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18年6期 > 〖传闻轶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传闻轶事〗李少爷的糖堆儿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3-04-09 20:30:48

算计

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盐商,后来家道败落,到了老爷子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总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儿(冰糖葫芦),而且一般的糖堆儿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寻遍了老城厢,才选中了十八街的李记,李治每天一串,吃到了大。

开春时,老爷子重病不起,临走前把家交给王管家,让他照顾好李治。办完丧事后,王管家劝李治找个事由,将来有口饭吃,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坐吃山空。

入冬的一天,王管家忽然带李治来到一间窝棚前,说:“少爷,家里欠了很多债,我把老宅卖掉还债了。打今儿起,您只能住这儿了,往后嘛事都得靠自个儿了。”说完,他拿出还债剩的二十块大洋给李治,就回老家了。

李治哪里肯信,回到老宅却被新换的门房轰了出来。他没辙了,只好住进了窝棚。

第二天,李治糖堆儿瘾犯了,一路打听找到了李记,摸出一块大洋,买了串糖堆儿边吃边往回走。忽然听到伙计叫:“爷,您忘了拿钱!”他回头问:“嘛钱啊?”伙计回答:“一串糖堆儿十个大子儿,得找您余钱哪。”

李治很惊讶:“一串才卖十个大子儿?”伙计点了点头。李治追问:“那你们送到首善街李家是多少钱啊?”伙计摸摸头说:“咱家一直都是这个价啊。”

可每月王管家报账时,一串可是一块大洋啊。李治突然明白了,合着是王管家一直在虚报账目啊,大洋十有八九进了他的腰包。

李治气坏了,立马直奔王管家老家。谁知,家里人却说他压根儿没回。返回天津后,李治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打听了半个月,也没找到王管家,只好认倒霉。

眨眼一个月过去了,李治口袋里的钱花光了。他四处找事由,却没人瞧上眼。这天晚半晌儿,李治饿得难受,用凉水灌饱肚子后,一个人晃荡到了万国桥上。

李治心里一阵凄惶,不由得动了轻生的念头,他站在护栏边儿,心一横,眼一闭,抬脚就往桥下迈去。

没承想,身后突然冲过来一个人,死死地拽住李治,说:“你年纪轻轻,为嘛要走这一步啊!”

李治定定神,就把遭管家算计的事讲了出来。这人听后十分惊奇:“合着您就是李少爷啊!我是李记糖堆儿铺的李掌柜啊。哎,我也被王管家给算计了!”

原来,王管家瞄上了李记的买卖,想出高价盘下来,李掌柜没答应。王管家就找了俩混混儿,见天儿来找碴儿闹事,买卖没法做了,最后只好转给了他。

李治听后气坏了:“我这就找老东西算账去!”李掌柜却拦住了他,拿出五块大洋,说:“李少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您拿着当本钱,先做点小买卖,把肚子填饱再说吧。”

回到窝棚,李治琢磨了半宿,觉得李掌柜说得没错。他想到了个营生:卖糖堆儿。

叫板

第二天,李治就在一家糖堆儿摊前瞅了半天,然后买来冰糖和山里红,照猫画虎做了起来。没想到,瞅着容易做起来难,他做出来的糖堆儿特难吃。于是李治又去给一个糖堆儿摊当帮工,不要工钱。半个月后,他终于学会了做糖堆儿。辞工后,李治把做好的糖堆儿往稻草扎上一插,在老城厢一带叫卖。到了腊月,买卖有了起色。

腊月二十九,李治一路叫卖,不知不觉到了十八街。在李记门前,他果然发现了王管家的身影。李治真想冲过去和他算账,但想到李掌柜说的话,还是忍住了。

正在这时,忽然过来俩混混儿,要了两串糖堆儿。其中一个咬了一口后,突然把糖堆儿一扔,说:“小子,你这玩意儿全是籽儿,也敢说是糖堆儿?”他夺过稻草扎就是一通踩,李治和他讲理,却挨了一顿揍。

李治憋着一肚子气,回到窝棚后,发现里面一片狼藉,山里红全被踩烂了,散落一地,熬糖稀的锅底被砸了个大窟窿!

