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八飞,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后、洪堡大学语言与语言学系博导、德国语言研究院国际科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出版《沉浮莱茵河》《永远的白玫瑰》《大师的小样》等作品。
前面说到利欲熏心的种族主义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德和斯塔克等背靠希特勒终于把爱因斯坦赶出了德国。爱因斯坦再度成为无国籍国际浪子,先后前往比利时和英国,但比利时离德国太近,英国也不远。作为纳粹的眼中钉肉中刺,爱因斯坦只好远走天涯。
那么,他去了天边的哪个国家呢?
他去了美国,那个男人都是老婆的哈巴狗,而女人都是把老公信用卡刷爆的败家子的国家。
那么,他能在美国站住脚吗?还是像孔子一样,在一个和另外一个国家之间流浪?
1933年10月17日,爱因斯坦从英国出发,携太太罗爱莎、秘书杜卡斯和助理迈耶尔从纽约入境美国,之后立刻乘车前往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出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终身教授。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事儿在爱因斯坦身上也不例外。风尘仆仆到达普林斯顿,爱因斯坦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弗莱克斯纳(1866—1959)商谈他这个终身教授的年薪。
在人类求职史上,这个故事绝对是空前绝后的绝响。
俩人坐定,寒暄之后弗莱克斯纳请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天才随便开条件。爱因斯坦想了半天提了个要求:给助理迈耶尔安排个饭碗。弗莱克斯纳一口答应。然后爱因斯坦的嘴就不动了:他根本没想起他自己也是要吃饭的,而且还有个老婆,也是需要买时装和化妆品的。
弗莱克斯纳跟爱因斯坦算老哥们儿,他当年在瑞士参加过爱因斯坦那个三个人的“奥林匹亚科学院”讨论,知道爱因斯坦不是谦虚:他是真忘了自己。于是他发给爱因斯坦一张空白支票,请他自填年薪。爱因斯坦仔细考虑了他日常生活需要多少德国马克,再把德国马克兑换成美元,最后郑重其事地在支票上填了一个数字——3000美元。陪同爱因斯坦的会计师莱德斯多夫花了至少一个钟头给这位科学巨匠解释美国物价比德国贵得多,爱因斯坦在谈话全程不停点头和发音表示同意,却根本没被说服。最后弗莱克斯纳只好与爱因斯坦太太罗爱莎抛开爱因斯坦强行确定他的年薪:17000美元,超过爱因斯坦要价六倍!
绝响是:这份高薪遭到爱因斯坦当场强烈抗议!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非得在一年内花掉17000美元。他觉得花这么多钱是很辛苦的一件事。爱因斯坦坚决要求降低年薪,谈判于是进入第二轮。这轮谈判进行得比中国进入WTO的谈判都艰苦,经过长时间唇枪舌剑,最后双方各退一步,以16000美元成交。
各位观众,这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美国人平均年薪是1500美元。
其实弗莱克斯纳这手儿是跟中国人学的。
2246年前(公元前313年),战国时期,燕昭王登基之后打算招纳天下贤才强国。但那时燕国是个弱国,有本事的人谁愿去弱国啊?燕昭王只好求教本国贤士郭槐。郭槐给他讲了个故事:古时有个国君派亲信去买千里马,亲信千里迢迢找到千里马时,马已经死了,他就花500两黄金把千里马骨头买了回来。国君大怒,觉得他实在太过分了:“你到底吃了多少回扣?”亲信却说:“天下人如果知道死马骨头您都愿出500两黄金,还愁活马不来?你踏实坐着喝酒,千里马这就自动上门来了。”果然,不出一年,人家主动送来的千里马就有3匹。现在您选贤不妨从我开始,如果像我这样的庸才您都肯重用,还怕天下贤才不来吗?燕昭王依言重用郭槐,并在易水河畔筑“黄金台”重金求贤,天下人才果然争相投奔燕国,燕国从此强大起来。
我强烈怀疑弗莱克斯纳读过这个故事。
