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7年12期 > 〖新传说〗一斤红薯三斤葱

〖新传说〗一斤红薯三斤葱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3-05 19:00:14

小江家住江湾村,村民们以种植黄葱为生。小江是个有抱负的人,苦于没文凭,也没后台,只能卖葱过活。可他总觉得自己不该只是个卖葱的,寻找着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天,小江开着机动三轮走街串巷卖葱,卖了大半天,也没卖出多少。到了地处深山的刘庄,刘庄盛产红薯,可谓远近闻名。小江灵机一动,便打算用葱换红薯。

一进刘庄,小江便扯开嗓门吆喝起来:“三斤红薯一斤葱,老不骗来少不哄,葱换红薯喽!”刚吆喝几声,葱摊便被村民们围住了。

忙碌了半个多小时,车斗内只剩下几捆葱了。小江不由松了口气,正发动车子准备离开,忽然一个姑娘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哥,别走,我也要用红薯换葱。”

小江抬头一看,只见面前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再细看,姑娘长得十分俊俏,白皙的面庞、乌黑的披肩发、匀称的身材,把小江勾得神魂颠倒。

见小江一直盯着自己看,姑娘的脸红了一下,接着问:“咋换呢?”

小江的心思还在姑娘身上,便顺嘴说道:“老办法,一斤红薯三斤葱,老不骗来少不哄。”

姑娘寻思:刚听人说是三斤红薯一斤葱嘛,怎么现在倒成了一斤红薯三斤葱?回到家,姑娘还一直在想,那个卖葱的,到底是一时糊涂,还是有意让我占便宜?

这天,姑娘进城赶集,巧的是又见到了小江。姑娘走到小江面前,试探着问:“大哥,你还认识我吗?”

小江看了看姑娘,十分肯定地说:“咋不认识,那天我在你们村换葱……”

姑娘趁势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小江一听,拍著胸脯说:“不会的,不会的,我要是那样,不成了傻瓜吗?”

姑娘更奇怪了:他明明做了赔本买卖,却为何不承认呢?

姑娘心中有疑问,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她就有意无意地去找小江,两人渐渐熟悉起来,话也越聊越多。一年后,小江跟姑娘喜结良缘。新婚之夜,姑娘又抖出了以前那个疑问,这时候,小江才道出了实底。

小江说,那天他一见姑娘,立马就喜欢上了,但怎样才能跟姑娘扯上关系?他灵机一动,采取了故意出错的方法,这样就留下了再次接触的机会。

得知了真相,姑娘使劲捶打着小江:“爱耍小聪明的坏蛋,讨厌,讨厌……”

小江结婚后不久,一天,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杜科长到江湾村采访,到了小江的菜地头,杜科长见小江种的葱长得格外茂盛,便跟小江聊起天来。

小江说了很多,甚至还说了自己用“一斤红薯三斤葱”骗来了老婆,惹得杜科长哈哈大笑。

聊着聊着,杜科长觉得小江说话文雅,思路清晰,就问小江是啥大学毕业的。小江说自己没上过大学,但他上学时文学功底就很好,在报上发过不少“豆腐干”。

杜科长越听越满意,没多久,小江便被县委宣传部聘请为宣传干事,专职从事宣传报道。

小江高兴极了,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本,经常走访乡村农庄,写一些关于农村老百姓的报道,还经常送村民一些自家种的葱。时间久了,村民们都认识他了,还经常打趣说:“哟,江记者,一则新闻三斤葱,换不换?”原来,大家都知道了小江“用葱换媳妇”的事。

有一天,小江的老婆从娘家回来后便愁眉苦脸的。问了才知道,小江的岳父一直在老家刘庄种红薯,可这些年,红薯始终卖不上价。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而岳父是个“老犟筋”,坚信种红薯能致富。他把山顶几十亩没人愿种的薄地转包到手,天天起早贪黑地侍弄,结果,红薯的产量倒不低,却卖不出去,堆得满屋都是。

讲到这里,老婆嗔怪道:“你在县委上班,就不能替爹想想办法?”这话倒提醒了小江,他决定用手中的笔帮岳父渡过难关。

主意一定,小江便骑上摩托到刘庄及其附近村庄考察。三天后,小江写了一篇新闻稿发在市报的显著位置。文章一刊登,找岳父买红薯的人立马踏破门槛,不到一周,岳父家的几千斤红薯便销售大半。

老婆乐得合不拢嘴,忍不住问小江:“你到底写了些啥呀,竟这么管用?”

小江便把报纸扔了过去,老婆一看,只见文章的标题是《三十年的坚守》,内容主要是:

刘庄的刘老五是个“老犟筋”,三十年来,一直坚持在山顶种传统红薯,不用化肥而用农家肥,不用河水而用积攒的雨水,不喷洒农药而坚持自己捉虫,他种出的红薯虽然个小,不太好看,却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据说可以抗癌……

与此相反的是,山下的农民用劣质的化肥做底肥,用发臭的河水浇地,用剧毒农药杀虫,他们种出的“浮肿”红薯自己都不敢吃,却要上山买刘老五的红薯吃……

文旁还附了几张河水发黑发臭的照片。

刘老五就是小江的岳父,这是女婿变着法子夸岳父呢,怪不得岳父的红薯卖得那么快。

可没高兴几天,小江就被杜科长叫到办公室一顿狠批,小江被批得晕头转向,忍不住辩解道:“不就是写了篇歌颂老丈人的文章,你不说还没人知道哩,犯得着生这么大的气?”

杜科长“啪”地拍了一下桌子,吼道:“你知道那条河流为什么被污染?那是县长的小舅子在河的上游办了家化工厂……”

第二天,小江便被县委宣传部辞退了。回到家,老婆劝道:“别生气,做不了宣传干事,我们还在家种葱、卖葱,饿不死人!”

小江瞪了老婆一眼:“还种啥葱哩,咱们干脆去帮爹卖红薯,如今,爹的红薯价格暴涨,按市价计算,那可是标标准准的一斤红薯三斤葱!”

(发稿编辑:赵嫒佳)

分类:新传说 作者:余新国 期刊:《故事会》2017年12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