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小说月报 > 小说月报2021年6期 > 〖短篇小说〗凤栖梧

〖短篇小说〗凤栖梧

分类:小说月报 更新时间:2022-08-27 11:24:44

我们极像做了场大梦。

梦有多长?至今也没能做完,恐怕还要子子孙孙做下去。

在那样的缥缈大梦中,人人得其所哉,习与性成。所享尊荣,尽都来自老实街民俗淳厚。看那行住坐卧,不矜而庄者有之,怡然自乐者有之。

从祖先接过来的日子,一如天际草色烟光,绵绵见不着个首尾,端的时好时坏,这个却是不变,甚至老实街也像并未消失。

被拆的老实街是去了另一个地方、另一个时代。不想倒罢,一想便如神明,保准离你不远,近得能让你抬头望见一只大白馍馍。

不管流散何处,老实街人居家,馍馍一日不可无。闻不到馍馍气味,踏实得了吗?大白馍馍热腾腾、圆鼓鼓、光灿灿、芳馥馥,好像人世间本来就有,跟头顶的天,足下的地,跟老实街上清冽不歇的涤心泉一个样。

街南口的苗家,就是做馍馍的。

每日的某个时辰,馍馍房揭屉出笼,好看的白气蒸腾而起。长长一条老街,流漾着新馍馍诱人的麦香。人们早就习惯了。从嘴含乳头的那点年纪,就开始对这馍馍香不陌生。说不准更早,从受孕之日也未可知。而在老实街人的记忆里,那馍馍房也像本来就有,一直都在。

恰恰好,人都说苗家住的是座废弃的土地祠,至少翻建过。祠门砖额上的字迹,尚隐约可寻。渊博如芈芝圃老先生,指认那是“福德神祠”四个字。

苗家馍馍房,就在原祠庙东耳房的位置。挨着老街呢。也是从很早,馍馍房的主人叫作苗凤三,及至老实街人离别故园,也依然叫作苗凤三。

打眼看这人,不像个和面做馍馍的,倒像缙绅名流。看不出市井中一般人老想发财的意思。脾气也超好。

能这样和颜悦色的人,是认为世上没什么值得相争的。

再看,却还是个馍馍房师傅。从头到脚,干净,一星半点的面粉也沾不到身上。春去秋来,面庞总不见老,白里透红、润泽有光,像常去美容院做保养。馍馍房不缺蒸汽,日日浸濡,可比面膜管用!

馍馍房何曾衰败过?捎带着时刻免费美容,不怪苗风三浑不知就把心底的快意溢到了面孔上。

“不管到了哪个年代,你得吃,你得穿。”

不满足,就不会对人说这些话。

吃穿共两样儿,宽厚圆融的苗凤三占一样儿。民以食为天,这还是头一样儿。又不是高攀不起的山珍海味,单单是价廉而必需的馍馍。

作为一个与世无争、从不想发财的人,没有理由不怡然自乐。春风得意马蹄疾,连他日常的脚步,都是翩然轻快的。

其实,身轻如燕才是苗凤三让人首先想起来的形象。

曾几何时,老实街苗凤三会轻功的传言就有。

三月三,放風筝。有孩子的风筝落到了李铨发制笙店的屋脊上。当时他还没成家。出老街会朋友,喝了几两烧酒回来,正巧遇到,二话不说,助跑几步,“噌噌噌”蹬着墙皮就上去了。风筝丢下来,一个鹞子翻身,稳稳跳到地上。立在那里,利利落落,赛棵青松,几两烧酒当不得事!

这是老实街人唯一一次亲眼看他施展功夫,是对他会轻功的验证,后来也被大家越传越神。

人们没少撺掇他给大家重新展示,他却只笑说,“我怎会那个?”再不承认的。

越是不承认,人就越是认为他深藏不露,越是认为他功夫了得。连他怎么练出来的,都渐渐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苗凤三常会的好友,是后佛楼街上的,姓鹿名邑夫,就是他的同门师弟。两人一块儿去泰山桃花坞找了练家子拜师,回来后又一块儿苦练切磋。

后佛楼街人说了,练功的秘密场地,一个在城南佛慧山的黑风口松林,一个在鹿邑夫自己家。门一关,就是哥儿俩的世界。

细心人看过,他家屋梁都在发亮,桌子腿儿格外结实。

鹿邑夫练出了七七四十九招,自己笼统叫了“邑夫神气”,却又并不讳言,“邑夫七七盈天招,不及凤三易口诀”。

此中关节,也是两个。

非魔非道,动辄神啊气的,外行人不知为何。

人人生来沉重。刚满月的婴孩,久抱尚臂酸,更何况七尺男儿。不靠了盈虚神气,如何能将这俗浊赘重肉身提升?所以,名为练功,练神气才是关节。

神气自如,身子自然轻逸。

气从何来?那易口诀有多厉害,就全在这个“易”字上。当“易”之时,可谓倏忽快哉,气息全出。气在起承转合之问流动,如潺谖之水、舒卷之云,方为佳境。

邑夫神气四十九招,相比于易口诀,招招都是笨法子!