作为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弗莱克斯纳以高出开价六倍的年薪证明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为什么“高级”。他这笔钱简直可以看作广告费,在那个广告根本还不发达的年代。看官须知,爱因斯坦得比马骨头强多少倍啊!普林斯顿因为有了弗莱克斯纳这样的管理大师而迅速展开它最新最美的宏图。16000美元当然配得上爱因斯坦,却更配得上普林斯顿誓言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科研机构的雄心。随着科学教皇爱因斯坦入驻,普林斯顿继剑桥和哥丁根之后成为新的世界科学中心。从后果论,这笔钱实在花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69年后,普林斯顿在2002年全美大学排行榜上独占鳌头,哈佛与耶鲁均瞠乎其后。
咱们这边能与此相提并论的佳话,仅蔡元培(1868—1940)延聘号称“大中华最后一条辫子”的辜鸿铭(1856—1928)略可比较。依在下愚见,这才是蔡元培对“北大精神”的最大贡献。
爱因斯坦拒绝这么多年薪并非偶然。他一生厌恶豪华生活,曾说过:“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绊脚石,简单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动力!”他被带到普林斯顿大学办公室,人家问他要什么办公用品,他说:“书桌、椅子和纸张铅笔。对了,还要一个大纸篓。”人家问为什么要大纸篓,爱因斯坦说:“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从伯尔尼专利局开始,爱因斯坦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在他看来,物理研究纯属个人爱好,他一辈子都是个物理青年。他不愿意凭研究拿薪水。他一辈子想当老师,就是因为老师可以上课拿薪水,但下课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
其实,就是当物理老师,爱因斯坦也并非心甘情愿。
不愿靠物理挣钱,这是爱因斯坦根深蒂固的思想。英费尔德回忆爱因斯坦曾多次告诉他:“他倒是乐意干体力劳动,从事某种有益的手艺,比如做鞋,而不想靠在大学教物理挣钱。”这些话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它们表现一种类似“宗教感情”的东西,他就是怀着这种感情对待科学工作的。物理学是如此伟大和重要的事业,决不可以拿它去换钱。最好是通过劳动,比如看守灯塔或鞋匠的劳动来谋生,而使物理学远远地离开起码的温饱问题。虽然这种看法相当天真,然而它实乃爱因斯坦所特有。
从苏黎世、布拉格到柏林,他讲课时间越来越少,但总还上课,到了普林斯顿,人家居然告诉他根本不用上课,单研究物理就可以拿工资了。在爱因斯坦心中,这等于拿干薪。21世纪很多中国当官儿的求之不得的拿干薪,却让爱因斯坦很难为情。
在这点上爱因斯坦神似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一辈子靠磨镜片维持生活,哲学只是业余爱好。斯宾诺莎,说到底是个哲学青年。尽管普林斯顿研究院多次声明该院科学家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但爱因斯坦就是不愿意不干活儿白拿钱。他牢记个人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哪怕所有的人都告诉他,他的物理研究是全人类的财富。
关于爱因斯坦年薪的故事并未到此结束。
爱因斯坦生活简单,16000美元确实太多了,爱因斯坦有罗爱莎帮忙都没花完。1933年底,爱因斯坦把15000美元交给陪自己去谈年薪的会计师莱德斯多夫理财。该莱德斯多夫并非无名鼠辈,他是曼哈顿最有名的会计师之一。爱因斯坦去美国时一个美国朋友托他关照爱因斯坦的财务。他几乎一见面就赢得了爱因斯坦的信任。
有段时间北京流行“理财”,还有名言说“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当时有很多人上赶着帮人理财。现在据说把钱拿给人去理财已经变成“新北京十大傻”之一了,因为理着理着你就穷了,帮你理财的顾问却眼瞅着换车换房了。但是,似乎所有沾着爱因斯坦的人都会变得崇高,反正莱德斯多夫没像绝大多数理财顾问那样狂黑爱因斯坦一把,而是兢兢业业埋首理财。爱因斯坦去世时,罗爱莎的小女儿玛戈特到莱德斯多夫那里去结清本金和利息,拿回25万美元!22年中,爱因斯坦的投资增加16倍。可爱因斯坦本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25万美元。他从没问过自己的投资收益怎样。他根本就不关心。