先是混混儿找碴儿,紧接着就是窝棚被砸,一准儿是王管家指使人干的。想到这里,李治撮火了,第二天就扛着稻草扎直接来到了十八街,在李记对面吆喝起来:“好吃不贵的糖堆儿,九个大子儿一串,不好吃不要钱!”这一喊,立马招来了不少人。

王管家闻声出来一瞅,发现是李治,就装作不认识,走过来说:“小子,给爷来一串!”李治取下一串递过去,没正眼瞧他。

接糖堆儿时,王管家忽然“哎呀”一声:“这不是李少爷嘛,怎么,您也做起了小贩啊?”说着,他笑了笑,“看看您手艺怎么样。”说完,他张嘴咬了一口,嚼了几下后吐了,“這就是您做的玩意儿啊?”说完,他往地上扔了枚十文的大子儿,走了。李治没捡地上的钱。

不一会儿,王管家又折了回来,手里多了串糖堆儿:“我请您尝尝正宗的李记糖堆儿吧,你做的比这差远了,该干吗干吗去吧!”没想到,李治却大大方方接过来,吃着吃着,忽然说道:“这糖堆儿怎么有股铜臭味儿啊?真让人恶心!”说完,他一口全吐了。

王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小子,我就知道你今儿不是来卖糖堆儿的。怎么着,想跟我叫板吗?”李治也把话挑明了:“没错儿!”

王管家发狠说:“算你小子有种!大年初六上午,咱俩就在这儿比画比画,看谁做的糖堆儿最地道!李记要是输了白送你!”李治也不怵:“比就比!我要输了,永不踏进十八街半步!”

回来后,李治就去集市上买山里红。谁知,他转了一圈儿后发现,摊贩卖的山里红,不是歪瓜裂枣,就是小不点儿。一打听才知道,最好的刚被一个大户全挑走了。

肯定又是老东西在背后使坏,想断了他的后路。李治想了想,挑选了一筐个头匀称的小山里红,背了回来。他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赢呢?

比画

一连几天,李治都没想到好法子。初五晚上,他忽然想起挨揍那天,那个混混儿说的一句话,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个法子!

大年初六,正是年后十八街的买卖开张的第一天,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王管家一早就做好了准备,在门前支了张八仙桌,木扎上插满了糖堆儿,又红又大的山里红格外显眼。他还请来商会会长当评判。

过了一会儿,李治扛着稻草扎出现了。瞅他的糖堆儿,山里红又小,颜色也不亮,王管家幸灾乐祸起来。大伙儿听说有人要比糖堆儿,立马围过来看热闹。

会长宣布比画开始。王管家先让伙计把李记的糖堆儿发给大伙儿尝,李治也尝了一串,糖稀不软不硬,十分到位,味儿也正,知道李记使出了看家本事。会长尝完后直夸:“李记的山里红大小匀称,糖稀软硬合适,卖相赏心悦目,不愧是津门名店啊!”王管家得意极了。

轮到李治时,他先给会长递了一串,然后挨着给大伙儿分发。会长咬了一颗山里红,嚼着嚼着,突然瞪大了眼睛。王管家一瞅不对劲儿,忙取了一串。吃着吃着,他的脸色也变了,邪门了,李治做的糖堆儿,不但没籽儿,还多了豆沙的味儿。

这时,会长开口问李治:“你这糖堆儿怎么有豆沙啊?”李治回答说:“客人不喜欢山里红的籽儿,我小时候,吃完糖堆儿,我家的老管家总会给我盛一碗豆沙羹,吃完以后嘴里就不涩也不腻了。”他死瞪着王管家,“我就琢磨着,这两样东西加一块儿,肯定能好吃。所以我把籽儿给挖了,换上了豆沙馅儿。”会长十分惊讶,夸道:“你这个想法真是太妙了!”他转身问围观的人,“大伙儿说说看,哪家的糖堆儿好吃啊?”有人说李记的不错,但更多的人说有豆沙馅儿的新鲜还好吃。

王管家只好双手一拱:“李少爷,李记归您了!”谁知,李治却嘛话也没说,扛着稻草扎走了。

当天晚上,来了个拉车的,说有人请李治聊聊,一气儿把他拉到了老宅门口。李治问车夫:“到这儿干吗?”车夫笑着回答:“您进去就知道了。”进了屋子,李治发现王管家和李掌柜都在里面,十分惊讶:“你们这是……”

王管家没吭声,把个匣儿递给了李治。李治打开一瞅,里面是两张房契,一张是老宅的,另一张却是李记的,上面全写着自个儿的名字。他不解地望着两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李掌柜乐呵呵地说:“您好好琢磨琢磨。”李治突然明白过来,对王掌柜说:“合着您压根儿没卖老宅,这样做就是逼我自个儿找事由啊?”王管家点了点头:“还有件事,我一直没告诉您。李记是老爷在世时专为您开的买卖,现在可以放心地交给您了。”

此后,李治正式执掌李记,他又先后推出了枣泥、桂花、山药等几十种口味的特色糖堆儿,成为风靡津门的特色小吃。有人編了句顺口溜:狗不理的包子,耳朵眼儿的糕,十八街的麻花白记的饺,李少爷的糖堆儿有一号!

(发稿编辑:赵嫒佳)

分类:传闻轶事 作者:河西走狼 期刊:《故事会》2018年6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