谁?若想图谋不轨,我可要喊人了!”

外面男人“扑哧”一笑,说:“媳妇,我是你相公郭宏呀!”

黄秀英不由心里一喜,正要抽掉门闩,可又收了手。虽说两人是夫妻,可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没几天,这又几个月没见,她还真拿不准外面的男人是不是郭宏。

黄秀英稍一犹豫,又问:“既然你是郭郎,那你说说上回你是何时离家的,分别之时又跟我说了什么?”

郭宏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上回是三月十六早晨离开家的,分别时我答应给你买杭州最好的五彩丝线!”

黄秀英听到这里,喜出望外地打开了院门。月光下,郭宏含情脉脉地望着她说:“秀英,你真聪明贤慧!”

黄秀英进屋点上灯,郭宏则走到母亲房门口轻轻敲起门来。黄秀英叹了口气道:“前阵子,婆婆跟我呕气,搬到老屋去住了。我求了好多次,她都不肯搬回来。你明天去说说好话,请她搬回来跟我一起住吧!”

郭宏听了,面露难色,他说:“明天天一亮,我就得赶到渔梁码头,因为我采购的那批文房四宝已经连夜装船,三天之内必须运到杭州,不然就赶不上‘西湖吟诗大会,那些徽墨、歙砚如果不能马上脱手,会亏本赔钱的!”

黄秀英听丈夫又要离开,不禁埋怨起来:“你们这些商人满脑子都是钱!你母亲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你既然回来了,总该去问候她一声吧!”

郭宏见黄秀英不开心,就勉强答应了。

第二天天刚亮,黄秀英醒来,发现郭宏已不在身旁。她还以为郭宏去老屋向婆婆问安了,便起床做饭等他回来,可一直等到日上三竿,郭宏也没回来。

黄秀英以为婆婆留丈夫吃饭了,为了不打扰他们母子俩,也便没去找他。但万万没想到,她没去老屋,婆婆却气势汹汹找上门来了。婆婆在院里四下一瞧,就进屋找起人来,一边找还一边大喊着:“宏儿、宏儿!”

婆婆没看到儿子,出来便指着黄秀英的鼻子骂开了:“你这贱人,为何要挑拨我跟宏儿的母子关系?宏儿他好几个月才回家一趟,你……你竟然不让他去看我一眼!”

原来昨天晚上,李二槐在外面喝酒,半夜经过郭家,恰好看到黄秀英打开院门让郭宏进去。刚才他去看老相好,告诉她郭宏回来了。

黄秀英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道:“婆婆,郭郎不是一大早就去老屋看望您了吗?我刚才还在等他吃饭哩!难道他不辞而别去杭州了?”她话没说完,脸上就挨了婆婆一记响亮的耳光。

婆婆又抓住黄秀英的头发怒吼:“小贱人,一定是你把舞龙大会那天的事告诉宏儿了,我让你乱嚼舌头!我叫你挑拨离间!”婆婆发疯似的抓着她的头发,又踢又骂。

邻居刘大妈听到声响,跑来劝阻。婆婆才放开晕倒在地的黄秀英,骂骂咧咧地扬长而去。

3.突现浮尸

刘大妈又是掐人中又是用凉水喷脸,总算把黄秀英弄醒了。

黄秀英噙着眼泪谢过了刘大妈,然后锁上院门直奔南门外的渔梁码头而去。她一一询问那些船家,早晨可有一艘装运文房四宝的商船在此起航。

船家告诉她:今晨起航的商船倒有十几艘,但装运什么他们也不太清楚。

黄秀英垂头丧气地上了岸,她站在桥上,看着一艘艘扬帆起航的商船,不禁念叨起父亲教过她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她念着念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掉落下来。就在这时,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黄秀英却浑然不觉……

这场大雨一直下了两天两夜,江水暴涨,看来舞龙大会真让龙王爷开心了!

几天后,江水才慢慢退去。但就在大伙为旱情得到缓解高兴时,这天早晨,几个洗衣的女人却在渔梁码头发现一具浮起的男尸!

浮尸案最终送交到徽州知府潘大人处。他是一位饱学之士,上任后立志要做一位明察秋毫、大公无私的好官。

潘知府接案后,亲自到了现场。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已经溃烂浮肿,奇臭难闻。仵作当场验尸。仵作脱光了死者的衣服、鞋袜,发现死者后脑曾遭钝器重击,而且死者右脚竟长了六根脚趾。

仵作刚汇报完验尸结果,地保李二槐就惊叫起来:“潘大人,小的知道死者是谁了!”