讨论完年薪,爱因斯坦安家普林斯顿。他住的梅塞街112号是栋二层楼,现在这栋楼可能是全世界名气最大的居民楼,因为它的照片在任何国家互联网上都能搜到。普林斯顿研究院位于一个大公园之中,草坪间杂着榛树丛和长满梧桐树、槭树、椴树的小树林,还有很多果树,入秋后遍地落果,一片春华秋实美景。
进入住宅后到大门是条小道,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灌木。进门朝左,靠近玉米秆装饰墙壁的是木质楼梯。上楼后是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四面全是书架,房门正前方是俯瞰花园的大窗户,窗户左面挂着甘地肖像,右面是通向阳台和爱因斯坦卧室的门,还有约瑟夫·沙尔的美丽油画、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肖像。
大窗户前面摆着一张长方形大桌,旁边是放烟斗的小茶几,上面还有一个澳大利亚的回旋镖,门旁放着圆桌和沙发。想当年,爱因斯坦就坐在这张沙发上,把纸放在膝盖上计算,写完的纸随手乱扔,满地都是。
沾了弗莱克斯纳的光,普林斯顿居民从此连散步也能看见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每天走路去两公里之外的研究院,他准时的身影与那条漫长的林荫道变成融为一体的普林斯顿标准风景。后来杨振宁求学普林斯顿,他证实了此事。当时美国中产阶级以有车为荣,但爱因斯坦坚决不学开车,总是每天来回步行四公里,并按照在柏林养成的习惯永远随身带把雨伞。
普林斯顿居民普遍视爱因斯坦为邻家大爷,他们根本不懂相对论,但却依然热爱爱因斯坦。上下班时爱因斯坦边走边拿雨伞在人行道旁铁栅栏上一格一格划过,同时目光散乱,神游太虚。但如果错过了一格,他的眼睛马上就有神了——他一定要走回去再划一遍。有个刚放学的小姑娘看到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举动如此奇异,回家后向正吃饭的父亲八卦,谁知父亲立刻放下刀叉,饭都不吃了,神色庄重地说:“我的孩子,记住这一天吧,今天你见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的医生古斯塔夫·布基说,虽然相对论十分伟大,但“最大和最感人的奇迹”却是爱因斯坦(他的人性毕竟是最大和最感人的奇迹)。他说,爱因斯坦不喜欢画家给他画像,但只要画家说给他画幅像可以让自己暂时摆脱贫困,爱因斯坦就能毫无怨言地赔上许多时间让他给自己画像。布基说,路人看见爱因斯坦时总是面露笑容,而每次爱因斯坦都非常腼腆地点头:“在普林斯顿这个小小的大学城里,所有人都是用贪婪的好奇眼光看着爱因斯坦。我们一起散步时总是避开那几条繁华大街,专拣野外和行人寥落的小街。比如,有一次,一辆小汽车里的人请我们稍等片刻,从汽车里钻出一位已经不年轻的带着照相机的妇女,由于激动脸都红了,她请求:‘教授先生,请允许我给您拍一张照片。‘请吧。他安详地停步几秒钟,然后继续谈话。我相信,几分钟后他就忘了这件事。”
还有一次,布基跟爱因斯坦去看电影,检票入场后才知道电影还有15分钟才开演,爱因斯坦建议出去散步。出门时布基对检票员说他们几分钟就回来。但爱因斯坦有些担心,他对检票员说,我们的票已经给你了,我们回来时你能认出我们吗?检票员开心地笑了,在普林斯顿,谁不认识爱因斯坦啊?他认为这是爱因斯坦开的一个成功的玩笑,于是对爱因斯坦说:“是的,教授,我大概能认出您来。”
普林斯顿让爱因斯坦爱上了这个当初他并不怎么佩服的国家。爱因斯坦从此没有离开过美国。1935年5月他到百慕大短期旅行,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而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美国的移民签证。进入美国7年后(1940年10月1日),爱因斯坦、玛戈特、杜卡斯在特伦敦大法官菲利普·福尔曼主持下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但爱因斯坦保留瑞士国籍。
因此,很好记,爱因斯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变成美国人的。
爱因斯坦进入美国,无论是从科学史还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看,都是美国的一大胜利。研究一下美国历史就能发现,其实美国真没什么了不起。美国唯一了不起的,就是让全世界精英都想去美国。
够不够了不起?
