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6年15期 > 〖经典传递〗本期主题:药铺的故事

〖经典传递〗本期主题:药铺的故事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2-19 18:01:27

“杏仁、桃仁、柏子仁,仁中求德;朱砂、神砂、夜明砂,砂中淘金。”这副对联说的是药铺。说到药铺,我们就会联想起那些化险为夷的灵丹妙药和妙手回春的悬壶圣手。其实,药铺里的故事可多着呢,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

杜甫智斗刁书吏

杜甫在沙头镇开了个百草堂中药铺。药铺开张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对有的实在付不起药费的,还免费赠送。当地百姓对此赞不绝口,都到这儿来买药。可这样一来,就得罪了另外几家药铺的主人。他们买通了当地县令,想砸杜甫的百草堂药铺。

一个雨天,药铺里顾客不多。突然门“咣当”一响,进来一位书吏,只见他横眉立目,旁若无人,将手中的药单往柜台上一甩,大声说:“这是县令大人急需的药,赶快照单发药,若缺一味配不齐,你们休想再在此卖药!”药铺的伙计赶快拿过药单,一看都愣住了,只见上面开的四味药是:“行运早,行运迟,正行运,不行运。”

有个老伙计忙赔笑道:“你老哥是请哪位高明郎中开的药方,怎么我们见都没见过……”书吏不等他把话说完,开口就骂:“你们开的是什么中药铺?快给我把杜老倌叫出来,配不齐县令大人的药,我就砸掉你们的招牌!”

伙计们不敢怠慢,忙把此事告诉了杜甫。杜甫一听就知道是来故意刁难的,拿过药单一看,便冷冷一笑,接着他随手取了四味药,走了出来,见了书吏,杜甫拱手问道:“这位大哥请了,不知县令大人有何见教?”书吏并不看杜甫,只是傲慢地答道:“照单发药!否则休怪我砸你的招牌!”只见杜甫不慌不忙地说:“县令大人需要的药,我们药铺应有尽有。”说着,拿出四味药:一片萝卜干,一块生姜芽,一只鲜李子,一颗干桃肉。

书吏一看傻了眼:“杜老倌,你这拿的都是些什么!”

杜甫道:“萝卜干是‘甘罗之意,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丞相,你说他是否‘行运早呢?”“是。”书吏忙答。“生姜芽是‘姜子牙之意。姜子牙八十三岁遇文王,是否‘行运迟呢?”“是,是。”书吏又连声回答。“你看这红皮李子,虽说酸不溜丢的,却正是目前市场上的俏货,可说是‘正行运吧!”“啊!”书吏无可奈何。“这是隔年的桃子,经过雪冻霜打,算不得鲜果,只能入药,所以说‘不行运了。”书吏无话可驳,只得连连点头,拿起这几味“药”,灰溜溜地回去交差了。

郭继业开药铺

当初,浚县有个叫郭继业的人,一直想做点生意,都说“卖菜仔一个赚仨,开药铺一个赚八”,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家产都卖了,弄了几百两银子,雇了俩小伙计,在街上弄了两间门面,开起了中药铺。

开门头一天,他刚到药铺里,就有个人来买“白芨”,郭继业不识字儿,他把药斗都翻遍了,也找不着“白芨”。怎么办呢,没办法,他就把自家养的一只白公鸡给了那个买药的人。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买“大贝”的,郭继业又把药斗翻个遍,也没找着“大贝”在哪儿。为了生意,他就把自己床上一条三成新的大被子给了买药的。接着,第三个买药的进门了:“掌柜的,俺要砂仁!”郭继业一听,吓得直打冷颤,天啊,我只找了俩伙计,他却要仨人儿哩,这该怎么办呢?没办法,我郭继业也跟人家走吧!想到这,郭继业就哭丧着脸叫伙计收拾行李,跟买药的走。

在药铺门口摆摊的皮匠老陈,看见药铺里那俩伙计一脸苦相,就过来问怎么回事儿,听小伙计说完老皮匠也开始收拾摊子了,有个伙计赶紧问:“陈师傅,您怎么了?”