既然鹿邑夫这么捧苗凤三,怎么不把易口诀学了?师出同门,不会也染了那没出息的小家子气,各自防备起来?

每逢此问,鹿邑夫便笑而不答。

若按投桃报李之说,苗凤三也该回捧鹿邑夫,但这济南老城里,听鹿邑夫说苗风三是自己师哥的多,听苗凤三说鹿邑夫是自己师弟的少。可见世上有种情谊,是一般的头脑想不出的。

这鹿邑夫生得短小精悍。瘦骨嶙峋,却铁样的硬棒,不像一说起会轻功,就身手绵软。那小眼睛,黑油油,再浓的墨都描不出。

与苗凤三不同,他从不忌讳在人前“露一手”。

说着说着话,就有可能一下子蹦到山子石上去。只要是高处,不管是个小土堆,还是一个石阶,都是他蹲踞的地方。题壁堂的高墙、佛楼屋脊、参天的大树,他都上去过。不知这算不算得飞檐走壁。

人们能看到这些,也知足了。真的飞檐走壁,好像只适于月黑风高的夜半。

他还常说练功最实际的好处,能去身心滞、闷、恶、阴、霉、浊之气,留下的只有沛然之清气。他已经收了两三个少年徒弟了。

说不定哪一天,他会捺不住把全套的功夫,将那飞檐走壁的本事都当众展露出来。可是那一年,桃花坞的师傅犯案丢了命。他们想法子跟师傅见上了最后一面。

回来后他至少是沉默了。

他做了裁缝。

这老哥儿俩一个弄吃,一个弄穿,都过得无忧无虑。

鹿邑夫双手灵巧,裁缝上的名气渐渐盖过了武功。尽管趁着年少气盛欢实过一阵,天长日久,后佛楼街的人就忘了他的世界有过这段了。

逢年过节,苗鹿两家都会像亲戚一样走动。鹿邑夫来老实街,苗风三好酒好菜款待。嫌屋里窄憋,常常小饭桌往院子里一放,哥儿俩就对斟对酌起来。

为助酒兴,免不了划个拳,猜个枚儿。俱各文雅,从不会大呼小叫的。一来二去,人们就看出这鹿邑夫喝酒不大节制。每喝必醉,起了酒意就围着院中一棵梧桐树乱转。

那老梧桐生得高大筆直,屋脊之上才有分枝。

顺树干仰望,疑似通天。他也就望望而已。

临走,苗凤三总会让他捎去十几个大馍馍。他喝得晃里晃荡,走不出街口就可能把馍馍撒落一地。为此,苗凤三让家人专为他缝制了一种布口袋。绳子一扎,口就收紧了。起初他不会再将口袋带来,苗凤三就为他备用一只。后来才形成了习惯,每回都是带了口袋来老实街,好装馍馍。

苗凤三送他馍馍,不为别的,就为“家里有”。

做馍馍用不着高深的技巧,不见得就比别家做出来的好吃多少。要说好吃,都好吃。保证了用水、用料,面揉得筋道,醒到火候,不是故意把馍馍“气死”,就不会太差。

故意把馍馍“气死”,希图什么呢?

做好裁缝的要求嘛,平心而论,比做馍馍要高。

不是苗凤三有意谦虚,是真心话。

“兄弟,你那把剪子,我使不来。”他对鹿邑夫说过,“我只会搋。”

他的膀子已有些圆了,不像鹿邑夫,还是那么精瘦。

从苗家馍馍房前走过,常能看到苗凤三光了半臂,在里面一心一意搋面。

搋!搋!搋……

水来自涤心泉,面选了合格的面粉,其余能下工夫的地方不多,得好好搋才是。

搋来搋去,馍馍房用上了机器,连搋也不用了。

机器多厉害,那搋面的胳膊算什么!每回干活,都得防着点儿。安全第一。

世上偏有迷手工馍馍的,但苗凤三决意不动手了。即便是手工做的,也还得放在电蒸笼里去蒸。手工馍馍是好,但时代往前走了,要真舍不得过去那点子口味,你等着挨饿。

他这个馍馍房师傅,渐变为纯粹经营。

过去做过一斤一个的大馍馍。年节为摆供专用,做过五斤、十斤一个的。一般一斤出三个。后来人们肚里油水多了,主食减少,就出一斤五个。还出过袖珍型的,一斤九个,起名“馍丸子”,小孩能拿来当零嘴儿。又增加新品,蒸干饭。电蒸笼蒸出的大米干饭,瓷实又不失软糯,口感特优良,非那些忙碌人家的“急就章”可比。刷锅淘米的,费多少事。不如买来实惠。

苗家馍馍房兴旺,大有道理。

街上的芈芝圃老先生,主动给馍馍房写了块匾额。

原来,这馍馍房连正经店号都没起!早年间只在临街墙壁上用石灰水草草刷了“馍馍”字样,因在屋檐下,倒没被雨水淋去。

芈芝圃老先生写的,你猜都猜不着。

是什么?