这个其实说到底还真不是美国人的发明。《论语·子路》说有个姓叶的去找孔子,问他什么才叫好的政治,孔子回答“近悦远来”,意思是让附近的人都很开心,让远处的人都愿意到你的国家来。我们中国知道这个事儿其实比美国早两千多年。因为时间实在太长了,所以可能最近有些忘记了,经常干些“近痛远走”的事儿。好在这东西毕竟是中国创造,所以想起来也容易。
那么,爱因斯坦在美国过得怎么样呢?可以说,爱因斯坦活了76岁,周游世界,曾定居德国、瑞士和捷克,但他一生过得最好的国家,无疑是美国。不过,他在美国过得很好,却不等于他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他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熟悉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是美国历史名城,一百多年前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曾率军在这里大败英军,后来美国独立,他宣布退休,也选在这里向美军发表他著名的退役演说。
但是,这个历史名城很小,面积只有七平方公里,不到三个北京大学那么大,居民三万,差不多等于北京大学的学生数量。
但是,透破宇宙时空秘密的爱因斯坦,为熟悉这个小城的空间,却费了很大的劲儿。他到普林斯顿不久,一天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秘书拿起电话,对方客气地问:“我能跟院长讲话吗?”
“很抱歉,院长出门了。”秘书回答说。
“那么,也许,嗯……您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吗?”
研究院有严格规定,绝对不能干扰爱因斯坦的研究,1934年1月,罗斯福总统邀请爱因斯坦夫妇去白宫作客,都须事先征得院长同意。因此,秘书很抱歉地说:“爱因斯坦教授不喜欢打扰,因此抱歉,我不能告诉您他家的地址。”
对方非常尴尬地哼唧了几声说:“唉,我就是爱因斯坦。现在我找不到我家住哪条街了,能麻烦您告诉我一声儿吗?”
这事儿不是八卦。这事儿确有其事。
不仅要适应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还得适应美国学术。到普林斯顿不久爱因斯坦就领教了这个以民主、自由和平等自矜的新大陆。1936年,他将一篇论文投往《物理评论》,责任编辑循例将论文匿名送一位专家审阅。谁知,认真的审稿专家居然写了洋洋10页修改意见,把爱大师的论文批得满纸花红,一无是处!爱因斯坦大为不悦,致信《物理评论》曰:请退稿!《富兰克林杂志》那边儿已经表示欢迎了。
又谁知,《物理评论》编辑居然回信曰:投稿者既已投稿,就应按照审稿专家的意见修改错误,否则投到哪里,也是要被枪毙的!
有没有搞错?爱因斯坦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最后,还是爱因斯坦体现了他的气度:怒火中烧一刻钟之后,他按照审稿专家的要求改写了论文的第二部分,并最终发表在《物理评论》。
必须要承认,当初那些走投无路的英国人坐着“五月花”号来到美利坚,最后能把美国建设成一个这样的国家,他们有理由自豪。
爱因斯坦热爱普林斯顿,普林斯顿的学生也很快爱上了他,感情深到甚至编了支歌在马路上传唱:
谁数学最棒?
谁爱上微积?
谁不喝酒只喝水?
我们的爱因斯坦老师!
我们的老师饭后不散步,
我们的老师时间最珍贵。
我们要请上帝,
把爱因斯坦老师的头发剪短些!
