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5年7期 > 〖新传说〗偷梁

〖新传说〗偷梁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1-26 09:23:20

刘大哥家在乡下,最近他在盖房子,大致模样已经出来了,三层盖尖儿的宽屋大舍,好不气派。再有一天,房坯子就算完工了。

当天深夜,刘大哥被老婆给推醒了:“喂喂,快起来,早点把那事给办了!”

老婆说的“那事”,是这样的:当地有个风俗,盖房子得“偷梁”,这样一家子才能兴旺发达。偷梁也有讲究,必须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偷,而且偷的梁木越弯越好,节疤越多越好。

刘大哥是个有心人,他早有准备,屋后的山里头,长着成片的杉树林,他在盖房之前就瞄准了一根。

经媳妇一催,刘大哥顿时睡意全无,一骨碌爬起来,带上工具,打着手电筒就往山间小道奔去。

刘大哥偷得很顺利,砍倒那棵杉树后,他便鼓起一把劲,“嘿”的一声将木材扛上了肩。正准备往回走,冷不防后面几声狗叫,把他吓得打了个哆嗦。这时又射来一道强光,随即响起一声炸雷般的吼叫:“喂,干什么的,胆子够大啊,当我瞎啊?”

这家伙,完全不懂规矩嘛!刘大哥很恼火,转过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句。那人也火了,仗着身边有条大狼狗,不依不饶的,跟刘大哥对骂起来。

俗话说“梁没偷成,颠簸一生”,如果没梁木,房子也根本无法封顶。两人争执不下,刘大哥忍无可忍,扬起了拳头,那人“哎哟”一声,边躲边打手机。

听他一开口,刘大哥心里“咯噔”一下:坏事了,人家报警了!转念一想,本地“偷梁”的规矩不知传了多少代,就算输了法,绝输不了情理,怕他做什么!这么一想,刘大哥稳稳地跟那人对峙着,还时不时朝那人扬扬拳头。

没过多久,乡派出所的警察就赶了过来,前面还有村里的干部引路。那人一口咬定:“他偷我的木材,你们说该怎么办?”

了解情况后,警察哭笑不得,对刘大哥一通教训,转过头来又做那人的工作:“这事儿调解一下就算了,大家和和气气的该多好,多大点事啊!”

事儿虽不大,村干部两边都不好得罪,按常理来说,刘大哥是没错,但那位姓周的老板是外地人,这规矩搁他那儿不好使啊,再说了,人家刚承包村里的这片山林,是村里的财政来源呢。

说来说去,周老板就是不肯作罢,他说:“其实你们这地儿的规矩,我也听说过,但前不久,我无意中逮到一个人,口口声声说是‘偷梁,再往山道上一看,乖乖,他是开着机动车上来的,装了满满一车木材,你们想,如果都打着这个借口到我这儿来,我怎么受得了……”

没料到刘大哥也是振振有词:“本地偷梁只是求个财运火旺,之后木材钱还是会照付的,你既然知道规矩,何必出我的丑,难道你想杀鸡给猴看吗?”

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又吵了起来。这下麻烦了,周老板说什么也不肯放过刘大哥。人家讲的是法律,警察只好公事公办,好在这案子不大,也没产生什么危害,警察就对刘大哥说:“你偷木材错在先,给人家道个歉……”

话音未落,刘大哥尖叫起来:“道歉?没门!你们判刑吧,该蹲几年我蹲几年!”

这犯不着啊,一旁的村干部赶紧打圆场:“这事儿就不劳烦各位警察大哥了,由村里处理吧,一定给周老板一个满意的交代。”

周老板一声冷笑:“好!我就等着你们给我交代,别想打马虎眼儿糊弄过去!”

在下山的路上,村干部一个劲地做刘大哥的工作:“你低回头,给人家道个歉吧,又不少块肉。”

刘大哥大手一摆,坚决不依,村干部有点火了:“没工夫跟你叽歪,为大局着想,你必须道歉,或者写个检讨,认错要深刻,我们出面交给周老板,这事就算过去了。否则,我们按村规民约处理,在大喇叭里头喊!”