“凤栖梧”三个字!

苗凤三不安,因他还从没这么招摇过。

“凤非梧桐不落。”芈老先生娓娓解释,“你是生逢其时,名字里又有‘凤’字,院里又有梧桐,故日‘凤栖梧’。”

苗凤三到底羞了一段日子。

鹿邑夫来会他,他满心不想让鹿邑夫看到,而且准备好了一旦他看到,就连说三遍“这个不好”。当然不是说字体不好,是挂了招牌不好。

喝酒时照例少不了爽口的醋熘大明湖白莲藕,酒也是好酒。那天,邻家几只白鸽也来助兴,屋脊上“咕咕”叫了不算,又飞到梧桐枝上去叫,然后再飞下来,落到眼前的地上。

显见鹿邑夫酒兴未起。为诱他多喝,苗凤三反多喝了几杯,不觉间双目已蒙咙。

当年,他就是乘了酒意,跃上屋顶给小孩拾风筝的。

若不喝酒,就不拾了吗?

怎么忽然想起这个来?他摇摇头。

“咕咕咕。”一只鸽子吃饱了他刚才丢在地上的米粒,就展翅向树上飞去。他的目光追着它,眼睛里飞起了一道白色影子。

鹿邑夫这回没喝醉。对“凤栖梧”的招牌,自始至终,都像没看到。

苗凤三目送他拎着一口袋馍馍走出老实街,不由得心头泛酸。

近年,鹿师弟有些走下坡路。

人吃饱了是不是不用穿了?不是的。但去商店看看,卖布的柜台都快见不着了。左邻右舍的,不说扯布做裤子、大褂的绝迹,也已是极少见。馍馍、米饭买来吃实惠,家常衣服去买,也比扯布去裁缝店定做来得经济,样式又多。衣料子也结实,苗凤三有件蓝呢大褂,穿了四五年了,还是簇新。

同气相求,那鹿邑夫也不是老想发财的人。裁缝店冷清挡不住,他本可以看淡一些。但他来老实街,看不见“凤栖梧”,说明还是在意了。

他跟苗凤三情谊深厚,按说怎么着也得应付一下。心里不得劲儿,背后去体会。

还是那句话,世上有种情谊,是一般人用脑子想不出来的。

苗凤三不可能将那匾额摘了去,渐渐地,连他自己也像看不见了。

有夸那字的,他不随着看,嘴上说,“小本儿生意嘛。”这话好。

一个外地游客打眼看见,竟问,“是斋号吧?”老实街人也蓦地一惊。

看那苗凤三,一团和气,虽衣袖半挽,却仍透着超逸,真的是配有斋号的名士样子。

馍馍房起斋号,新鲜。

但凡有夸字的,都会很快传到芈老先生耳朵里。

黄家大院一向深居简出的芈老先生,有时也会坐到大门口去。他的眼睛不由得一次次乜向馍馍房。这一天,一个外来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街上好像突然变得特别安静。外来人光脑壳,壮实,走路勾着头。他从黄家大院门口走过去了,果真是要到馍馍房去的。

过了半个时辰,芈老先生已回屋里,年逾六旬的儿子走来告诉他,苗凤三今天遇上个难缠的。他马上想到了那个光头,“哦”一声。本不指望一个粗人会夸他的字。

“县东巷一个青皮,非要拜凤三为师不成。”

“学做馍馍?”

“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传言。非要跟凤三学轻功,学飞檐走壁。”

芈老先生不知道这个人叫小丰。畏他的不只是老实街人。怪不得他一走进老实街来,霎时就一片寂然。

苗凤三怎会收徒弟?学做馍馍,不用拜师,自家爹娘就能教你。要学轻功,就是笑话了。苗凤三怎会那个?听谁说的?瞎掰。

小丰不像过去,到哪儿去都是神鬼惹不起的样子。这回来老实街还算知礼,没成群结伙,吆五喝六。在苗凤三跟前,也没一句不中听。他是藏着忐忑呢。既然认定苗凤三身怀绝技,断断不敢冒犯。既然要拜师,他这路人,知道点讲究。

好不容易把他支走,苗凤三就暗自盘算。

无风不起浪,怎就把这路人招了来?多少年了,谈过往事和武艺吗?什么轻功,都是当年鹿老弟信口说的。说着说着就走了形,没边没际了。可是,多少年过去,鹿老弟也管住了嘴。不是夸,鹿老弟也精爽着呢。

想来想去,还是疑到匾额上。

至少,匾额是个引子。

头一次看到匾额,没有不夸那字的。夸了很多次的,也不罕见。

倒有不夸的,仅是他的师弟。师弟没夸,至今没夸。

他只是做了个小本生意,不想这么着。

再想想,这不是跑大街上插了草标吗?