潘知府招手让他上前说话。李二槐赶紧点头哈腰地禀报:“潘大人,我断定,这死者乃商人郭宏,他常年在杭州经商,几天前的深夜,我亲眼看见他回了家,他媳妇给他开的门。他是有名的孝子,可第二天早上竟然没去老屋向母亲问安!而且左邻右舍都知道,他右脚有六根脚趾……”

潘知府打断他:“既然他是孝子,为何不让媳妇与母亲同住,替他孝敬母亲呢?”

李二槐眼珠子贼溜溜一转,故作气愤地说:“回大人,郭宏的妻子黄秀英刁蛮泼辣,虽然嫁到郭家才半年,但没少顶撞婆婆,上个月她又跟婆婆大吵一场,然后将婆婆赶到老屋去了。前几天郭母还向人哭诉,说儿子大老远回家一趟,不但没去向她问安,而且她第二天早上去问儿媳妇,那小贱人竟然说早上醒来便不见郭宏了……”

新媳妇独居一屋,外地经商的丈夫夜半返家,第二天一早却不见踪影,再加上郭宏右脚也有六趾,看来这黄秀英有谋杀亲夫的嫌疑呀!

潘知府稍一沉吟,就命李二槐道:“你速去把她们婆媳二人带来!”

不一会儿,李二槐便带着郭母和黄秀英,匆匆赶到渔梁码头。

一开始,郭母看到面目全非的尸体,也吃不准是不是她儿子,只觉死者身材与儿子相仿,直到看见死者右脚上的六趾时,她才抚尸痛哭起来。

黄秀英却站在一旁,一滴眼泪也没流,还说死者身上脱下的衣服、鞋袜根本不是郭宏回家那晚穿的。

潘知府默默地站在一旁察言观色,直到郭母哭晕过去,他才命衙役将这具身份仍有争议的六趾男尸暂且收殓,并将衣物妥善保存。

4.千古奇冤

几天后,两个衙役忽然找上门,将黄秀英带到了徽州府衙。

黄秀英被押上大堂,刚刚跪下,潘知府便一拍惊堂木怒喝:“郭黄氏,你是如何谋杀亲夫郭宏并抛尸江中的?还不快快从实招来!”

黄秀英愣了好一会儿,才抬头哭喊:“大人,民妇冤枉啊!郭郎回家那天已是夜半时分,他说第二天一早便要赶往渔梁码头,押运文房四宝下杭州,不然生意就会亏本。民妇还劝他问候过婆婆再走不迟,谁知第二天早上民妇一觉醒来就没看见他了。当时民妇以为他去看望婆婆了,直到婆婆找上门来,才知道他已不辞而别了……”

潘知府冷笑道:“即便如此,前几天你婆婆在认尸现场,辨出死者是她儿子郭宏时,立刻抚尸恸哭。而你身为死者之妻,却站立一旁滴泪未流?”

黄秀英一脸委屈地回答:“大人,打捞起的男尸右脚虽也长有六趾,但脱下的衣服、鞋袜根本不是郭郎回家所穿……”

潘知府没等她说完,又一拍惊堂木喝道:“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刁妇!郭宏夜半返家穿什么衣服,别人又不清楚。你口口声声说郭宏那天早上就已乘船下杭州,但本府这些天查问了所有船家,他们都说那天早上没见过郭宏,更没有替他装运文房四宝!看来不动大刑,你是不会招认勾结奸夫谋杀亲夫的罪行了!来人,给她上夹板!”原来因为死者后脑曾遭钝器重击,而黄秀英身材娇小,无法一人搬运沉重的尸体抛入江中,所以潘知府认定她有同谋,而同谋之人必是她的奸夫。

黄秀英听到自己又被加了条勾结奸夫的罪名,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潘知府骂道:“你这昏官,民妇历来严守妇道,你怎能血口喷人,污我清白?”

她骂声未绝,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就将她双手套上夹板,接着将两边绳子用力一拉,痛得她冷汗直流、惨叫连连。

但夹板松开后,黄秀英继续喊冤:“你这昏官,你说民妇勾结奸夫谋杀亲夫并抛尸江中,那你为何不去我家看看,为何不去向左邻右舍打听打听我是不是清白之人?”

潘知府不禁恼羞成怒,又下令用刑。直到黄秀英痛晕过去,他才命人将她押回大牢。

第二天上午,潘知府去黄秀英家中里里外外勘查了一遍,结果没有发现一丝血迹。他又向左邻右舍打听黄秀英的为人,只有刘大妈说她是个好媳妇,别人都支支吾吾不愿表态。

如此一来,潘知府更加认定黄秀英早已消灭罪证,而且与邻里不和,不是个好女人!但他哪里知道,昨天下午李二槐来过,他放出风声,说知府大人早已洞察郭宏是被黄秀英伙同奸夫谋害的,知府一定会明察暗访,找出那该死的奸夫。左邻右舍一听,不想惹祸上身,故都不敢站出来替黄秀英说话。

潘知府自以为了解了实情,他回到府衙,又提审了黄秀英。可黄秀英仍然喊冤不止。潘知府盛怒之下,又对黄秀英用了重刑。

黄秀英支撑不住了。她想:与其这样被昏官活活整死,还不如暂且认罪,说不定郭郎过些日子便从杭州回来了,自己的冤情也就昭雪了。于是,她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民妇愿意招供!”