这下刘大哥没声了,算是默认了村干部的处理意见。回到家,他翻来覆去地考虑:是道歉呢,还是写检讨呢?最后,他打定主意,还是写检讨吧,写检讨不用开口。

一大早,刘大哥便找来笔,“刷刷”地写起检讨来。检讨交上去后,村干部一看,又好气又好笑:检讨是写在一张拆开的烟盒纸上,歪歪扭扭的字,也就二三十个。

看着一脸不爽的刘大哥,村干部摇头苦笑:也难为他了,当年他家穷,把读书的机会都让给弟妹了,别小看这歪歪扭扭的字,看得出他费了不小的劲。

检讨书交到周老板手里,周老板直冒火:“你们自己瞧瞧,这什么态度啊?”村干部赶紧解释,说了刘大哥的情况,还指出证据:“周老板你别不信,瞧,这一横、那一竖,还有这笔竖弯钩,都是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力透纸背,瞧,烟盒反面都凸出印儿了……”

仔细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周老板“哦”了一声,收起那份检讨书,没再吭声了。

这事儿虽圆满解决,但刘大哥还在心急火燎,村里除了屋后那片山林,没地儿再能偷到梁木啊!

正发愁呢,一个自称姓王的小伙子上了他的门。这小伙子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刘大哥吧,听说你跟我的老板唱了一出武戏,实话跟你说,我的老板抠得要命,是鼻屎都能抠出来当盐吃的主儿!”

刘大哥狐疑地问:“干吗对我说这个?”那小王叹了口气,说:“我这不是看不过去嘛,告诉你,今儿他到县里办事去了,晚上不到山里来。”说罢,小王挤眉弄眼:“晚点你就动手,我保证鸡不飞狗不叫……”

听小王说完,刘大哥眼睛亮了,人家已经把话说透了,自己还在等什么?

当晚,刘大哥轻车熟路,来到“指定”地点后,将电筒光在山坡上扫了几圈。这是他跟小王的接头暗号,没一会儿,就看见小王乐呵呵地过来迎接他。

一根好梁木顺利到手,那小王还打着手电筒,照着他下了山。

这一天,房子终于盖好了,刘大哥这才想起偷的梁还没给钱呢。他数好几十块钱,匆忙上了山,想找到小王,把梁木钱给人家。

不料没遇见小王,倒是跟周老板碰了个正着,刘大哥把头一扭,大声喊道:“小王,给露个面,我还钱来了。”

刘大哥喊得一声比一声急,周老板皱起了眉头:“瞎嚷嚷什么,这片山林就我一人,哪里来的小王?”刘大哥愣住了,看样子,周老板不像是撒谎,但那天夜里,分明是那个小王点拨他去偷梁的,真真切切绝不含糊,想到此,刘大哥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心里直发毛。

正僵持着,周老板突然诡异地一笑,问道:“你不会是来给梁木钱的吧?如果是的话就免了,多大点事,就当送给你了。”

原来周老板知道他偷梁的事啊,刘大哥恍然大悟,“小王”是周老板请去给自己“支招”的。这就奇怪了,刻薄的周老板为何变得这么通情达理?

刘大哥正愣神,周老板掏出了他那份检讨书,说:“我跟你一样,因家里太穷,也没读几天书。说实话,你的字写得比我工整,看到你的字,我就想到了我自己……在外挣钱讨生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呵呵,我倒好,不结缘偏结怨,希望现在弥补还来得及。这之前的不愉快,大哥别往心里去,要不,我也写份检讨给你?”

看着一脸诚恳的周老板,刘大哥的火气瞬间熄灭,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高兴地回答:“行啊,让我也欣赏一下你的书法,晚上顺便来我家喝杯酒吧,热闹热闹。”

周老板一听乐了:“好说,我们一言为定……”

分类:新传说 作者:郑小亮 期刊:《故事会》2015年7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