苗凤三,真个是为了难。

这天夜里,他多少年头一次睡不着了。披衣下床,走到院子里,围着那棵老梧桐树,一声不响地来回转。

对鹿邑夫,苗凤三早看出了问题。他比自己能端。凭他那股灵巧劲儿,要是能再圆融一些,不至于弄到危机四伏。不过也不太晚。

他这样有经验的老师傅,即便做做老衣裳,也能拓出一片地土。偏他在这上面不怎么上心。老衣裳不做,旗袍、唐装不做,一应少见的奇装异服,都不大做。要么是不愿伺候死人——他鹿邑夫怎么能伺候死人呢?要么就是不想费心思。他愿做大众化的、家常的,且为活人做。街上流行中山装,他做中山装。一副样子,略加改动,就应付得了。女人的裙子,难不住他。流行西装、夹克,甚至喇叭裤,他也做得来。

一句话,他当裁缝只想过得去就行。

嗯,或许他认为这一切不值得他费心思。

人生在世,不费心思怎么行得通?

人人不费心思,回到初民时代,腰上围块破布就得,更用不着裁缝。

在愿做的上面,他却是下了工夫的。比如中山装,老城里没谁比他做得更合体板正。大氅什么的,不管男式女式,都没得说。

这是他的底线,他只能为人服务到此了。多一步,不能。

学徒他也收。那时候看不出他怪,人家也很愿意跟他学。

被人叫着师傅,他觉得有面儿。也是和颜悦色,也是生活满足。

只有苗凤三能看得出,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人。

一到夜深人静,那个人就会飞奔至幽暗的旷野上,闪展腾挪,神气盈天,上接星辰。

做活做到了形神合一,手起风生的意思自然会流露出来。

那时,人能看呆。苗凤三就知道,那个人啊,其实不是站在他的身后,是藏身在了他的衣服里面。

谁想得到,这样的衣服竟越穿越紧巴,快要藏不住了。

苗凤三有心劝他改,却说不出口。

“老弟,做点老衣裳吧。”不像话。

“以后什么活都收……”嘿!都这岁数了,不缺吃喝,争什么呢?

鹿老弟是对的。鹿老弟才是看得开。反倒是自己,活得过于用心了。为一块匾额,掂对来掂对去。

这么一想,苗凤三就心中有了数。

苗凤三寂寞不了,他担心鹿邑夫寂寞。为解鹿邑夫寂寞,不等到年节,就频繁去后佛楼街与他相会。自然,每回去都会带馍馍。

将来还能没馍馍吃?最低有馍馍,就没有怕的。那就开心起来。

这是发生在小丰求师之后两个月的事情。二人你来我往,四五天就能见一回。

小丰一去就没了消息,不然肯定会打搅到他们。

看他们往来,我们会想,幸好小丰死了心。若苗风三有功夫,也不会收他这路人。

好东西,不是人人都配得上的。

我们眼光雪亮,因为我們有很多眼睛。这很多眼睛看了出来,不论他们是谁,从老实街上走过,脸上似乎都带了年轻人的腼腆呢。

往事并非如烟,我们老实街人从没忘记苗凤三从制笙店屋顶上一跃而下的洒落。老实街一个光辉的黄金时代眼看就要来临,绝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预感,而我们更多的记忆也被纷纷勾了起来。

他们哪是走路?是操练起来了!不过是预热,蹚场子。

把场子蹚得更阔大,以后才好施身手。也是在暗聚混元之气,毕竟委屈了一些年,精气神儿走失了不少。

好戏,得稳着来。

当年看舞大刀的,哪个不是先弄番拳脚,连带向四方作揖告白?

亲眼所见,他们面庞、身姿都显了年轻。那就是沉睡在身上的好东西,即将醒转过来的迹象,而我们也早已捺不住心底的蠢蠢欲动。有愿先看单练的,有愿先看过招对决的,暗地里免不了争论。

单练呢,鹿邑夫肯定先出手。又说苗凤三可能没有鹿邑夫好看。鹿邑夫套路多,法子笨,却欢腾。踢腿、翻跟头,眼到手到,黑眼珠“叭叭叭”往周边抛豆子。够刺激!但有的说,还是看苗凤三过瘾。

苗凤三念念有词,气动丹田,长身舒展,能摄了你的魂去。要不鹿邑夫也不会自言“不及凤三易口诀”。

倒不知这“易口诀”“邑夫神气”久不熟习,被他们忘了没有。

一两个月就这么过着,一同吃馍馍,一同喝酒,一同闲谈。泉水、小吃、时事,都是话题,跟大明湖的莲藕、黄河的鲤鱼、划拳猜枚一样,都可助酒。

酒意上来了,原处坐着迷瞪一会儿,不妨。

以往,哪有过如此静好的时光。

可是,苗凤三每回都会感到鹿邑夫有什么要对自己说,特别是他来馍馍房的时候。他有一句什么话说不出口。他还是不看那匾额。

苗风三实在想不出匾额能碍着他什么。

如不妨碍,怎会一眼不看、一字不提?

