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人因为儿女婚配结成亲戚,互相称为“亲家”,顾名思义,本当是亲如一家,然而由于彼此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往往会发生攀比、角力、斗智等等故事……
穷富两亲家
很早以前,有一对儿女亲家,男方亲家叫王实心,女方亲家叫李五义。王家穷,李家富,李家就有点看不起王家,处处摆阔。
这年春节,王实心提着大包小包,先去给李家拜年。两亲家一见面,互相寒暄一阵,王实心话说得诚恳:“亲家公还是那么精神,一点也没老!”
李五义却说话带刺:“亲家公,一年没见,你怎么又老了这么多,日子过得不舒心吧?自家人客气什么呢,你送的东西我不稀罕,可你要节省多久才能攒下这几个钱呀?”
午饭时,李五义让老婆烧了很多菜,大鱼大肉摆了满满一桌。王实心说:“亲家太客气了,自家人何需做这么多菜呢?”
李五义却说:“这些菜你平常难得吃上一回,今天你就松松裤腰带,敞开了吃吧!”王实心听了这话,实在不是个滋味。
这时,亲家母又端了一大碗鸡汤上桌,汤盛得满,桌子没放平,轻轻一碰,黄澄澄的鸡汤就洒了出来。李五义佯装生气地说:“你看你,做事毛毛糙糙,去拿四锭银子,把桌子垫平。”亲家母取来四锭白花花的银子,垫在桌下。这一顿饭,王实心吃得实在憋屈,他起身告辞,临出门时李五义又问了他一句:“亲家公有回去的路钱吗?”王实心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
过了几天,李五义也来给王实心拜年。王家也备了一桌丰盛的午宴。中途,王夫人端上了满满一盆鸡汤,王实心故意碰了一下桌子,他一看鸡汤洒出来了,就高声喊了起来:“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王家四个儿子立刻站起身,问父亲有何吩咐。
王实心说:“你们四个一人抱一个桌脚,把桌子摆平了。”
四个儿子一齐钻入桌底,每人抱一条桌脚稳住了桌子。王实心又问李五义:“亲家,我这四个儿子比你那四锭银子如何?要知道银子是死物,人可是活宝呀!”
李五义被问得无言以对,只能埋头吃菜……
山里城里
一个城里人和一个山里人结了姻亲。城里亲家有些瞧不起山里亲家,说话老是话中有刺。
有一次,两个人一起出门,看到一户人家在修茅厕。山里亲家说:“哇,人家造茅坑啦!”城里亲家就说:“你们山里人讲话这样难听!我们城里不叫茅坑,叫‘安乐坑。”
两人走着走着,看到一户人家起火。
山里亲家急忙喊道:“着大火啦!”城里亲家又纠正:“你们山里人真不文明,什么着火啦着火啦,我们城里叫‘放毫光。”
两人走出城外,看到有人在祭神叫魂。
山里亲家就说:“这家人家有人生病,在这里烧路头。”城里亲家不悦地说:“什么烧路头这么难听,这叫‘灯盏会。你们山里人真是的!”
两人走到一条水沟边,看见几只乌龟在爬。山里亲家就笑着说:“哈哈,那几只乌龟好有趣!”
城里亲家不高兴地说:“乌龟乌龟,山里人连这个都叫不来,这叫‘朝此王。”说完,他连招呼都不打,自顾自走了。
过了几年,城里亲家造新房。山里亲家写了一副对联表示庆祝,他写的是:“城里造起安乐坑,三年之后放毫光;一年四季灯盏会,代代儿孙朝此王”。
城里亲家一看,这山里亲家不好对付,再也不敢小瞧人家了。
换牛
这天,张大爷吃了早饭,告别老太婆,去集市上卖牛。走到半路,张大爷遇上了亲家,只见他也牵着一头牛。原来张大爷想卖了母牛,买公牛。亲家打算卖了公牛,买母牛。两亲家一合计,不如把牛对换一下,这样不仅不用去赶集了,还节省了给中间人的份子钱。
两人换了牛就一起往回走,路过一家小饭馆,张大爷便提议,吃了饭再回家。于是,他们把牛在店外拴好,就进了饭馆,要了两个小菜,和一瓶老酒,他们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中都有了醉意。
下午,两个人踉踉跄跄走出饭馆,骑上换来的牛,各自回家。
有道是老牛也识途,张大爷骑在牛背上睡着了,牛顺着来的路线慢悠悠地往家里赶。等他进村时已是夜里,昏暗寂静。
老太婆已经上床睡觉了,她听到门外牛的脚步声,知道是老公回来了。她爬起床,也没点油灯就开门气冲冲地骂:“老东西,这么晚才回来!”边骂边来到张大爷身边,只闻到满身酒味。
张大爷酒意没散,迷糊中的他没有回答一个字。
老太婆一边唠叨,一边把他扶上了床,一起睡下了。
第二天清晨,张大爷酒散人醒。他睁眼一望:咦,这不是我家啊!我睡在哪里?他再转头往旁边一看,马上惊呼一声:“亲家母,我怎么和你睡在一起?”
亲家母也被惊醒,看到睡在身边的居然是亲家公,难为情地问:“怎么是你?”
张大爷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昨天和亲家公换了牛,牛只认识去亲家家里的路,所以把醉酒的自己驮到了这儿。突然,他又惊呼:“啊,那亲家公肯定是睡在我家,我得赶紧回去。”他边说,边披衣下床,急着往回赶……
吝啬亲家
从前有这么两个人,一个叫石鸿,一个叫刘利,都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不知是气味相投还是惺惺相惜,两人还做了儿女亲家。
有一回,刘利生病了,石鸿当然得去看望了,可空着手不能去呀,多少得带点礼品吧,这石鸿呢,是啥也舍不得,盘算来盘算去,最后想出了一个鬼主意。
分类:经典传递 期刊:《故事会》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