这首歌的来历也是一个桥段。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跟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一样保持自己胡乱穿衣的风格:他依然长年穿件黑色皮衣,不穿袜子不打领带。爱因斯坦很喜欢穿吊带裤,却坚决不系吊带,于是他站在黑板前讲课时总得用一只手拉住马上就要滑下来的裤子,这事儿有很多相片证明,并非污蔑。爱因斯坦的鬈发长久不理,蓬松而混乱地堆在他脑袋上,经常(包括在上海的时候)被误认为是顶帽子。他还曾穿着短裤和拖鞋出席盛大上流宴会,在鞋店发票背面写草稿,然后在庄严的授奖仪式上掏出来宣读。
看官须知,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历史上第5所大学,第一是哈佛,第二是威廉·玛丽学院,第三是耶鲁大学,第四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均为美国顶尖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从创办开始即为贵族大学,学生很少见到衣着发型如此特立独行的教授,当然泼天喜欢,因此专门编了这首歌要求上帝把爱因斯坦的头发剪短。据我所知上帝没听到这首歌儿,所以一直到死,爱因斯坦的头发都是蓬松爆炸式。
这些学生热爱爱因斯坦,还因为爱因斯坦终于为他们清楚解释了什么是相对论。一次跟大学生一起座谈,学生问爱因斯坦到底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回答说:“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两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坐在一个火炉上一分钟,你却觉得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是为史上最佳相对论简短普及版。
不仅坚持穿衣风格和发型,而且爱因斯坦还坚持自己的交友风格。咱们前面说过,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是爱因斯坦的密友,而且在他被纳粹追杀时帮助过他。有次她御笔题诗送给爱因斯坦,结果普林斯顿的朋友发现爱因斯坦在御笔诗背面打草稿。当时王后如果听说了可能会不高兴,今天王后肯定会高兴得昏过去:没有爱因斯坦的草稿,谁知道哪位比利时王后写过诗啊?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还保持了他另外一个习惯:永远站在弱者一边。他从不拒绝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孩子。普林斯顿一个中学生听老师说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就写信去问他一道几何题怎样解,爱因斯坦真的回信帮他解几何题。还有一个12岁女孩放学回家途中总是跑到爱因斯坦家去玩,妈妈发现后把孩子骂了一顿,同时赶紧向爱因斯坦道歉,说浪费了教授的宝贵时间,爱因斯坦笑着说:“不用道歉。她带甜饼给我吃,我帮她做算术题。不过,我从她那里学到的东西,恐怕比她从我这里学到的还要多。”
爱因斯坦乐于助人,不限于孩子,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他可称有求必应。爱因斯坦的忘年交英费尔德说:“虽然只有物理学和自然规律才能引起爱因斯坦的真正激情,但要是他发现谁需要帮助并认为这种帮助能起作用的话,他从不拒绝提供帮助。他写过成千上万封推荐信,对千百个人出过主意,一连几个钟点同疯子谈话,因为疯子的家庭写信告诉爱因斯坦,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帮助病人。他善良、慈祥、健谈、面带笑容,但异常不耐烦地(虽然是暗中)期待着他将能重新投入工作的时刻。”他拒绝参加一个盛大宴会,却跑到业余音乐会上去拉小提琴,给犹太难民筹集了六千美元,并为此十分骄傲。
爱因斯坦乐于助人的铁证,是他的推荐信。
新中国成立之后,推荐信已经不太流行。但进入21世纪,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才发现,原来教授的推荐信相当值钱。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他的推荐信理当更加值钱。
事实恰恰相反。
有次一家医院招聘X光专家,一个犹太难民来求爱因斯坦帮忙,爱因斯坦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个刚从希特勒魔掌中逃出的犹太人,爱因斯坦又写了一封推荐信。这样,他总共给4个逃难的犹太人写了推荐信去应聘同一个职位。当时爱因斯坦的亲笔推荐信在美国很有名,因为他写得实在太多啦。那些犹太难民跑到英国和美国大学,郑重其事地拿出一封爱因斯坦的亲笔推荐信,还没来得及开口,就是当头一盆冷水:“行了行了,收起您的推荐信吧。每人都有爱因斯坦的推荐信!”后来警察调查一个江湖郎中,结果赫然在他家中也发现了一封爱因斯坦的推荐信……