莫不是他也看作了草标?苗凤三暗暗颔首。有这可能。怎么成了卖的?他接受不了。可是苗风三又不禁笑了。

卖,又有什么不妥?不过是卖馍馍。

芈老先生德高望重,专给他写了匾,算得他苗氏殊荣了。

不说老实街,外面的人去黄家大院求字的,时见。哪个不跟得了宝贝似的。

都不白着。

在屋里坐不住了,跑到街上,回头对着匾额瞧了又瞧。

他反倒坦然起来,不觉舒叫了一个字:

“好。”

匾额上的楷书,跟屋檐下那几个草草的白石灰字迹相比,果真熠熠生辉。

“凤栖梧,”他又兀自说,且连连点头,“好。”

他的声音飘入微风,随风散去了。屋脊上几只白鸽子,也跟着飞起。他感到身上投来一道目光,好像芈老先生正远远地盯着。

确实,匾额挂上了这么长时间,苗凤三还没夸过一次,也没正经对芈老先生表示过感谢。他失礼了。

他得补上。

没容他补情,就迎来了一个多年未见的仪式。

不知那小丰受了谁的指点,找了个懂世故的老头子请教。那老头子安排他备了一个黑漆食盒,装了肉干、芹菜、莲子等所谓“六礼束惰”,由他的两个狐朋狗友从县东巷抬了来。老头子陪着,干巴巴的一个人,远看活像鹿邑夫。及至近了,才发现没有鹿邑夫那样亮的脑门和黑眼珠。嘴上稀稀拉拉、有弯有直几根黄须,跟脸皮一个深浅。边走还边捻着,让人担心捻断。抬来的食盒,如今也不多见了。过去也是殷实人家才有。

小丰虽像上次来老实街一样还规矩,仍旧没人敢去招惹,所以也就没人多问。他们径直走到了馍馍房。那老头子上前跟苗凤三说话,并递上一张名片。后来我们得知,他竟然还是济南市知名的民俗文化专家,上过电视。没想到真人跟电视上的差别这么大。

真新鲜啊,原来小丰鬼迷心窍,非要拜苗凤三为师不可,老头子也便为他设计了这么一出不伦不类的拜师仪式。

可想苗凤三该有多么不乐意。

那老头子巧舌如簧,撅起胡子,口吐飞沫,把“投师如投胎”“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薪火相传”以及“自行束惰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说了万遍,一再表明小丰的诚心。苗凤三站在馍馍房门口不动地方。老头子给小丰使个眼色,小丰就把由他事先撰写的投师帖往苗凤三手上送。苗风三两臂张开,不接。老头子口上夸着小丰是个“有志青年”,心里也是着急。抬食盒的误会了他的眼色,就硬要往屋里闯。我们都看出来苗凤三也有些急了,老头子却把他们拦下,连声叫:

“走正门走正门。”

这差不多引起了我们的敬意。真个是知书达礼。抬食盒的和小丰匆忙转身去找院子正门。苗凤三见状无奈,只好由他们去了。

起初我们怀了担忧、好奇看热闹,但现在已不是。

天地君亲师,当不得儿戏。

此时此刻,抬头若见土地祠上空红霞喷吐、祥云缭绕,耳中若闻鸾凤和鸣。

我们也跟着拥入苗风三家的院中。那苗风三已从馍馍房的后门走进来。

想那民俗专家也是见机行事的人,情势不利,就给你来个“生米做成熟饭”。不管是拜祖师、拜师傅,先拜了再说。只听他在前面又连声叫:

“拜拜!快拜!”

小丰闻言,扑通跪地,低头就拜。

“且住!”苗凤三忙喝道。

那小丰登时停住了。

“我不会那个。”苗凤三说。

“您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民俗专家说着,又急给小丰使眼色,让他拜了了事。

苗凤三已比刚才平静。这股静气却压住了小丰。

“我且问你,”他诚恳地说,“你要蹦那么高,做什么呢?”

别说小丰,就连我们也不由得仰起脖子,顺着梧桐树的树干往天上望去。祥云、红霞,哪儿去了?只是平时看惯的天空嘛。鸾凤也没有,几只鸽子在梢头“咕咕”叫,像是不解院子里会有这么多人。是啊,蹦那么高做什么呢?蹦得再高,高不过飞机。蹦再高也不过是个把戏,没得去做飞盗。玩把戏能成终生的事业,他怎会做馍饃?