潘知府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冷笑,命人将黄秀英押回府衙接受审问。

黄秀英此时虽想保住性命,等待丈夫归来,但她不想连累无辜,只说那奸夫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乡人。那天夜里她第一次与他苟合,不想郭宏竟然深夜返家,结果奸情败露,只好与那奸夫一起敲昏郭宏,并连夜将他抛入江中。但抛尸之后,奸夫便仓皇逃跑……

黄秀英招供画押之后,并没有盼来她苦苦等候的郭郎。半个月后,她被开刀问斩。刚刚行完刑,一位年轻男子不顾兵丁衙役拦阻,发疯似的闯进刑场,抱着黄秀英的尸体放声恸哭。

潘知府以为是奸夫自投罗网来了,立即下令衙役将他押回府衙。谁知审问之后,才知道此人竟是黄秀英的丈夫郭宏!

黄秀英含冤入狱后,黄父喊冤无门,便让黄秀英的哥哥前往杭州寻找郭宏,但郭宏在杭州并无商号,只是一介游商。黄秀英的哥哥踏遍杭州城的大街小巷,才在一家偏僻的小客栈找到了妹夫郭宏。郭宏听说爱妻蒙冤入狱,日夜兼程赶回来搭救,但最终还是迟了一步!

面对“死而复生”的郭宏,潘知府顿时脑中一片空白,知道已铸成千古奇冤……

5.树立墓碑

潘知府瘫坐在大堂上,愣愣地听着郭宏哭诉他不辞而别的经过:

原来那天早上,天还没亮郭宏就起床了,因担心生意亏本,决定不去看望母亲了。他又不敢叫醒熟睡的妻子,怕她责怪自己出尔反尔,于是悄悄关上门直奔码头。快到码头时,他看见儿时好友吴鸣皋正在路旁割驴草,便嘱托吴鸣皋带个口信给他母亲,说他已经乘船回杭州了。

但郭宏搭乘的是一艘外地来的返航商船,只收本地商船六成的运费。那外地船家担心本地船家怪自己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并没停泊在渔梁码头,而是停在一个小码头。本地船家自然都不知道郭宏乘船出发了。

潘知府立即让人传来吴鸣皋,吴鸣皋得知黄秀英已含冤而死,立即懊悔不迭地交代,他那天割完草回家多喝了几杯,结果把捎口信的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酒兴还没过,便有小贩上门叫他装运金丝蜜枣去外地,他就赶着驴车上路了,直到今天才赶回来……

真相大白之后,潘知府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整日捶胸顿足,茶饭不思,好多天不曾升堂问案。过了好几天,他又打起精神升堂了。他命衙役去把黄秀英一案的相关证人全部传来,还把府学训导、知县和当地名流乡绅请到了公堂上。

证人当中却少了郭宏的母亲和李二槐。负责去找他们的衙役回来禀报:他们在郭家老屋里,发现郭母和李二槐都已中毒身亡,在桌子上,还摆着吃剩的酒菜。据邻居们推测,十有八九是郭母无颜面对儿子,也恨透了李二槐,便下了毒……

但潘知府已无心理会这些,他向在座的官员和乡绅们深施一礼,说:“今天请诸位来,是要将黄秀英被冤杀一案作个了结,如有不公之处,还请大家直言相谏!”说完便命衙役将郭宏、吴鸣皋押上公堂。

郭宏连遭丧妻亡母之变,真是痛不欲生。他跪在公堂上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埋怨自己当天不该只想着赚钱,没看望母亲就去了杭州,否则悲剧就不会发生。

潘知府虽然很同情他,但还是狠下心来,命衙役重打郭宏二十大板,以罚他重利忘家之过。

吴鸣皋也非常后悔自己不该好酒贪杯,没把好友嘱托的口信带到,这才酿成冤案,表示心甘情愿接受处罚。潘知府稍一沉思,便下令衙役割去了吴鸣皋的一只耳朵,以罚他寄信误人之过。

接下来,潘知府又命人取下了高悬在堂上“明察秋毫大公无私”的牌匾,当着众人的面,将它砸碎。最后,他摘下了头上的乌纱帽,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府衙大门……

潘知府辞去官职之后,徽州府学训导为含冤而死的黄秀英立了块墓碑,碑上刻着:酷刑枉杀者戒;重利忘家者戒;寄信误人者戒!

这便是“三戒碑”的由来。

分类:中篇故事 作者:江永年 期刊:《故事会》2015年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