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族网 首页 排行 分类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故事族网 > 故事会 > 故事会2020年4期 > 〖民间故事金库〗小篾匠的手艺

〖民间故事金库〗小篾匠的手艺

分类:故事会 更新时间:2022-08-28 07:39:31

明嘉靖年间,徽州古城小北街上开着十几家竹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老洪竹行。这老洪自己的手艺过硬不说,带出的徒弟也多,所以他家的竹行成了徽州的金字招牌,别的竹行只能仰其鼻息。谁要是不长眼抢了老洪的生意,就甭想在小北街混下去。

这年春天,老洪竹行对门的“老潘木器店”忽然摘下招牌,挂上了“潘家竹行”的老招牌,重操旧业了。

知情的人见状都悄悄议论:五年前,这潘家竹行的老板潘冬林,为请名医救治重病老母,情急之下降价处理了一批竹器,却不知道他的临时降价,害得老洪少赚了很多银子。从此老洪就盯上了潘家竹行,派人专门去挑他们店里竹器的毛病,然后四下宣扬。没过多久,潘家竹行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只好摘下竹行招牌,转行卖木器混口饭吃。

这回,潘家竹行难道是想东山再起?

奇怪的是,潘家竹行并不急着在店里摆上竹器,只是在店门口摆了个摊,一位长相俊俏的小篾匠在摊上断竹取料、剖竹刮皮,然后开始编徽州人烘茶用的焙兜。

这种焙兜做工非常讲究,黄竹面料的外圈要结实美观,里面青竹面料络成的焙兜顶更要匀称结实,坡度不能太陡也不能太平稳,一般的篾匠师傅一天工夫只能编一个。

可这小篾匠真是好本事,这太阳还没落山,他就把两个焙兜编好了,不但样式好看,用手里外一摸也不带一个竹刺儿,实在无可挑剔。

对着老洪竹行编制竹器,还真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自然引来众人围观,大家看了小篾匠编的焙兜,都夸他手艺棒。

对门店外这么热闹,老洪又岂能坐视不理?在众人的夸奖声中,老洪竹行的伙计王胖子挤上前去,酸溜溜道:“这焙兜倒是看得过去,就怕不够结实,中看不中用啊。”

小篾匠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说:“焙兜结不结实,胖大哥你站到顶上试试,不就知道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惊呆了。以往的确有爱显摆的篾匠,编好焙兜后,让小顽童站到顶上来个“金鸡独立”,展示焙兜的结实。可孩童一般只有四五十斤重,王胖子足有两百斤,让他站到焙兜顶上,这不是请人打脸吗?

王胖子求之不得,抬脚就往焙兜顶上站。出乎意料的是,直到王胖子颤抖着腿勉强来了个金鸡独立,焙兜仍然纹丝未动。围观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夸小篾匠的手艺真是到家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篾匠仍在潘家竹行店门口编制各种竹器,竹筛、竹篮、竹箱、竹席,一件件精美的竹器展示在大家面前,好多围观者都要出钱购买。潘冬林却在一旁拱手道:“承蒙各位错爱,这些只是样品,大家想买的话,小店过几天就有大批竹器上货。”

有人问潘冬林这手艺高超的小篾匠是从哪里请来的,他一脸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潘俊峰!”

大伙这才明白,潘家父子二人这几年来卧薪尝胆,就是要争回之前那口气。

整个徽州城都在夸赞小篾匠潘俊峰的手艺,对门的老洪终于坐不住了,叫来手艺最好的徒子徒孙,轮番跟潘俊峰比试手艺,到最后老洪还亲自出马,却一一败下阵来。

老洪像斗败的公鸡,眼睁睁地看着潘家竹行东山再起,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但潘家父子不像老洪,并没有仗着名气欺行霸市。好几次,有外地客商来订购竹器,因为数量太多,潘冬林还把客商介绍给老洪和其他竹行,有钱大家赚。

潘家竹行的名头越来越响,外地客商来徽州进竹器,首选就是他们家。屈居第二的老洪自然不甘心,可是不论他压价卖货,还是让徒子徒孙帮忙拉生意,都比不上风头正盛的潘家竹行。

没过多久老洪便抑郁成疾,把竹行生意交给儿子小洪打理。小洪为人圆滑,知道斗不过潘家竹行,便处处向潘家父子示好。

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潘冬林父子正要关门打烊,小洪忽然带着一个挎刀的大胡子壮汉走进店里,大胡子掏出一张图纸递给潘冬林,皮笑肉不笑道:“听小洪老板说,你们竹行的篾匠小师傅手艺顶呱呱,不知能不能编出刀枪不入的竹盔甲来?要是编成了,我要一千副,每副给你们五两银子!”