望着望着,有人绷不住,笑了。

院子里随之哄堂大笑。

我们看见小丰似乎也笑了。“嘿嘿。”干笑。

“接着,爷们儿。”苗风三随手向他投过一只馍馍。他没能接住,馍馍掉在了地上。苗凤三又接连给别人投了几只。

大家都嚼起来。

也别说,苗凤三家的馍馍就是好吃。

苗凤三扶起小丰。“我不会那个。”他又说。

小丰低着头默默向院外走,手里还拿着那个红色的投师帖。苗凤三又让他带来的人把礼盒抬了出去。

老民俗专家在院门口回看了苗凤三一眼,擦擦额头。他竟出了汗。又对苗凤三一笑,也不知什么意思,让人颇费猜疑。

至此,苗家院子里才重归安静。

一想起这天的事情,我们老实街人就忍俊不禁。特别是见到后佛楼街的鹿邑夫。估计鹿邑夫也很纳闷。

当时最逗的,无疑就是那个老民俗专家。

他长了什么样的胡子呀!黄不说,还有的直,有的弯,不是一个娘生的。听他说的那些话,一股子酸臭气。

“自行束惰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

怪不得一个青皮也能把他招来。

不过,我们老实街人一向厚道,不会把不好的想法说出口。

实际上,我们对小丰的印象已大为改观。

不怎么可怕嘛。年轻人爱想入非非,但能放下身架学跑学跳,也是一种上进,而他只是让人虚惊一场,最终带着他的大食盒和投师帖,老老实实走掉。他要把苗风三这么对他当成侮辱,那才像他以前的做派。

在我们老实街淳厚之风的浸染下,他或许就改邪归正了呢。

不知苗凤三跟鹿邑夫说没说过有人要拜他为师,估计是不说的。我们不禁设想,假如小丰退而求其次,去拜鹿邑夫,鹿邑夫会不会答应?

想来想去,觉得不会。

能结交一辈子,肯定是同路人。

这就有点可惜了。好东西不拿出来,不瞎了吗?

小丰品行有亏,但若被他们收了,再弯巴的树也给捋直了,岂不对社会有益?

隐隐的,我们至少对苗凤三有了点意见。人倒是离不开馍馍,可馍馍谁都能做不是?一个谜团,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们好像又看见那天老民俗专家对苗凤三的回眸一笑。

不能否认,苗凤三日子过得不错。芈老先生给他送匾额,人们也只差叫他一声“苗老板”。可是我们觉得,设若真像他说的那样,“不会那个”,这体面也足够了;设若不是,就不知哪里欠了。

人活一世,不是要能威风一些的吗?特别是男儿,不是要能建立起伟业,以豪强的义气和精粹的技艺赢得响亮的名声吗?

一辈子弄馍馍,可屈煞了英雄豪杰。

一辈子弄衣服,鹿邑夫活成了干巴老头子。加上几根黄须,能让人笑死。

只能说他们还在静等一个气冲云天的时机。快了,就快了。

苗凤三有大本事,不露而已。对小丰的拒绝,也是对他必要的考验。

接下来,就看小丰能不能争气了。他要狗改不了吃屎,神仙也帮不了他。

这样想着,我们觉得痛快一些。小丰来拜过两次,相信还会来拜第三次。终有一天,无比的执着和诚心会让苗凤三打开自己那个隐藏的神秘世界。

比民俗专家闪亮的干巴老头儿鹿邑夫,又走在了老实街头!

当然,一只布口袋照旧拎在手上。口袋显得沉坠,必定装了一瓶酒。

我们到底忍不住了,拥入苗家院子时赶上哥儿俩在静静猜枚。饭桌上一只酒瓶,竟写了“内部招待专用”字样。他是偶得了非卖品的好酒,就急来老实街分享。只见他们手上娴熟地翻着花样儿,却不大呼小叫。我们不客气,索性替他们叫出来:

“哥俩好啊!”

“三星照啊!”

“四喜财啊!”

“五魁首啊!”

苗鹿在家喝酒时猜枚划拳,以前见过,只觉说不出的舒坦,却并没怎么在意。这一回简直开眼,还不由得联想到那天苗凤三随手给小丰丢馍馍。当时小丰没接住。他能接住吗?

那动作,太快!底子在那儿呢。

我们叫得欢腾,但他们除了右手腕之下,全身就没动过。没谁做得到。那几根无声的手指,也快、也轻,似乎每根都有绝世神功。

渐渐有些恍惚,不知是要叫“八仙到”,还是给个彩。一两天过去,脑子里还全是这俩人在扬眉间神出鬼没的手指。

而对小丰,也开始暗暗摇头。实话说,他配不上!苗凤三考验过他了,他显然没那灵敏的反应。说白了就是个市井俗物,在苗凤三面前不过是因不知底细才收敛一些。什么样的好东西,也不能落在这种人手里。若他有了神功,那就可着糟蹋吧。

我们又觉得痛快了一些,因已确信苗风三对小丰的拒绝正合我意,但我们都低估了一个不良之徒的可恶,也从没想到,这个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杂碎。

瞠瞠瞠!

