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过一星期来取书
季羡林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的时候,一天,一个叫王民的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季羡林很为难,因为王民要借的是极其珍贵的古籍孤本,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面对王民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便对他说:“请你过一个星期再来取书,行吗?”王民一听季老师答应了,十分高兴。
一个星期后,王民如约来到季羡林的办公室。当他从季羡林手中接过书时,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沓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季羡林歉疚地说:“很对不起,我没能将原书借给你。因为原书太珍贵了,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万一损坏,以后对国家就不好交代了。今天给你的是我的手抄本,尽管翻阅起来有些麻烦,但基本上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是可以用的,我用人格保证。”
王民听完十分震撼,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一本十几万字的作品,在一个星期内要将它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要有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大师两全其美的做法,给学生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作者:任万杰;推荐者:卧龙)
游客在前
有一次,中国的一个雕塑家到越南胡志明市办展。他发现那里的人力三轮车极富特色,叫“倒骑驴”,是游客在前、车夫在后。
一天,雕塑家叫了一辆“倒骑驴”。路上,他回头和车夫讲:“你们车夫一坐到后面,路况就掌握得不太清楚,工作效率就低了。顺骑你们一个小时或许可以挣五趟的钱,倒骑的话,大概只能挣到四趟的钱吧?”
后面的车夫打着哈哈,点了点头。雕塑家又多问了一句:“不知这‘倒骑驴当初是谁发明的?”言外之意,是谁这么没脑子,发明了这么一种不讲究效率的三轮车。
车夫微笑着说:“其实,以前我们的三轮车也是车夫在前、游客在后。后来胡志明市游客渐多,就有人提出改车。理由很简单,只有两个。第一,游客坐在前面,视野开阔,利于欣赏路边风景;第二,像我们这样的车夫,都是体力劳动者,身上难免有汗味儿。游客要是在我们身后,汗味儿顺风一飘,就会飘到他们鼻子里。”
“倒骑驴”的特色其实就是尊重游客——游客在前,胡志明市就是希望人力车夫们把游客放到最前面,排在第一位嘛。
(作者:流念珠;推荐者:潘光贤)
善举的回报
十九岁时,汉纳被查出患了神经胶质瘤,为了尽快筹集到高昂的医疗费用,她给费城的一位富翁发了一封求助邮件,问他是否愿意资助七万美元手术费。
邮件发出之后,汉纳后悔了,这是在以灾难的名义要挟别人。
三天过去了,富翁没有回信。就在汉纳感到庆幸时,一封短信传入她的邮箱:据我所知,犹他州有一家慈善基金会,专门资助神经胶质瘤患者,下面是基金会的地址。
这封邮件是从那位富翁的邮箱里发出的。她一边庆幸,一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那家基金会递交了一份申请。基金会很快回复了她,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帮助。
汉纳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康复出院后,她去了一趟犹他州,却没有找到那家慈善基金会。那一刻,她明白了那位富翁的善心,这善心不仅救了她的生命,也救了她的灵魂。
大学毕业后,汉纳来到纽约,在世贸中心内的一家金融机构上班。2001年9月11日,两架飞机撞向大楼,大楼倒塌。在那一刻,汉纳将一份资料传回总部。这份资料很有价值,如果消失,会给公司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她是“9·11事件”中,唯一一个这么做,并且做到了的人。而这家金融机构正是属于那位富翁的。
汉纳用忠诚和责任回报了一个隐秘的善举,同时也证明了:善意是会传递的,传到最后也会回到你的身边。
(作者:刘燕敏;推荐者:吕一)
分类:3分钟典藏故事 期刊:《故事会》2016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