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是极具智慧性的游戏,有的人仅仅把它当成消遣,有的人则用它说出心中的话,更有甚者,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带来一组谜语故事。
李时珍骂昏君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经当过知县,后来为了解除百姓疾苦,辞官行医。他离任前,接任的知县为他设宴饯行。席间,那位新知县对李时珍说道:“闻李公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如华佗转世,可否为本官开一帖补体药方?”
李时珍早就听说此人是个沉迷酒色、贪赃枉法的势利小人,有意讥笑他。诊了脉络,察了病情,就叫衙役取过文房四宝,开出一剂“十二味汤”药方:
柏子、木瓜、官桂、柴胡、益母、附子、八角、人参、台乌、丝络、上党、山药。
李时珍把药方交给新任知县,微微一笑,辞别回乡。
第二天,那知县洋洋得意地叫师爷拿药方去配药。中药铺的郎中老先生接过药方,看了半天,觉得不伦不类,十分费解。他琢磨好一阵子,忽然捧腹大笑,连喊三声:“妙!妙!妙!”
那师爷莫名其妙,便问:“老先生为何如此发笑?”
郎中说:“这药方是变着法子骂你家老爷呢!你把十二种药名的头一字连起来,谐音便是‘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尸上山。”
师爷十分扫兴地回衙复命,把药方的奥秘一五一十地禀告知县老爷。知县老爷“啊”了一声,两眼发呆,瘫倒在地。
难倒皇帝
有一年元宵灯节,乾隆皇帝雅兴大发,同大臣们一道,来到翰林院文华殿猜灯谜。一行人走到中厅,看见厅里挂着一副谜联。
上联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下联为: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素以圣才自诩的乾隆苦思冥想,久不能破,甚为狼狈。身边有位文官见状,忙为皇帝排窘,笑曰:“古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纪晓岚眯着眼睛一笑,朝皇帝拱了拱手,然后挥笔写了两个大字。众人俯身一看,无不称绝,连乾隆也抚掌大赞:“妙哉,妙哉!”
原来,谜底竟然是“猜谜”二字。
新媳妇过门
从前,一户鲁姓人家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全村人都夸新娘子漂亮。儿子听了,心里甜蜜蜜的。可婆婆心想:“模样长得是俊,但不知道是不是绣花枕头——外面好看,肚子里一包草。”于是,婆婆打算考考她。
新媳妇三日回门后,开始料理家务。一天清早,婆婆系着围裙,对媳妇说:“早饭我来煮,你帮我拿四样东西来。”
新媳妇恭敬地问:“请问妈妈,要孩儿取哪四样东西来?”
婆婆边朝厨房走去,边说:“四量沉,四两漂,四两长着嘴,四两弯着腰。”
新媳妇一听,二话没说,转身就去拿来了盐、油、辣椒、虾子四物。婆婆一看,心里很高兴,悄悄对老伴说:“不蠢,不蠢。”
才子求渡
清嘉庆年间,湖北浠水县有位秀才名叫陈沆,他文思敏捷,才华不凡。
一年八月,他要赶赴省城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刚刚走到河边,渡船已经离岸。陈沆心急如火,连声叫唤,求艄公拨转船头,搭他同去,以免耽误考期。
那艄公眯着眼朝河岸边细瞧,见是位清秀的书生,便笑道:“岸上那位相公听了,你要上省城参加科举考试,想必有满腹的学问。老汉出个谜儿试试你,倘若能猜出,就渡你过河。”说罢,大声咏歌一首:“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经过几多风波,受尽几番折磨。莫提起,提起泪珠洒江河。”
心有灵犀的陈沆当即拱手回答道:“撑篙。”
艄公侧耳一听,连连点头,于是驾船返回岸边,把陈沆迎上船去。
郑板桥猜谜破案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曾遇到这样一个案子:商人李乙带了一百两银子搭船家麻三的船去外地贩货,不料半夜发觉银两不翼而飞。由于船未曾靠过岸,李乙便认定是麻三偷了,但麻三死不承认。
天一亮李乙就拉着麻三吵吵嚷嚷地上岸打官司。知县郑板桥曾听说麻三有偷鸡摸狗的前科,今听了李乙陈述,心中已知大半,便一拍惊堂木,要麻三从实招来。但麻三矢口否认。捉贼须捉赃,郑板桥即派差役上船搜赃,岂料一无所获。赃物藏在何处?郑板桥一时感到有些棘手。
正在犯难之际,忽有一位秀才模样的人上堂呈献一幅画,请郑板桥指正,并称:“不才昨晚赏景,兴来涂鸦一幅,供大人观赏,不知能否解燃眉之急?”
来人话中有话,郑板桥忙打开画细看起来。只见画上除了一株被大风刮得摇摇欲倒的树外,别无他物。郑板桥初觉纳闷,继而一想,脸上露出微笑。原来这幅画是助他破案的!画的含义是危木,合为“桅”字,暗示赃物藏在桅杆顶上。
在画的启发下,郑板桥很快查出了赃物,使麻三哑口无言,乖乖服罪。
郑成功哑谜招贤
福建泉州西门外曾有一座木板浮桥,叫招贤桥。相传这里是郑成功为扩建队伍招致贤才的地方。
郑成功招贤方法很别致,他在桥头竖一面招贤大旗,旗下方桌上放一只瓷碗,碗里盛着半碗清水,碗前放一束香、一对打火石。桌前贴着一张招贤榜,上写猜中此哑谜者,可授予军职。这个招贤哑谜一摆出来,确实引来了不少人,但是一连过了三天三夜,也没有人能猜中。在他身边的人都劝他改用别的方式来招贤,郑成功说:“八闽多雄杰,岂无真英才!”
到了第十二天,招贤桥上走来了两个远乡人,走在前面的一个人长得墩墩实实,两眼炯炯有神,后面一个是彪形大汉。二人走到方桌前端详了一会儿,前面的一个人伸手揭下招贤榜,另一个人把瓷碗一下反扣在桌上,清水洒了一地。然后就用火石打出火来,点燃了香束。高呼了“反清复明”四个字。把清水打翻,表示“反清”;把香束点亮,意为“复明”。
周围许多想投军的青壮年和围观的人群,顿然领悟郑成功哑谜的意思,也一齐跟着高呼,纷纷报名参加郑成功的队伍。
蒲松龄谜嘲财主
蒲松龄连试不第,只好在淄川县城一财主家教书为生。财主望子成龙,可他的儿子是不学无术之徒。蒲松龄施教一年,下了不少功夫,可财主的儿子仍不见长进。
一天,蒲松龄对财主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告辞了。”那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摆酒为先生饯行。酒至半酣,财主问:“吾儿的文章怎么样?”蒲松龄答道:“高山敲鼓,声闻百里。”财主又问:“吾儿四书五经可都通晓?”蒲松龄笑说:“八窍已通七窍。”说完向东家拱了拱手,挑起书箱而去。
第二天,财主将儿子已学有成就的事告诉了弟弟,弟弟一听,哭笑不得,连说:“你让蒲先生戏弄了。”财主不解地问:“此话怎讲?”弟弟说:“蒲先生说‘高山敲鼓,声闻百里,岂不是侄儿写的文章如捶鼓之声,‘不通、不通!先生说‘八窍通七窍,是说侄儿对四书五经‘一窍不通么!”
分类:经典传递 期刊:《故事会》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