一阵急促的堂锣声把我们从午睡中惊醒。

那是入伏后不久,天气热得穿不住衣服,正午时分更是日头揭头皮、石板烫脚底,没谁愿意在街上走。

堂锣声一响,像是空气里有什么东西碎裂了。很多人出门一看,馍馍房那儿立着一个铁塔般的大汉,光着膀子,露出一身疙瘩肉,穿一条缅裆裤子,叉巴着两腿,边敲锣边来回地疾走。我们脑子里马上想到这是练家子。

看那架势,不是叫阵来了么。敲得够了,放了堂锣,紧紧腰身,架起胳膊,绷起胸脯,捏了双拳,瞪了俩牛眼,果真就听他对着馍馍房,声如闷雷地自报家门:

“老少爷们儿,在下高卫国,曹州人氏。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黄河不是尿的。不买不卖不舍不化,就为练几套玩玩儿!”

按说我们老实街人善避凶险,本不会主动靠近,但那是在苗凤三门前,有什么可怕?惹得苗凤三性起,不打你个满地找牙才怪。于是,呼隆隆,顾不得炎热,就从老街两头堵了过去,有的还放胆跟着吆喝了一两声,像是起哄。

那人也是闲话少说,往蒲扇大的手心吐了口唾沫,呼啦啦先练了一路拳,还说叫什么“美人照镜”。

我们见他打过来,就紧忙往后躲闪,不敢再出声。那拳脚砸在身上,估计没谁受得住。心里还想,这场景最好苗凤三能看到。

苗凤三这会儿还睡着吗?能睡得着吗?馍馍房门口只守着他家一个叫羽子的女工,怕是一时忘了去叫苗凤三。

那人将“美人照镜”收了势,随着大脚一跺,噗的一声,地上的石板颤三颤,馍馍房上的匾额,似乎也晃了两晃。

呀!石板缝里挤出了一股泉水。

外面动静这么大,苗凤三就听不到吗?故意的吧。

还没喘口气,那人就抄起了一杆长枪。朝空中猛一挑,红缨子舞成了一团,像阳光下刺啦蹿出了一朵红火绒。

枪尖不见了,只这朵红火绒把人的眼睛吸引了过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带着风声,要么如蛇蜿蜒,要么如箭鏃直射。看着红火绒扎在了天上,一忽儿又猛扑在地上,几乎钻进了石头里。

这长枪舞得煞是好,却听噼啪一响,人都不知是哪里发出来的了。

那人突然舞不动了。也许因为老街上空间有限,长枪卡在了墙上,他也只得往后一退。馍馍房被打的匾额,随之掉落在地。看他的样子,我们认为这是他的失误。

在他将长枪也收一收,又要去舞时,苗凤三出现在了门口。

他慌没慌?没有。他是上门叫阵,要的就是这个。

枪尖乱点,不但没有挪到别处,反而越是围住了苗凤三的身子。

那女工已吓得缩脖捂嘴,而苗凤三依旧不躲不闪,倒在我们意想之中。就等你挑衅够了,他只消伸出一根手指,轻轻一拨,那长枪就得当啷落地。

我们紧紧盯着。苗凤三没动。枪尖也没离开的意思,更来了兴头似的。眼睁睁看见,点得最近的,到了他的喉头,真让人替他捏把汗。

“哈哈哈!”那人不由得放出了笑声。

这就让他身手慢了些,那枪尖也终于调转了方向。在他躬身跳跃之际,他还问人,“听没听过?‘打得精,宋骏通。打出火,高卫国。”’

四下当然没人回答。

“宋骏通是我师傅。”他说。

那枪尖又游回来,从苗风三跟前过去了,没停。

“引蛇出洞法!”

一腿向前大大一伸,一手持枪,跟着捅出去。反身回抽,长枪又落到了另一只手上。身子一旋,长枪就呼地抡了起来,再次从苗凤三眼前划过,又没停。

我们有些捺不住。出手啊,凤三!人都这么激了。要真不行,就往后站站。万一那人闪失,伤着就不好了。

“打出火,高卫国!”

那人又快了。

可不,枪尖淹在那红火绒里了。

枪尖不是在苗凤三跟前没停,是当了他不存在。

苗凤三,不要你使指尖将长枪弹出去,你就叫声“好”。你叫声“好”,我们也跟着叫声,想必不会惹着那人。

红火绒在明亮的空气中燃透了,那人也戛然将这路枪法收了势。枪头下只是长长的红缨子飘起来。

我们不管苗凤三的反应,给了那人一片喝彩声。

如果到此为止,我们可能还不会有那被羞辱的想法,或许他真是为求切磋。不料放下枪,又拎了颤悠悠的大刀。本以为后有更唬人的,他却只是拿大刀这里扑一下,那里扑一下。虚张声势地扑了四五下的样子,就住了,从地上捡起衣服,掏出一块手表。

他在看时间!

