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8年4期 > 〖新传说〗这桥不能炸

〖新传说〗这桥不能炸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4-01 14:00:46

朱大同是一个建筑工程师,这次他接到任务,率队去一个小镇拆桥。小镇处于交通要道,公路旁有一条河,河上有座建于抗日时期的老桥,镇政府重新规划之后,准备将老桥拆除。朱大同实地勘察了一番,发现这座老桥建得太牢固了,人工拆除太费劲,会比建一座新桥花费的时间还长。

镇政府的赵书记听了朱大同的报告,眉头拧成了结,他心事重重地说:“我们这个规划是有时间限制的,这样慢慢拆可是来不及的……不是还可以炸桥吗?”

朱大同这才说出他心中的一个疑惑。原来,他在勘察的时候,发现桥墩上居然有建好的凹槽,正适合安放炸药。这个凹槽建得很隐秘,不上到桥墩上是很难发现的。而且从凹槽的位置和容量来测算,正好可以将桥梁炸断。另一边的桥墩上,同样有一个隐秘的凹槽。朱大同有种感觉,这桥的设计者,似乎在建桥之初,就准备着炸桥的那一天。但是,他曾听说关于这桥有一份秘密图纸,不知设计者当初在桥里做了什么机关,只怕炸桥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赵书记一拍桌子说:“那都是故弄玄虚,一座桥而已,会有什么情况?既然人工拆桥来不及,那就只好炸桥了!”

朱大同无话可说,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疑惑,向指挥部汇报,准备炸桥。这天,朱大同正指挥着工人安放炸药,忽然急急忙忙地跑来一个人,大声喊道:“这桥不能炸!”

此人自称詹新力,是小镇上的居民,这桥是他爷爷詹元胜设计建造的。对于这一点,朱大同很清楚,他查过县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能够通过抗日军队的大炮和辎重车,这座桥专门请詹元胜来设计建造,詹元胜是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桥梁设计师,故乡就在小镇。

朱大同问道:“这桥为什么不能炸?”

詹新力讲,他爷爷过世前一再叮嘱说这桥不能炸,至于为什么不能炸,詹新力却说不上来。他说,他爷爷早就把桥梁的设计图纸交公了,可是时局动荡中,图纸不知所终。不过,爷爷曾交给他一个小匣子,里面是设计图纸的副本,但是那个小匣子在他搬家后就找不到了,昨晚他好一通找,也没找到。

既然詹老先生临终时强调这桥不能炸,一定是有原因的,朱大同不敢轻视,把这事向上汇报了。指挥部和镇政府也很重视,让朱大同把炸桥的进度缓一缓,并且派人找到詹新力,让他再仔细回忆一下,找到小匣子。

三天过去了,詹新力把家里翻了个遍,仍然没有找到小匣子。赵镇长坐不住了,再拖下去,工程就没有办法按时完成了。他说:“这个詹老先生不让炸桥,也有可能是不想让自己的心血化为乌有,才弄出这么个神神秘秘的小匣子。但时间不等人,我们不能被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牵着鼻子走!”最后,镇政府和指挥部达成一致,请省里专家现场论证后,再做决定。

省里几位专家经过现场数据测算,认为以现今的爆破技术,炸桥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于是仍按照原定计划,准备炸桥。

在朱大同的再三要求下,炸桥这一天,指挥部将附近的居民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带。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朱大同拿着对讲机喊道:“报告指挥部,准备完毕。”指挥部的领导说道:“好,开始炸桥倒计时,10、9、8、7……”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朱大同放眼望去,在外围警戒线的地方,似乎有人想冲进来,被几名保安拦住,正在拉拉扯扯的。

对讲机里,倒计时还在继续,当领导数到最后一个数时,朱大同按下了手中的按钮,只听“轰”的一声,大桥断裂,落入河水中。与此同时,所有人都发出惊呼,只见对岸的公路也塌陷了!路两旁的房屋也都东倒西歪。

朱大同心里一紧,到底还是出了意外!他急忙驾船去了对岸,只见公路塌陷了大约一米多深,两旁的地表被拉裂,导致房屋扭曲倒塌。朱大同看着现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定向爆破,爆炸的震动不可能破坏到公路,更不可能造成塌陷,除非,公路下面是空的。

正在这时,詹新力满头大汗地赶到朱大同身边,喘着气说:“完了,完了,还是晚了!”他听说今天要炸桥,一急,忽然想起小匣子埋在老屋的地基里。老屋并没有拆除,出租给了打工的人。詹新力急忙挖出小匣子,抱着它就往桥边跑,去找朱大同。可是,此时正是爆破的关键时候,为了顾及安全,保安们拦着不让进,无论詹新力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爆破过后,詹新力也急忙坐船到了对岸,去追朱大同。

朱大同打开小匣子,拿出图纸展开,只见图纸上显示,对岸建了一里多长的引桥,隐藏在公路下面,引桥下面是一米多深的暗道。看罢图纸,朱大同说:“难怪,这桥还真的不能炸,一炸,引桥就会塌陷。”可是,詹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这时,旁边有人提醒说:“朱工,图纸背面有字。”

朱大同翻过图纸,只见背面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字,笔迹虽然淡了,仍然能够看清楚。上面的大意是,当初建桥时,接到密令,这桥不但要坚固,还要容易炸掉。如果战事失利,为了阻止日本鬼子的装甲车过桥南下,这桥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掉。为了尽可能地拖延日本鬼子修复大桥,詹元胜就在引桥上做了这么一篇文章。上面还解释,引桥路面的压力经过精确测算,只要不炸桥,就不会塌陷。要拆除这座桥,唯一的办法,就是人工拆除。

当然,后来日本鬼子投降了,这桥就一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公路两旁也建起了房屋。

望着一片狼藉的现场,朱大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可惜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发稿编辑:王.琦)

分类:新传说 作者:龙飞天 期刊:《故事会》2018年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