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5年16期 > 〖经典传递〗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经典传递〗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1-31 19:34:52

在古代,媒婆是指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她们往往巧舌如簧,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黑的说成白的,因而成就了一段段姻缘,与此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

媒婆子的由来

从前,渭河南北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南岸村,一个叫北岸村。两个村子一河之隔,河上没桥,两边人来往很少。

有一年,北岸村一名叫张禾的小伙子到南岸村卖杂货,碰上了美貌的姑娘周彩凤,时间长了,两人情投意合,后来,被一位串亲的婆婆从中说合成了亲。

一天,张禾卖杂货回来,见媳妇有喜,便打趣道:“咱俩今生遇到一块,想起来真有点稀奇。”

媳妇笑着问:“有啥稀奇的?”

张禾说:“咱俩有渭河相隔,又不常来往,可经那位婆婆从中一说便成了夫妻,而且你又有了喜,这难道不奇吗?”

妻子听了,觉得丈夫言之有理,便说:“那咱俩如何答谢人家呢?”

张禾说:“现在报答可来不及了,那位婆婆已不在人世了。”

于是,夫妻俩想了个办法,用白面团捏了个婆婆的像供奉起来。彩凤害羞,怕被别人笑,她就晚上敬,白天收起来。谁知过了几天,夫妻俩再敬这位婆婆时,发现这面人发了霉,成了霉人。

后来,这事就被传扬出去了,人们便把为男女青年搭桥成婚的人称作“霉人”,又因这“霉”字不吉利,后来人们就改用了“媒”字。而说媒的人大多是一把年纪的老太太,故又称“媒婆子”。

天下第一嘴

古时候,有位姓苏的媒婆号称“天下第一嘴”,她自夸没有她保不成的媒、拉不成的线。

这天,有个穷小伙子慕名前来求苏媒婆替他保媒。苏媒婆头也不抬地问:“小伙子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首富杨员外的千金。”小伙子一语惊人。

“啊?”苏媒婆上下打量了小伙子一番,说,“就你?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你穷得叮当响,还想娶首富杨员外的千金?”

小伙子也不言语,上前就要拆苏媒婆头顶上的那块“天下第一嘴”的牌匾。

苏媒婆慌忙拦下他说:“大胆,你敢拆我招牌?”

小伙子说:“我是在帮你,你自己说没有保不成的媒、拉不成的线,而现在我想娶杨员外的千金你都办不到,这不是自拆招牌吗?”

苏媒婆一听,有道理呀!她想了想说:“行,你这媒我保定了!”

苏媒婆先来到杨员外家说:“我想给贵府的小姐保媒。”

杨员外问:“谁家的公子呀?”

苏媒婆笑着说:“是个穷秀才……”

杨员外拍桌子大怒道:“打出去……”

苏媒婆急忙说:“杨员外先别动怒听我说,这个穷秀才是知府大人的师爷,你想想他是没钱可你有呀!而你没有的权势他有呀!所以说他娶你的女儿正相配。”

杨员外考虑了一下,果然不错,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办事,省得自己老是被官府欺负,他便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

苏媒婆从杨府出来直奔知府大人府邸,见到知府大人说:“大人,我帮你物色了一位师爷。”

知府大人大怒道:“你是什么人?竟敢支配朝廷命官,来人,拉出去斩了。”

苏媒婆急忙说道:“大人你不晓得,我帮你物色的人是首富杨员外的女婿。”

知府大人听了,立刻喝退了手下,心想:我早就想和这位首富拉拉关系,正愁没有门路呢,如今他家的女婿成了我的师爷,岂不事半功倍?

如此一想,知府大人马上换了一副笑脸说:“请他马上来衙门报到吧!”