然后,抹一把头上的油汗,将大刀、长枪和衣拢在肩上,拎起堂锣,扬长去了。

刚才的事情就像没发生过。我们愣了大半天。

后来我们得知这杂碎竟是小丰给弄来的。他能找来民俗专家,弄个杂碎来想必也没什么难。他按时间给钱。那杂碎当着我们的面看表,我们马上就想到他是掐着点来的。

他一个刀片子也不肯多扑。

我们老实街人就像被耍了。

苗凤三有什么表现呢?指望他用指尖打掉长枪,妄想。不但一句话没说,还在那人走后,没事人一样把打落的匾额给挂了上去。

小丰这样的人,守不住让他得意的秘密。老实街的苗凤三是怎样被他买来的高手肆意戏弄,那些老实街人不光干瞪眼,还看得起劲儿呢。苗凤三会鸟毛?就一个做馍馍的。这样的话通过不同渠道被我们听到。

初冬的一天半夜,一个短小的身影从南走进空寂的老实街来。他就是鹿邑夫。

苗鹿二人单独坐在打烊的馍馍房里。

“我出手了。”鹿邑夫对苗凤三说。

苗凤三脸上虽没表现出惊异,手上却微微发起颤来。

馍馍房里存有酵着的面、没卖完的馍馍、和面机、电蒸笼。他四下扫了一眼,什么也没看见。

“饿了,给几个馍馍吃。”鹿邑夫说。

他是真饿了。他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我没听师傅的话。”他说。吃一口,就对馍馍看一眼,好像苗凤三藏身在了馍馍里,藏得严严实实。

他吃饱了,打了一个嗝。

“我还没全忘。”

苗凤三俯身收拾吃剩的馍馍。鹿邑夫骤然一翻掌抓住了苗凤三的手腕,同时苗凤三也紧抓住了他。

当年江湖上飘荡着他们师傅的传说,“周身坚硬如铁,长于跳荡”。又“身不满五尺,赧然如无能者,及试其技,则灵巧若猿”。

双目相对,感受对方的铁硬。

真个寂天寞地苗凤三的手先松了。轻暖的一股气,从各自手腕上游开。

鹿邑夫的黑眼珠,还在对着苗凤三。又深又小,悄悄闪了一下微光,好像在说“你总让人”。苗凤三立起身,找出口袋,给他装馍馍。

“够了。”他说。

苗凤三给他多装了几个。

这个季节,馍馍能多放两天。

鹿邑夫告辞走到门外,又停下来,转过头,仰起了脸。

苗凤三相信他看到了门上那块匾额。他的黑眼珠,是很适合夜间的。

“我比不过你。”

当时鹿邑夫只是低头咕哝了这样一句让人迷惑至今的话。不响亮。服输吗?以前就比不过,还用再说?是比生意还是比别的?交手了吗?都是疑问。

但我们很快得知,其实鹿邑夫在这天的下午赢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胜利。

苗凤三并不追着问。从鹿邑夫一来,就没问过一句。好像他有只神眼,能把另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全看到。

本来要送出街口的,却只是眼看那短小且铁硬的身影,独个儿闪入夜色。

多年后,苗凤三安安分分,还做馍馍。

做同一件事,面对的却已不全是同样的人。将来怎样?会不会有馍馍厂?那是将来的事。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再好的东西,也总有得丢。丢得早,丢得晚,总得舍得。都不用做馍馍,都解脱。做什么,也另说。

他也很少去老城,尽管后佛楼街幸存。

鹿邑夫裁缝铺的招牌,只一个“功”字。

去四五趟,见不着他一趟。家人都说不出他去了哪儿。

每次回到现在住的东郊友谊苑小区,苗凤三都会恍然若失。半夜里,他不能再去老梧桐树下转圈了,目光也再不能悠然跃到树梢上去。

偶尔,还可听到鹿邑夫在佛慧山黑风口以一当十的豪举。

那几年,谁不晓得后佛楼街鹿裁缝的厉害?“手腕子一抖,啪,撂倒一个!”市井中从不忌讳夸大。“老爷子一抖,人去哪儿了?嘿,树顶上!想捉他?捉不到!”

鹿邑夫把小丰一伙约到松林,结结实实教训了一顿。至少,小丰从此老实了,口风出人意料地紧,过了将近一年才为人所闻。那时,大“功”字已挂在裁缝铺门上。

七七四十九招,鹿邑夫沒全忘,或许一招没忘。

信不信,苗凤三易口诀,他也忘不了!他只是终归没露出来。一手没露。在初冬的馍馍房,鹿邑夫又说输,好像出手是败。鹿邑夫确实又露了。

既是好兄弟,又何分彼此。

整个老城已少有人知苗凤三是鹿邑夫的师兄。来访故交,却常会有人指着他后背说,“那老头儿,脚快着呢。”

每次来都是徒步。足下行云流水,他还能一口气走上个一二十里。

一个和暖的日子,走迷了路,误至一个陌生小区。到底是有些年岁的人,身子觉乏了,就想靠着一棵树歇会儿,不料一靠那树,竟瞑目睡了过去。

醒来时,日已西斜。背后,梧桐。

分类:短篇小说 作者:王方晨 期刊:《小说月报》2021年6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