爱因斯坦显然是一个糟糕的推荐者。
但他显然是一个伟大的人。
在柏林得到爱因斯坦帮助才能入学洪堡大学的波兰学生英费尔德在普林斯顿担任过爱因斯坦的助手,他说:“在物理学方面我向爱因斯坦学到许多,但最珍贵的东西,却是在物理学以外学到的。爱因斯坦是——我知道,这样说多么平庸乏味——世界上最好的人。”
所谓“好”,即“善”。关于善恶,人类文明有一万多个定义。其实“善”很简单,就是具有同情的能力。爱因斯坦说:“同情——一般说来这是人的善良的源泉。对别人的同情,对贫困、对人的不幸的同情——这就是善意的源泉。”
所以,行善,首先证明的“我是好人”。说到底,行善者是“善”的第一个受益者。
当然,这种善并非“妇人之仁”。爱因斯坦说:“善意的、清醒的思想把人引向善,引向忠实,它们让生活变得更单纯、更充实、更完美……我见过很多非理性支持的感情多么有害。”
爱因斯坦是最好的人,因为他的有求必应甚至不限于人类。他在普林斯顿养了只猫,名叫“老虎”。有次连绵阴雨,“老虎”情绪低落,爱因斯坦怎么逗都不管用,他只好无奈地双手一摊对它说:“哥们儿,我知道你为什么不高兴,可我不知道雨的开关在哪里,没法关掉它。”他还养了只鹦鹉,有时那只鹦鹉也发脾气,爱因斯坦就整天啥都不干,站在那儿冲鹦鹉讲笑话,直到它心情好转为止。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有求必应,但爱因斯坦并非对每个要求都有求必应。其中包括块儿很大的要求。
爱因斯坦拒绝过的最大块儿的要求是什么呢?
我来告诉大家。
1952年,爱因斯坦老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去世,之后就不断有流言说以色列政府会邀请爱因斯坦出任第二任总统。终于有天晚上,以色列驻美国大使来电话,表示奉总理之命询问爱因斯坦是否愿意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爱因斯坦断然拒绝:“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无所知。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大使说:“魏茨曼总统也是教授啊,您肯定能胜任。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爱因斯坦无可奈何地说:“那我只好让他们失望了。”
以色列政府锲而不舍,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驻美国大使来到普林斯顿爱因斯坦家中递交以色列总理亲笔信,正式提名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爱因斯坦随后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
他跟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一样主动放弃担任总统的机会。
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办公室门上挂着一句话:“不是所有可计算的东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计算。”
对于爱因斯坦而言,什么东西重要,昭然若揭。
1938年10月,纽约修建1939年春世界博览会建筑,开工时把一些纪念品装进坚固的金属桶里埋进地基,其中包括爱因斯坦写给5000年后的人类的一封信。后来这封预计要到公元6939年我们后代子孙才能读到的信被泄露,爱因斯坦在信中说:“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他们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舒适。我们早已利用机器横渡海洋,并且利用机械把人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电磁波让我们天涯若比邻……但商品生产和分配完全无序,人人都生活在恐惧阴影里,都怕失业陷入悲惨的贫困。而且,各个国家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因此,大家想到将来都提心吊胆和充满痛苦。这都是因为大众的才智和品格无比低下,只有少数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具有高尚的才智和品格。”
在信的结尾,爱因斯坦表示了对未来的信心:“我深信,后人会带着自豪和正当的优越感读这封信。”
那么,我们算不算爱因斯坦笔下的“后人”呢?
如果不算,我们算什么呢?
如果算,我们能够“带着自豪和正当的优越感”去读爱因斯坦的信吗?
欲知爱因斯坦还登上了人类思想的哪些高峰,且听下回分解。
2015年1月2日于北京天堂书房
分类:讲谈 作者:冯八飞 期刊:《当代》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