小洪在一旁赔笑说,自己没那手艺接,只求潘老板生意做成后,别忘了他的好处。

潘冬林问要这竹盔甲干啥,大胡子皱起眉头道:“不该问的你别问,反正到时候不差你银子便是。”说完他掏出一锭白银往柜台上一按:“这是定金,三天后我来看样品。”说完他带着小洪转身就走。

潘冬林愣了愣,伸手去取大胡子留下的银锭,却发现银锭已陷入柜台板。这大胡子絕非善类呀!可这是一单大生意,要能做成,潘家竹行就更上一层楼了。

潘冬林把图纸拿给儿子看,问他能不能弄出这样的竹盔甲来。潘俊峰看了看图纸,说:“我试试吧。”

三天后的傍晚,大胡子如期而至。潘冬林赶紧拿出儿子编制的竹盔甲,大胡子却让他穿在身上。潘冬林依言穿上竹盔甲,大胡子突然冲他连砍了几刀,结果竹盔甲四分五裂,潘冬林倒在了血泊中……

潘俊峰一早出去收购毛竹了,等他回到竹行时,发现竹行的招牌被人砸碎,父亲早已气绝身亡,地上全是沾血的碎竹片。不用说,凶手就是那该死的大胡子。潘俊峰正想去报官,大街上忽然传来阵阵厮杀声,接着便听见有人惊呼:“强盗来了,官府都被砸啦!”

过了几天,潘俊峰才晓得这次闯入徽州烧杀抢掠的是一帮倭寇,那大胡子壮汉竟是倭寇头目。他去老洪竹行质问老洪父子。

可老洪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小洪指天发誓,说他也不知道大胡子竟然是倭寇头目,只是听他的要求苛刻,就把他带来潘家竹行,想让潘俊峰出出丑。

老洪听儿子这么说,长叹了一声,为证清白,他拖着病体亲自将小洪押去了官府。潘俊峰见状,也只能作罢。

不知道是胆小怕事,还是太过伤心,潘俊峰关掉潘家竹行,给父亲烧过满七后,竟然不告而别,失踪了。

潘家竹行大门紧闭,老洪竹行的生意马上红火起来。可奇怪的是,老洪一点也不开心。

三个月后,小北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这天上午,一直店门紧闭的潘家竹行忽然店门大开,小篾匠潘俊峰终于露脸了,接着一队官兵敲锣打鼓送来了徽州知府亲题的“潘家竹行”招牌。

大伙这才知道,小篾匠是去找他的师父一起研究竹盔甲了。研究成功后,他们赶制了一千多副竹盔甲,悄悄送到前线,无偿送给了抗倭将士。穿着这些轻便灵巧、刀枪不入的竹盔甲,抗倭将士们英勇杀敌,打了不少胜仗。

大家纷纷向潘俊峰竖起了大拇指,就连死对头老洪也带着儿子小洪前来祝贺。

没想到潘俊峰却向老洪深深鞠了一躬:“洪师傅,谢谢您!要是没有您鼎力相助,我和师父也编制不出刀枪不入的竹盔甲来。”

众人忙问何故,潘俊峰却说这是机密,不可外传。

只有他和老洪心知肚明,当初潘俊峰去求师父帮忙研究竹盔甲,忙了一个多月都没成功。就在他们束手无策时,老洪忽然带着增强竹片韧性的祖传秘方找到他们,说了八个字:“竹节最硬,竹根最牢。”潘俊峰他们这才用老竹根竹节部位的竹片,成功地编出了刀枪不入的竹盔甲……

(发稿编辑:赵嫒佳)

分类:民间故事金库 作者:江永年 期刊:《故事会》2020年4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