老陈说:“我得换个地方。”

“为啥?”

“为啥?要是下次有人再来买陈皮,他不把我卖了才怪哩!”

药联招婿

明朝时候,樟树镇“同春堂”中药铺刘老板,膝下有一女,貌美异常,才华出众,视为掌上明珠。依女儿之意,定下了以药联招婿的办法。

一天,药铺门前挂出了一上联:“刘寄奴,插金钗,戴银花,套玉镯,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含羞倚望槟榔。”并说明,对出下联者,即招其为婿。

四邻八乡的后生闻讯蜂拥而来,个个用心,但无人能对出下联。这时,一位衣着寒酸的青年挤进人群,凝视药联片刻,大声道:“徐长卿,持大戟,穿甲片,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凯旋回朝,车前欲会红娘。”

刘老板一听,满心欢喜,但见青年穿着褴褛,不像个读书人,故意又出一上联:“一身蝉衣怎进将军府。”青年即对:“半支木笔敢书国老家。”随即又自出一上联道:“扶桑白头翁有远志。”并自对下联:“淮山红孩儿不寄生。”

刘老板很是喜悦,将青年接入厅堂,细问身世,又试探地问:“遇木贼,入生地,安能独活?”青年对道:“待半夏,进天门,定折玉(肉)桂。”

刘女在屏风后弹奏琵琶,青年细听,就轻拨桌上七弦琴和了起来,美妙动听。刘女款款而出,含羞上前施礼,吟道:“听徐长卿奏黄芩(琴),沉香阁内曲曲惊云母。”

青年拱手回礼对道:“闻女贞子弹枇杷(琵琶),防风屏前声声动天星(天南星)。”

刘老板当即招青年为婿,数日后,青年赴京赶考,果然蟾宫折桂,中了状元。

芦根

江南有个山区,这个地方有个开药铺的老板。由于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这么一家药铺,所以这个药铺老板也就成了当地的一霸。不管谁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药,他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有家穷人的孩子发高烧,病得很重。穷人就到药铺一问,药铺老板说退热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两银子。穷人说:“求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么贵的药咱穷人吃不起呀!”

药铺老板说:“吃不起就别吃,我还不想卖呢。”

穷人没法,只有回家守着孩子痛哭。

这时,门外来了个讨饭的叫花子,听说这家孩子发高烧,家里又穷得买不起那个药铺老板开的药,便说:“退热不一定非吃羚羊角不可。”

穷人急问:“还有便宜的药吗?”

“有一种药不花一个钱,你到塘边挖些芦根回来吃。”

“芦根也能治病?”

“准行。”

穷人急忙到水塘边上,挖了一些鲜芦根,回家后煎好给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热。穷人十分高兴,就跟讨饭的叫花子交了朋友。

从此,这里的人们发高烧时就再也用不着去求那个药铺老板了,芦根也成了一味不花钱的中药。

药铺老板善解谜

城中有个药铺,老板因会解谜语而小有名气。有个老秀才,平素最讲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一天,他的姨太太得了一种病,坐卧不得。老秀才想请郎中来诊疗,又怕姨太太某部位暴露不雅,想报个病症请药铺里的先生开药,又怕被家仆们当笑话传出去。后来,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老秀才写了一张纸让家仆拿去药铺,并对老板说:“我家姨太太得了这病症,老爷说请您斟酌抓药,对症了,十倍付钱!”老板接过纸来,上面写着:“佛庙盖库房,摘顶格。”善解谜语的老板按谜格要求,很快便猜出了病名,于是笑而不言,开就药方,发了一笔小财。家仆离开后,铺中伙计都急着向老板要答案,老板这才解开那张纸上的谜底是“痔疮”。

原来,“摘顶格”是解谜的一种格式,谜底一般是两字以上同盖头部首的词句,猜中后排除每字的同盖头部首,只读下半截的字。伙计们看着谜底,对照着纸上的谜面,都大笑起来。

分类:经典传递 期刊:《故事会》2016年15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