苏媒婆从知府大人的府邸出来后,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心想:回去后赶紧把那“天下第一嘴”的招牌拿下来,自己虽然促成了这段根本不可能的姻缘,可保不齐哪天再来个狂妄的家伙要娶皇上的女儿,到时可真是无计可施了。

于是,在小伙子和杨员外的千金成亲那天之后,这位名满江湖的苏媒婆突然失踪了,可她的事迹却传遍了大江南北。

摊煎饼

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姑娘,其中一个人长得漂亮,但下肢瘫痪,不能行走;另一个四肢健全,但长相一般。那个下肢瘫痪的姑娘找婆家可发愁了,谁家的小伙子要一个瘫子?

于是,家里人找到媒婆,请她想个办法。你别说,媒婆还真有办法,不仅给瘫子姑娘找了一个好小伙子,事后还没她的责任。

相亲的当天,小伙子没来之前,媒婆事先关照好,让瘫子姑娘在炕炉子旁边摊煎饼,让另一个姑娘站在旁边吃煎饼。那炕炉子很低,摊煎饼必须坐着或蹲着。

这时,媒婆和小伙子进来了,瘫子姑娘作势要起来,其实她只是做个样子,给小伙子看,根本起不来。媒婆赶紧拦着说:“摊(煎饼)吧,摊吧。”

小伙子看了看摊煎饼的姑娘,觉得挺漂亮的,而另一个吃煎饼的姑娘却很一般。

事后,媒婆问小伙子:“你是要摊的,还是要吃的?”

小伙子连想都没想说:“我要瘫(摊)的。”

媒婆故意说:“这可是你自己挑的,别后悔。”

小伙子点点头,肯定地说:“绝不后悔!”

结果,小伙子娶了一个瘫子媳妇。

陈二郎戏弄媒婆

很久以前,有一个能说会道的媒婆,是个出了名的财迷。有个叫陈二郎的人听说后,决定找机会戏弄她一番。

这天,二郎来到媒婆家,要媒婆为自己介绍个对象。媒婆说:“要给我三十吊钱,安排吃一餐饭后,我才给你介绍。吃饭时,要有鸡、鱼、肉、汤才行。”

二郎听后笑着说:“钱,好说,零钱都不会给你。吃一餐饭没问题,明天就请你到我家里去吃。”

第二天,媒婆来到二郎家里。二郎说:“饭弄好了,请你入席吧。”

媒婆走进屋里一看,只见桌上摆着一只木屐、一条木鱼、一盘生蚌壳肉、一钵米汤,便问道:“二郎,我叫你弄的菜呢?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摆在桌上呢?”

二郎笑着说:“你要的鸡、鱼、肉、汤这不是都办齐了吗?只等你入席了。”

媒婆气得说不出话来,又问:“钱、钱呢?”

二郎把双手一摊说:“我不是说过,零钱都不会给你吗?哪来的钱?”

就这样,媒婆怄了一肚子气,出了陈家的门。

巧嘴张媒婆

有一个姓张的媒婆嘴皮子相当溜,经她做媒的没有撮合不成的。

话说东山村有个老实的后生父母双亡,因驼背至今讨不上媳妇。西王庙有个姑娘,也是孤身一人,她心灵手巧,遗憾的是嘴有个豁口,因此也没找到婆家。

这天,东山村的后生提着礼盒找到张媒婆家,托她给自己说一门亲事。

张媒婆打量了后生一番,立马想起了西王庙的那个姑娘。她装模作样想了想,一拍大腿说:“有了!”她对后生说了那个姑娘的情况,只是隐瞒了姑娘有豁嘴的缺陷。末了她又含糊其词地说了一句:“嗯,这闺女吧嘴巴不行,不知你有何想法?这我可事先说好了,你要没意见,过两天就给你信。”

后生说了句“能过日子就行”,就乐呵呵地回去等信了。

张媒婆等后生走后,就来到姑娘家,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她把后生说得玉树临风,当然也隐瞒了对方有驼背的缺陷。姑娘听着羞红了脸,心里却乐开了花。

她羞答答地问:“人家条件那么好,能看上俺吗?”

“咋说话呢,闺女?”张媒婆说,“他也是没爹没娘的孩子,就少个女人体贴呢。你俩条件相当,只要你同意,这事我就能办成。现在就等你意见呢。”

一听这话,姑娘娇羞地点了点头。

张媒婆哈哈大笑道:“不过,咱话说在前头,我这人只管做媒,背后的事可不管哦。”

“张婆婆,瞧您这话说的,哪有让媒婆包管过日子的呀。”姑娘着急地说。

张媒婆听了这话,脸上乐开了花:“行,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赶明儿让你自己看看人。”张媒婆自有她的鬼主意。

第二天,张媒婆给后生回信说,姑娘会路过他家从屋外看看他,让他下午睡在一张躺椅上佯装看书,这样能遮盖住他的驼背。

姑娘按媒婆给的地址,寻摸着找到了,从屋外看到一个后生躺在躺椅上看书,又俊秀又有才,心里别提多满意,乐滋滋地回家了。

过了一天,张媒婆又对姑娘说,那后生改天会在屋外偷偷看她,让她那天戴着口罩擦窗户,这样能遮住她的豁嘴。

次日后生按媒婆提供的地址,摸索到了姑娘家,他看见一个戴着口罩的俏女子在擦窗户,恨不得现在就将她娶进门。

很快,就到了两人成亲的日子,在揭开红盖头的一刹那,两人都傻眼了,驼背看着豁嘴!两人双双找到媒婆问怎么回事。

只见媒婆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说:“我事先都跟你们交代过了。”她面向姑娘说:“我是不是跟你说过背后不管的?这你也答应的。他驼背是背后的事呀。”

媒婆又转向小伙说:“我是不是跟你说过她嘴巴不行?你说能过日子就行。那她确实是嘴巴有问题,没瞒你呀。”

小俩口气得话也说不出来。但事已至此,天地也拜了,生米也煮成了熟饭,再说两人是半斤对八两,就凑合过吧。

媒婆断句胜知县

从前,某知县有一个丑儿子,却想找个漂亮的媳妇。他就找了个媒婆去给儿子说亲。

媒婆以前受过知县的勒索,想出一口气。于是,她特意挑了一个财主的女儿,那是个跛脚、独眼的姑娘。媒婆事先作了安排,让姑娘穿上新花裙,侧着身子坐着,隔着帘子看不出一点破绽。

那姑娘经过一番装扮后,去相亲的知县的儿子一下子看愣了,口里叫道:“美,美极了。”他立刻赶回去禀报父亲,要求尽快订下这门婚事。

知县怕媒婆耍花招,一定要立个婚约,这下正合媒婆的心意。她马上请衙役里的文师爷代笔。媒婆说:“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足,三人对六面,乌眼肉耳,腿长脚短,不合不与媒人相干。”双方都在婚约上面签字画押。

不久,接亲的日子到了,从花轿里走出来的却是一个又跛又瞎的女子。知县派人抓来媒婆问罪,下令要打她四十大板。

媒婆忙说:“且慢!我们有约在先,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你要打我,我就到知府那里告你!”

知县想:有约为证,即便媒婆花言巧语也骗不过知府大人,便答应同去知府那里。

知府大人听了知县一席话,把惊堂木一拍,说道:“大胆媒婆,你东骗西骗,竟骗到知县头上来了,给我重重打四十大板!”

媒婆忙说:“大人息怒,这里有婚约凭证,请大人过目。”说罢双手递了上去。

知府大人便令媒婆当众宣读。只听她这样念着:“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足,三人对六面,乌眼肉耳,腿长脚短不合,不与媒人相干。”

知府大人听完,再看婚约上有画押指印,见知县还想申辩,就把他轰了出去。

(本栏搜集整理:悠悠)

分类:经典传递 期刊:《故事会》2015年16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